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抗螨蜂种在云南的适应性·抗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饲养观察法国抗螨蜂种在云南的适应性、抗螨性和繁殖能力。[方法]从2009年8月到2010年10月,采取饲养试验法,对法国抗螨蜂种的适应性,大、小蜂螨的寄生情况和蜂群的增殖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法国抗螨王只抗大螨,约1年,适应性强,对小蜂螨危害没有抗性;蜂群增殖最大群势为13.4脾足蜂。[结论]结果西方蜜蜂育种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意蜂混合饲养对意蜂蜂螨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取4群群势相当的意大利蜂群(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测定其蜂螨寄生率.然后在其中两群蜂中各加入一块带封盖子脾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巢脾,使中意蜂合群饲养,30 d后再次测定4群蜂的蜂螨寄生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中蜂子脾的两群蜂的蜂螨寄生率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下降.这说明往意蜂群中加入中蜂封盖子脾,可以提高意蜂蜂群的抗螨力.  相似文献   

3.
通常认为小蜂螨仅寄生于封盖子脾内的虫蛹上。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小蜂螨可寄生于成年蜂体上。在越冬断子的蜂群中,仅有个别小蜂螨成螨在成年蜂体上越冬。没有断子的越冬群,小蜂螨主要在封盖子脾内越冬,在蜂群内未发现蜂体以外的场所有越冬的小蜂螨。同时发现极少数小蜂螨在中蜂封盖子脾内越冬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李继光 《新农村》2003,(4):16-16
蜂螨(大蜂螨和小蜂螨)是当前严重为害蜂群的体外寄生螨.被螨危害的蜂群群势衰弱,甚至全部死亡.防治蜂螨,应采取不污染蜂产品的无公害防治法,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升华硫配合杀螨剂防治蜂螨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升华硫配合杀螨剂防治蜂螨效果。[方法]2007~2009年3次于同一个蜂场采用同一种方法对升华硫配合杀螨剂防治蜂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升华硫配合杀螨剂对于消灭存在蜂脾上及寄生于封盖蛹的蜂螨有明显效果,对于消灭成年工蜂身体上的蜂螨效果不明显。施药后杀灭大蜂螨的效果以第1天最佳,此后逐日减少;杀灭小蜂螨的效果以第2天最佳,此后逐日减少,表明在2~5 d再施治1~2次,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小蜂螨大量滋生时,采用升华硫配合杀螨剂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结论]该防治技术可为大、小蜂螨严重危害地区的养蜂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升华硫配合杀螨剂防治蜂螨效果的比较研究(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升华硫配合杀蟥剂防治蜂螨效果。[方法]2007~2009年3年3次于同一个蜂场采用同一种方法对升华硫配合杀螨剂防治蜂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升华硫配合杀螨剂对于消灭存在蜂脾上及寄生于封盖蛹的蜂螨有明显效果,对于消灭成年工蜂身体上的蜂螨效果不明显。施药后杀灭大蜂螨的效果以第1天最佳,此后逐日减少;杀灭小蜂螨的效果以第2天最佳,此后逐日减少,表明在2~5d再施治1~2次,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结论]该防治技术大、小蜂螨严重危害地区的养蜂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蜂螨是蜜蜂的体外寄生虫.为了防治蜂螨,我们于1976年3月18日选择子脾,蜂势基本相等和巢脾、存饲相仿的蜂群12箱,分三个组,每组4箱,先逐箱检测蜂螨的寄生率.检测方法是随机捕取100只工蜂,用开水将其泡死后,逐蜂点数螨数,并计算百分率.检测结果蜂螨寄生率平均达7~10%.然后每组分别采用不同药剂喷洒治疗作对比.  相似文献   

8.
蜂螨寄生在工蜂的身体上或巢房中,吸食蜜蜂营养,受蜂螨危害的蜂群易造成群势变弱,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疾病,工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还能传播其它疾病,如爬蜂病等。蜂螨分为大蜂螨和小蜂螨,它们对蜂群的为害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在断子期防治蜂螨,是养蜂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而早春紧脾之前,则是杀灭蜂螨的最佳时期,可在蜂群早繁恢复之前的农历正月上、中旬进行。南方略早,北方略迟。此时,蜂群尚未紧脾缩巢,群内基本无卵和小幼虫,杀灭蜂螨的效果最好。一次用药杀灭率约为85%左右,二次用药杀灭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0.
加入 WTO后,我国蜂产品因残留超标频频遭受欧盟等国际市场的"封杀".蜂螨 (大蜂螨和小蜂螨 )是当前我国养蜂业中严重危害蜂群的体外寄生虫.被螨危害的蜂群群势衰弱,甚至全部死亡.在灭杀蜂螨时,若防治方法不当,极易污染蜂产品.下面将蜂螨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西方蜜蜂群势变化与蜜源植物泌蜜的关系。[方法]结合当地每年主要蜜源植物和辅助蜜源植物的泌蜜特点从2012年1月~12月选出6群西方蜜蜂进行周年卵虫量、封盖子量、成蜂量和总的群势量的测定,并据此分别绘出不同的周年变化曲线图和总的蜂群群势变化曲线图。[结果]全年蜂群繁殖达3个高峰。5月15日蜂群群势达到全年第1个高峰,正是采集石榴蜜源的理想蜂群。7月15日达全年第2个高峰,10月15日达全年第3个高峰,正是为采集野藿香蜜源发展的强群。[结论]防治大蜂螨应在两个主要蜜源流蜜后期处于断子时用两种以上杀螨剂杀灭,防治小蜂螨应适时用升华硫配合杀螨剂施治。这为蜜蜂优质高产和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德智 《吉林农业》2005,(10):29-29
蜂螨是蜜蜂重要的体外寄生虫之一,主要有大蜂螨和小蜂螨。被其危害的蜂群、蜂王及工蜂的生产力大减,蜂儿发育不良,群势衰弱,危害严重时甚至全部死亡。在灭杀蜂螨时,如果防治方法和使用药物不当,极易污染蜂产品,影响其品质。下面,介绍几种无公害防治蜂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晓东 《农村科技》2004,(10):27-28
蜂螨是蜜蜂重要的体外寄生虫之一。主要有大蜂螨和小蜂螨。被其危害的蜂群、蜂王及工蜂的生产力大减。蜂儿发育不良,群势衰弱。危害严重时甚至全部死亡,在灭杀蜂螨时,如果防治方法和使用药物不当,就极易污染蜂产品,影响其品质。下面,介绍几种无公害防治蜂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蜂螨危害症状被蜂螨寄生的蜜蜂发育不良,身体衰弱,寿命缩短,严重者在幼虫未化蛹时就死去;有的幼虫虽能化蛹,但不能羽化而死亡于巢内;有的虽不致死,但出房的幼蜂均为残翅或无翅,在箱前到处乱爬,群势迅速下降,甚至造成全群死亡或整个蜂场覆灭。二、防治方法必须抓住蜂群越冬前断子期和早春无封盖子脾运用两个关键时期进行彻底防治,因为此时蜂螨寄生在成蜂体上,无处躲藏,易于药杀。早春宜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治  相似文献   

15.
蜂螨是蜜蜂重要的体外寄生虫之一,主要有大蜂螨和小蜂螨。被其危害的蜂群、蜂王及工蜂的生产力大减,蜂儿发育不良,群势衰弱,危害严重时甚至全部死亡。在灭杀蜂螨时,如果防治方法和使用药物不当,极易污染蜂产品,影响其品质。下面,介绍几种无公害防治蜂螨的方法:断子灭杀法因为蜂  相似文献   

16.
蜂螨是蜜蜂主要的体外寄生虫之一,有大蜂螨和小蜂螨两种。被其危害的蜂群、蜂王及工蜂的生产力大减,蜂儿发育不良,群势衰弱,危害严重时甚至全部死亡。在灭杀蜂螨时,如果防治方法和使用药物不当,极易污染蜂产品,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17.
1.本试验是探讨当蜂群处于繁殖期能否应用二氧化硫熏治蜜蜂蛹房内以及卵、虫脾上的蜂螨。试验结果证明是肯定的。它不仅对蜜蜂粉蜜脾、卵虫脾上的蜂螨有特效,而且还能透过蜂蛹封盖的空隙,使蛹房内的大、小蜂螨中毒死亡。2.在一个标准巢箱加一个继箱内,燃烧25克硫磺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已脱去成年蜂的卵虫脾熏治10秒钟,可以彻底消灭其中所有的大、小蜂螨;对蛹脾熏治5分钟,也可以全部肃清蛹房内的小蜂螨以及大蜂螨成螨的46.7%、若螨的57.7%,而蜜蜂卵、幼虫、蛹均能正常发育不受伤害。在上述一定的药量和容积下,卵虫脾受熏1分钟,或蛹脾受熏5分钟,既能保证蜜蜂子脾的安全,又可以达到最大的杀螨效果。此两项数据,可作为生产实践上防治蜂螨的依据。3.用二氧化硫熏治蜜蜂蛹房内大、小蜂螨,其致死原因主要是进入蛹房内微量的二氧化硫,易被蜂螨扩张的气门和增高的呼吸率吸进机体各组织,并迅速溶于各组织的细胞液中,释放出亚硫酸,从而破坏〔H~+〕平衡,影响血淋巴的酸度,使其血淋巴中多种酶失去活性,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和机体缺氧窒息性死亡。  相似文献   

18.
蜂螨是养蜂生产上的重要寄生螨害,在蜂群中发现30种螨类,其中绝大多数对蜜蜂没有危害。对蜜蜂造成危害的主要有雅氏瓦螨(又名亚洲螨,简称大蜂螨)和亮热厉螨(简称小蜂螨)。大蜂螨对蜜蜂的影响较为严重。受大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残缺,工蜂体型变小,雄蜂的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  相似文献   

19.
沈国春 《新农业》2013,(23):46-47
一.蜂螨1.雅氏瓦螨(大蜂螨)在适宜条件下,大蜂螨群体繁殖快,约每3周翻一番。100只螨经16周就会繁殖N3200只,增加30余倍。一旦大蜂螨数量接近“警戒线”(3000只),蜂群的存活力就明显下降。因此,在大蜂螨到达一定数量之前,就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大蜂螨是蜜蜂的体外寄生螨,在幼虫巢房产卵,繁殖于封盖幼虫巢房,寄生于成蜂体表,主要依靠蜜蜂间的接触、迷巢蜂、盗蜂等传播,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对温室草莓上蚜虫防治效果及防治过程中草莓光合参数的变化,利用吡虫啉和异色瓢虫对春棚中草莓上蚜虫进行防控,分析草莓叶片光合反应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防治对温室内草莓上的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虫啉处理后第1天,防治效果达到86.61%,显著高于异色瓢虫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5 d后,2种防治方式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且处理10d,2种防治方式间差异不显著;对草莓蚜虫进行2种防治处理后,其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升高,防治第10天后除净光合速率,异色瓢虫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吡虫啉处理组;在整个调查期内,2种防治方式的处理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作用参数数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且防治第10天后除净光合速率以外异色瓢虫处理组光合相关参数均高于吡虫啉处理组.综上,吡虫啉和异色瓢虫防治草莓上蚜虫均能较好达到防治效果,结合绿色无公害生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虑,利用异色瓢虫对草莓上蚜虫防治更符合当前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