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唐诗人刘言史,与李贺、孟郊同时,曾受到唐宋元学者很高评价。刘言史的咏茶诗数量虽少,但是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因素。刘言史现存诗作中有两首咏茶诗,分别是《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和《立秋日》。《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诗涉及了饮茶的空间选择、取火、汲水、爨风、拾薪、汤色、饮器等物态层面的呈现,也同时体现了委曲之静、正味之真、涤尽昏渴、醒趣之游等情态层面的意味,堪称文化元素丰富、情真意远的唐代上乘咏茶诗作。  相似文献   

2.
香茗胜美酒     
明代祝允明认为:唐诗激情,宋词冷静,故唐诗中自然景物是夕阳,宋词则暮雨;唐诗中劝酒多,而宋词中则咏茶多。那么元曲怎么样?或曰:元曲多离别乡愁与叹世,但元曲中也见民间饮茶之风亦盛。由于元代仍以茶饼供市,而茶饼碾末煮饮,费事麻烦,一般人宁可上茶馆茗饮。从而茶肆处处,当时有一位被称为“词林英杰”的李乘(德载),竞留有十首赠茶肆的《喜春来》,以为茶肆作高雅广告,且录两首如下:其一,茶烟一缕累累荡,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其二,金尊满劝羊羔酒,不似灵芽泛玉瓯。声名喧满岳阳楼,夸…  相似文献   

3.
在茶文化与茶美学稳健前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茶人不再单单沉醉于一片叶子落入水中所成就的馨香,他们用善于抓住美的慧眼紧锁茶与时尚元素的碰撞,茶服,一种茶事活动中的专用服装正悄然流行。本文分析了茶服之源、之事、之美、之演变,阐述了中国独特的茶服美学,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美学素材,并与时尚审美相结合,以期为当代茶服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茶已成为居家必备之物,茶饮之风广泛流行。茶与社会生活有着诸多联系,出现了不少与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宋人留下的众多茶诗,是我们了解宋人茶俗的重要窗口。苏轼的茶诗,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以茶赐臣、以茶为乐等宋代茶俗茶情。挖掘苏轼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民俗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诗与《茶经》湖北襄阳师专附中郭孔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出现了新的高潮。而唐代有关的茶事的诗歌,则是唐代茶文化高潮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激起唐代诗人们赞美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陆羽《茶经》的流传。唐代前期写茶事的诗是较少的,以咏茶为主题的诗则更少...  相似文献   

6.
茶船     
茶船,在一切古籍著作中,都没有明确提到过。浩翰的唐诗中,也只有一鳞半爪的几句诗句。其实,茶船与书船笔舫一样,是浙江湖州特有的船只。  相似文献   

7.
唐代茶诗五百余首,数量虽然远不如宋朝,但是在诗人数量和茶著方面已经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茶与诗人,诗人与茶,相互影响并形成了唐代瑰丽的茶文化内蕴。茶诗作为茶文化的载体,既传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又融合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既扩大了诗人的题材,又丰富了唐诗的艺术特色。饮茶是传播茶文化的重要媒介,诗人酬唱更是诞生茶诗的主要途径。茶文化在文学上的萌蘖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经过历史的演进,至唐代内蕴底定。  相似文献   

8.
元代的茶俗 茶品 茶艺——元曲里所见的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个杰出贡献.在中国古代,茶与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享受密不可分,影响遍及饮食、民俗、商业、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领域.元朝虽然在中原地区统治的时间较短,未曾出现过专门的茶学著作,但与唐诗、宋词比肩的元曲,却纳入了大量的茶事内容,包括茶品、茶礼、茶肆、茶俗和茶艺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些记载,充满生活情趣,反映元人饮茶的意境和感受,体现了厚重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人文精神,是研究元代茶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唐宋诗风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宋诗孰优孰劣?此论古已有之。从总体上说,唐诗独步千古,但宋诗亦是唐诗之后又一高峰,其地位和影响超过元、明、清诗。宋诗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数量之巨均远胜宋词。唐诗与宋诗相较,一是时代背景不同,各得其时,各擅其美。二是美学范畴不同:唐诗崇高,具阳刚之美;宋诗优美,蕴阴柔之美。三是艺术风格不同,唐诗雄浑,而宋诗婉丽。  相似文献   

10.
普洱的魅力     
杨敬芳 《农业考古》2005,(2):334-335
2005年3月18日,我校(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茶艺表演队,应广州市番禺区梅峰茶楼之邀,参加了由番禺梅峰茶楼徐文针总经理总策划的《话说番禺》之《唐诗入画》活动,而我很幸运的成为了此次表演自重带队老师。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到了,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让我见识了普洱茶的非凡魅力。  相似文献   

11.
茶叶的芳香之气和秀美之质,不仅最受历代的医家的看重,而且也博得许多文人墨客的垂青,因此在诗章辞赋中,关于茶功绩的颂词屡见不鲜,绚丽多彩的诗篇,美不胜收。早在1700年前的西晋时,诗人张载就已经写下了第一首咏茶诗:“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古代的“荼”,也就是现代的茶。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诗的时代,唐代诗人几乎都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唐诗人卢仝嗜茶如命,又擅长煮茶。他的名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写道:“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花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  相似文献   

12.
明周高起《洞山茶系》中的"相传古有汉王者,栖迟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踵卢仝幽致"被当代不少人误读;其实,"汉王"与汉代并无直接联系,不能作为太湖西岸苏浙交界地区茶事起源之依据;同时,"艺茶"也非现代意义之"茶艺",而是"事茶"。  相似文献   

13.
茶禅,是以茶参禅,以茶悟禅的一种人文境界和艺术境界。晋代茶与禅早已结缘;唐代僧人饮茶修禅之风兴盛;宋代茶禅之风走向通俗化。天台山之天台宗是中国最早本土化的中国佛教宗派。因而,从天台宗入手研究茶禅,方能了解茶禅之原始风貌。唐宋天台宗僧人、士人以诗歌为载体,将茶之妙用,与禅境结合,让世人感受到茶禅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4.
茶与仙药──论茶之从饮料至精神文化的演变过程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君一、对神仙世界的追求及其失败茶本是众多植物群中的一族。在远古时代被中国人按照养生本草学的标准选用为药,茶经过漫长的药用时代之后进入了饮用时代。然而茶并没有停留在饮料的品位上,而是一跃进入了...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苏轼历史名人文化的多维研究、保护传承与传播交流,挖掘苏轼茶诗资源及其当代经济文化价值,本文以苏轼茶诗为微型窗口,依照诗人认知生命局囿—珍惜热爱生命—定位生命人格的基本逻辑,对苏轼茶诗中或隐匿或彰显的生命寄寓进行梳理与阐发。苏轼茶诗中的生命寄寓,集中表现为:对生命苦短易逝、人生处世艰难等方面的清醒认知;探索揣摩茶功效、体悟参与茶实践等方面表现的对生命的珍惜热爱;将茶比附求真去伪之"佳人"、刚直独立之"君子"、闲适自存之"高人"的生命人格定位。  相似文献   

16.
阅读茶书中话题 古人云:"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中国人的饮茶之风历经千年之久,已经成为上自帝王,下至平民百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载:中国先民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种植茶树。但茶之作为饮品,  相似文献   

17.
刘菁 《今日农村》2002,(4):9-11
中国“国饮”为何物?茶也。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曰“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至俗与至雅,中国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叶羞雾含轻抖出,香借风送得雨还”———倘若品茗闻香时能见此情此景,我心足矣。对茶的偏爱使我认识了“得雨活茶”,因“得雨”又知道了景德镇有个德宇集团。“得雨”的灵气中国茶之灵气离不开一个“水”字。“西湖龙井”中的“井”、“庐山云雾”中的“雾”,莫不沾连着“水”意。“得雨活茶”,只小小一个“雨”字便平添了烟雨朦朦、叶羞含雾的茶之境界。“得雨活茶”进入人民大会堂成为特供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之茶文化,乃中国饮食文化之分支。发展至今天,早已形成一门具有独特形态与功能的知识密集型学科,而且相应地编织出一个和谐协调之文化环境氛围,以其无可抗拒之融和力,不断增进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和友谊。有鉴于此,势必引动更加广泛的社会成员去密切注视着这种古老文化传统之积累与流向,并据之逐步建立起茶史、制茶、茶疗、茶俗、茶民族、茶宗教、茶艺文、茶资源等学科,以促进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发展。一“汉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茶为古代重要农产品,其发展正植根于这种深厚的汉文化基础之上,是可谓源远流长。茶之为用,大别可分蔬食、药疗、汤饮。《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荼”之载。陆羽《茶经·六之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相似文献   

19.
若以一种对象性的思维方式看待茶,则茶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有内涵之物,是供人口目欢娱之物,是具有特殊形式的特殊材料。这种看待茶的方式将茶从我们的缘构性生存中撕裂出来,使其孤立而静止地被放置在我们的对立面。我们不能仅从茶的物因素入手去"观看"茶,而应从茶的存在本身入手,去领会茶之所是。也不能离开人来谈论茶,茶与人互相缘构。茶·人缘构,澄明在焉,作为一种艺术的茶建立一个茶的世界,制造一个茶指引出的大地。这个过程,人参与其中;这个过程,是诗性的创造,也是诗性的道说。道说和倾听,是茶·人缘构的具体方式,倾听而不执着于命名,是人栖居于茶之世界中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一.湖州与茶 湖州,即湖边之州,据说这是湖州得名的最初缘由。 然而,湖州的著名却不是因为其是湖边之州,而是因为茶,不仅仅因为湖州产好茶,远在唐代就出产名闻全国的贡茶——顾渚紫笋茶,更因为湖州培育出了中国茶学的奠基人陆羽,陆羽在湖州生活了30多年,完成了中国茶学的奠基之作或者说是开山之作——《茶经》,被后人称为"茶神"、"茶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