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宁化县低产次生林现状,分析探讨了宁化县现有低产次生林的形成原因,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低产次生林提出人工造林、抚育改造、封山育林、生态保护等营林措施,以期提高次生林的质量,为低产次生林的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省茶陵县设置了低质低效马尾松次生林改造试验基地,面积为1hm^2,根据多项改造技术及改造措施因素的对比筛选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优改造经营技术模式,通过5a的定位观测研究,试验林在分结构,林分生产力,林分涵养水源,固持土壤等方面均比对照林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造成效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次生林一部分树种经济价值不高,林相参差不齐,须及时改造,以促进林木生长。红松是我省中东部天然次生林改造的首选优良树种之一。本文总结了天然次生林改造红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州城市森林林分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在天然次生林、改造人工林和未改造人工林设置大样地进行调查,比较分析3种森林类型的林分结构特征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乔木层主要树种为华润楠、罗浮柿、木荷、红花荷、马尾松、鼠刺等,改造人工林主要有马尾松、杉木等造林树种与其他引进树种,未改造人工林主要有湿地松;天然次生林大径木和特大径木株数比例较高,改造人工林中小径木较多,未改造人工林径阶-株数曲线表现为双峰状正态分布;天然次生林树高分布在10~14 m的植株较多,改造人工林树高近似于正态分布,未改造人工林树高结构呈现为接近该林分平均高的植株数最多的非对称性山状曲线;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改造人工林次之,未改造人工林最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现地调查和试验林跟踪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次生林和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的发生规律。结果证明,次生林鼢鼠发生类型分为灌草群落类型、乔灌草疏林群落类型和乔木密林群落类型。次生林乔木郁被度与灌木分布数量是影响林地鼢鼠分布的主要因子。乔木和灌木的郁被度、沙棘和草本植被的权重、直根系草本植被的覆盖度等指标与林地鼢鼠密度呈负相关;而灌木权重、沙棘郁被度、直根系草本植被的权重、须根系草本植被的权重和覆盖度等指标与林地鼢鼠密度呈正相关。次生林改造后林地鼢鼠密度逐渐增大,达到最高以后随着林分郁被度的加大,鼢鼠密度逐渐降低。不同改造模式林地鼢鼠发生强度依次为全面清坡造林、坡向清坡带状造林、块状清坡造林、水平带状清坡造林和林下更新造林,油松林地大于侧柏林地,侧柏林地大于刺槐林地。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天然次生林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介绍了次生林改造的概念与对象,并总结了天然次生林技术改造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省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林区中,低价值次生林面积占80%以上,调查研究次生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次生林与小气候的关系,充分了解次生林小气候的特点,可为进一步调整林分组成、林分密度,改善和利用生态环境,为次生林的更新、演替及扶育、采伐等改造技术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长白山杨桦次生林演替过程及其林分结构特征,提出杨桦次生林健康诊断评价技术和健康经营关键技术,构建自适应经营模式.采用定性判断与定量化、模型化相结合,野外调查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等系统整合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系统的长白山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模式研究.通过对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目标、原则、模式、调整步骤以及调整技术进行整合研究,提出了易于操作的动态的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模式,并对杨桦次生林的各演替阶段,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经营目标体系,为杨桦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远县国营林场根据生态学原理,对阔叶次生林进行改造,把天然更新和人工改造更新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改造可很快的形成多树种的混交林,林木材积生长提高115%~219%,土壤物理性比杉木纯林好,土壤贮水量比杉木纯林提高57%~92%,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次生林改造是次生林经营的重要措施,是加速培育森林资源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安远县国营林场根据生态学原理,对阔叶次生林进行改造,把天然更新和人工改造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改造可很快的形成多树种的混交林,林木材积生长提高115%~219%,土壤物理性比杉木纯林好,土壤贮水量比杉木纯林提高57%~92%,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次生林改造是次生林经营的重要措施,是加速培育森林资源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创造并掌握丰富的种质资源是培育新的作物和优良品种的前提,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相对比较狭窄,本文结合育种实践,分析了当前应用的各种种质改良、创新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它在今后玉米育种和种质扩增中存在的问题和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三峡库区有代表性的重庆万州地区选择4种典型利用方式,运用土壤质量演化指数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土壤质量演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旱地转变成其他利用方式后,土壤质量均向良性方向演化,而且果园改善最大,菜地次之,撂荒地也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3.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是小麦生产中的一项显著增产技术。通过在膜上打孔穴播和垄盖膜际精播的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带距、不同播量的试验研究,证明在高水肥栽培条件下,两种模式均可获得高产,每公顷产量可达9000kg以上。在不同带距高产栽培中,窄行匀播比宽行播种增产潜力大,产量高;在不同播量中,以每公顷播种105kg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学术讲座是思想传播和学术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公共图书馆举办有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这可以看作是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扩大和社会文化繁荣的重要表现。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学术讲座意义重大,特点鲜明,但也有许多尚待完善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从农民(利用)的角度来说,效果并不是很显著.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从农民信息素质提高、传播方式选择及基层政府组织作用3个方面,讨论了面向农民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策略,以便取得较好的信息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育种途径—水稻穿梭育种法研究的进展。在理论上初步探明了水稻穿梭育种选择的有效性及其选择规律,在实践中已育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品种,有的并用于生产。”同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选择合适的生态补偿模式对于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生态补偿模式过多依赖政府主导,生态补偿的市场化交易模式发展缓慢。为提升生态补偿效率,我国的生态补偿应在优化政府补偿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市场交易机制的激活来促进市场补偿模式的发展,实现生态补偿的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小兴安岭林区低质林改造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观测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试验样地苗木的成活和生长状况,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改造方式造林的成活率及生长率.结果表明:横山带造林成活率高于顺山带和林窗的造林成活率,而顺山带造林生长率略高于横山带和林窗的造林生长率.从三种树种在同一改造方式内的造林效果看,红松造林成活率高于云杉和落叶松.带状皆伐选择8~10m采伐带宽度的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率较高,造林更新效果较好.从幼苗成活率、生长率看,中等林窗是造林更新的适宜面积.成活率及生长率混交造林好于纯林.  相似文献   

19.
旱地玉米少耕穴灌聚肥节水技术应用效果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莉  石文廷  张锐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546-548,557
不同地区、不同地形、不同种植模式下进行水肥利用率及增产增收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旱地玉米运用少耕穴灌聚肥节水技术,北部盆地丘陵区的增产增收效果普遍高于南部丘陵区,比常规漫灌地膜覆盖种植、常规漫灌露地种植、旱地地膜覆盖等种植模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收效果;实施少耕穴灌聚肥节水技术的田块,作物生长期间的土壤含水量比常规地膜覆盖区、常规露地种植区高,肥料利用率比常规地膜覆盖种植区也有所提高。旱地玉米少耕穴灌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杨树抗寒抗旱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杨树抗寒抗旱育种的成果和进展。可得出以下结论:(1)杨树抗寒抗旱性改良基本上有两个途径:即选择天然杂种和进行人工杂交育种,而且人工杂交的育种成果远远多于选择随机存在的天然抗寒抗旱杂种。(2)白杨派树种的研究和进展远远落后于青杨及黑杨派树种。主要表现在杂交方式简单,以单交方式为主;选用的亲本有银白杨、新疆杨和山杨;在青杨及黑杨派树种的改良中,小叶杨是一个很好的抗寒抗旱亲本;(3)在杂交方式上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交到多交(三交、四交),抗寒抗旱改良和综合改良的效果随着杂交方式的不断复杂而愈来愈好。同时认为:在遗传工程、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杂交育种这一古老的方法仍是杨树抗寒抗旱育种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在已有的抗寒抗旱种质资源基础上,采用杂种作亲本,进行更复杂的杂交方式是创造杨树抗寒抗旱品种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