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宏水牛和摩拉水牛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36例德宏水牛和7例摩拉水牛C3bRR和ICR的检测,证实这两种水牛的红细胞具有补体C3b受体.表明红细胞疫系统(red cell immune system,RCIS)的概念也适用于这两类动物,文中还对C3bRR率和ICR率的含意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实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实验,对马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了马红细胞可形成细胞C_3b受体花环及免疫复合物花环,说明马红细胞也具有C_3b受体(CR_1),并可借助CR_1进行免疫粘连(IA)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发挥重要的免疫机能,即红细胞免疫系统学说(RCIS)对其仍适用。文中还探讨了RCIS的生物学意义,并提出:比较分析C_3bRR及ICR实验结果,可了解到CR_1的生物化学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30棵一年生人工林69(Populus deltoids Bartr. cv. ''Lux'' (I-69/55))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将其中的15棵苗木人工倾斜45°,将直立生长和倾斜生长的苗木分别平均分成5组(每组3棵),分别施加0、5、20、50和100 mg·kg-1的Cd(NO3)2,记为C0、C1、C2、C3和C4。苗木生长8个月后开始取样,树干按其纵向上的高度分为顶部、中部和基部,倾斜生长分应拉区和对应区对其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中重金属Cd浓度的增加,直立生长下的杨树的纤维长度在C0、C1、C2浓度下大于倾斜生长,C3、C4浓度下则小于倾斜生长;在倾斜生长下,C0与C4浓度下应拉区纤维长度小于对应区,而C1、C2、C3则相反。在树干纵向分布上,纤维长度为基部>中部>顶部。方差分析表明,不同Cd浓度对纤维长度的影响显著,不同区域上影响不显著。(2) 导管长度上,直立生长大于倾斜生长,应拉区的导管长度大于对应区;纵向分布上,在倾斜生长下导管长度为基部>中部>顶部。方差分析表明,不同Cd浓度和不同区域对导管长度的影响显著。(3)双壁厚上,C0、C1为直立生长小于倾斜生长, C2、C3、C4则与此相反。方差分析表明,不同Cd浓度对双壁厚的影响显著,不同生长方式和高度上影响不显著。(4)微纤丝角上, C0、C1、C2浓度下直立生长大于倾斜生长,C3、C4浓度下则相反;倾斜生长下的应拉区微纤丝角小于对应区。方差分析表明不同Cd浓度和不同区域对微纤丝角的影响显著。(5)结晶度上,倾斜生长下应拉区结晶度大于对应区;在纵向分布上,结晶度为基部>中部>顶部。方差分析表明,不同Cd浓度和不同区域对结晶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版纳斗鸡血液免疫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60日龄和547日龄云南西双版纳斗鸡的IgG,IgM,IgA,C3,C4,E玫瑰花环、E总花环等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60日龄雄性斗鸡的IgG,IgM含量分别比雌性斗鸡高6.3%和10.7%, IgA含量却明显低于雌性斗鸡;C3,C4含量分别比雌性斗鸡高14.6%和17.5%;活性E花环和总E花环分别比雌性斗鸡高40.6%和63.1%,差异显著(P≤0.05)。547日龄雄性斗鸡的IgM含量比雌性斗鸡高33.1%,差异显著(P≤0.05),而IgG,IgA含量却无明显差异(P≥0.05);雌性斗鸡的C3,C4含量分别比雄性斗鸡高43.6%和36.8%;雄性斗鸡的活性E花环和总E花环分别比雌性斗鸡高62.7%和43.1%,差异明显(P≤0.05)。雄性斗鸡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补体含量均明显比雌性斗鸡要高。雄性斗鸡Ig G,Ig A,Ig M含量在60日龄和547日龄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547日龄的C3,C4含量、E活性花环、E总花环与60日龄比较有上升趋势;雌性斗鸡 C3,IgG,IgM含量在547日龄与60日龄比较有下降趋势;而IgA则比60日龄上升57.7%;C4含量、E活性花环率均有所上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水水平对红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有2个红麻品种,处理包括苗期(A)分为高水(A1)、中水(A2)和低水(A3)3种灌水水平,旺长期(B)分为高水(B1)、中水(B2)和低水(B3)3种灌水水平,开花现蕾期(C)分为高水(C1)、中水(C2)和低水(C3)3种灌水水平。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不考虑因素间的互作,完全随机摆放。试验结果表明:(1) 品种、旺长期和开花现蕾期的灌水水平对红麻干物质产量影响显著,不同生育期的灌水水平对红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旺长期>开花现蕾期>苗期;品种之间差异为:红优2号>福红992。对于红优2号和福红992两个不同品种的红麻来说,B因素增产效果如下:与B3处理相比,B1与B2处理的麻皮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22.31%和130.24%,49.27%和73.81%;C因素增产效果为:与C3相比,C1与C2处理的麻皮干质量分别增加了44.77%和17.45%,20.39%和5%。(2) 与B3相比,B1和B2处理的株高、茎粗、皮厚、主根长、地上部干质量等指标均提高,且B1处理的各项指标均高于B2处理,除根冠比外,其它差异显著;B1和B2处理获取的各项指标中,除主根长、根冠比外均差异显著。(3) 与C3相比,C1处理和C2处理的株高、地上部干质量、皮骨比有所提高;除C3与C2处理的株高、根冠比和地上部干质量不显著以外,其它处理的各性状差异均显著;C1处理的皮厚和地上部干质量高于C2处理,差异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于红优2号和福红992这两个红麻品种,旺长期和开花现蕾期均为高水有利于麻皮干质量的积累,差异显著,苗期的各灌水水平对麻皮干质量影响不显著。通过极差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生育期灌水水平最优组合为B1C1A1。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肥运筹对直播稻田氮素损失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类型氮肥按不同基蘖肥比例配施对直播稻田径流氮流失、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7个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的空白对照(CK)、普通复合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基蘖肥配比4∶6(U40)和6∶4(U60)、控释掺混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基蘖肥配比 7∶3(C70)和 10∶0(C100)、海藻多糖尿素基蘖肥配比 4∶6(H40)和 6∶4(H60),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径流氮流失量主要集中在基肥施入后,以铵态氮(NH+4-N)为主,与U60处理相比,C100、H60、U40、C70和H40处理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 7.20%、13.36%、24.30%、26.41%和 35.92%;不同氮肥之间的氨挥发损失量和损失率呈现出普通复合肥与尿素配施处理>海藻多糖尿素处理>控释掺混肥与尿素配施处理;与U60处理相比,U40、H60、H40、C70和C100处理的氨挥发总损失量分别降低了 7.89%、20.81%、27.84%、42.08% 和 47.00%,C70、C100处理降低效果显著(P<0.05);与 U60、C100和 H60处理相比,U40、C70和H40处理径流的总氮流失量分别降低了24.30%、20.70%和26.04%。氮肥后移的U40、C70和H40处理的径流氮流失及氨挥发损失均有所降低,且不影响产量;C70处理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为最高,分别为 9 116.67 kg·hm-2和 29.64 kg·kg-1,且氮肥表观利用率为41.99%。研究表明,C70和C100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稻田径流氮流失,减少氨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直播稻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及环境影响,以控释掺混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按基蘖肥比7∶3配施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1983~1989年用半姊妹法完成了3轮轮回选择,结果表明C1、C2、C3较C0分别增产7.8%、11.3%和22.7%,株高分别降低了18.7cm、7.1cm和6.3cm,穗位高和生育期无显著变化.伴随产量的提高,其相关性状:果穗长、千粒重和行粒数显著增加,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基本稳定.统计分析表明,产量与穗长、千粒重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4种光质处理对杉木幼苗的光合参数的影响,以1年生的优良无性系020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光质,8个梯度的光强;通过室内光质培育,研究杉木幼苗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CWUE)等参数,并对各种光质与光强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建立拟合模型。结果表明,在弱光环境下,蓝光和红:蓝(1:1)对杉木幼苗的光合参数的影响显著,而在强光下,红光的作用显著。红光处理下的杉木幼苗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CWUE)等方面与其他光质处理有差异,而在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方面虽然略低于蓝光,但蓝光、红光和红:蓝(1:1)3种光质处理结果的差异性不显著。在光强与光质的拟合方面,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拟合性较好。因此,一定程度上的红:蓝(1:1)光对杉木的光合参数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价态金属阳离子对天然富含木质素的椴木屑在腐解期间腐殖质组成的影响,明确各金属阳离子对椴木屑腐殖化进程的贡献,为以木质素为主要成分的农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以富含木质素的椴木屑为供试材料,在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0.5 mol/L K+、Mn2+和Fe3+,以不添加任何金属阳离子为对照(CK),于28 ℃恒温好氧培养90 d,分别在培养0,45和90 d时取样,分析椴木屑腐解期间总有机碳(TOC)、水溶性物质碳含量(CWSS)、可提取腐殖酸碳含量(CHE)、胡敏酸(HA)碱溶液色调系数(Δlg K)、胡富比(胡敏酸与富里酸碳含量之比,CHA/CFA)和胡敏素碳含量(CHu)的变化。【结果】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的TOC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培养结束(90 d)时与CK相比,Mn2+和Fe3+处理的TOC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Mn2+处理的TOC含量下降幅度较大。②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处理CWSS先降低后升高,最终表现为K+和Fe3+能够促进WSS的积累,而Mn2+更易促进WSS的消耗。③与其他处理相比,添加Fe3+不仅减缓了CHE的下降,而且在整个培养期间使CHE维持在最高水平。④与培养0 d相比,培养结束时,Fe3+和K+处理的HA碱溶液Δlg K均下降,而Mn2+处理的HA碱溶液Δlg K则增加;Fe3+和Mn2+处理的CHA/CFA分别降低了13.1%和6.7%,K+处理的CHA/CFA无显著变化;Fe3+、Mn2+、K+和CK处理的CHu分别下降了37.9%,14.6%,11.2%和21.5%,其中Fe3+更有利于促进Hu的矿化分解。【结论】相比于K+和Mn2+,Fe3+可有效促进椴木屑的分解并释放WSS,在促进Hu矿化的同时还能减缓HE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及时掌握土壤有机碳组分库的时空变化,本研究基于历史采样信息开展新一轮土壤样品采集,进行100 d土壤呼吸培养实验,借助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获得土壤活性碳库大小(Ca)、缓效性碳库大小(Cs)和惰性碳库大小(Cr),以揭示2009—2019年江西省东乡地区表层水稻土CaCsCr的时空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9—2019年研究区表层水稻土平均总有机碳(TOC)、CaCs减少,而平均Cr增加;TOC、CaCs和Cr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04、-0.02、-0.07 g·kg-1·a-1和0.05 g·kg-1·a-1P>0.05)。土壤属性对2019年东乡地区表层水稻土TOC、CaCr的空间变异影响较小,而土壤全氮(TN)对TOC、CsCr的变异均有较大贡献,在制定水稻土固碳措施时,应关注土壤N含量的协同变异。此外,近10年来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变化幅度较大,而西南和东南地区变化幅度较小,因此,未来红壤区水稻土固碳应重视各有机碳组分的时空分异。  相似文献   

11.
对32例鲤红细胞检测表明,鲤红细胞除具有形成免疫复合物花环(花环率为4.22±1.54)外,还具有 C_3b 受体。能形成红细胞 C_3b 受体花环(花环率为8.17±1.99),二者差异显著,从而讧明鲤红细胞不但具有携氧、运输气体和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等作用,而且还有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雏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检测了天府肉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天府肉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5周龄后呈下降趋势;2周龄时,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极显著高于C3b受体花环率(P<0 01),随后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 05)。文中探讨了天府肉鹅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动态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18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L33),研究了种植密度、底肥、追肥对鄂马铃薯18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是马铃薯产量、株高、单株块茎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种植密度、底肥、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追肥>底肥。9个处理组合中A3B3C1(密度60000株/hm2,底肥750kg/hm2,追肥150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为33390.00kg/hm2,分析发现A3B2C1处理组合(密度60000株/hm2,底肥600kg/hm2,追肥150kg/hm2)可获得最高产量,是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4.
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检测了180例不同肝病患者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结果:肝癌、肝硬化、慢活肝患者红细胞C_(3b)花环率明显降低,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患者的改变程度较轻。结果提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调是慢性肝病患者免疫功能失调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红细胞C_(3b)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有助于不同肝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由10个高蛋白和4个高产小麦亲本的太谷核雄性不育株(经6~10代转育)等量种子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1;由4个高产小麦亲本的太谷核雄性不育株等量种子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2。对B1进行混合选择(MS)和单性状集团选择(CS),对B2进行回交混合选择(BS),各进行3轮选择,研究了6个性状的直接遗传进度。结果表明,利用太谷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小麦轮回选择是有效的。对于单个性状的改良,CS是最有效的方法,且第一轮(C1)选择进度最大,但多元方差分析表明CS不利于群体的变异。MS在第2轮(C2)效应最大,BS到第3轮才显示出最大效应,而且MS和BS均有利于群体的变异。从3轮选择的平均效应看,MS是3种轮选方法中最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参与植物碳代谢,并且在碳氮耦合代谢调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导入外源C4-PEPC对水稻稻谷粒形和稻米品质及成分变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C4-PEPC在C3植物水稻中的作用。【方法】以航2号(对照)和转C4-PEPC水稻为材料,采用万深SC-G型自动考种及千粒重分析仪分析稻谷的粒形,采用电镜扫描观察稻米内部淀粉粒结构,参照标准米质测定方法测定稻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同时,测定稻米中支链淀粉、蔗糖、可溶性总糖及碳氮的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米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粒形分析表明,与对照航2号相比,转C4-PEPC水稻的谷粒明显较短较窄,其长、宽、周长及千粒质量也明显较小。电镜扫描显示,航2号淀粉粒排列紧密,而转C4-PEPC稻米淀粉粒排列明显比较松散。转C4-PEPC株系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明显较低,而支链淀粉含量明显较高,胶稠度和碱消值与对照无明显差别,垩白率和垩白度降低,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降低。转C4-PEPC稻米的总氮含量明显较低,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胱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14种氨基酸含量明显较低,而其余3种氨基酸,即脯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别。【结论】导入外源C4-PEPC后,水稻谷粒变小,淀粉粒排列松散,稻米中直链淀粉、蔗糖、可溶性糖、总氮及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降低,而支链淀粉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7.
以盐肤木(Rhus chinensis)、假连翘(Duranta repens)、老鸭嘴(Thunbergia erecta)和葛藤(Pueraria lobata)4种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模拟下的低温胁迫环境(6 ℃)对幼苗叶片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随低温胁迫的延长,假连翘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其余3种幼苗持续下降,低温解除后均显著回升;4种幼苗的脯氨酸含量持续上升或波动;葛藤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后降,其余幼苗显著上升, 且低温解除后有所增加;4种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SOD活性持续上升或先升后降。低温解除后,盐肤木幼苗的SOD活性略有上升,其余幼苗显著下降。(2) 随低温胁迫的延长,4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持续下降,假连翘的胞间CO2浓度(Ci)持续上升,其余幼苗先降后升。低温解除后4种幼苗叶片PnGsTr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C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低温胁迫和恢复48 h期间,4种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和SOD活性的稳定或增加,减轻了幼苗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 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幼苗对低温胁迫适应性反应的重要调节机制。恢复48 h时的PnGsTr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C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4种幼苗有一定的抗寒能力。(3)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生理生化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均得出4种幼苗的抗寒性顺序为葛藤>盐肤木>老鸭嘴>假连翘,这一结果可为采矿石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植物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植物激素乙烯利(C2H6O3ClPO3)对菠萝进行催花。在灌注乙烯利前、后测定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并与未催花的对照株比较,植株在形成花芽和幼果期叶片中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尤其是组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变化明显,这可能是乙烯对"成花基因"调控直接起作用。也可能在乙烯作用下叶片提供给花芽形成所需特异蛋白质促使基因得以调控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菠萝花芽分化的实质提供了生物化学方面对比性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测定了昌宁县的21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分别为B13、C13、E1、E3、F1、G1等5群6个小种,与1984年测定结果相比,小种种群有所变化,其优势小种除原有的G1外,又增加了E1和E3(占总测菌株的81%).用这21个菌株分别接种于昌宁县主要栽培品种51~1,大叶桂朝、212等上,根据对各菌株的抗感反应,计算出各品种对稻瘟病的感染百分率.客观地评价了这些品种的抗瘟性.  相似文献   

20.
以中华鳖黄河群体的选育基础群体(F0)和太湖群体为对照群体,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黄河群体的选育世代F1、F2及F3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从所筛选的10个微卫星位点中,5个测试群体共检测出24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 为4.60~5.3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24~3.59,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483 3~0.530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94 9~0.645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CPI)为0.534 0~0.568 4,这些遗传参数表明中华鳖存在丰富的可供选育用的遗传多样性基础。(2)F1、F2及F3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参数HoHeCPI一致地显示出随着选育代数的增加而降低的明显趋势,证明以生长、体色、体型等表型指标为直观选育指标的群体选育,对遗传型指标产生了可检测到的影响。(3)黄河群体的选育基础群体和3个选育世代在聚类分析中聚为一支,而太湖群体单独为一支,显示中华鳖的黄河、太湖两大地理群体间存在较大遗传分化,3代选育并未改变这一历史性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