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织形式,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知识技能传导"模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显著的组织优势、较高的培育效率和较低的培育成本。  相似文献   

2.
结合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案例进行分析,深入到商水县固墙镇叶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进行实际调研,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而提出人才规格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探索出"任务驱动、产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体现出"教学内容要融入生产实际、技能训练紧贴现代农业发展需求[1]、培养过程立足岗位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特点。为推进地方高职院校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科技技能和致富能力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平凉市为例,在分析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便利模式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掌握新型职业农民对培育的需求,2016年8月10日-25日,我们对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我县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及新型职业农民情况  相似文献   

5.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农民、农业的大改革和大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农业技术技能,提高劳动生产力,向强产业集团方向发展,强化农村发展活力的有力措施。本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方向和培育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农业、农村、农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按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以本乡本土的农村青年为培养对象,以"学历+技能+创业"为培养模式,通过"行政化推动、本土化培育、专业化教学、精英化引领"的实践探索,把青年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民增收致富的先行者、农业产业化的引领者、农业先进技术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7.
为"农业、农村、农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按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以本乡本土的农村青年为培养对象,以"学历+技能+创业"为培养模式,通过"行政化推动、本土化培育、专业化教学、精英化引领"的实践探索,把青年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民增收致富的先行者、农业产业化的引领者、农业先进技术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兴区新型职业农民的问卷调查,系统分析了大兴区多年来农村劳动力技能及素质培训的情况、农村劳动力学历水平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新型职业农民产业经营状况、获取技术途径与培训意愿,以及各类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和需要的培训方式,提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与培训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是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农业和农村后继有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为更好地发展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事业,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针对近几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培训模式和绩效评价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我县新型职业农民,根据县政协要求,我们对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1阿克苏市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阿克苏市总面积1.44万平方公里,建城区总面积53.9平方公里。市  相似文献   

11.
<正>古语有云:"农民,播殖耕稼者。"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农民始终是一种身份,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社会组织方式,被定格在社会的底层,而很少被认定为一种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职业。虽然我们都知道,这群人始终是推动历史潮流奔涌向前的重要力量。岁末年初,有关新型职业农民的利好消息接踵而来,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指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5,(9)
<正>浙江省湖州市与全国其他地市一样,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人口迅速下降,农村的地由谁来种?具备什么样素质的农民才能种地?尽快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必然的选择,有了现代化意识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保证现代农业后继有人,不负"鱼米之乡"的美誉。1.新型职业农民简述什么样的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他与传统农民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是界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问题。当前,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全面脱贫的逐步落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整合好农村财、物、地资源,利用好农村人力资源,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重要地位。本文以泸定县作为研究个案,运用"政策起源、理论推理、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围绕"泸定县现有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优势""泸定县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优化泸定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具体路径""泸定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构建"等内容进行研究与探讨。通过研究,旨在结合泸定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有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健全并优化泸定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对安徽省宣城市农民的六大核心素质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并对农民素质提升的职业教育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农民素质的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的农民与素质提升后的新型农民的差异,发现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怎样提升农民的农业技能水平即农业耕作水平,二是怎样提升农民的实用技能水平包括创业素质,三是怎样提升农民的经营与管理素质。最后是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和保障体系来解决三大问题。最后,在借鉴国内外提升农民素质方面的经验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要树立农村新型人才观念;加强农业技能教育,提升农村新型耕作农民的技术水平;加强实用技能教育,提升农民的创业素质与技能水平;提出了三种培养模式:分别是乡镇近距离模式、城乡结合模式和网络信息模式;构建了三种培训体系:农业技能培训体系、实用技能培训体系和经营与管理能力培训体系;提出了农民素质提升的保障体系即政府高度重视农民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工作和加强农村行业协会的建设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内容之一,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人才的重中之重。随着农业现代化内涵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加入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中,本文从背景、内容、特点和实施四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三育人双证书一体化"的培育模式,以期加快农村优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于推进我国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相结合的培育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加强法律保障力度,建立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无人种田"问题乃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高等农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辨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近年来我国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若干典型模式,详细阐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探索出的"三位一体"培育载体+"一主多元""政校共建""校企联动"多元化合作的"西农"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项目,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村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实用人才,优化农村"有人耕地,有人喂猪"的良性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取三种典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即美国模式、欧盟模式、日本模式,总结各自新型职业农民成功培育经验,同时基于分析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探索适用于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是一股重要力量,农民群众在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出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文化水平层次高的新型农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管理、培训的政策机制,打造出技能创新型、社会服务型、生产经营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使新型职业农民将服务经营、农业生产作为自身职业,拥有经营管理能力,文化水平高,并且熟练掌握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能。1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