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越冬红螯螯虾为对象,探讨其在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的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得到亚硝酸盐胁迫下红螯螯虾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22.0 mg/L,安全浓度为2.2 mg/L。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为A组(0 mg/L)、B组(0.5 mg/L)、C组(2.3 mg/L)和D组(5.0 mg/L),胁迫6周后取样检测。结果表明:各组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组成活率、体质量增加率、体长增加率最低。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肝小管排列趋于混乱且大小出现差异,肝小管间结缔组织随之减少,产生空泡化,在D组中变化尤为明显。SOD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肝胰腺中,A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在肌肉中,A组显著高于C、D组(P<0.05),D组显著低于A、B组(P<0.05)。MDA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升高,在肝胰腺中,4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肌肉中,A组显著低于C、D组(P<0.05)。免疫相关指标均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肝胰腺中,4组ACP、AKP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最高,D组最低;在肌肉中,A组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4组AKP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最高,D组最低;各组UL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能量代谢指标TG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A组显著高于D组(P<0.05)。亚硝酸盐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比例,且菌群多样性D组最低,A组最高,亚硝酸盐导致了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感染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体表黏液的分泌及调控机制,设计了3个预防组,分别对健康草鱼投喂添加维生素C 500 mg/kg饲料15 d,水体泼洒五倍子2 mg/L、硫酸铜1 mg/L连续预防5 d后再感染多子小瓜虫5 d;以及3个治疗组,对健康草鱼感染多子小瓜虫5 d后再分别按上述药物进行内服或外用治疗5 d。定期测定草鱼体表黏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的酶活、黏液细胞密度和Muc5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3个预防组的草鱼黏液中的ACP、AKP酶活普遍显著上升(P<0.05),五倍子和硫酸铜组的LZM酶活显著上升(P<0.05)。除五倍子组外,其余预防组Muc5B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维生素C治疗组的草鱼黏液ACP、AKP酶活均显著上升,硫酸铜治疗组的草鱼体表黏液中仅AKP酶活显著上升(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显著提高草鱼体表黏液中的酶活、黏液细胞密度和Muc5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有效促...  相似文献   

3.
以中华圆田螺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环境中不同浓度(0、40、80、160 mg/L)氟暴露条件下,氟在其体内的富集及对肝胰脏免疫相关酶,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氟化钠连续暴露30、60 d后,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氟暴露组中华圆田螺不同组织中的氟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氟暴露剂量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表明氟在中华圆田螺不同组织中的浓度已经达到平衡;在整个染毒过程中,染毒组ACP和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氟暴露30 d,高浓度组ACP和AKP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氟暴露60 d,所有染毒组ACP和AKP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染毒组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且80 mg/L组和160 mg/L组CAT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氨氮胁迫对刺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为探明刺参新品种对环境中氨氮变动的适应性提供依据。【方法】探究0(氨氮质量浓度低于0.05 mg/L的自然海水),2,4,6,8和10 mg/L氨氮胁迫下体质量分别为(30.2±0.2) g/头(A 组)、(59.2±0.8) g/头(B组)刺参“鲁海1号”存活、生长及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结果】氨氮胁迫对刺参的存活与生长影响显著,当氨氮质量浓度为10 mg/L时,2组刺参均出现排脏、化皮和死亡个体,A组刺参存活率最低,为87.2%。刺参体质量与特定生长率(SGR)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当氨氮质量浓度为4,6,8和10 mg/L时A、B组刺参S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氨氮质量浓度下刺参SOD、CAT、ACP和AKP活性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氨氮胁迫第5天,氨氮质量浓度为2,4 mg/L时部分试验组SOD、CAT活性达到峰值。氨氮胁迫第15天,氨氮质量浓度为8,10 mg/L的试验组SOD、CAT、ACP和AKP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多数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刺参养殖过程中的水环境氨氮质量浓度应控制在6 mg/L以下,以降低其对刺参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盐度为1.2%的海水中,添加2、4、6、8、10 g/L CaCl2,可对中华绒螯蟹卵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的活性产生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试验海水中浸泡4h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华绒螯蟹卵巢中5种酶的活性随CaC12浓度上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当CaCl2浓度为2 g/L时,除LZM外其他免疫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当CaCl2浓度为10 g/L时,各种酶的活性均降至最低,AKP、ACP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2.81%、1.10%,SOD、CAT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2.99%、1.48%,LZM活性为对照组的44.01%.说明提高海水中CaCl2浓度会引起中华绒螯蟹体内自由基代谢的紊乱,从而导致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破坏和免疫力的下降.因此继续提高海水中的CaCl2浓度,将会影响中华绒螯蟹的活性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铵氮胁迫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在氨氮浓度0,0.5,1.5,2.5 mg/L胁迫0,24,48,72和96 h下,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血细胞总数(THC)、血细胞吞噬能力及其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溶血素等免疫相关因子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铵氮胁迫24 h时各试验组血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其后逐渐减弱;铵氮浓度0.5 mg/L组AKP,SOD,PO,POD,溶血素等活力在试验24和48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铵氮浓度1.5 mg/L组仅SOD和POD活力在试验48 h内略高于对照组,其后下降,而其它试验组各测定指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并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的幅度与胁迫浓度、时间成正相关.说明低浓度的铵氮胁迫短时间内会使青蟹产生应激反应,适当提高其免疫力,而长时间或高浓度的铵氮胁迫会抑制青蟹各免疫因子的活性,从而降低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将体质量为(11.35±1.52)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暴露于不同亚致死浓度的Cu(Ⅱ)(0.055、0.28、1.38、6.88、34.38 mg/L)和Cd(Ⅱ)(0.0048、0.024、0.12、0.60、3.00 mg/L)溶液中96 h,测定其肌肉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Ⅱ)和Cd(Ⅱ)能诱导克氏原螯虾代谢酶的活性,肌肉和肝胰腺中代谢酶的活性均随Cu(Ⅱ)和Cd(Ⅱ)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d(Ⅱ)浓度为0.12 mg/L时,肝胰腺中ACP、AKP、GPT、GOT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8.83%、86.17%、85.66%、70.98%(P〈0.05);Cu(Ⅱ)浓度为0.28 mg/L时,肝胰腺中ACP和AKP活性达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2.53%和94.98%(P〈0.05),Cu(Ⅱ)浓度为1.38mg/L时,肌肉中ACP和AKP活性最高,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42.35%和171.97%(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u2+胁迫对罗氏沼虾血清中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为其养殖环境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0(对照组)和100μg/L(胁迫组)两个Cu2+浓度,分别在罗氏沼虾受Cu2+胁迫后的0、3、6、12、24和48 h取样,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结果]在Cu2+胁迫的3~12 h,罗氏沼虾血清中T-AOC显著升高(P<0.05,下同),并在12 h达峰值,胁迫后24和48 h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CAT活力在胁迫3 h时显著升高,6 h时显著下降,12 h时又显著上升并达峰值,之后又逐渐降低,并在4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胁迫组罗氏沼虾血清中MDA含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先升高后略有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P活力在胁迫后6和12 h显著升高,24和48 h时降至初始水平;AKP活力在胁迫3~12 h内无显著变化(P>0.05),胁迫后24和48 h显著降低.[结论]Cu2+胁迫导致罗氏沼虾脂质过氧化发生,机体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抵御Cu2+胁迫,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具有一定时间效应,其中T-AOC、CAT活力和MDA含量对Cu2+胁迫较敏感,在胁迫短时间内即被显著诱导,可作为Cu2+污染的潜在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重金属镉和低pH胁迫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设置了2个pH(7.8、6.5)、3个镉浓度组(0、1.45、2.90mg/L)和3个处理时间(7d、14d、21d),研究镉和低pH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总数 (THC)、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 (T-AOC)、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肝胰腺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溶菌酶 (LZM) 基因4种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随镉浓度升高THC显著下降,且同浓度下pH6.5时THC均低于pH7.8。pH值为7.8时,随着镉浓度的升高中华绒螯蟹血清SOD活性和T-AOC均先升后降;而CAT活性(除了第7d)和MDA含量逐渐升高。pH值为6.5时,镉浓度2.9mg/L胁迫21 d时,SOD、CAT活性和T-AOC均显著低于pH7.8 (P < 0.05)。整个实验过程中,镉浓度2.9mg/L 、pH6.5时MDA含量均显著高于pH7.8 (P < 0.05)。pH值为7.8时,GPx、GST、HSP70、LZM mRNA表达量均随着镉浓度升高逐渐升高,镉浓度2.9mg/L胁迫21 d时,各基因表达量都达到最高。在14、21 d时,镉浓度2.9mg/L、pH6.5时GPx、GST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同浓度pH7.8表达量(P < 0.05);而HSP70、LZM mRNA表达量在21 d时显著降低,也显著低于同浓度pH7.8表达量(P < 0.05)。综上,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在低pH和镉应激刺激下呈上调或下调趋势以应对氧化应激,低pH和镉协同处理对中华绒螯蟹的抗氧化防御的影响显著大于单一因素的作用,高浓度镉(2.9mg/L)处理的效果更显著。该研究结果为以后研究水体酸化和重金属污染对甲壳类动物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胚胎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浓度及性激素水平变化的规律,探索胚胎发育阶段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采用生物化学法对施氏鲟胚胎7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蛋白、17β-雌二醇(E2)、睾酮(T)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施氏鲟胚胎发育的卵黄栓期及心搏期胚胎的可溶性蛋白浓度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发育期(P0.05),孵出前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最高值出现在视泡期,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期(P0.05);T含量随着胚胎的发育不断降低,17β-E2含量在孵出前期显著升高(P0.05),二者均在孵出前期有一峰值;ACP活性、GSH含量随着胚胎的发育先降低后升高,CAT活性呈升高趋势,AKP活性变化不大,MDA含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心搏期后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在卵黄栓期和心搏期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施氏鲟胚胎发育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性激素合成能力;各种免疫相关酶在胚胎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胚胎在神经胚期的高死亡率与其受氧化损伤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匙吻鲟卵黄囊仔鱼生长特点及抗氧化能力变化,对出膜3~10日龄仔鱼进行可量现状及抗氧化酶的测定。结果显示:卵黄囊期仔鱼全长、体质量与日龄分别呈幂函数和二次函数相关;体质量与全长呈幂函数相关,且为正异速生长。在头部器官中,口宽、吻长均为正异速生长,眼径为等速生长。仔鱼从出膜3天到6天TSOD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且均到达最大值。CAT在出膜7日龄出现最低值,之后出现上升现象。仔鱼T-AOC在出膜3~9日龄逐渐升高,直至卵黄囊消失前出现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MDA含量在期间逐渐降低,直至卵黄囊消失前出现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仔鱼的异速生长模式,保证了各重要功能器官的充分发育,以适应多变的环境,且在出膜3日龄前眼睛已完成了优先发育;匙吻鲟卵黄囊仔鱼在摄食前后由不同种类的抗氧化酶发挥抗氧化作用来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氰戊菊酯对鲫鱼肝胰脏和鳃组织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氰戊菊酯对鲫鱼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氰戊菊酯(5、10、20、40μg/L)分别处理鲫鱼4、8、12、16d后,对肝胰脏、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氰戊菊酯能激活鲫鱼肝胰脏和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但随着氰戊菊酯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SOD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肝胰脏和鳃中AKP和ACP酶活性均随氰戊菊酯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在染毒后4d,肝胰脏AKP酶活性随着氯戊菊酯浓度升高而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肝胰脏ACP酶活性在染毒后12d和16d,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鳃组织ACP活性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没有显著差异。氰戊菊酯对鲫鱼肝胰脏GSTs活性产生较强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鲫鱼肝胰脏和鳃中的SOD、AKP,肝胰脏中ACP、GSTs活性均可以用作其组织细胞受农药胁迫的生物标志物,鲫鱼可作为一种淡水水体污染的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基础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纳米硒(Nanometer Selenium,NSe),探讨其对镉暴露下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of farmed tilapia,GIFT)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保护作用。将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即对照组(Control)、镉胁迫组(Cd stressed,CdS)和纳米硒低、中、高剂量组(NSe L、M、H)。在NSe L、M和H3组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125、0.250、0.500mgSe·kg-1的纳米硒,连续30d,Control和CdS组投喂基础饵料。第15d,CdS组和NSe3组用0.5mg·L-1Cd2+的镉溶液进行为期16d的镉处理。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0.5mg·L-1Cd2+的暴露降低了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YS)活力以及白细胞的吞噬活性(P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增加了丙二醛(MDA)含量;与CdS组比较,NSe增强了吉富罗非鱼血清GSH-Px、ACP、AKP和LYS活力,提高了白细胞PA和T-AOC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与渗透性冷冻保护剂配伍对羔羊睾丸组织冷冻效果的影响,以φ=10%DMSO、φ=10%EG、φ=10%DMSO+5g/L BSA和φ=10%EG+5g/L BSA为冷冻保护剂,测定冷冻前后羔羊睾丸组织的细胞活率、曲细精管完整率、睾酮浓度、抑制素质量浓度以及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表明,φ=10%DMSO+5g/L BSA组的细胞活率、曲细精管完整率、睾酮浓度、抑制素的质量浓度及AKP和ACP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但显著低于对照组(新鲜组织);φ=10%EG+5g/L BSA组与φ=10%DMSO组的AKP和ACP活性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φ=10%EG组。说明φ=10%DMSO中添加5g/L的BSA能有效改善羔羊睾丸组织的冷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腹腔注射Cd2+对黄金鲫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300尾健康黄金鲫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K组、A组、B组和C组,其中Cd2+的注射浓度依次为0、1.25、2.50、3.75 mg/kg,测定注射后0、1、3、5、7 d时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表明,鱼体血液中各指标的变化与注射镉元素密切相关。与对照组相比,A组血清中SOD活力在前3天显著升高(P0.05),在第5、7天时差异不显著(P0.05),B组和C组中SOD活力在整个试验期间显著降低(P0.05);A组、B组和C组血清中CAT、ACP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A组AKP活性在第1天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之后显著降低,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6.
三唑磷对斑节对虾肝胰腺和鳃的氧化胁迫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测定了三唑磷(Triazophos,OP)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的96 h LC50值,同时研究了低(0.3 μg·L-1)、中(0.5 μg·L-1)、高(1 μg·L-1)浓度OP 胁迫1、3、7、14 d和清水恢复7 d后斑节对虾肝胰腺和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胁迫期间SOD、GPx活性都受到了显著的诱导和抑制,呈一定的变化规律;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显著升高。肝胰腺T-AOC在低浓度OP胁迫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高浓度则显著下降;鳃T-AOC显著升高,而随胁迫时间延长,T-AOC显著降低。经清水恢复7 d后,各浓度组肝胰腺SOD活性仍然显著低于空白组,MDA含量和T-AOC显著高于空白组。低浓度组鳃SOD、T-AOC显著高于空白组,MDA含量和中、高浓度SOD能恢复到正常水平,T-AOC则显著低于空白组。肝胰腺和鳃GPx活性变化情况相同,均为低、中浓度显著升高,高浓度显著下降。上述结果显示,OP 对斑节对虾的抗氧化系统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组织特异性,肝胰腺对OP较为敏感。斑节对虾对一定浓度OP所带来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在短期内无法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那西肽(Nosiheptide)、黄霉素(Flavomycin)、大蒜素(Allitri-dum)对虹鳟(Oncrhynchus mykiss Walbaum)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影响。在室内饲养虹鳟8周,结果显示,15 mg.kg-1大蒜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提高了肝脏与肾脏中CAT活性(P<0.01),显著提高了肝脏与肾脏中SOD活性(P<0.05),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鳃中LSZ活性(P<0.05);2 mg.kg-1那西肽组在肝脏和肾脏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mg.kg-1那西肽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提高肾脏和肝脏中AKP活性,4 mg.kg-1那西肽组肾脏和肝脏中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 mg.kg-1黄霉素组和2 mg.kg-1那西肽组与4 mg.kg-1那西肽组和15 mg.kg-1大蒜素组肝脏中ACP活性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 mg.kg-1那西肽组与8 mg.kg-1黄霉素组和4 mg.kg-1那西肽组肾脏中ACP活性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5 mg.kg-1大蒜素组显著降低了肝脏中MDA含量(P<0.05),2 mg.kg-1那西肽组显著降低了肾脏和鳃中MDA含量(P<0.05)。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饲料添加剂,能提高虹鳟的免疫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分离纯化的太子参多糖伴料投喂福瑞鲤(FFRC Strain Common Carp),分析其对福瑞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和抗病力的影响。试验共分5个组,第1组投喂基础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第2~5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按质量比添加0.1%、0.2%、0.3%、0.5%太子参多糖的太子参多糖饲料。连续投喂35d后,测定各组福瑞鲤血液中血清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补体C3,以及对嗜水气单胞菌(Js70322NA)的抗病力。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1%太子参多糖试验组的血清LZM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他3个太子参多糖试验组血清LZM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各剂量组血清SOD、AK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剂量等于或高于0.2%太子参多糖试验组的血清SOD差异显著(P0.05);剂量等于或高于0.2%太子参多糖试验组的AKP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各太子参多糖试验组ACP活性、补体C3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极显著增加(P0.01);福瑞鲤攻毒结果显示,剂量为0.3%和0.5%的太子参多糖试验组免疫保护力最高,数值为54.55%。说明太子参多糖对福瑞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提高其抗病力,建议在基础饲料在添加0.3%的太子参多糖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南移养殖仿刺参在高温胁迫下的应答特征,测定了南移仿刺参在不同温度下热休克蛋白基因hsp10、hsp60、hsp70和hsp90的表达变化,以及不同温度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20 ℃、24 ℃、28 ℃、32 ℃)相比于对照组(16 ℃),仿刺参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在28 ℃和32 ℃高温组中,各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其中,hsp70相比与其他基因对热胁迫更为敏感。,在28 ℃胁迫下,南移仿刺参群体(N组)和北方群体(S组)肠道组织的对比中,N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的变化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S组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除hsp70外,S组其他基因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都低于N组。S组和N组体壁中SOD和LSZ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T-AOC、CAT、ACP 和AKP的活性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除28 ℃下S组T-AOC和CAT的活性低于N组外,在其他温度下,S组的各个酶的活性都高于N组。结果表明,仿刺参南移群体在南方地区经历了一周年的养殖后,表现出了更高的温度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在急性低氧胁迫下的应激响应机制。[方法]将体质量(621.13±63.29)g的黄条鰤置于养殖水槽中,通过药物调节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使其控制在(2.0±0.2)mg/L内,分别急性低氧胁迫0(对照组)、2、4和6 h,分析其肝脏和肌肉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低氧胁迫后,黄条鰤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降低,与胁迫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胁迫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着胁迫时间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急性低氧胁迫后,在黄条鰤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低氧胁迫会影响鱼体肝脏和肌肉中的抗氧化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在低氧胁迫过程中黄条鰤会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激活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缺氧导致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