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百事通》2009,(6):92-93
古今中外,长寿是人们津津乐道,梦寐以求的崇高理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帝王将相如此,平民百姓如此。千百年来,人类为了找到开启长寿迷宫的金钥匙,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秦始皇为了实现其长生不老的愿望,让草民徐福携500童男,500童女东渡扶桑(日本),却走上了不归路,纵观历史,世间一切,什么最宝贵?生命最宝贵。人生只有一世,生命只有一次,拥有生命,才谈得上拥有一切!不论是谁,最渴求的就是身体健康,生命的延长。  相似文献   

2.
“和为贵,谐为美。”和谐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也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3.
汉代镜铭中的长寿吉语内容丰富,就文辞而言,既有“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等常见内容,也有“上有仙人不知老”、“寿敝金石西王母”等罕见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镜铭长寿吉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汉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既表现了人类祈福长寿与长生的朴素幸福观,同时又反映了汉代社会特殊的民间信仰和早期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4.
赵晓宇 《新农村》2007,(10):30-30
读书之乐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增强智慧,更新观念,接受新事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也是生命的快乐追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通过人茶合一的生态审美叙事,体现了鲜明的生态理念和生态理想.本文从自然、家园、生命三个方面分析其生态理念蕴涵,即向自然寻求人类存在的文化印证;和谐、安居的恒久渴望;向死而生的自由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6.
庄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是“忘世”思想,这在其对人类生命存在进行现世性与彼岸性的双重思辨中得以构建。庄子企望超越生命存在的现世性局限,获得自我的精神解脱、超越,实现生命存在的彼岸性追求。因此,庄子的生命哲学并非“出世”、“厌世”或“游世”等看法,而是体现出浓厚诗化意味的“忘世”思想。  相似文献   

7.
尚洁 《河南农业》2011,(12):61-62
道家文化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心灵世界的和谐关系,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道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体现在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并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福建农业》2012,(8):24-25
如何让食品不变质,也是科研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如今,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多种食品保鲜新技术,寻找让食品“长寿”的秘诀。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备受诟病的化学防腐剂,会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相似文献   

9.
《肖申克的救赎》以哥特式小说的震慑力反映了制度化对人性的迫害, 通过人性与专制, 自由与禁锢,希望与制度化的哥特式冲突, 表达了人类对于命运和人生的理解。小说使用哥特式手法将幻灭的人类从空虚麻痹的状态中激活, 重新点燃其追求梦想, 追求自由的希望, 并完成生命中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10.
刘瑾霞 《现代农业》2006,(10):62-62
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绝大多数物质和能量,目前只能由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产生,而在这些生命活动过程中最基础的是植物生产,土壤成为植物生长的天然基地,土壤不仅使它成为植物生长的天然基地和种植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也为动物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业)提供饲料,所以动物生产也离不开土壤。因此,为了满足人类对生物产品的需要.必须进行植物生产。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认识、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与植物建立起相互依存、协同演化的生态关系和文化、情感上的精神联系,并由此创造出的以植物为客体的文化,是为植物文化。新疆地区史前墓葬中发现的植物遗存和植物纹饰,以草木之躯承载人类的精神寄托,将草木的自然属性与古人的生命哲学相融揉,是西域先民将人与植物的关系付诸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以植物为媒介,将人的生命与自然、神灵相互关联的情感体现。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人类知识范匍内最富有魅力的现象,自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探索生命的奥秘,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不仅人类的生命现象奥妙无穷,植物世界里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河流,滋养孕育了人类最初的生命,也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晋江与洛阳江并称泉州的母亲河,两江在地名文化、海丝文化、桥梁文化、名人文化、景观文化等文化资源上具有丰富而无可替代的优势,应加以更好的保护、开发与传播,让陈列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遗产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关于生命、自然、人类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农耕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但目前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深层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物领域,开始认识到生物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生物技术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粮食安全。人类的长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加快,人们对现代园林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观赏转变为实用与美观并重。目前,人类已经意识到了维持原有的发展模式将不能持续,必须将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人类在重新审视自然的同时也应当重构自身与自然的关系,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就要求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生存空间,能突出时代的脉搏、包容性的发展及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使得未来的居住空间不仅仅富有居住属性也能将社会人文生活与文化内涵相融合,这离不开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在现代园林中已经从单纯的追求艺术美感转变为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美感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高产、稳产、健康,长寿的奶牛群是每个奶牛经营者的追求,如何使奶牛达到以上的目标。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奶牛产奶量方面提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阐释,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论在其自身的孕育过程中,离不开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和"真正共同体"思想、西方"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体理念中生态思想在内的中外优秀文化的辩证借鉴与创新发展。同时,这一理论还表达出对推动构建生态价值共同体、生态治理共同体、生态和谐共同体的殷切追求。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866-867,888
追求和谐社会,向往美好生活是自古以来人类共同追求的伟大理想,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社会和谐的和合文化.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家的"和谐"思想为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和绵绵不绝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苗族传统宗教对生态维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安华 《古今农业》2004,(4):99-102
崇拜一切有生命的自然物,是苗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观的核心思想。他们认为那些自然物和人一样,具有思想和灵魂,也有喜怒哀乐,冒犯了它们,人类就会遭到报复。在苗族地区,各种自然物都可以成为崇拜和信仰对象。这种信仰,对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几乎可以在不花任何代价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借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力量,我们的生态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