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乳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对我国乳品行业由起初的产品质量、销售价格、销售渠道、促销手段等的竞争,转向顾客、成本、便利、沟通等方式的竞争,即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市场模式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对某奶牛场16头乳牛产前10d至产后56d血样的瘦素、酮体、葡萄糖、脂肪水平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浆瘦素、血酮、血脂含量在不同乳牛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酮体在产后14~49d出现高峰,瘦素和血脂从产后第0d到产后第56d内逐渐升高。瘦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血酮与血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亚临床酮病组乳牛的瘦素和血脂水平分别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血酮正常组,其瘦素、血酮和血糖在试验期内的波动频率明显减少,跨度变长,瘦素在试验期内仅出现一个两端接近0、波峰不超过1.5ng/mL的波。证实,产后乳牛瘦素、血酮、血糖含量的低频率波动变化和产后8周内血浆瘦素跨时持久的单峰动态变化与乳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产、稳产、健康,长寿的奶牛群是每个奶牛经营者的追求,如何使奶牛达到以上的目标。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奶牛产奶量方面提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干奶期、围产期奶牛的健康状况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影响巨大,血浆中尿素氮(BUN)、肌酐(Crea)及尿酸(UA)的浓度是目前临床肾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测定Alb及TP含量对了解蛋白代谢具有参考价值,目前国内外对此期奶牛肾功能状况的报告很少.本文就围产期奶牛的上述检测指标进行动态研究,揭示其动态变化特点,为此期的奶牛肾病检测积累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来,笔者走访东北地区、北京、上海、山东、云南、贵州、广东等地,了解各地奶牛养殖情况。很多农户反映他们饲养的奶牛发生繁殖障碍的特别多,结合资料报道,发现其病因除常见的原因如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等外,矿物质及维生素缺乏也是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东北、西北等地比较干旱,其饲草中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一般偏低,加上当地饲养水平不高,饲料中不注重添加这些营养物质而造成缺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南宁郊区水牛、奶牛及黄牛的肾功能状况,试验随机选取了南宁郊区水牛66头、奶牛25头、黄牛11头,对血清尿素、尿酸和肌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水牛、奶牛、黄牛的尿素平均含量及标准差分别为 6.34±2.93、7.20±0.71和6.47±2.11mmol/L;尿酸分别为62.65±35.74、41.92±37.33和97.65±63.19μmol/L;肌酐分别为136.56±27.79、123.12±37.04和141.78±47.92μmol/L.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对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乳房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乳汁体细胞数既作为衡量奶牛是否患乳房炎的标准,同时也是鲜奶收购标准的检测项目,很多乳品企业将它作为鲜奶定价的指标之一,国内乳业巨头已全面按照体细胞数论价.目前多数地方均将合格鲜奶体细胞数定为50万/ml以下。  相似文献   
8.
奶牛附红细胞体的分类鉴定及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确定奶牛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分类学地位及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分离得到的奶牛附红细胞体(广西株,E.wenyoni-GX)进行16SrRNA基因的克隆及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诊断引物,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的PCR诊断方法。结果扩增出长约1.5kbp的奶牛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基因片段;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与常见支原体、细菌及原虫元交叉反应,能检测奶牛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0.145fg。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建议将奶牛附红细胞体这类血营养菌划归入支原体科、支原体属;同时,所建立的PCR诊断方法是特异、敏感、快速的,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9.
研究利用3种不同的方法超数排卵处理沼泽型水牛,比较研究不同方法处理时水牛血清雌二醇(E2)、孕酮(P4)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口FolltropinR○-V、国产FSH和PMSG超数排卵处理沼泽型水牛,血清E2浓度峰值分别出现在氯前列烯醇(PGc)处理后的48 h([142.45±94.66)pg/mL]、72 h([87.78±29.62)pg/mL]、48 h([126.38±92.33)pg/mL];血液中P4浓度最低值分别出现在PGc处理后的48 h([0.76±0.21)pg/mL]、24 h([1.18±0.12)pg/mL]和144 h([0.82±0.06)pg/mL]。  相似文献   
10.
二重PCR快速检测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伊氏锥虫ITS序列(FJ416612)和GenBank报道的牛巴贝斯虫棒状结合蛋白1序列(FJ588013),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诊断引物,建立了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二重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可扩增出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特异性条带,大小分别为213bp和360bp,最低检出量分别为4.00pg和0.38pg。但对牛双芽巴贝斯虫、分歧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不敏感。用该二重PCR方法对95份水牛样品和134份奶牛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水牛伊氏锥虫的感染率为13.7%(13/95)、牛巴贝斯虫的感染率为7.4%(7/95),无混合感染;奶牛伊氏锥虫的感染率为3.7%(5/134)、牛巴贝斯虫的感染率为0(0/134)。说明该二重PCR方法具有敏感、快速、特异的特点,适用于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