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产权主体不明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明确、土地承包期不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农地制度的创新应满足兼顾公平与效率、能够有效地克服外部性、能够有效地克服搭便车行为、能够有效地克服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等要求。因此,应明晰和规范农地的所有权、向以效率为中心的农地制度过渡、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建立和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尽快建立现代农地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效率”逻辑与生态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集体所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以现代化建设的"效率"为逻辑,"方便"政府征地和工业化的低成本和快速推进。而农地主体的权益规定模糊,特别是农地产权界定以及以此相联系的责、权、利不清,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双重关系紧张的生态困境。众多学者对此多有争议并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仍未形成共识。现行农地制度必须实现生态转型才能走出困局:首先要改变理念,由经济人思维向生态人思维转变;其次要明确土地责任权,实现国家(政府)国土资源权,以及农民主体的土地财产所有权的"两权制衡",从制度上消除投机行为的操作空间,在此基础上理顺政府、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4.
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64-11866
论述了农地产权变革的效率逻辑和公平逻辑,揭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路径:一是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农地集体所有制;二是强化农村集体“统”的经营权。.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地信托改革的地方试点实践,运用“三权分置”理论和信托原理分析农地信托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制度保障。结果显示:“三权分置”赋予农地经营权明确的法律地位,坚持集体所有权长期不变、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盘活土地经营权,成为促进农村土地高效有序合理流转的优势制度选择。农地信托改革应以建立权责明确的农地信托主体制度为前提,以完善农地信托登记制度为基础,以农地信托监管制度为保障,以完善信托激励机制为动力,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农业土地产权不明确,无法实现规模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而西部地区农业土地面积大,并且多数是闲置状态。因此,应该明确西部农业土地产权,允许农地交易,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农地的生态价值已为各界共识,但长期以来这个价值很难实现为具体价格并落实到具体主体,原因在于农地的生态价值被置于公共领域而难以确权.以产权理论为依据,探讨农地的生态补偿价格如何形成,这种补偿价格归属于哪一主体等问题,并主张由政府牵头,理顺农地作为农民财产权和国家资源管理权之间的关系,将生态价值确权到具体的主体,并以价格方式实现出来,从而形成合理的农地生态价格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地“三权分离”制度的提出分离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形成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态势,也同时促成了土地产权权能的重新规制.该研究在分析马克思土地产权权能理论的基础上,解析了农地“两权分离”与“三权分离”制度,揭示了“两权分离”制度下土地权能构造,分析了“三权分离”下土地产权权能的具体配置以及土地权能的流转.  相似文献   

9.
三元结构视角下的农地流转利益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地流转与农业农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农地流转之困境,即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剖析了农地流转困境之原因: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农村资金投入不足,城乡收入二元分割.从农地产权制度、农村资金投入、农村劳动力结构角度,提出了完善农地、资本、劳动力三元结构协调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16-10918,10922
分析了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一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虚置;二是农村集体土地主体虚位;三是农村集体土地权能残缺;四是农民的物质帮助权缺失。提出了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路径:一是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立法;二是科学设置农村土地权益,包括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法律性质为农民按份共有、明确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消除产权残缺与确保农民产权的完整化、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规定征地主体对原产权人合理补偿原则5点;三是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四是规范征地制度,包括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与控制耕地征收、确立公平补偿标准与规范土地补偿程序2个方面;五是加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司法监督;六是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培植农民维权组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如何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了不少学者关注的热点。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简述了当前农民权益体系的构建,从产权问题、委托代理和多方利益博弈三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民权益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秦涛  蒋逸飞  朱然 《世界农业》2023,(5):116-124
实现农地有序流转与高效利用是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目前中国仍面临农地资源难以收储、优质资产难以提升、社会化资本难以引进等问题,创新发展农地流转模式是亟须突破的核心问题。对此,本文以浙江衢州“两山合作社”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其总体架构与运行模式,发现其实现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化操作,明晰了土地流转权属。通过地力综合提升、创新生产轮作模式、招大引强主体、创造再就业机会等价值增值路径,农地流转价值实现了最大化。浙江衢州“两山合作社”农地流转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耕地主体农地流转的顾虑,形成了防止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的市场化手段,创新了农地流转绿色金融产品,拓展了多元融资渠道,通过多重利益分配机制激发了流转意愿,有效解决了传统农地流转存在的顽疾,为中国充分挖掘土地流转在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中的最大功效提供了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耕地保护问题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耕地异地代保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省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又保证区域间公平高效地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以农地发展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载体,构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图以农地发展权的产权手段来解决"异地指标调剂"的跨区域耕地保护问题,为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三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变革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其基本目标是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发展。对重庆中益乡的实地考察发现:在现实层面,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均衡并不是自动实现的,而是相关行动主体通过利益博弈实现的;各个行动主体在利益博弈中有其各自的动机、行为策略。要更好地推进“三变”工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公平与效率辩证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互构均衡。相应地,在政策层面,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土地确权,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效率,建立完善土地估价、产权交易、流转收益分配、风险防范等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地制度历来是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现实困境预示其亟待改革.通过梳理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历史,并结合现状分析,认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走向应是农地“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种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制的实施,将在保证国家对农地最终控制权和裁决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应是一个利国利民、兴利除弊的最佳农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增值收益,如何在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公平而有效地分配该收益并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2001年-2005年江苏省S市土地征用出让的利益分配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且根据相关数据对该市的征用补偿标准进行了合理性分析。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其产生的经济尧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情况和具体案例,对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土地流转中限制流转效益发生的因素,结合创新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尧保障流转主体权益提高农民积极性、完善农村发展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提出了优化、提高农地流转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厘清国内外关于农地流转领域的研究问题,以加深对农地流转研究领域的认识与把握,为后续相关研究拓宽思路.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基于国际学术界权威的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数据库与国内权威的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分别有效选取1978—2018年的355篇公开发表的外文核心论文,以及1993—2018年公开发表的中文核心论文801篇,全景式展现国内外农地流转研究的发展轨迹及特征.尽管中外研究在起源时间上存在差异,但研究数量均于近年来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在研究热点方面,中外文献体现出一些异同,共同之处在于均重视农地制度和政策以及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而不同之处在于农地流转现状及农地流转影响等.农地流转研究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突出矛盾的关键,未来一段时期内,应从多学科融合的视角改变以往农地流转研究中理论框架的局限性,并不断采用新的理论方法解释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农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成本效率的关系。【方法】利用 2012—2016 年江苏省物 价局调研的微观农户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测算了稻谷生产的成本效率,并探讨了农地经营规模与成本 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成本效率的提升途径。【结果】江苏省农户稻谷生产的成本效率均值为 0.904, 随着农地经营规模增大,稻谷的成本效率呈现出“倒 U 型”趋势;稻谷生产成本效率的最高点在 3.64 hm2 处, 当农地经营规模达到最优点后,继续增大经营规模,稻谷生产成本效率会出现“断崖式”下降;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决策者特征、生产要素投入、农业雇工比重等指标对稻谷生产成本效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农地经营 规模与成本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先递增再递减的“倒 U 型”关系。最后,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机械化生产以及专业化生产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提升稻谷生产成本效率。  相似文献   

20.
“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也是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直到今天仍在进行的乡镇企业改制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目标。从“产权”的定义出发 ,“产权清晰”首先应指产权主体的明确 ,其次是指产权在作出分割和转让后 ,不同权利主体的责权利是明确的。相应地 ,乡镇企业集体产权的不清晰体现在产权归属不清和不同权利主体责权利错位这两个方面。乡镇企业改制必须围绕克服其产权关系的上述两个弊端而进行。辽宁盼盼集团的改制实践因其更能有效实现“产权清晰化”目标 ,而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