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的成型标志着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最终确立。作者着重分析了马克思绝对地租的科学涵义及现代价值。认为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土地公有制是土地所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必然存在绝对地租。正确地运用马克思的理论,处理好我国土地产权关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保护有限的国土资源,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看我国的土地承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了地租理论的本质、方式、内在联系及其对农业的重要成果。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主要侧重于我国的土地承包中的具体操作,而对地租理论对我国土地承包中深层次问题涉及较少。进行全面、深入地挖掘地租理论,运用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的土地承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要点 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是资本主义地租产生的前提。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不同形式的地租总  相似文献   

3.
从地租的产生、地租的决定、地租的形式等方面比较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并结合工业生产的利润概念,辨析垄断利润与绝对地租、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异同。论证认为,土地制度和与之相应的地租分配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尝试解释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农村和城市土地制度和地租分配方式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54-9955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分析,把握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科学内涵,结合我国地租存在的必然性和土地国有化的实际,积极探索和研究了我国社会主义地租和土地国有化的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其目的是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文章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在理论上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异同,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06-4808
我国传统的城市土地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由于这种土地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价值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作用,因而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从产权制度、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3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土地制度创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地“三权分离”制度的提出分离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形成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态势,也同时促成了土地产权权能的重新规制.该研究在分析马克思土地产权权能理论的基础上,解析了农地“两权分离”与“三权分离”制度,揭示了“两权分离”制度下土地权能构造,分析了“三权分离”下土地产权权能的具体配置以及土地权能的流转.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梳理了近年来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地流转的模式、影响因素、绩效评价和相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进一步的全面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研究进行归纳:土地所有制关系、土地权利体系、农地制度创新模式、农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确定合理的农地制度变迁的衡量标准、正确处理土地承包经营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关系、转变认识和观念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依靠机制创新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地租理论中的许多观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严重缺陷,而集体农业土地产权合作股份公司成为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新路径,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保证了个人对股权的最终所有;另一方面,实现了全民通过股份公司对生产资料经营形式上的共同所有。农业股份制对我国农村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愿差异,本文以人均收入为分类指标,就农村土地经营现状、土地流转规模、土地稳定与土地集中、土地所有权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内容上应以所有制改革为重点,在受益对象上以经济不发达地区为重点;应选择和推行有差别的农地制度而不是全国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12.
衡霞  王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221-226
西藏农牧民有较高的农地流转意愿,但农地经营权抵押业务量非常小,难以满足西藏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不论地租理论、金融结构理论,还是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较为充分的地方实践均表明,西藏已经具备了农地金融化的建构基础。然而由于农地确权难、传统金融机构的制度惯性、政策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等造成了西藏农地金融化的现实困境。对此,要加快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组建政策性金融平台、制定农地金融支持政策和建立农地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等构成了西藏农地金融化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我国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作为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当前,我国农地制度安排存在诸多弊端,基于此,从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土地使用权受限、土地产权残缺、农地征用制度不合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面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政府管理体系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存在着法规政策不够健全、行政管理机制亟需改善、涉农涉地体制改革有待深化等政府管理问题。基于此,构建面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政府管理体系框架,并从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健全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三个方面保障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农地流转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国外学者对农地流转理论的研究在国外,土地流转被称作“买卖、租赁、抵押”等土地交易。国外学者对农地流转的研究体现在土地交易中,地租理论、农地流转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地流转的创新研究——以普定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农村土地改革以来,农民贫困和农地流转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文章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阐述了普定县农地流转的创新模式,如实物折算地租式、农民土地入股式、有针对性地转移剩余劳动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农地流转的政策建议,如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确权、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确权制度等,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地租赁均衡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取决于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农地制度实施机制.文章基于产权理论、地租理论、土地供给与需求理论,以农地租赁均衡价格为切入点,对农地租赁的利益来源、均衡价格形成与演变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认为,影响农地租赁均衡价格的因素主要是市场机制、政府机制以及习俗元制度.  相似文献   

19.
林地地粗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林地地租的内涵及特征:求出零级土地的立地指数等级和各立地等级的年级差地租,从总地租中分离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方法:文献阅读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应从农村土地所有、使用、管理3个方面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研究结论:所有制度的创新是通过实行国家和农户双重所有,解决产权关系模糊问题,为农地流转提供制度基础;使用制度创新重点是确立农民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管理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土地产权管理,建立有效的调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