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葛梦兰  魏薇  王金叶  毛双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48-10749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古东生态旅游区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旅游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对旅游出行具有明显的影响;游客对生态旅游区原生态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关注度高,景区原始自然风貌与森林环境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区游客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旅游知识相对不足,不文明行为表现较多。并对提高生态旅游者素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对山西宁武县生态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根据各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将宁武县分为5个生态旅游区:①以“山地”为依托的芦芽山生态旅游区;②以“湖泊”为依托,开发天池生态旅游区;③以“源头”为依托,开发汾源生态旅游区;④以“古城”为依托,开发宁化名胜生态旅游区;⑤以“古关”为依托,开发宁武关名胜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对生态旅游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探索.提出生态旅游的本质是旅游区在向旅游者展示生态美的同时,向旅游者解说、演示旅游区“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来教育、引导旅游者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中去;解释了开展生态旅游为旅游者提供生态美的享受、给旅游者上一堂精彩的生态课、塑造新时代的生态人、引导旅游者付诸生态行动和追求生态经济的生态旅游内涵.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回归自然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区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物质空间。通过分析太白山生态旅游区景观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太白山生态旅游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5点建议:遵循太白山自然属性的整体性,实行统一规划、建设、保护与管理;围绕太白山景观资源,采用合理的开发建设方式;挖掘特色景观,提升生态旅游区品位与形象;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立足长远,积极申报太白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效益构成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太源源生态旅游区为例,采用二手资料收集,实地观察与测定,座谈访问和旅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生态旅游的效益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的效益由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部分构成,具体表现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生物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当地村民增加了就业岗位,拓宽了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增强了社会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等。生态旅游效益具有综合性,传递性,交互性和时间性。生态旅游值得发展,参8  相似文献   

6.
基于AHP的新疆博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条件的4个区域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将博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3级梯队进行有层次的开发,在乌兰再格森乡建立生态渔业旅游区,并作为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品牌和重点地区,同时在本布图镇建立设施农业生态旅游区,在塔温觉肯乡建立工业番茄旅游区,在博斯腾湖乡建立生态果园旅游区;并对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已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重视,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其行为。研究针对旅游区对生态旅游的模糊认识,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区评价认证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建立了由4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模型;并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了认证评估,认为保护区初步达到了生态旅游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会琴  周晋  侯林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60-3962
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探讨了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把中阳县分为四大生态旅游区从主题规划、开发理念、生态旅游活动等方面对每个区进行了开发构想.最后,提出中阳县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已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重视,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其行为.研究针对旅游区对生态旅游的模糊认识,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区评价认证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建立了由4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模型;并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了认证评估,认为保护区初步达到了生态旅游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是一种将游憩活动与生态保护、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区作为生态旅游活动的组织者与服务者肩负着规范自身、引导游客和服务社区的多重使命。然而很多生态旅游区在实际经营中更多的将生态旅游看做一种时髦的营销噱头,服务项目的开展(如水上项目开展多利用机动船,允许机动车进入生态旅游区等)增加环境的负担,而缺乏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缺少对游客的教育、缺少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共识,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导致生态旅游成为空中楼阁。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相关概念,并结合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景区服务指南》提出了相应的山地型生态旅游区服务规范,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标准化河北省山地型生态旅游区的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旅游的理念和设计原则出发,在分析龙凤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旅游功能分区、项目策划、形象策划、交通道路规划和环境容量测算。在项目策划和旅游形象策划中突出自然山水的生态文化和龙凤文化,为黑龙江省山水型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生态旅游的含义以及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介绍,研究生态旅游对自然资源的环境影响,包括对大气、水体、动植物、地质地貌等资源的影响,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区景区保护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等控制对策与措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倡导生态旅游与环境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97-20599,20777
介绍了铜仁地区的环境与资源概况,指出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观类型多样的特点,分析了铜仁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发展前景,强调研究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并且随着多年来对旅游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地的生态旅游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区不断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梵天净土,桃园铜仁"旅游品牌。与此同时,分析了铜仁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强调要在总体规划、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实施精品旅游线路战略,全力打造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构建旅游发展空间;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拓宽旅游市场;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以期对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兴起和繁荣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景观干扰问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生态旅游的景观干扰问题,探讨了生态旅游对景观(主要是景观格局)和景观要素的干扰,探讨了不同的景观干扰形式,并对景观干扰进行了评价方面的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解决当前存在的生态旅游与景观保护这一矛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东部荒漠区,面积约占灵武市总面积的1/4,属于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运用草方格沙障、人工模拟飞播、营养袋育苗等方法创建了荒漠化地区"干旱固沙林、骨干防护林和经济林带三位一体、林农牧副多业并举"的综合治沙防沙发展模式。探讨了利用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典型的荒漠自然景观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资源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的生态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6.
湿地公园是一个新兴的湿地保护概念,融湿地保护与湿地利用于一体,为更好地利用湿地资源,就湿地公园建设的选址、建设范围以及部分规划的要求和规划方法进行介绍。认为湿地公园选址应在城市内部或城市周边;湿地公园布局应能有效调节控制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应包括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休闲区和管理服务区等;湿地公园专项规划要包括保护与恢复规划、宣传教育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湿地景观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和社会经济调控规划。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蓉  唐萍萍  张硕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49-525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客源市场的细分化,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式。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统一关系以及发展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06-3808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并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2个相关概念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解决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旅游景区有序、有节制发展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川西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73-6974,7009
贡嘎山地区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但因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在开发理念和开发管理模式上均不达国内外山地旅游的先进水平。贡嘎山旅游存在缺乏整体开发规划、缺乏体制支持、品牌形象缺失、资金投入不足、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笔者针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依据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措施。措施包括:设定贡嘎山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解决贡嘎山地区交通问题并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住宿设施,培训具生态专业知识的服务、管理人员;建立贡嘎山地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行生态旅游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对旅游地进行科学功能分区,建立环境容量调控系统和山地灾害管理系统,完善医疗和高山救护系统。贡嘎山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与西部地区相似,笔者希望通过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的研究,可为中国西部广大山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蒲春玲  余慧容  李晓龙  王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46-19049,19065
伊宁市是新疆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具有相对的典型性。在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得出伊宁市现阶段土地利用特征与缺陷:自然条件优越,但资源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建设用地增长快且需求量大,用地矛盾加剧;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情况严重;资源利用结构与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借助GIS技术划分出4个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生态景观区、平原农业区、山地牧业区和建设保护生态区。针对各功能区的特点,构建出4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绿洲生态农用地利用模式;特色生态旅游型土地利用模式;集约节约型生态土地利用模式和保育型生态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