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进一步掌握龙江农业地区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基本状况,提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实现农业区域开发与遗产保护的稳步发展,形成互利机制,丰富龙江地区的优秀文化遗产,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分析法等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在龙江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进行讨论。首先阐述了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形体艺术;其次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进而说明了其保护的价值;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建设性对策,从而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信息化时代应通过加强发展基于智慧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基于智慧教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教育传承两种途径来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入手,分析非物质文化体育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认为,非物质文化体育遗产旅游开发具有经济、传承和社会价值,因此,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体育遗产保护的最佳途径;但非物质文化体育遗产旅游开发要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要正确处理非物质文化体育遗产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遵循非物质文化体育遗产的真实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后,已经进入了后非遗时间和空间中,同时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表征的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更是"文化中国"之于世界的一种民族国家认同。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对我国的发展极其重要。傩仪身体语言作为我国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对其保护和传承,本文为了能够让大家明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祁门傩舞为例探究后非遗身体语言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研究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职责.探讨了图书馆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安徽花鼓灯作为我国极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的文化传承与保护中遇到来自价值维度的冲击。为了进一步分析安徽花鼓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技巧传承与保护的方法,本文辩证分析了安徽花鼓灯的历史起源,总结了当前传承与发展的局限性。并最终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花鼓灯的传承与保护建议,希望对安徽花鼓灯的传承保护起到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具备物质文化形态的遗产是我国优秀文化宝库的瑰宝,《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正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探索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路径。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如何加大社会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如何以人才培育为导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融入高职教育课堂,以及探索融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三个主题,借以引起全体社会成员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袁州南庙武术产生于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是赣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从体育文化价值入手,提出适时挖掘和传承这一传统武术,同时给民俗体育注入现代元素,为袁州南庙武术走向繁荣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姚玲玲  于小俸  王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75-10576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以湘西风凰县为例,具体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构想,建议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族乡村旅游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方面着手。并具体阐述了相关策略.以期增加农民收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地区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从而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展,探讨了该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并提出了收集与整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着重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领衔申报绿茶、砖茶制作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10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阳市位于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含5个国家级贫困县。该市具有丰富的特产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有2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3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信阳市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国家质量标准、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胡再  熊晚珍  孙志国  王树婷  黄莉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36-10639,10642
分析了十堰市特产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即:收集与整理传统特产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与传统工农业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建立传统特产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加强传统特产资源地理标志保护的申报,建立各种地理标志特产的国家质量标准,利用地理标志整合与培育名优特产品牌,实施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加强地理标志特产的产业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14.
谷秋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518-13520
通过对西安市典型性的民间传统老字号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对其所在空间环境提出具体保护措施,并确立了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更好地将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保护并延续下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标准,已被列入滁州市级以上的非物质遗产名录的项目共计49项。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手段、范围与力度,也已不能适应皖东地区人文旅游发展的客观现实。目前皖东地区在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受众性不强、原真性缺失等问题。根据皖东地区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的各自不同特点,提出民间美术观赏类,民间音乐、歌舞、曲艺、戏曲、杂技等表演类,传统手工技艺类,民俗类非遗项目因类而宜的保护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木作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5W1H方法,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木作及其保护问题,重点论述了研究和保护它们的意义,对它们的范围进行了初步确认,并认为保护工作的关键在于木作工具和中间技术的应用及传统技艺的传承,最后对如何保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湖北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湖北有丰富的传统特产资源,现有65种地理标志产品、42件地理标志商标、24种农产品地理标志,原有2种原产地标记。该省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7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介绍该省地理标志特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概况,探讨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发展对策,并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西隆安县是壮族地区稻作文化集中展示的最大亮点,现已成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该遗产项目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那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稻作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那文化的民俗节庆众多且富有壮族特色;传统水稻栽培技术是那文化的重要体现;大米食品多样是鲜活的那文化素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那文化的多元体现。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产业视角来看,望奎县皮影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分析评价望奎皮影旅游资源优势,提出增强营销意识、做好心理营销、开发特色产品、进行创新性市场定位等相关营销策略,对提高皮影戏的知名度、促进皮影旅游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方面,介绍了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并从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文化产业、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域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