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水稻双控双促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水稻双控双促栽培法的高产机理与配套技术。该栽培法是将单一的烯效唑,赤霉素处理等化控措施进行有机的配合,以发挥化控技术的综合效应。是以提高成穗率为途径,以控长促蘖,控蘖促穗为手段的高产化控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双控双促化控配套技术是一项高产、高效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是我所经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的水稻高产新途径。它是在现有肥水管理条件下,将单一的化控措施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各化学物质的特性和作用而形成的。所谓双控双促,即控长促蘖,控蘖促穗,也就是采用植物生长延缓物质——烯效唑浸种(或多效唑喷施)来控长促蘖,以达到培育壮秧、促进分蘖的目的。据考查:晚稻秧苗控长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山区水稻节水增产栽培技术,包括旱育壮秧、泡耙结合、合理密植、浅水栽秧、薄水促蘖、适时烤田、合理控水、科学施肥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缓秧后对水稻进行茎叶处理,结果表明:喷施适当浓度的2,4-D,可增产497.1kg/hm^2,增产率为6.22%,同时加入NAA,成穗数则下降,会降低增产效果甚至减产。增产因素主要是增加了每穗实粒数。本研究证实,水稻移栽后采用化控技术可控下位蘖,促中位蘖,成大穗,为大稻中位蘖优势利用栽培技术拓宽了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特效唑对于水稻控长、促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秧苗1叶1心期叶面喷施0、15、30、45,60、75ppm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特效唑,每个25cm钵里施用6.4毫升药液(等于每亩施100立升)。试验结果表明,特效唑对水稻秧苗有很高的控长、促蘖效应,用30ppm浓度的特效唑处理幼苗即可达到28%的控长率和55.8%的促蘖率。  相似文献   

6.
早稻分蘖化学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出能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实用化药剂,1999年早季对不同配方的分蘖调节剂进行了大田控蘖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化控制普遍具有较高的控蘖强度,无效分蘖减少,成穗率提高,但以不同类型药剂组配的调节剂表现的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复方优于单方,其中以1号药剂复配的调节剂控蘖强度大,每穗粒数多,但有效穗较对照减少;以2号药剂复配的调节剂控蘖强度较大,穗穗粒数较对照略有减少,但有效穗数差异很小,而以1-7号药剂复配的部分调节剂,以C105,C145,C025,C175,C125和C135的控蘖强度大(较大),水稻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增加,结实性状好,有效穗数差异不明显,对纹枯病的田间抗性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控蘖措施对淦鑫688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季稻区高产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的难题,于2008-2009年以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开展了水控(提早晒田)、肥控(减少分蘖肥比例)、化控(喷施控蘖剂)3种不同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对水稻分蘖成穗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控蘖措施都能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具有控蘖和促进成穗的双重功能。其中,化控效果最好,其次是肥控,水控较差;各单项措施组合后有较好的协同作用,3项措施组合的效果好于两项措施组合:不同控蘖处理都能降低无效分蘖期间的叶片含氮量和提高茎鞘可溶性糖含量,这可能是各控蘖处理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和促进分蘖成穗的重要原因之一;各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都能提高水稻产量,以3项措施组合应用的产量最高,其次是两项措施组合。  相似文献   

8.
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①超高产小麦优势蘖组的概念、指标及合理利用模式。②超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动态指标及高效施肥策略。③超高产小麦群体结构和质量指标。④超高产小麦栽培应具备的土壤基础养分指标与优化施肥技术指标。⑤以优势蘖利用为核心的“三优二促一控一稳”超高产栽培技术。三优:一是优良(优质)超高产品种选用。二是优势蘖组的合理利用。三是优化群体动态结构和群体质量。二促:一促冬前壮苗,打好高产基础。二促穗多穗大粒重,高产优质。一控:合理控水控肥、控苗壮长。一稳:后期健株稳管,促粒防衰。  相似文献   

9.
农谚有:"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田间管理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田间管理,就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肥、水为中心,采取促控相结合的措施,保证水稻生长发育良好以达到高产的目的.田间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水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做到精确促控灌溉.生长前期应做到有水栽(插)秧,寸水返青,浅水勤灌,促根长蘖.中期"够苗搁田",即当全田茎蘖数达到预定苗数的80%~90%时及时搁田,控苗、促根、防倒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杂交水稻秧田低节位分蘖开发不够,大田分蘖时间偏迟,提出秧田促秧苗低节位分蘖,大田促分蘖早发,提前控制无效分蘖,促大穗的双促栽培技术.至1999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107622.7m2,共增加粮食10969.53T,增产幅度10.94~43.37%.并形成一套在秧田改二叶一心期为一叶一心期施断奶肥,改三叶一心期为二叶一心期施促蘖肥,大田并施基蘖肥,促大田分蘖早生快长,在计划穗数的65%开始控制分蘖为主的前期促蘖早生快长,中期控制群体,后期促穗保花增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S-3307浸种对水稻秧苗的控长促蘖效应,及其对秧苗解剖结构和内源激素的影响。(1)10~400(ug/ml)的S-3307溶液浸种对水稻幼苗均有不同程度的控长效应,控长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分蘖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但以100(ug/ml)和200(ug/ml)两种浓度为佳。(2)S-3307提高水稻秧苗体内CTK含量和CTK/LAA比例,这是其促进水稻分蘖的原因。(3)组织解剖切片的研究表明:S-3307处理的秧苗,根和叶鞘的细胞横向扩大,纵向缩短。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取小区对比法,研究水稻化控栽培技术。通过将单一的烯效哇、赤霉素等化控药剂进行有机的配合,以发挥其综合效应,达到预期效果。试验表明:水稻进行化控处理后,植株株高变矮,节间长度缩短,多效唑、稻挺和矮壮素3种化控药剂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S-3307和PP333对水稻秧苗促蘖效应的比较测定及其与植物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结果:(1)用40μg/mLS-3307和400μg/mLPP333进行浸种处理的秧苗,在三叶一心期分别有65.01%和19.79%的植株出现分蘖,对照秧苗无分蘖出现,S-3307和PP333对水稻均有促蘖效应,而前者的促蘖效应大于后者。(2)经S-3307和PP333处理的秧苗以及对照秧苗,在三叶一心期的苗体内,每克鲜重CTK含量分别为1346.4,842.4,86.4pmol/g;CTK/IAA的比例分别为3.69,2.54,0.29。在同期测定了秧苗体内可溶性糖、淀粉和全糖以及可溶性氮、蛋白质和全氮含量,它们在三种处理苗体内无明显差异。(3)本试验结果表明:S-3307对水稻的促蘖效应大于PP333,S-3307和PP333的促蘖效应与其提高水稻秧苗体内CTK含量和CTK/IAA比例密切相关,其中S-3307提高CTK含量和CTK/IAA比例的作用大于PP333,这一点与S-3307的促蘖效应大于PP333的结果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4.
烯效唑对水稻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盆钵、水泥池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应用烯效唑20 ̄50ppm浸种,对稻苗有明显的控长促蘖、加深叶色、发达根系等多种生理效应,移栽本田后表现多穗高产,活性高于多效唑。不同水稻品种对烯效唑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使用浓度应有不同。烯效唑可和多数种子处理剂混用。  相似文献   

15.
由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元正市先生和一批农业学家经过多年潜心探索研究提出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旱地育秧为核心,浅栽插为重点,巧施肥为基础,控水促根为条件的一整套水稻规范化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由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元正市先生和一批农业学家经过多年潜心探索研究提出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旱地育秧为核心,浅栽插为重点,巧施肥为基础,控水促根为条件的一整套水稻规范化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稻强化栽培抗高温干旱夺高产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的发育特点和生长规律,通过旱育壮秧、小苗早栽、单本稀植、配方施肥、无水层湿润灌溉等一系列强化栽培技术措施,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达到"强根促蘖",使水稻个体发育健壮、群体发育健全,从而实现了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在高温伏旱灾害性气侯下,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一般增产20%~35%。  相似文献   

18.
控蘖剂调控水稻分蘖发生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5种水稻控蘖剂为供试材料 ,研究结果表明 :5种控蘖剂均能有效抑制水稻分蘖发生 ,其中控蘖剂B抑蘖能力最强 ;施药时期影响控蘖剂的抑蘖效果 ,施药越早抑蘖效果越强 ;控蘖剂靶标蘖位与施药时叶龄关系密切 ,主茎 5叶期施药 ,受抑制蘖位主要为Ⅳ和V ,主茎 9叶期施药 ,受抑制蘖位主要为Ⅶ和Ⅷ ;无效分蘖期喷施控蘖剂能减少大田无效分蘖的发生 ,降低群体的高峰苗数 ,增加氮素吸收量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茎蘖成穗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传统的水稻双季种植为早季直播 + 晚季再生新型种植模式,通过应用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 2 项关键技术,拟解决再生稻穗数少、穗形小导致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高。【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对两季水稻产量、再生稻发育以及整体效益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肥的水稻分蘖早、分蘖数略高于分次施肥,增加了水稻成穗数,且有利于培育水稻庞大根系。一次性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等养分的分次施肥处理依次增产 3.7%、8.7% 和 31.3%,说明一次性施肥方式增产显著。一次性施用 600、750 kg/hm2 控释肥处理并结合喷施两种促根促蘖液肥,水稻穗数、穗粒数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促穗增加穗粒数的效果,且促根促蘖液肥Ⅰ效果较好。3 种施肥量结合配施促根促蘖液肥处理的年效益均显著高于双季稻常规种植,其中,750、900 kg/hm2 控释肥处理结合促根促蘖液肥年效益分别提高6 859、8 291 元 /hm2。【结论】一次性施肥技术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促根促蘖液肥Ⅰ可有效增加水稻分蘖,双季稻早季直播稻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效益比常规种植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同期播种的常规栽培水稻为对照,对稻渔共作生态系统中栽培的水稻进行比较研究,其生长发育的特征特性表现为:①营养生长充分,全长育期延长。②叶片与节间数增多,抗倒性增强。③病虫草害总体发生轻,但少数病虫危害大。④穗粒结构“二增二减,”单产水平持平略低。以苏香粳1号为研究材料,设置相关的密度、肥料、灌溉、病虫防治试验等,逐步形成稻渔共作水稻定量化栽培技术体系,包括品种选用、早播早栽、稀行大棵、前促后控、早发稳长、浅水分蘖、深水控蘖、综合治理病虫草害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