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扩大再生产的标志,既不是看投资是否增加也不是看生产要素是否增多,而只能看生产成果是否增加,它是扩大再生产优化目标的出发点。内含型扩大再生产,既能增加净产值的绝对量,又能提高劳动者人均净产值的相对量,它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优化目标。人均国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是测定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最优结合的主要尺度,是衡量我国四化实现程度的主要指标,它是我国扩大再生产的最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测土配方施肥在油菜上的增产效果,进一步校正和优化肥料配方,我站在煎茶镇川岩村进行了油菜测土配方施肥同田对比试验。结果为油菜经测土配方施肥后,比当地常规施肥亩均增产21.2kg,增产14.67%;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N为12.17%、P2O52.04%、K2O0.15%、综合9.02%;配方区比常规区亩增净产值85.90元,纯有机肥区比常规区亩增净产值60.78元。  相似文献   

3.
胶州市中肥力土壤最佳施肥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胶州市中肥力土壤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料及其交互效应对玉米产量和净产值的影响,获得了产量和净产值的施肥模型,并模拟获得最高产量和最佳产值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广东四会市大旺管理区的冲积土水田蔗区进行施肥优化试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寻优,初步建立了三高施肥优化方案;同时,根据模型参数、单项性状指标的施肥方案和综合性状指标的优化施肥方案,对肥料三要素及其施用水平对蔗茎产量、蔗汁锤度和净产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冀西北寒旱区旱地莜麦产量和净产值形成的播量、磷肥、氮肥以及追N比例四项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以高产高效为核心的产量函数、净产值函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单因素、二因素产量效应,四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的作用的大小依次是N肥>播量>磷肥用量>追N比。高产高效的优化农艺措施是:当每公顷产量≥2250kg时,每公顷播量196~211kg,磷肥74~93kg,N肥112~126kg,追肥占总量的72%~89%。  相似文献   

6.
林业净产值是林业主要经济指标,反映林业职工创造的国民收入。本文探讨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林业净产值。  相似文献   

7.
刘伟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25-21626,21633
[目的]探讨最优设计在甘薯栽培试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分别研究、建立甘薯产量和净产值的回归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优化提出供试农艺因子组合方案。[结果]扦插密度、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3个供试因子对鲜薯产量和净产值的效应大小和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在具体的技术措施决策时,应该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经优化,甘薯栽培试验中最优农艺方案为:甘薯(浙薯13)的扦插密度57 000~63 000株/hm2;追肥纯N用量152 kg/hm2左右;基肥K2O用量169 kg/hm2左右。[结论]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可用于甘薯栽培试验中农艺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影响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池塘净产量及净产值的主因子,影响珠江三角洲池塘鱼净产量的主因子为:草料投喂量、鱼种放养量,影响净产值的主因素为草料投喂量;影响工江三角洲池塘净产量的主因子为:贝类投喂量、鱼种放养量,影响净产值的主因子为:鱼种放一、贝类投喂量、并根据主因子建立了两地的净产量的灰色动态GM(1,2)模型。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影响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池塘净产量及净产值的主因子,影响珠江三角洲池塘鱼净产量的主因子为:草料投喂量、鱼种放养量,影响净产值的主因素为草料投喂量;影响工江三角洲池塘净产量的主因子为:贝类投喂量、鱼种放养量,影响净产值的主因子为:鱼种放一、贝类投喂量、并根据主因子建立了两地的净产量的灰色动态GM(1,2)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东台市为例,运用灰色性规划的方法对沿海农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农林牧渔各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效益有显著增加,优化方案的农业净产值为11.0亿元,比对照增长14.58%;优化方案将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可获得比较明显的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对21种植模式灰色联分析表明,其综合效益为A类(粮,经,饲,莱结合型)>C类(经济作物型)>D类(粮经结合型)>B类(以粮为主型)。总产值影响因素为投工>投肥>经济作物产值>总投入>粮食作物产值>饲料产值>蔬莱产值。纯收入影响素为经济产值>投工>粮作产值>投肥>总投入>饲料产值>蔬莱产值。  相似文献   

12.
攀西地区早春作物光温资源及生理和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早春作物光温资源优势进行了综合分析 ,测定了五种早春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净同化率、茎叶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和产量、产值。不同作物比较试验表明 ,攀西地区早春作物以种植玉米、西瓜、马铃薯的产量和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行为对农业自然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自然、经济、社会要素结构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户行为的特殊性。论文以安徽省歙县为例.探讨了耕地稀缺地区农户资源利用行为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受人地关系的制约,该类地区农户的资源利用行为特点表现为:追求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最大可能保障率;以获取净产值作为资源利用的主要经济目标;根据劳动力边际净产值确定经济作物的利用规模;从经济效益出发安排生态型作物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北疆地区多熟立体种植试验在1.71 hm2耕地试验示范,采用春小麦-套种甜、糯玉米-复播谷子模式可增种两茬作物,667 m2产值1 639.9元,纯收益719.1元,比对照冬麦田增纯收益492.2元.这项研究展示了北疆地区多熟立体种植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鉴别保水剂对不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产值的影响,以便于保水剂的应用与推广,在干旱半干旱区选择了西瓜、马铃薯和玉米3种作物,在干旱区选择了春小麦、向日葵、玉米和番茄4种作物,以不同作物不施保水剂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作物施用保水剂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率、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区西瓜的增产值最大,但马铃薯的增值率最高且节水效果最好。干旱区向日葵的增产值最大,但玉米的增值率略高于向日葵且有很好的节水效果。根据不同作物施用保水剂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值情况,建议干旱半干旱区推广、应用保水剂应优先选择马铃薯、西瓜,干旱区应优先选择向日葵、玉米。  相似文献   

16.
玉米间大豆是一项较成功的立体种植技术.已有研究表明玉米间大豆在时间、空间、地力、养分的分配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各自的增减达到总体的平衡,构成全年综合产量.在产量、产值、产能、纯收益等方面较之单作玉米和大豆有优越.本文主要揭示玉米间大豆后,从生理、生态、栽培、耕作等角度出发,阐述其增产机理,为玉米的立体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和能值分析理论,构建经济效益指标和生态经济效益指标,对江西省水稻(早稻和晚稻)、棉花、油菜种植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比较了单位面积作物成本构成,构建了净利润(Rev)和净利润率(Prof)两个经济效益指标;生态经济方面,分析比较了单位面积能值投入产出构成,构建了能值投入率、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宏观经济能值等四个能值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稻、棉花和油菜等作物的生产成本占主导地位,价格因素是影响种植成本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主要是以生产物资费用为主,而棉花和油菜以人工费用为主。从产值和收益来看,Rev大小为棉花>晚稻>早稻>油菜,Prof大小为晚稻>棉花>早稻>油菜。水稻、棉花和油菜种植系统对自然更新资源的依靠程度较低,系统的维系主要依赖于外部购买能值的投入,其构成与生产成本构成是一致的。水稻、棉花和油菜等作物的种植系统能值投入率比较高,大小为棉花>早稻>晚稻>油菜,能值产出率:油菜>棉花>晚稻>早稻,造成生态环境压力为晚稻>早稻>油菜>棉花,宏观经济能值大小为油菜>棉花>晚稻>早稻。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稻、棉花、油菜种植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系统,主要依赖购买能值,但是系统产出率不高,其环境压力也不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江西水稻、棉花和油菜等主要作物种植系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解决烟、粮争地的矛盾,进行春烤烟免耕套种秋玉米栽培模式技术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春烤烟免耕套种秋玉米栽培模式,比原来仅种植春烤烟增加了一造秋玉米,每667m^2增加玉米产量325.6kg、增加产值505.82元,烟草、玉米每667m^2产值达2113.5元,农民每年每667m^2地收入1400-1500元,创新了新的粮经轮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地区气温、降水以及水资源供应等方面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地区绿洲农业发展。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研究黑河中游张掖市农作物的调整模式,以最终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土地资源、农作物种植面积、粮食安全、农民收入保障和生态压力作为约束条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结果表明,在农作物总体种植面积减少0.41%的情况下,将主要的粮食、经济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9.96%、37.71%和22.33%,调整到40.13%、39.96%和19.91%,可使农业净产值增加11.52×10~8元,并实现农业节水27.9%。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调查,以林地的机会成本为标准,运用重置成本、收益现值和现行市价等方法,分析测算了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经营成本和经济收益。并以此与农作物、经济作物和部分经济林树种的净收益相比较,得出了调整农区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不仅能使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改善,而且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