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铃薯癌肿病属于一种危害性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该文介绍马铃薯癌肿病的发生症状、传播方式,并探讨其检测治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癌肿病菌分离及基因组DNA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癌肿病菌 [Synchytriumendobioticum(Schilb .)Perc.]为内生集壶菌 ,属鞭毛菌亚门壶菌纲壶菌目集壶菌科集壶菌属 ,是一种专性寄生的低等真菌 ,目前尚不能人工培养。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出一套经反复过滤、离心 ,分离纯化马铃薯癌肿病菌休眠孢子 ,并用于病菌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材料从云南省马铃薯癌肿病疫区昭通、丽江、曲靖、昆明地区采集马铃薯癌肿病标样。分离得到 1 4个菌株。1 2 马铃薯癌肿病菌休眠孢子分离1 2 1 病薯休眠孢子的分离将产生癌肿病典型症状的病…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出现"块茎开花"实际上是得了癌肿病.从马铃薯癌肿病的名字就能知道这种病害主要为害马铃薯,不会为害其他作物,更不可能危害人的健康.所谓癌肿,是由于病菌所到之处不断刺激寄主细胞分裂,形成大大小小的瘤子,较大的甚至包围地下茎基部.块茎受害形成癌肿,多发生于芽眼处.瘤子的表皮又常龟裂、疏松,类似菜花状.  相似文献   

4.
癌肿病是为害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一般在高寒阴湿的地区比较容易发病,有扩大发展的潜在危险性。癌肿病可大幅度降低马铃薯块产量,并使块茎品质劣变,失去食用、种用和饲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癌肿病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进境检疫对象.掌握病菌在被侵染了的休眼芽组织内不同发育阶段特征是施行早期检验马铃薯休眼芽是否成为癌肿病菌带菌体的重要的快速检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马铃薯连作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资源状况,并从中筛选有应用价值的马铃薯连作土传真菌病害生防放线菌,采用皿内琼脂块和发酵液抑菌试验法筛选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2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马铃薯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较强拮抗性的放线菌;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其中3株高活性拮抗放线菌进行鉴定;盆栽试验研究高活性广谱拮抗菌娄彻氏链霉菌 (Streptomyces rochei)孢子粉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生长及抗逆性影响。结果表明:(1)在甘肃省定西市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根区及根外土壤中均存在少量对马铃薯土传病原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在大部分病、健株根区及根外土壤中,拮抗菌所占比例呈病株大于健株的趋势。(2)筛选到3株高活性广谱拮抗放线菌,经鉴定放线菌G5和G43均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G108为仙台链霉菌( Streptomyces sindenensis)。(3)盆栽试验表明,娄彻氏链霉菌孢子粉对马铃薯有促生作用并能提高其抗逆性。拌土和包衣接种娄彻氏链霉菌孢子粉后,处理马铃薯地上鲜质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9.0%和7.5%;生长期株高较对照分别增加7.3%和9.5%,基部茎周长较对照分别增加10.7%和4.1%;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11.6%和25.2%。表明该菌对马铃薯生长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马铃薯癌肿病病原菌、发生规律、发病因子、分布及危害情况等方面作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提出采用严格检疫、轮作、充分腐熟有机肥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旨为西藏地区防治马铃薯癌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一、马铃薯病虫害的种类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立枯病、癌肿病和粉痂病等;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环腐病、青枯病和黑胫病等;病毒性病害主要有马铃薯病毒病。常见的虫害种类主要有蚜虫、金针虫、蛴螬、地老虎和二十八星瓢虫等。二、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点(一)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1.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菌  相似文献   

9.
癌肿病是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潜在危险性巨大。癌肿病可达幅度降低块茎产量,并使块茎品质变劣,失去食用、种用和饲用价值。据病区调查,重病田可减产70%-80%。  相似文献   

10.
一、马铃薯主要病虫害 病害包括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病毒病、疮痂病、癌肿病、黑胫病、线虫、黑痣病等.虫害有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甲虫、小地老虎、蚜虫、蛴螬、蝼蛄、块茎蛾. 二、马铃薯综合防治措施 1、推广脱毒种薯,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和病毒病的重要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从无检疫性病虫害地区引种.  相似文献   

11.
Bax inhibitor 1(BI-1)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细胞死亡调节因子,在植物响应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探究BI-1是否参与马铃薯响应疫霉菌侵染的免疫应答,首先以拟南芥AtBI-1蛋白序列为模板在马铃薯蛋白数据库中进行BLAST检索。通过比对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到与AtBI-1相似度为77.22%的马铃薯蛋白NP_001305552.1,将编码该蛋白的马铃薯基因命名为 StBI-1 ;蛋白结构预测分析表明, StBI-1 包含7个跨膜域和Bax inhibitor-1-like家族结构域。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 StBI-1 基因在马铃薯响应致病疫霉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借助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体系初步探索 StBI-1 抗疫霉菌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 StBI-1 响应致病疫霉菌侵染而诱导上调表达,尤其是在侵染后期。同时,过表达 StBI-1 可显著增强本氏烟草对寄生疫霉菌和致病疫霉菌的抗性。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对马铃薯 BI-1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及克隆,并初步揭示 StBI-1 抗疫霉菌的生物学功能,为挖掘马铃薯抗晚疫病新型基因资源及深入解析其抗病分子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还田利用对农田土壤养分及重金属的影响,选取宁夏固原市6家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分别采集施用与未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农田土壤样品,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和综合指数评价分析土壤养分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各项重金属指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0.05,表明施用与未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各企业农田土壤中各项重金属含量无显著差异;各企业土壤环境综合指数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0.05,表明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农田土壤整体环境质量与未施用的相比无显著差异,与土壤各项重金属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论相互印证。土壤养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0.05,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农田土壤各项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参考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标准的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农田土壤养分由未施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时的中级(土壤养分综合指数I=53)水平提升到施用后的高级(I=83)水平。研究表明,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还田利用在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不会造成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马铃薯癌肿病发生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癌肿病是马铃薯生产的毁灭性病害 ,1 895年首先在匈牙利报道发生此病 ,随后扩展蔓延到欧洲北部、中部的许多国家 ,1 91 2年传入北美洲 ,以后在南美、印度、新西兰等国相继发生 ,现已遍布世界 6大洲约 5 0余个国家 ,并且已被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 30余个国家列为禁止传入的检疫性病害。我国于 1 975年在云南省昭通地区永善县马楠公社坪厂大队首次发现该病 ,1 979年四川、云南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 ,1 987年贵州又相继做了报道。马铃薯癌肿病在我国分布于云、贵、川 3省的部分地区 ,如四川的凉山州、甘孜州、雅安地区( 1 7个县 ) ,贵州的…  相似文献   

14.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反应在植物响应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获得转基因马铃薯,进一步探索 StMKK1在信号转导和胁迫响应中的功能,从四倍体栽培品种马铃薯Desiree 的cDNA中克隆到 StMKK1基因302 bp的目的片段,并将目的基因的正向片段利用EcoRⅠ和KpnⅠ,反向片段利用HindⅢ和XbaⅠ与重组载体35s-pART27进行连接,构建成35s- StMKK1-pART27-RNAi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35s- StMKK1- pART27-RNAi载体导入马铃薯品种Desiree中,得到7株沉默的阳性马铃薯转基因植株,不同的转基因植株中 StMKK1基因的沉默效率经检测均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15.
张晓岗  刘萍  马琨  王娜 《西北农业学报》2020,30(12):1875-1882
根据宁夏南部山区气候和作物的生长特点,设计马铃薯‖玉米(P‖M,行比分别为4∶1,3∶2, 2∶3)、马铃薯‖蚕豆(P‖F,行比同前)、马铃薯不同品种(A‖B‖C,行比1∶1∶1)间作栽培模式,以马铃薯连作为对照,研究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变化,探寻能够减轻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有效栽培模式。采用基于18S rDNA的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 技术研究不同间作栽培模式下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的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构建真菌ITS克隆文库,利用Genbank数据库比对各栽培模式中ITS序列的测序结果,并作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间作栽培后真菌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马铃薯与玉米、蚕豆间作后根际土壤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在门、纲和目的分类学水平上与连作相比明显下降,菌群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成熟期马铃薯‖玉米3∶2行比间作模式与连作的差异最大,属的比例下降67.74%。间作栽培后,黑孢属(Nigrospora)、地丝霉属(Geomyces)、圆盘菌属(Orbil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四枝孢属(Tetracladium)等9个属的真菌消失,同时新增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毛壳属(Chaetomium)、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小球腔菌属(Pleosporineae)等13个属的真菌,其中马铃薯‖玉米3∶2行比间作后巨孢囊霉属比例高达60.35%。可见,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能有效改善马铃薯根际土壤的真菌菌群结构,使其微环境得以改善,缓解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马铃薯转录因子StNAC043基因的功能,克隆马铃薯转录因子StNAC043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马铃薯‘东农310’基因组,使其过量表达。转基因植株经无性系扩繁后,测定转基因株系的根和茎的生长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以及荧光参数(Fv/Fm、ETRmax),并以转录组测序结合qRT-PCR验证分析其下游调控基因。结果表明:StNAC043基因过量表达可以显著促进转基因马铃薯根系和茎的生长、显著提高转基因植株叶片SPAD、Fv/Fm、ETRmax;并且转录因子StNAC043可以调控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基因StCAB1和StCAB2的表达。综上,马铃薯转录因子StNAC043基因对马铃薯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理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热激蛋白HSP90是植物中一类高度保守的分子伴侣,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稳态调控、底物蛋白的激活和热激因子的调控,在高温干旱等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从12个茄科植物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30个 HSP90基因,包含马铃薯的11个 HSP90基因,马铃薯 HSP90基因与番茄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铃薯HSP90蛋白质基序较为保守;马铃薯 HSP90基因启动子分析发现其包含植物激素、高温胁迫、干旱胁迫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通过对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的马铃薯 HSP90基因进行qRT-PCR分析,热激后大多数 HSP90基因显著上调,4个 HSP90基因表达量极高;干旱胁迫下多数 HSP90基因也呈上调趋势,其中1个 HSP90基因表达量极高。STRING数据库预测出HSP90蛋白的22个伙伴蛋白,其功能涉及逆境胁迫应答、生长发育、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发现5个高表达量 HSP90基因参与调控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细胞内蛋白质降解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在抵抗极端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析马铃薯应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技术,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的内生细菌16S rRNA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内生细菌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正常浇水和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分别获得1 548和2 006条分类序列,其中正常浇水下特有OTU有287个,干旱处理下特有OTU有769个。在干旱胁迫下,内共生菌 candidatus Portiera和杀雄菌属Arsenophonus的丰度较正常浇水下减低了95.9%和68.1%, 拟杆菌门Muribaculaceae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毛螺菌属(Lachnospir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毛螺菌科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根瘤菌属(Rhizobium)、螺杆菌属(Helicobacter)、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在干旱处理较正常浇水下分别提高了203.8%、152.4%、81.8%、89.7%、285.6%、1 428.0%、112.0%和148.4%;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在干旱胁迫下显著高于正常浇水处理,ACE 指数和Chao1指数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浇水下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能影响马铃薯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干旱胁迫下富集了内生优势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同时伯克霍尔德氏科细菌相对丰度增加,可能是马铃薯应对干旱胁迫作出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检疫性病害主要有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粉痂病、癌肿病和病毒病等,其中以晚疫病发生严重易流行,其它病害均以局部地区危害较重. 一、病症识别 1.马铃薯晚疫病俗称"火风",是马铃薯发生最为普遍而严重的流行病害.我省阴雨多雾的山区,此病经常流行,一般损失20%~40%.主要危害叶片、茎和薯块.叶片受害,开始边缘产生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叶背面病斑边缘产生一圈白色霜状霉层.严重时整株变黑,叶片萎蔫,全株枯死,有特殊腐臭味.薯块被害,产生褐色或紫黑色病斑,干燥时,病部干硬,潮湿时内部腐烂.基部被害,产生长短不一稍凹陷的褐色条斑.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从马铃薯种植地的土壤中分离细菌,并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细菌对马铃薯晚疫疫霉菌的拮抗作用。经大量拮抗实验,筛选出一株细菌HC5,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抑菌试验结果表明,HC5菌株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晚疫疫霉菌、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马铃薯晚疫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率达89%。采用PCR方法对菌株HC5进行多种抗生素合成基因的检测,扩增到786 bp的硝吡咯菌素片段和587 bp的氢氰酸片段,表明菌株HC5能够代谢产生这两种抗生素,单一或协同发挥拮抗作用。研究表明,菌株HC5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