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近年来,中美贸易中高粱交易量剧烈波动,高粱供需形势发生显著变化,高粱产业发展备受关注。从中国高粱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消费特征等方面入手,对1960—2018年国内高粱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高粱从主要粮食作物转变为小杂粮,近年来种植面积略有提高;国内高粱消费主要用于酿酒和饲料,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高粱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进口量受饲料高粱需求影响猛增猛减,出口量极小且相对稳定。未来,中国高粱的发展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新的增长空间主要取决于旱作粮食作物的发展和消费途径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粱、大麦贸易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作物品种之间的政策和经济效益不均衡,造成了中国高粱和大麦的种植面积、产量大幅下滑,进口大幅上升的局面。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大麦进口量也跃居世界前列,高度依赖进口必将影响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现行的进口政策也会对高粱和大麦的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粱曾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海桑田的转变,高粱由主要粮食作物变为“小杂粮”。本文分析了2000-2017年世界高粱和中国高粱的生产和贸易概况,了解我国高粱生产和贸易在世界高粱生产和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我国高粱生产面临的机遇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高粱曾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转变,高粱由主要粮食作物变为"小杂粮"。本文分析了2000—2017年世界高粱和中国高粱的生产和贸易概况以及我国高粱生产和贸易在世界高粱生产和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了我国高粱生产面临的机遇和严峻挑战,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旱粮作物,主要用于饲料和酿造业的原料。近年来随着进出口贸易和国内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粱市场需求量逐渐攀升,其种植面积明显扩大特别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农民种植粒用高粱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然而,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规范高粱生产技术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对已维护公众健康,促进高粱产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小麦和玉米既是最主要的谷物产品,也是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的三大主要产品。在世界谷物贸易中水稻、小麦主要是以口粮消费为最终用途,而玉米是作为重要的饲料粮食作物品种。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  相似文献   

7.
运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对世界主要谷物的产量与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认为玉米、小麦的产区和贸易区都很稳定成熟,大麦、高粱和燕麦略有变动,但总体而言中国对于谷物的进口量庞大,建议提高和稳定产量,并促进贸易发展,从国内生产和外贸两个层面满足中国谷物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麦生产和消费及供求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大麦生产、消费和贸易中,中国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善和啤酒产业的发展,中国大麦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在供给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的情况下,改善国内大麦的生产和贸易状况,将对中国大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及亚洲主要国家食用油消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植物油消费快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首位。由于国内产不足需,竞争力弱且缺乏有效保护,油料和植物油进口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引起国内对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担心。准确把握未来中国食用油消费趋势,对于国内合理制定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食用油消费影响因素复杂,总体来看,收入水平、贸易政策及消费习惯是决定消费的3个最重要因素。根据消费习惯,选择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地区)作为参照,在深入分析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贸易政策下食用油消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未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趋势,判断了中国食用油消费的增长趋势和幅度,以期为制定国家食用油发展和贸易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近年来生产和需求呈持续增长的态势。通过整理相关数据,分析得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现状如下:产量和播种面积呈小幅上升趋势,单产波动较大,主要消费方式为工业酿造和饲料消费,国际贸易中以进口为主。并由此提出了应重视新品种选育、完善补贴制度、提高加工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进口国。从供给总量来看,近年来通过实行强有力的农业支持政策,中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谷物基本实现供求平衡,但不同品种的供求格局存在明显差异。从贸易形势来看,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快速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粮食贸易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总结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粮食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对未来粮食贸易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谷子种业创新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原始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中国农作物种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中国农作物种业原始创新研究提出了明确期望.谷子是中国起源的传统粮饲兼用作物及特色杂粮作物,生产及消费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作为粟类作物,谷子在中国农业生产及农耕文明的起始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奶类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和“振兴奶业苜蓿行动”“粮改饲”持续推进,我国苜蓿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进入较快发展期。从我国苜蓿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发现,我国苜蓿产量显著增加,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种植区域更加集中,单位产量呈上升趋势;进口苜蓿占比较大,但进口来源国向多元化拓展;伴随奶类消费较快增长,优质苜蓿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建议以奶业振兴为契机,持续推动苜蓿产业发展;加大苜蓿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苜蓿产业;以国内市场为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措并举推动苜蓿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粱是全球第五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杂粮作物。国家启动产业技术体系10年来,鉴定和创制出277份矮秆、抗病、高支链淀粉、低单宁的育种材料;利用突变体、自然群体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克隆了高粱重要性状的控制基因;育成了71个矮秆耐密、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创新集成适合不同区域高粱轻简栽培技术,全国高粱种植面积增长26.8%,总产增长93.5%,单产提高52.7%,实现了高粱生产方式全面机械化的重大变革。在高端白酒转型升级的拉动下,以茅台、五粮液、汾酒等知名酒企为核心,形成了以“品牌+品种+产地+农户”高粱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增收效果。产业发展助推品种权保护与转让,面向产业与企业需求的联合育种与产业化开发带动高粱种业起步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粱的抗旱、耐涝、耐盐碱、粮饲兼用、高光效等特性给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中国高粱种业和产业也面临着多用途开发不足、品种权保护力度不够、原始性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产业政策支撑不足等诸多挑战。未来中国高粱新品种选育和种业由酿造为主向多用途转变,针对企业酿造工艺需求对不同适宜地理环境开展定向育种将成为趋势,盐碱地、休耕区、镰刀弯地区高粱种植呈现恢复性增长。建立适合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的现代化种业创新体系、推广体系和产业体系,构建科研院所、种子企业、推广部门和产后加工企业融合发展的种业产业链运行机制是未来中国高粱种业发展目标。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未来的重点任务是创制抗除草剂、高淀粉、低单宁、抗蚜等目标性状的关键育种材料;开展基因编辑、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高效遗传转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现代高效育种平台;优质专用酿造、饲料、饲草、能源、帚用等多用途高粱新品种选育;登记品种DNA指纹鉴别和关键表型性状数据库构建;根据高粱产区生态特点、资源禀赋,布局优化产业基地和制种基地。  相似文献   

15.
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居民口粮消费逐渐下降,饲料粮占粮食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同时居民对肉类消费稳定增长,特别是牛羊肉、禽肉和奶制品消费增长较快。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要求传统的粮食种植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紫花苜蓿作为优良的豆科牧草,不仅是畜牧业的发展保障,还可以起到肥土丰田的作用,在种植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从我国目前粮食安全现状与问题、食物安全面临的困境,阐述了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将紫花苜蓿纳入到现行的轮作系统的优势和存在问题,预见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给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立足于居民整体食物消费趋势的判断与分析,分别测算了薯类杂粮对谷物、动物产品对口粮、饲草料对饲料粮的替代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对2020年粮食需求做出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受人均口粮消费下降、薯类杂粮口粮消费增加等因素影响,与2014年相比,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需求量将分别减少539万t、108万t;增加饲草料在草食动物的饲喂比重既能明显改善其饲料营养结构,还可节约使用籽粒玉米1 100万t、豆粕770万t;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通过进口大豆、适量玉米及杂粮,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可以调减为6.04亿t,调整出567万hm2播种面积用于发展青贮玉米、牧草或休耕。上述结果可为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中国谷物贸易2000年以来呈现出的新特征,研究谷物贸易演变趋势,对谷物贸易进行展望,为我国调节谷物供需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中2000~2017年中国谷物贸易相关的数据,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中国谷物贸易格局的演变,分析谷物相关政策对贸易的影响。【结果】 中国谷物出口已由较强竞争力转为较弱竞争力,且竞争力在不断弱化;中国已经由谷物净出口国变为谷物净进口国;中国谷物进出口市场和进出口产品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谷物支持政策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有效的促进了谷物市场的正常运行,谷物进口受到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的限制,而谷物的出口由国家根据谷物生产情况进行调节。【结论】 我国谷物消费结构出现新特征,谷物的需求出现由“量”到“质”的提升,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我国谷物产量增加空间有限,进口进一步增加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王玲 《农业展望》2014,(11):75-79
中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口粮作物,近年来供需基本接近紧平衡。目前小麦的主要消费形式是以小麦粉为原料制作传统主食,近年来小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的情况趋于常态。随着小麦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小麦各组成部分生理功能认识的逐渐提高,小麦消费结构将日趋合理,产品附加值也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王建成 《北京农业》2011,(12):22-23
清初在中国南方出现了带有西式园林艺术特色的建筑和装饰,乾隆年间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西洋楼建筑群,更是对西洋园林全面、完整的模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