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松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生态树种,木材质优,松籽是可食用的上等坚果.为提高红松果林的品质和生产率,必须做好红松果林的抚育与林间管理.红松果林抚育,是指在从造林起到成熟林以前的红松林培育过程中,为保证红松幼苗成活、促进红松生长、改善林间环境状况和红松品质及提高森林生产率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红松幼苗培育过程中的立枯病防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是东北重要的针叶树种,目前天然红松资源的日益减少和质量下滑应当引起林业技术的有关人员对此产生足够的重视。人工培育是提高红松质量和增加红松数量的最好方法,利用技术及人才进行科学管理,可以实现红松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介绍了红松幼苗培育过程中的黄枯病的症状等特性,并分析和阐述了这种病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摘红松成熟林分母树顶尖作为接穗,嫁接于红松幼苗培育红松嫁接苗,能够提前进入红松盛果期,并能显著提高红松果实亩产量;建立红松果实嫁接园,可以更加系统地进行管理,降低采收看护成本,对于日趋减少的红松果实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红松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用材和果实兼用树种,培育红松嫁接苗是建立红松高产种子林和种子园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对红松嫁接苗的培育技术要点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红松嫁接苗培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红松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用材和果实兼用树种,培育红松嫁接苗是建立红松高产种 子林和种子园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对红松嫁接苗的培育技术要点进行简要阐 述,以期为红松嫁接苗培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 GA、NAA 及三十烷醇分别喷洒一年生红松幼苗的地上部,结果三种调节剂对红松幼苗生长的影响部位和效果各不相同。GA 和 NAA 对红松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三十烷醇对红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显著。100ppm 左右的 GA_3水溶液对红松幼苗地上部分枝有明显的促进效果,100ppm 左右的 NAA 水溶液对红松幼苗的根部生长及发根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25m带宽和15m带宽,30m、20m、10m孔径斑块抚育伐,对红松造林试验进行景观处理,栽植了容器苗和裸根苗两种类型的红松苗,并对各种处理方式下红松幼苗的生长、成活率和缓苗情况进行了动态、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容器苗造林后生长和成活都优于裸根苗,而且育苗周期缩短两年;红松容器苗采用窄带和中孔径斑块,裸根苗采用带状和林下造林效果较好;带状造林后防寒和裁冠措施没能显著提高造林后幼苗成活率;红松  相似文献   

8.
红松容器苗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红松育苗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低等林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于1992年开始进行红松塑料大棚工厂化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草炭土+腐殖土、腐殖土+马粪、草炭土+马粪配制的三种营养基质,最有利于红松幼苗的生长;培育红松容器苗不仅需要施用大量的N、P、K肥料,而且还需要补充Fe、Cu、Mo、B、Zn和维生素B1等微量元素;塑料大棚可提高温、湿度,提前和延长了幼苗生长期,2年生即可出圃造林,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红松是非常的珍贵的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红松经济价值较高,既可以用于树材,也可以用于果材。本文主要对红松果用和材用林营建技术进行分析,以为东北地区的红松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南木人工红松林及其相邻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2种林分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情况。调查发现,南木红松林种子比引种地红松种子略大;在南木人工红松林内有红松幼苗出现,但幼苗长势不如相邻的蒙古栎次生林。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其他种植品种而言,红松的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是比较高的,并且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社会生产中的重要资源,红松的育苗工作需要予以较大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林场红松培育工作的效率。同时在红松的选种、整地、施肥等工序中都有有计划的进行,并控制好苗木的出圃时间,从而确保苗木培育价值的实现。以下本文就林场红松育苗技术展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吉林通化市拥有大量林木资源,其中红松资源更是丰富,是我国红松主要产地。该市红松的培育工作,尤其是育苗工作对我国红松资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以红松育苗技术为研究课题,结合吉林通化市的红松育苗实际情况,提出该市红松育苗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红松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人工栽培红松林远已超过天然林的分布界限。人工红松林的生长量是天然林的2倍,红松人工林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介绍了红松人工林的具体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相较于其他种植品种而言,红松的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是比较高的,并且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社会生产中的重要资源,红松的育苗工作需要予以较大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林场红松培育工作的效率。同时在红松的选种、整地、施肥等工序中都有有计划的进行,并控制好苗木的出圃时间,从而确保苗木培育价值的实现。1红松概况红松又名果松,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与其他的森林资源不同,  相似文献   

15.
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红松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阔叶红松林红松天然更新固定观察研究结果进行阐述,红松天然更新数量在柞树红松林中最多,椴树红松林中次之,枫桦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中最差。四个林型红松天然更新1—5年生的幼苗数量分别为其总更新株数的96%、86%、87%、82%,当年生的幼苗又占绝对优势。鼠类、鸟类,球蚜、立枯病、红松落叶病等这些病虫及动物的危害严重影响着红松天然更新的发生发展。研究成果为红松林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磷水平对红松幼苗碳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内以红松幼苗为材料进行砂培试验,探讨了4种不同氮素浓度处理(1、4、8、16mmol·L-1)和4种不同磷素浓度处理(0.125、0.5、1.0、2.0 mmol·L-1)下红松幼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氮含量以及碳氮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对红松幼苗各器官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氮含量以及碳氮积累的影响不同.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在适量供氮(8 mmol·L-1)条件下达最大.不同磷浓度处理下红松幼苗地上部分在p=1.0达最大,而地下部分生物量则在p=0.5处理下最高.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总和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适量供氮、供磷水平下最大.红松幼苗根、茎、叶全氮浓度、氮积累量、碳积累量对氮、磷供应水平响应基本一致,表现出与色素含量一致的规律.总体来看,适量的氮磷供应有助于红松幼苗的生长,或高或低的供氮供磷都可能对红松幼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种植在小五台、北小店、离石和关帝山的红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现场采样,系统分析研究目前4个不同试验地红松幼苗的生长状况。通过对红松幼苗的株高、年增长高度的测定、对比分析,并结合4个不同试验地的土壤特性分析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种植地红松株高及年增长高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株高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关帝山离石北小店小五台,均值分别为42.0、32.4、28.4、25.7 cm。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因子中含水率、p H值、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均和红松株高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以连续5 a不同CO2浓度处理的长白赤松和红松幼苗为对象,采用CFU(活细胞计数)菌落计数法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对幼苗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CO2(700μmol.mol-1和500μmol.mol-1)处理对长白赤松和红松幼苗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具有显著的(p<0.01)抑制作用,对真菌数量亦有抑制作用。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红松幼苗非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具有抑制作用(p<0.05),而对长白赤松幼苗土壤放线菌数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教导我們:“认識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別的目的”。为了全面地发揮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我們需要了解和研究森林的生活規律和培育措施。红松(Pinus koraiensis)树干通直,材质优良,是我国主要的优质針叶用材树种。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怎样縮短红松培育期,使其达到速生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胁迫后红松幼苗光合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设4个组:1CK;2SNP(0.01 mmol/L);3UV-B(4.22 k J/(m2·d));4SNP(0.01 mmol/L)+UV-B(4.22 k J/(m2·d))。分别于处理1、3、5、7、9 d取样,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结果]施加外源NO,显著增加红松幼苗针叶光合色素含量,缓解UV-B对光合作用的破坏;外源NO处理降低UV-B胁迫对红松幼苗针叶细胞膜的膜相对透性的破坏及MDA含量的积累;UV-B处理和SNP+UV-B处理都提高了APX、SOD和POD活性。[结论]植物防卫反应信号分子NO广泛参与红松幼苗对UV-B胁迫的应答与防御。外源NO对红松幼苗由于UV-B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