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小鱼山历史街区是青岛老城区内仅存的八片近代居住街区之一,街区保持了较好的近代居住性街区尺度,空间布局、建筑风格极具特色。本论文尝试从"和谐"的角度出发,阐释青岛小鱼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内容。小鱼山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必须实现三方面的和谐,即街区居民与环境的和谐、街区历史与现状的和谐、街区居民与居民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城市的缩影,记录了一座城市最辉煌的时刻,保留了一个时期典型的建筑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城区的崛起和扩张使得历史街区逐渐衰落,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各城市纷纷兴起了旧城改造计划。然而历史街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被完全推倒重建,也不能只是单纯的静态保护,必须赋予其新的城市功能如旅游等相关的文化活动才能使历史街区重现生机。在历史街区寻找城市记忆,通过对城市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来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青岛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走访老街的居民,总结归纳出当地居民对青岛的城市记忆,并根据目前城市记忆在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非保护类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功能组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内部并没有划分明确的保护范围,导致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历史文脉缺失、发展不均衡和空间复杂混乱等诸多问题.在空间问题研究中,空间句法理论将物质空间作为单独的本质元素进行系列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到对社会、经济、认知和行为等领域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对分析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变化问题提供了量化的分析方法.该文运用空间句法相关理论方法及辅助软件,建立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下不同时期的城市和街区的多层次拓扑关系模型,分析得到非保护类历史街区与城市的空间形态变化的特征和关系:①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地理位置大多处于偏近城市中心区的附属区域,在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功能承载中起到了中间过渡和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②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受到城市"组团式"发展的影响,其复合功能的承载潜力影响范围逐渐缩小;③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内部深度相对较大,整体交通便捷度相对较低;④人对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可理解度普遍较低,游客和居民都不便认知整个空间.根据特征和关系进一步解析得到变化原因在于历史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动态调整,发展策略的重点也是城市文脉保护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平衡与协同.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36-238
历史街区的保护一直都是被动式的,民众参与到历史街区保护中的意识性薄弱,积极性不高,历史街区的保护没有形成实质性进展。为了使民众在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该研究以永春县五里街骑楼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分析研究台湾历史街区社区营造经验,从"人、文、地、产、景"五方面针对五里街提出更新保护建议,以期为社区营造视角下的闽南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历史街区物质性老化和结构性、功能性衰退等问题日益突出,其保护与更新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古城建瓯的铁井栏历史街区为例,在对铁井栏街区现有的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对街区空间的“混合使用”进行思考,通过循序渐进的修复,整合历史街区的形态空间,保护历史文化的氛围,重构历史街区的邻里关系,激发活力,最终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濒临古运河的镇江新河街历史街区,其街巷空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和访谈、观察、测量、问卷等调查分析方法,从整体格局、街巷肌理、尺度比例和空间界面四个层面,分析了镇江新河街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的特征与特点。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解析了居民的使用满意度和更新需求。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该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四方面建议,为其后续的保护与更新建立了较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植物的文化内涵与保护意义包括植物的文化寓意、植物的历史见证价值等.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是福建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古街区,研究其植物,对传统植物的保护与延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坊七巷现有植物的调查,分析其地缘类型和历史文化价值,提出历史街区植物景观保护与延续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ASEB分析法为工具,通过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对沈阳市主要历史文化街区:盛京皇城、中山路和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研,获得旅游者在街区游览中在活动、环境、体验、收益方面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综合考虑游客需求,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对沈阳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体验营销再思考,包括历史文化街区的主题定位、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旅游营销的新手段等方面,以期旅客形成高层次的完整旅游体验,留下美好的游览回忆。  相似文献   

9.
纵观现代建筑史,历史街区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存在,它对于研究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的意义远超过其经济价值。虽然在近些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历史上却一直未被重视,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基于追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旧的街道"则面临被拆除和遗弃的尴尬境地。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街道的位置往往靠近市中心商业区(CBD),因此改造的实际费用远高于拆除重建这些地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没有正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潜在价值,它的品质被我们忽视了。本文旨在通过讨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意义和发展轨迹,提出当代城市发展大环境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力求保留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视觉景观评价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研究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及视觉景观环境为目的,从视觉景观的角度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不同的类型和特点,提出了一种以"景观图片"为评价基础,以最佳观赏廊道、次级观赏廊道、最佳观赏面、次级观赏面、一般观赏面为5个不同等级的区域划分方式,通过对不同等级区域内的"景观图片"评价综合得出历史文化街区视觉景观污染指数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廖春艳  陈岚  沈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44-1547
以成都市文殊坊为例,借鉴罗杰.特兰西克的城市设计的3种分析模式,运用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取景拍摄和归纳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了城市历史街区的形态构成、物质环境、人的主观意愿以及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在清晰的二维虚实结构体上,文殊坊建立了空间连接的"线性参数"和"动态结构",同时遵循了人性需求和场所的环境要素,保持着街巷空间和院落空间的连接活力,很好地传承了佛禅文化及民俗文化。以期为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与之配套的园林环境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居住区的园林环境应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重视居住区园林设计的生态性、文化性;注重园林设计的因地制宜和人性化设计、以及创新精神,使居住者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然生机和精神文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健康住区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宇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62-4663,4679
概述了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行业发展的3个阶段,分析其阶段特点,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认为:现代居住环境设计应与整体环境相融;在居住环境中应强调创新精神和设计的原创性;设计师应关注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传承.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的高职高专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特色不突出、实训基地建设明显滞后于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更新农业类教育教学体系、专业建设等方面形成的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四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实践教学形成"四化四结合"特色,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强化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建设;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三农",以发挥农业高校的职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时期"植被袋"中填充基质的理化性能测定分析,确定"植被袋"有较好的保水性、保温性及保肥性,能适应公路劣质边坡的恶劣环境,能达到生态防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 Biological protection of plants: definition and objectives. Technologically, biological protection of plants (hereinafter bioprotection) is a high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volving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pproach and basee on an ecological imperative, namely “use living beings against living beings“. In  相似文献   

17.
杨忠伟  严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12-9014,9055
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第16号地块为例,分析了第16号地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的经验,探讨了一种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更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马虹  孙强  赵阳  苗长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19-6022
为了更好地协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用PRA方法,深入分析了保护区所在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并未达到保护区建立初期总体规划所预期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统一"的实际效果。因此需要加大政策协调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开发生态旅游和发展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实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的政策目标,更好地促进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林肥酒”是一款百年历史的文化名酒,也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绿酒,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云南是旅游大省,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云南地方特色产品应抓住机遇,不断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本文以云南“杨林肥酒”为例,立足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通过阐述“杨林肥酒”的历史渊源及产品的发展演变,具体分析“杨林肥酒”结合旅游开发的优势,提出把“杨林肥酒”融入云南旅游市场的思路,作为一种促使云南地方特色产品做大做强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