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2005—2014年沈阳探空站高空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近10年沈阳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和温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全年各月均可观测到复合对流层顶,两类对流层顶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第1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在夏季相对较高,冬季相对较低,第2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在全年变化较为平稳。对于对流层顶的温度,夏季、冬季和年平均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呈弱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值的年变化表现为第1对流层顶温度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第2对流层顶温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
对济南2005 ~ 2014年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探测到的对流层顶高度及温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自动探测及资料处理方法一致的情况下,济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温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第一对流层顶的季节变化较第二对流层顶明显;年际变化统计分析表明,10年来第一、第二对流层顶高度、温度均出现下降趋势,整体下降幅度较小,与全国对流层顶前期变化升高的趋势有所不同;近10年济南地区主要是以第二对流层顶为主,第一对流层项夏季出现频率较少;第一对流层顶高度的变化范围为5 334 ~14200 m,平均10 984m;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范围为13 334 ~21 905 m,平均16 185 m;第一对流层顶温度变化范围为-72.0~-20.9℃,平均-55.4℃,第二对流层顶温度变化范围为-80.9~-51.5℃,平均-65.0℃.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陇南武都探空站2015-2019年高空实时探测所取得的08时资料中对流层顶月平均气象要素,包括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平均温度、平均气压、出现频率等,逐月统计并取5年的平均值,绘制相关曲线图,对陇南地区上空对流层顶的时空分布随季节变化和年度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陇南地区两类对流层顶在不同季节分布特征及其出现的频率和高度、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为陇南地区的天气预报、航空飞行及大气科学研究试验等在应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时,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2017年浙江省梅汛期暴雨大尺度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NCAR逐日和6 h再分析资料及站点降水资料,对2017年浙江省梅汛期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7年浙江省梅汛期形势较典型,降水量较常年平均偏多30%,其中有2次强降水过程;(2)在对流层中层,属单阻型形势,低纬副热带高压西伸,120°E的副高脊线位置在20°N左右;(3)在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提供了高空辐散形势,在低层,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北输送,为梅雨区提供了水汽来源;(4)通过对2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发现,在涡度、散度场上,低层为正涡度和负散度,高层为负涡度和正散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在垂直速度场上,强降水时段出现整层的负速度,即整层为上升运动;在假相当位温上,梅雨锋区等θse线水平分布密集,垂直方向上则梯度很小。  相似文献   

5.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1°×1°的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0月21 ~ 22日铜仁市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WRF模式的降水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低槽、700 hPa切变、850 hPa低涡切变以及地面冷锋、地面辐合线;暴雨的形成、加强、减弱与暴雨上空水汽通量辐合区的演变关系密切,暴雨发生前中低层有较强的西南或偏南暖湿气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暴雨区有强烈上升运动速度,上升运动从850 hPa一直延伸至150 hPa附近,最大上升气流位于700 hPa附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动力场结构,使整层产生了有组织的上升运动,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上、下层负、正垂直螺旋度耦合的结构对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是十分有利的;对流层低层θse随高度减小,850hPa铜仁位于θse高值区,在贵州东部和南部有一个θse大值(高能)中心(θse≥68℃),反映了暴雨期间低层大气的不稳定性,而中层大气处于中性,这种大气层结有利于产生对流性强降水;WRF模式的降水预报对于此次强降水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近24h的降水落区与实况相比吻合较好,但降水量级预报略偏小.  相似文献   

6.
干侵入在皖北暴雨天气过程中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贤  张玉民  王德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35-8438,8536
通过对2005年8月13日发生在淮北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探讨此次暴雨天气形成过程中干侵入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在此次暴雨过程中以相对湿度≤60%,位涡值0.50.8 PVU作为干冷空气入侵暖湿气流的特征值;在此次暴雨过程中,高纬度对流层顶附近的高位涡空气具有沿着等位温线密集区下滑的特征,且此次过程还具有层结不稳定结构;CAPE与暴雨中心相对应,CAPE的变化反映了暴雨天气过程的演变。干侵入是此次暴雨天气发生的催化剂,应在天气预报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姜海泉  张剑明  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37-6042
从自组织辐合水汽流的成因出发,对株洲市2011年6月15日暴雨产生的过程进行精确到点的分析,发现其前期的一些具有物理意义的特征,这些特征为该地暴雨的精细化预报提供了有业务价值的思路和方法。在暴雨发生前12~36 h,对流层中下部存在南北力子偶,且株洲站附近存在准饱和区;对流层底层水汽通量散度对暴雨预报具有高度敏感性,其分界线位于850 hPa附近,850 hPa以下的水汽通量散度具有较强的暴雨可预见度,而850 hPa以上的水汽通量散度则不具备这种功能;暴雨中最强降水发生前24~6 h,位于850hPa以下的对流层底层水汽通量散度在株洲站及其上游附近存在明显增强的(-6~-20单位)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区;如果上述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区突然消失,则意味着最强降水即将发生,也意味着自组织辐合水汽流已经发展到成熟期,其即将向上发射。涡度、散度、垂直速度、假相当位温等要素场都有上述类似特征,但敏感度不及水汽通量散度;TBB与强降水呈负相关,且滞后约2 h,虽然TBB对这次暴雨过程不具有预报特征,但它表明了此次暴雨过程具有原发性特征,这对暴雨的本质研究有益;仰角越小的速度回波对暴雨越敏感,0.5°仰角的速度回波对暴雨还具有2 h左右的提前反映,这对暴雨短临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格点资料和气象台站实测降水资料,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8年7月23日发生在山东日照市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高空槽、西南低涡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低层强烈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使暴雨区大气湿层迅速增厚,为暴雨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与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对流发展和低层水汽向高空输送;强烈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700 hPa的垂直螺旋度与相应时次1 h降水存在很好的相关;强降水时段,暴雨区上空形成了从低层一直延伸到对流层顶层的正垂直螺旋度柱,暴雨中心的降水峰值正好出现在正螺旋度中心出现时段,垂直螺旋度中心的大小及变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降水系统的强弱和变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1年6月18日龙州县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中高纬两槽一脊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变以及高压脊线位于23°N附近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影响系统;暴雨发生时,该地区水汽明显增强,边界层抬升运动明显,存在强垂直上升运动,而且龙州县等降雨区位于高能区,层结极不稳定,这些均是导致暴雨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4月1日福建省一次致灾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地面锋前急流暖区内午后对流雷暴单体发展造成的。中高层的冷平流侵入对该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起主要触发作用。θse的倾斜锋区容易出现涡度的倾斜发展,使得对流层中层存在大量的潜热释放,同时有利于中层位涡的下传,从而对强对流区低空涡度的发展和维持起了重要贡献,有利于雷暴的发展和维持。在强对流发生区域对流层中低层出现了类似重力波的中尺度的波列分布,同时散度上也反映了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相间的波动特征。对流层中下层西风扰动、低空和对流层中上层的南风扰动,对强对流天气有重要贡献,对流层顶的东风扰动以及辐散作用加强了垂直运动的发展。强的垂直风切变是该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3.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20.
结合河北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情况 ,简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因素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