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玉米是喀左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75万亩左右,在喀左县农业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结合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建设,我们在喀左县兴隆庄乡七家村李安排了六种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玉米品种郑单958。 1.2试验设计试验分为5个处理,分别是清种、二比空、大垄双行、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大垄双行膜下滴灌,以清种做为对照。本试验按不同处理分别种植20行,40m行长,亩保苗4200株,3次重复,清种和比空种植垄距55cm,大垅双行垄距110cm。小区面积6600m2。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喀左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75万亩左右,在喀左县农业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结合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建设,我们在喀左县兴隆庄乡七家村安排了六种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郑单958。 1.2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5个处理,分别是清种、二比空、大垄双行、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大垄双行膜下滴灌,以清种做为对照。本试验按不同处理分别种植20行,40m行长,亩保苗4200株,3次重复,清种和比空种植垄距55cm,大垅双行垄距110cm。小区面积6600m2。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于洪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多年来,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清种形式,有部分的比空栽培和比麦栽培,亩产在500-600kg/667m^2左右徘徊,为了探索玉米增产新途径,1996年于洪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解放乡万金台村、平罗镇平罗三村、老边乡开隆村共落实200hm^2大垄双行栽培田进行试验。平均亩产667.9kg/667m^2,比常规清种栽培田471.2kg/667m^2,平均增产196.7kg/667m^2,增产幅度为41.7%。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就是把过去的清种小垄,两垄合为一条垄。以60cm垄为例,把原来60cm的小垄,改为120cm宽的大垄,在大垄上种两行,大垄的垄距为80cm,而大垄上的玉米行距为40cm,这样就形成了一宽一窄的群体结构,通过大垄双行的栽培形式,不但可以增加10%-15%以上的密度,同时还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人为的造成边行优势,改善了群体环境,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玉米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玉米比空栽培是近年辽宁省的一种高产栽培方式,在玉米行间留有空行,种两行空一行称“二比空”,种三行空一行称“二比空”……。据试验,比清种增产,但也出现一些问题。该文则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有关试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①比空栽培比清种增产的原因是:改善田间环境,增大光合面积。在亩保亩3000株同等密度下,在玉米抽雄时,比空田植株基部光照强度比清种田增大了49.2~68.2%,叶面积指数增大了12.5~30.0%。另是发挥了边际效应,利用边行优势。②产量与密度。1987年试验,以清种每亩3000株为对照,比空  相似文献   

5.
一、2012年北票市玉米大垄双行二比空应用情况近几年来北票市玉米覆膜栽培难以推广的原因,一是农民群众认识不足。二是传统覆膜方式方法费工费时,特别是先播种后覆膜的形式,如果放苗不及时,容易造成烧苗、烤苗。2012年北票市玉米大垄双行节水滴灌栽培应用面积达1.87万亩,玉米二比空栽培应用面积达2万亩均取得一定经  相似文献   

6.
玉米比空栽培是近年出现在我省的一种高产栽培方式,其特征是,在玉米行间留有空行,种两行空一行称"二比空",种三行空一行"三比空"…….据1984年铁岭市51个乡(镇)102个点调查,30万亩二比空玉米平均亩产611.65公斤,比清种增产67公斤,增产率12.3%.同年开原县八棵树镇玉米比空面积2.5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75.8%,平均亩产698公斤,比清种增产14.9%.1987年在省开展的作物丰产杯高产竞赛中,有5块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及间作模式下玉米(Zea may L.)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方法]两种栽培模式分别为: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玉米二比空栽培模式与矮秆作物大豆间作相结合的一种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和常规玉米栽培模式(CK).[结果]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可改善玉米的通风透光率,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叶向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和干物质积累,从而使玉米产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分别比单作玉米模式提高16.3%和24.1%.[结论]该研究揭示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的高产机制,可为玉米高产栽培及生理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提高该地区的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垄侧减耕"二比空"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遇大风,玉米易倒伏,推广玉米垄侧减耕"二比空"密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垄侧减耕"二比空"密植栽培技术具有很多优点,能够做到根茬还田、防止水土流失、休闲养地、节约成本、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和效益等.主要栽培技术包括:玉米田不灭茬、实行种两垄空一垄、种植垄垄侧起垄且密度加大一倍、底肥做到深施、测土配方施肥、农田统一灭鼠、生物防治玉米螟等.  相似文献   

9.
玉米高产组合式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玉米二比空下组合式栽培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3000株/667m^2密度下,二比空双株栽培的产量为660.4kg/667m^2,比单株清种对照增产17.2%;3株栽培的产量为675.9kg/667m^2,比单株清种对照增产20.0%。在二比空密度相同栽培条件下,随着穴距的增加以及每穴株数的增加,其产量也相应增加,说明组合式的栽培方式是增产的重要技术。品种间在组合式栽培中的产量表现不尽一致,玉米杂交种中科10在4种密度下均表现优良,其平均产量为744.6kg/667m^2,分别比盛单67和盛单07—11增产22.2%和10.8%,其次为盛单07—11,平均产量672.0kg/667m^2,比盛单67增产10.3%。  相似文献   

10.
耐密玉米二比空栽培新技术值得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业》2015,(13)
<正>作物的比空栽培是指种植几垄行留出1个空垄行的一种栽培形式,其中种2垄玉米空1垄即二比空玉米栽培形式。耐密玉米二比空栽培是在选择耐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的前提下采用的种植形式。从2008年开始,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沈阳农业大学协作开始推广这项技术,至今已被多数农民广泛接受和运用,并快速影响辐射到周边地区。现就这种栽培形式的优点及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谷子不同品种、生育时期、叶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究谷子不同品种、各重要生育时期、不同叶位与光合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谷子光合蒸腾和叶绿素等生理参数进行采集与分析,研究归纳了谷子相关光合特性,结果表明:谷子在孕穗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较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高出247.7%和32%,蒸腾速率分别高出100.4%和104.7%,叶片气孔导度也较高,而胞间CO2浓度较低;灌浆期谷子顶三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出下部叶片,自上而下各叶位单叶的叶绿素含量呈现出由低到高再转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栽培方式对哈密瓜光合速率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爬地和立架2种栽培方式,研究其对2个哈密瓜品种叶片光合速率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植株伸蔓期,爬地栽培低节位叶片光合速率高于立架栽培,而高节位叶片光合速率立架栽培高于爬地栽培;2种栽培方式在不同生育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植株生长,叶片光合速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爬地栽培叶片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果实发育初期(授粉后7 d左右),而立架栽培叶片光合速率最大值发生在果实发育中期(授粉后20 d左右);在爬地栽培光合速率达峰值前,其值始终大于立架栽培,但之后立架栽培光合速率则显著高于爬地栽培;相比爬地栽培,立架栽培平均单果重增加163%~277%,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78%~309%。可见哈密瓜立架栽培比爬地栽培的产量和果实内在品质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玉米大豆的叶片持绿、光合和系统产量特性。【方法】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种植方式(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套作(IM)、大豆套作(IS))和施氮水平(不施氮(NN)、减量施氮(RN:180 kg N·hm-2)、常量施氮(CN:240 kg N·hm-2))对玉米大豆叶片持绿、光合特性以及其干物质积累和系统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大豆产量随施氮增加先增后降;RN下,IM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总产量最高,系统生产力指数(SPI)最大。套作下各作物的叶片持绿期更长,光合特性指标均较单作稳定,且在籽粒形成期优于单作;各施氮水平下,套作处理的绿叶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单作,IM的最大绿叶衰减速率出现天数比MM的分别晚7 d、5 d和1 d;IS的则比SS的分别晚7 d、0 d和11 d。相比单作,套作可以显著降低各施氮水平下玉米叶片的平均衰减速率,延长最大衰减速率出现天数,降低绿叶衰减程度。各作物的光合速率表现为套作高于单作,减量施氮高于常量施氮。玉米R2期,IM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比MM的高12.78%,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低21.30%;NPQ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RN比NN降低了17.11%。套作SPAD值波动幅度弱于单作,且呈稳定上升趋势;玉米R2期,IM比MM高34.52%,大豆R2和R6期,IS分别比SS高10.39%、29.48%;RN的SPAD值最高,玉米R2期,IMRN处理比IMNN处理高17.46%,MMRN处理比MMNN处理高35.02%;大豆R6期,ISRN处理比ISNN和ISCN处理分别高7.71%、6.67%,SSRN处理比SSCN处理高10.03%。【结论】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套作显著延长了叶片的持绿期;花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合机构功能、叶绿素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比单作稳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强,充分发挥了玉米的生产潜力并增加了大豆产量,使得套作系统总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等离子体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对照。大豆叶片光合速率从苗期到鼓粒期逐渐增加,鼓粒期最高,尔后下降。鼓粒期剂量为1.5 A等离子体处理的大豆叶片光合速率比对照高34.1%。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蒸腾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气孔导度呈单峰曲线变化,二者均在鼓粒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4.5 mmol/(m2.s)和0.75 mol/(m2.s)。鼓粒期1.5 A等离子体处理植株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比对照高16.2%和17.1%,说明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在鼓粒期提高最明显,剂量为1.5 A处理效果最佳。处理后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也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其生理特性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目的】研究超高产春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超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在生育期上表现为吐丝之后更为明显,在叶位上表现为棒三叶最为突出;不同叶位的叶倾角超高产栽培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而叶向值均大于普通高产栽培,在棒三叶表现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超高产栽培与普通高产栽培光合势的差幅增大;吐丝期和乳熟期,两种栽培模式间净光合速率的差异不显著,但冠层光合能力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吐丝后40 d内,超高产春玉米叶片SOD和POD酶活性总体上高于普通高产栽培,而MDA含量低于普通高产栽培。【结论】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高,群体光合势大;叶倾角小、叶向值大,冠层结构合理;叶片SOD 和POD活性强,MDA含量低,衰老缓慢,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冠层光合能力强。在合理的栽培技术调控下,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结构与个体功能实现了协同增益。  相似文献   

16.
留叶数目和方式对烤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留叶数目和方式对洛阳烟区豫烟6号(Nicotiana tabacum cv.Yuyan No.6)叶片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数目影响了烟株底叶离地高度、株高、株型,以留叶18~20片/株处理的烟株底叶离地高度和株型较为适宜;留叶数目显著影响了上部叶的叶面积,但对中部叶、下部叶的叶面积影响较小。随着留叶数目的增多,上3叶的叶面积逐渐减少;留叶数目还影响下部叶和上部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性能,但对中部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留叶数增多,下3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减少,胞间CO2浓度逐渐增加;留叶22片/株时,上3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同一留叶数条件下,2次留叶处理的叶面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比1次留叶略小,但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洛阳烟区种植豫烟6号品种以现蕾期1次留叶18片/株为宜,这有利于烟株各部位叶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水稻的气孔特性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盆栽条件下比较了 4种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新株型和 4种籼稻的气孔频率、气孔阻力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 ,新株型的气孔频率显著低于籼稻 ,而气孔阻力高于籼稻 ,导致胞间CO2 浓度减小 ,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增大。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新株型的光合速率低于籼稻品种 ,并且与气孔阻力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抽穗开花期高温对水稻剑叶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目的】探明水稻功能叶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及适应机理。【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对两个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系进行高温处理(8:00~17:00,37℃,17:00~8:00,30℃),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热稳定蛋白和膜透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下降,胁迫后恢复期间稍有回升,耐热品系996叶绿素含量高于热敏感品系4628。高温使剑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细胞间CO2浓度上升,与热敏感品系4628相比,耐热品系996在高温胁迫下能保持较高的光合特性;高温使水稻剑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热稳定蛋白含量上升;热敏感品系4628剑叶中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在高温胁迫下增幅大于耐热品系996。【结论】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中能保持较高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以及较低的膜透性和MDA含量,是耐高温品种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温室单层栽培模式空间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的问题,以阿奎诺生菜为研究对象,探究温室多层立体栽培结合人工补光模式对生菜产量、品质及电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架中层和下层补光处理能显著提高生菜总干物质量。中、下层补光处理下,每增加1%日光照累积量(Daily light integral,DLI),单位面积产量分别增加0.6%和0.8%。栽培架中层补光处理、下层补光处理和对照上层不补光处理叶片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比中层和下层不补光处理更小,即叶片更厚。高光强下生长的叶片在光合能力及光化学成分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补光处理下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不补光处理。在补光处理下虽然耗电量增加了,但生菜产量也明显提高了,补光处理下的投入/产出值与栽培架最上层不补光处理差异不显著为0.08~0.09 kW·h/g,但均明显高于中、下层不补光处理的0.2~0.3 kW·h/g,而且温室中采用3层栽培模式后,空间利用率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20.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超鸡脚叶、鸡脚叶和正常叶棉花不育系及其恢复系为亲本材料,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5类不同叶形的24个杂种,对各叶形杂种产量、品质和光合作用等性状的表现及其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测定发现,超鸡脚叶、鸡脚叶、中鸡脚叶、大鸡脚叶和正常叶5类杂种的生育期依次随叶面积系数增加而延长,中鸡脚叶杂种因具有适中的生育期和叶面积系数,产量和光合作用性状的综合表现最好。与对照(中杂29)比,中鸡脚叶杂种的籽棉产量增加1.16%,皮棉产量增加2.06%,纤维长度增加3.60%,麦克隆增加2.33%,生育期缩短10d。不同时期光合指标测定的结果表明,中鸡脚叶杂种除了生育后期Pn(净光合速率)、Gs(气孔导度)和Tr(蒸腾速率)稍低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外,其它时期Pn、Gs和Tr高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且Ci(胞间CO2浓度)低于正常叶杂种。Pn与杂种产量的大多数性状呈正相关,其中与籽棉产量相关性最大,铃数和铃重次之,果枝数最小。考察不同叶形杂种结铃期上、中、下层叶光合性状发现,超鸡脚叶和鸡脚叶杂种下层的光照强度、透光率、Pn和Gs高于其它叶形杂种,其中超鸡脚叶杂种透光率和Pn最大,分别比对照高94.12%和45.54%,但上和中层叶的Pn较低。中鸡脚叶杂种上、中、下三层Pn和Gs高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 上层Pn较对照高8.06%,中层Pn较对照高1.67%,下层Pn较对照高30.77%。认为中鸡脚形杂种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特性,对于产量和品质优势的表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上层Pn较对照高5.4%,中层Pn较对照高1.7%,下层Pn较对照高30.8%。研究认为中鸡脚形杂种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特性,对于产量和品质优势的表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