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是喀左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75万亩左右,在喀左县农业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结合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建设,我们在喀左县兴隆庄乡七家村安排了六种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郑单958。 1.2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5个处理,分别是清种、二比空、大垄双行、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大垄双行膜下滴灌,以清种做为对照。本试验按不同处理分别种植20行,40m行长,亩保苗4200株,3次重复,清种和比空种植垄距55cm,大垅双行垄距110cm。小区面积6600m2。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于洪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多年来,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清种形式,有部分的比空栽培和比麦栽培,亩产在500-600kg/667m^2左右徘徊,为了探索玉米增产新途径,1996年于洪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解放乡万金台村、平罗镇平罗三村、老边乡开隆村共落实200hm^2大垄双行栽培田进行试验。平均亩产667.9kg/667m^2,比常规清种栽培田471.2kg/667m^2,平均增产196.7kg/667m^2,增产幅度为41.7%。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就是把过去的清种小垄,两垄合为一条垄。以60cm垄为例,把原来60cm的小垄,改为120cm宽的大垄,在大垄上种两行,大垄的垄距为80cm,而大垄上的玉米行距为40cm,这样就形成了一宽一窄的群体结构,通过大垄双行的栽培形式,不但可以增加10%-15%以上的密度,同时还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人为的造成边行优势,改善了群体环境,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玉米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应用优质、高产、抗逆、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比空、间作等通透、密植等种植方式. 一、宽窄行技术模式是:把原65cm或70cm的两条小垄合成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玉米大行距(宽行行距)为90-100cm,窄行行距(即垄上小行距)35-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株距因选用品种等因素而定,种植密度较常规栽培亩增加300-400株.  相似文献   

4.
1栽培技术模式 该栽培技术是改原来的窄垄(垄距90cm)为宽垄(垄距155cm),改窄垄单行撮苗种植为宽垄双行撮苗种植,形成地膜覆盖宽垄撮苗种植模式。即垄面宽130cm,垄间行道宽25cm,垄上撮苗玉米窝距75cm,行距90cm,每撮留苗4株,亩留苗4590株,比窄垄单行地膜覆盖撮苗玉米亩增590株。这种技术不仅继承了撮苗种植法的优点,又充分利用了耕地资源,省工省时,而且垄间形成通风透光通道,有效改善了窄垄劳动强度大、产量徘徊不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双株定向、双株紧靠、单粒播3种播种方法分别与清种、2比空、大垄双行3种种植形式交叉组合的试验,研究玉米杂交种丹玉39号的产量和生理变化。结果认为:丹玉39号清种双株定向组合模式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最高,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6.
一、2012年北票市玉米大垄双行二比空应用情况近几年来北票市玉米覆膜栽培难以推广的原因,一是农民群众认识不足。二是传统覆膜方式方法费工费时,特别是先播种后覆膜的形式,如果放苗不及时,容易造成烧苗、烤苗。2012年北票市玉米大垄双行节水滴灌栽培应用面积达1.87万亩,玉米二比空栽培应用面积达2万亩均取得一定经  相似文献   

7.
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就是通过改变传统玉米垄距70cm、单行连片垄垄种植模式,实行垄距6 5cm、种2垄隔1垄、高矮秆作物间作的栽培方式,增加玉米种植株数,充分发挥边际效益,增强光合效率,提高玉米产量。2 0 0 0~2 0 0 3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多点试验、示范面积3333h  相似文献   

8.
正天福合作社于2017年尝试稻田养鸭结合水稻大垄双行生产模式,试验面积共500亩,整体效益不错,以前都是玉米或者蔬菜进行大垄双行种植,水稻的大垄双行种植我们还是第一次尝试。总结一下这种种养结合模式的好处有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1、技术模式这项技术的具体方法一是把原来65cm或70cm垄的两条小垄变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在垄上种植双行玉米,其小行距为35—45cm,大行距为100—95cm。二是把原来65cm或70cm的两条小垄变三条45cm小垄,种两垄空一垄(简称二比空),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利用边际效应增加玉米产。量此项技术可增产8—12%,并可增强玉米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海城地区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精细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大垄双行或2比空种植、缩距密植、药剂灭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玉米在海城地区获得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适宜牡丹江地区种植的3个玉米品种龙单37、鑫鑫1号、龙育4为试验材料,采用垄距65 cm、垄上种植双行、2比空,结合基肥增施氮肥增效剂(沸石)的栽培方式,研究不同玉米在超密植(比常规密度高1/3)条件下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小垄超密植栽培条件下,龙单37、鑫鑫1号、龙育4的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8.5%、39.6%和14.2%,造成龙单37和龙育4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密植条件下,其百粒重降低,空秆率和倒伏率增加。在牡丹江地区可选择鑫鑫1号,采用小垄密植方式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7,(1)
<正>玉米是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在建昌县种植面积达64万亩。由于近年来玉米价格逐渐走低,提高产量成为增加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建昌镇北营村的杨瑞租种的80亩玉米地上,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用了"一垄双行,种两垄空一垄,原垄宽度不  相似文献   

13.
1、技术模式 这项技术的具体方法一是把原来65cm或70cm垄的两条小垄变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在垄上种植双行玉米,其小行距为35-45cm,大行距为100-95cm。二是把原来65cm或70cm的两条小垄变三条45cm小垄,种两垄空一垄(简称二比空),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利用边际效应增加玉米产。量此项技术可增产8—12%,  相似文献   

14.
以高油酸花生阜花35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种植方式(P1:单垄45 cm垄距双粒种植;P2:单垄45 cm垄距单粒种植;P4:单垄50 cm垄距单粒种植;P5:垄上双行55 cm垄距,垄上小行距13 cm单粒种植;P6:大垄90 cm,垄上35 cm双粒种植)与传统种植方式(P3:单垄50 cm垄距双粒种植)对花生干物质量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茎重、根重在各模式下呈现增加趋势,花生叶片质量在不同模式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从花生果重来看,P6单株果重明显高于其他模式,结合产量结果,P6种植方式亩产最高,比常规种植增产18.77%,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式,对3种株型玉米分别在3种密度下建立不同的群体冠层结构:平展型品种“吉单159”密度分别为4.0,4.5,5.0万株/hm2,中间型品种“农大3138”密度分别为4.5,5.0,5.5万株/hm2,紧凑型品种“四密25”密度分别为5.5,6.0,6.5万株/hm2,并测定了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特性。结果表明:3种株型玉米大垄双行种植的中层叶片的叶向值比正常种植的玉米叶向值小约3.0,“吉单159”和“农大3138”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叶宽比正常种植的玉米宽0.5~1.0 cm;叶面积指数(LAI)在抽雄开花期至灌浆期比正常种植的玉米大0.1~0.3;大垄双行种植的玉米群体比正常种植的玉米群体中层叶片的透光率提高约10%,中下层叶片接受的PFD平均比对照增加100~160μE/(m2.s);冠层内CO2浓度有一定增加,具有明显的冠层和微环境优势。试验表明,大垄双行种植方式可使“吉单159”和“农大3138”的种植密度比正常密度增加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以优良玉米杂交种‘良玉99’为试验材料,设置等行距种植(CK)和二比空、大垄双行、偏垄宽窄行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研究不均匀种植方式对玉米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特性、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两年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二比空、大垄双行和偏垄宽窄行增加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降低叶片衰老速率;显著增加穗位中下层茎叶夹角,穗位层叶片垂直占有率增加4.44%~7.15%。改变种植方式显著增加穗位中下层风速和田间温度,降低各冠层层次相对湿度,显著增加穗下层二氧化碳浓度。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显著改善各冠层层次光合特性,透光率增加7.91%~52.58%,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增加1.39%~36.55%、2.78%~18.98%、5.88%~45.75%。光能利用率方面,2018年大垄双行和二比空籽粒产量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增加25.93%和29.63%,2019年大垄双行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光能利用率分别增加6.62%和7.46%。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产量提高14.16%~30.34%和4.19%~9.28%,两年均以大垄双行产量最高,达6 264.68 kg·hm-2  相似文献   

17.
孙桥 《现代农业》2014,(4):49-49
<正>玉米是开原市主要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0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52.4%。多年来种植形式比较单一,以大面积清种为主,平均单产水平始终在700~750千克徘徊。2013年我们在开原市八宝镇古城堡村张淼家示范了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200亩,秋季经过开原市农业中心专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853.4千克,比相邻农户亩产746.7千克,亩增产106.7千克,增产幅度达14.3%,效果非常显著。一、增产原理1.大垄双行栽培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玉米是高光效的高产作物。光的强弱不但影响玉米的光合强度,也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据测定,玉米的光补偿点为1500~4000米烛光,光饱合点为3万~6万米烛光,大约为自然光强的1/3~1/2。大垄双行栽  相似文献   

18.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  相似文献   

19.
耐密玉米品种大垄双行比空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现代农业》2011,(8):34-36
玉米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居第一位。玉米是建平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都在80万亩以上,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平县粮食总产。近几年,通过国内外玉米种植密度的发展和生产实践证明,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2010年,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大垄双行二比空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选用玉米耐密品种,通过与当地常规品种对比,研究出一套密植增产的技术模式,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110cm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是一种以改进玉米传统种植方式,即由常规栽培的65-70 cm增加至110cm的大垄,采用垄上双行,小行距40cm,垄间相邻苗行间大行距70cm,全田苗行平均行距55cm的栽培方法。通过合理密植,提高玉米光、热、水、肥利用率,调节密植群体内单株个体的田间配置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在生产中增产潜力大、栽培技术新。是一种适合于大型农机作业的先进玉米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