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灯光罩网是近年在南海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渔具,沉降性能及网具作业时所具有的形状是影响灯光罩 网渔获效率的重要因素,总结了下纲载荷网衣材料缩结系数及海流各因素对渔具沉降性能的影响,目脚水动力特 性与水动力系数研究和网渔具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分析了延绳钓网片及围网近年在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方 法与成果针对灯光罩网特点提出利用弗里德曼CN90 公式和松田皎建立的C0公式,以及田内公式中任意冲角平面网 片阻力系数,借助曲面积分的方法建立灯光罩网阻力计算公式。数值模拟中为了获得更大的求解时间步长建议尝试 网格矩阵及分散算法进行各质量点模型求解。  相似文献   

2.
运用刚体运动学原理及集中质量方法,建立了双体组合式网箱浮架、网衣、锚绳及浮子的受力运动方程数学模型,利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计算了在不同波流工况下,双体组合式网箱的锚绳受力、浮架运动及网衣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三类锚绳相比,连接锚绳受力最大,锚碇锚绳受力次之,网格锚绳受力最小;各种工况下,三类锚绳的受力随流速、波高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周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减小;浮架中心点水平方向运动幅度总体表现为随流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竖直方向运动幅度总体表现为随流速的增加略有减小,浮架中心点水平、竖直方向运动幅度随波高、周期的增加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浮架倾角随流速的变化不明显,随波高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随周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减小;网衣体积损失率总体上表现为随流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波高、周期变化对网衣变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我国竹筴鱼中层拖网网具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生产使用的智利竹荚鱼拖网1 440 m×472.25 m(330.00 m)、163 2 m×496.25 m(387.00 m)两种网具进行水槽模型试验.结果如下:网口高度公式为:H=0.076CV-0.559 4.网具阻力公式为:R=0.089 9(d/a)LCV1.738.通过两种网具性能之间以及与以往狭鳕拖网网具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在拖速0.255 m/s,L/S=0.4时,1 440 m和1 632 m中层拖网,网口垂直高度可达79 m和77 m,与实船网具测试相符.在垂直扩张效果、袖端水平扩张比对网口扩张高度的影响、网具阻力等方面,1440网也优于1632型网具.(2)由于装置了柔性帆布扩张器,现行的1440型、1632型竹筴鱼拖网在垂直扩张效果、袖端水平扩张比等方面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4.
利用帆布提高拖网扩张性能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帆布在与水流形成一定冲角时,具有水动力扩张性能,利用这一特性,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海洋渔业中,如帆张网、海锚等。波兰在80年代开始对帆布扩张性能进行测试,目前已在大型的拖网渔具上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大型拖网上,迄今尚未应用。我国大型的中层拖网在1985年至1988年间一直没有装浮子,网日垂直扩张主要依靠重锤和下手纲使之向下方展开,而拖网网具的试验结果表明,浮力明显地影响网口的垂直高度(王文硕1994)。在中层拖网中,浮力类似于底拖网,其作用有利于扩大网口垂直扩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浮力配备越大,网口垂直扩张…  相似文献   

5.
网衣沉降深度和纲索提升速度是衡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捕捞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2016年7-10月和2017年6-10月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鲁蓬远渔019”在西北太平洋进行的海上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性能测试试验中收集的作业参数、网具深度以及海洋环境等信息,结合提升回归树模型(Boosting Regression Tree, BRT)权重分析结果,基于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探讨各因素对舷提网网具作业状态的影响,分析影响因子与舷提网主要性能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 影响网具最大沉降深度的因素中,权重在前4位的为30m水层流速(20.15%)、60m水层流速(18.92%)、下纲松放长度(16.85%)和10m水层流速(15.52%);影响提升速度的前4位影响因子为绞网速度(23.17%)、30m水层流速(20.05%)、10m水层流速(18.27%)以及60m水层流速(16.26%)。(2) 30m水层流速、60m水层流速以及下纲松放长度对网衣最大沉降深度的影响显著(P<0.05),网衣最大沉降深度与各水层流速呈负相关关系,与下纲松放长度呈正相关关系;绞网速度和水层流速(10m、30m和60m)均显著影响绞网速度(P<0.05),提升速度与绞网速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水层流速呈负相关关系,绞网速度是影响网具提升速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30m水层流速、10m水层流速和60m水层流速。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网目尺寸对多锚单片张网捕捞生产量、渔获种类及渔获物规格等指标的影响,采用主网衣网目尺寸为18 mm的生产网,及主网衣网目尺寸分别为25、35、45 mm的试验网各5片,将其连接成"一"字形,在辽东湾海域进行了10网次的生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规格试验网的总渔获量比生产网分别减少12.81%、51.50%、60.81%,其中35、45 mm试验网的渔获量减少更为明显,但主要经济种类的渔获量并未明显减少(除虾类外);生产网(18 mm)渔获物29种,25、35、45 mm网目的试验网渔获物分别为24、17、14种,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捕获种类明显减少;生产网中以中华安乐虾Eualus s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居多,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4种网具共有的优势渔获种类,而试验网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虾类被释放,且各类优势种最小体长组释放比例明显增大,幼鱼捕获量明显减少,兼捕现象得到缓解。研究表明,主网衣网目尺寸为35 mm的试验网对优势种的选择性较高,且能够为渔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多锚单片张网的结构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网目尺寸对多锚单片张网捕捞生产量、渔获种类及渔获物规格等指标的影响,采用主网衣网目尺寸为18 mm的生产网,及主网衣网目尺寸分别为25、35、45 mm的试验网各5片,将其连接成"一"字形,在辽东湾海域进行了10网次的生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规格试验网的总渔获量比生产网分别减少12.81%、51.50%、60.81%,其中35、45 mm试验网的渔获量减少更为明显,但主要经济种类的渔获量并未明显减少(除虾类外);生产网(18 mm)渔获物29种,25、35、45 mm网目的试验网渔获物分别为24、17、14种,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捕获种类明显减少;生产网中以中华安乐虾Eualus s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居多,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4种网具共有的优势渔获种类,而试验网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虾类被释放,且各类优势种最小体长组释放比例明显增大,幼鱼捕获量明显减少,兼捕现象得到缓解。研究表明,主网衣网目尺寸为35 mm的试验网对优势种的选择性较高,且能够为渔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多锚单片张网的结构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网目拖网渔具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尺寸网目替代传统的小网目以提高拖网渔具的性能是捕捞技术革新方面一项重要内容。扩大网具前部网目尺寸以及改进网目结构能够减少阻力,提高网口垂直扩张,并已获得广泛应用;我国对大网目拖网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模型试验方法提出了新的修订理论;但是,由于基础研究的相对不足以及渔用材料和工艺落后,我国在拖网设计理论上不够完善,尚未完全实现远洋大型拖网渔具的自主设计和制作。从网目尺寸、网目结构和渔用材料以及理论设计基础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我国大网目拖网的应用研究进展,为我国进一步提高捕捞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网线直径和模拟渔获物对拖网网囊水阻力及形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网线直径和渔获物对拖网网囊水阻力及形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上海海洋大学循环动水槽对3顶不同网线直径(1.11 mm、0.96 mm、0.54 mm)的网囊结构在5种流速(0.5 m/s、0.6 m/s、0.7 m/s、0.8 m/s、0.9 m/s)和2种渔获状态(空网、存在渔获物)下进行试验,比较分析各条件下网囊形态、水阻力和横向缩结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空网条件下,网囊阻力系数随网线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雷诺数的增加,阻力系数呈减小的趋势。2)网囊水阻力与流速、网线直径和渔获量呈正相关关系。3)存在模拟渔获物网囊随着网线直径的增大,中部宽度增大;随着流速的增加,网囊长度的增加较空网网囊更为明显;空网网囊整体形态较饱满。4)空网网囊横向缩结系数先减小后趋于平缓,而存在模拟渔获物网囊横向缩结系数先减小后增至最大。本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拖网网囊水动力性能,提高渔具的作业特性及选择性提供科学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元变量的南极磷虾拖网作业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为2.6 kn以及200 m水层流速为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11.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2)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P< 0.05);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3)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P< 0.05);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2.6 kn和200 m水层流速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4)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5)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1年5-11月舟山沿岸小型建网及定置张网的渔获物数据,结合2种作业渔具结构原理,分析其对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幼鱼资源的损害程度。结果表明,张网网目尺寸较小,对幼鱼资源的损害程度较大,小型建网渔具结构设计较合理,对资源更具友好性。建议相关部门对2种渔具科学化管理,正确引导,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网是一种沿海和内陆水域的重要渔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选择性差和对资源的破坏性,对张网性能的评价尤为重要。运用模糊层次方法,在渔业专家问卷数据的基础上,按照隶属度原则确定张网作业性能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以及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对指标权重进行了调整,确保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张网作业性能评价模型,运用实例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为今后的张网作业性能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4年舟山市1-8月份帆张网作业捕捞产量占捕捞总产量的40.35%,帆张网作业仍然是目前东海区海洋捕捞的主要生产作业方式之一。依据2014年秋季帆张网渔船渔获物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渔获物种类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本次调查帆张网渔获物共30种,其中鱼类18种,虾类7种,蟹类5种,其中带鱼、小黄鱼、银鲳、虾蟹类分别占捕捞总产量的47.83%、24.78%、2.42%、19.44%,其他鱼类品种较多,总共占5.53%,在随机抽取的4 409个样品中,鱼类质量占总质量的91.12%,虾类占1.37%,蟹类占7.52%。经过计算分析,调查海域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较为丰富,但是从带鱼和小黄鱼幼鱼所占比例来看,帆张网作业对幼鱼资源仍有较为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捕捞努力量是渔业资源管理和评估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传统捕捞努力量计算方法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快速统计的需要。以我国近海作业的某张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张网船155在2016年和2017年北斗渔船监控系统所获取的若干连续航次的经纬度坐标、航速和航向等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取各航次作业的网位坐标,通过阈值筛选渔船布网位置和时间,计算放网时长,把网口迎流面积与放网时长的乘积作为网次的捕捞努力量。结合BP神经网络和阈值分析的判断结果,网位判断准确率为82%,4个航次累计捕捞时长3562.62 h,累计捕捞努力量712524(m2·h)。设计的张网渔船状态判断、确定网位、放网时长提取和捕捞努力量计算方法为张网作业分析和其捕捞强度量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7-2009年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休渔前后(5月和9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休渔前(5月)优势种为鳀鱼、矛尾鰕虎鱼、带鱼、银鲳和黄鲫,其渔获重量占总渔获重量的96.2%;休渔后(9月)以龙头鱼、带鱼、黄鲫和小黄鱼为优势种,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77.6%。5月平均每网每天共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1 030尾,9月平均每网每天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587尾,比5月减少75.5%。舟山近岸张网休渔后(9月)主要经济种类渔获个体和重量均较休渔前(5月)有大幅增加,通过3个月的休渔,对经济种类的资源养护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渔获个体仍然较小,大多数个体仍然没有达到开捕规格,建议定置张网休渔可以向前推移1个月。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南海张网最小网目尺寸的适宜性,使用套网法开展了2015年春夏两季黄茅海河口双桩竖杆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凤鲚(Coilia mystus)作为选择性研究的指标种,使用Logistic曲线,求得不同网囊网目尺寸下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获得曲线参数。结果表明:春季试验中,在25 mm、35 mm网囊网目下凤鲚的L0.5分别为107.84 mm和114.61 mm;夏季试验中,25mm、30 mm和35 mm网囊网目下的L0.5分别为77.35 mm、88.87 mm和99.91 mm。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凤鲚的L0.5和选择范围SR也随之增大。同一网目尺寸下不同季节凤鲚的L0.5差异较大,但不同季节根据L0.5和网目大小关系式计算得出的最小网目尺寸差异不大,分别为42.95 mm和43.87 mm。研究表明,目前35 mm的最小网目尺寸标准不能满足该海域张网渔业资源保护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竖杆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套网法对南海北部双桩竖杆张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分析,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黄斑 篮子鱼(Siganus oramin)、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小鳞沟鰕虎鱼(Oxyurichthys microlepis)和白姑鱼 (Argyrosomus argentatus)4 种主要渔获作为张网选择性研究的指标种,使用Logistic 曲线作为其选择性曲线模型,求 得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该4 种指标种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曲线参数运算。结果显示,试 验网囊网目尺寸为15 mm 时,除毛虾(Acetes)外无其他渔获逃逸;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25 mm 时,4 种指标种的50% 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3.17、50.16、61.05、26.37 mm,其选择性范围(SR)分别为13.43、17.50、41.88、12.78 mm;试验网 囊网目尺寸为35 mm 时,4 种指标种的L50 分别为80.72、77.12、86.97、68.68 mm,其SR 分别为19.48、39.08、28.20、 13.17 mm。随着张网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4 种指标种的L50随之增加,SR 值除小鳞沟鰕虎鱼外也都增加。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7-2009年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29°30′~31°00′N、122°00′~123°00′E)进行监测所获得的资料,用相对重要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鱼类的季节变化、时空分布和重要经济种类生物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第一、二、三季度共有优势种8种,第四季度优势种7种。将调查的10个作业点划分为5个区域,其中,黄大洋、嵊泗区共出现优势种6种;普陀区和岱衢洋共有优势种5种;杭州湾有优势种3种。对黄龙点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测定和分析得出,本次调查主要经济鱼类带鱼、小黄鱼、银鲳等平均体重较历史上有较大变动,群体组成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