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调查湖南省多花勾儿茶.资源分布与生态特点,发现多花勾儿茶资源在湖南省均有分布,多单棵分散于海拔1 200 m以下山路旁、灌丛、林缘;民间用其根、茎入药,嫩叶可代茶;湖南省多花勾儿茶野生资源丰富,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张家界巴冲寨发酵型显齿蛇葡萄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的方法,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获得的显齿蛇葡萄多糖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齿蛇葡萄的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95℃、料液比为1∶40(g/m L)、提取1.0 h,显齿蛇葡萄多糖提取率为11.26%。单糖组成分析表明,显齿蛇葡萄多糖由Man、Glc UA、Glc、Gal、Xyl组成,Man/Glc UA/Glc/Gal/Xyl的摩尔比(%)为29/10/7/18/37。[结论]通过水提醇沉法可以获得显齿蛇葡萄多糖。  相似文献   

3.
野生天然类茶植物代用茶——野藤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藤茶又称藤茶、白茶、白茶饼、癞痢茶、甘露茶,属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种的多年生藤本植物,植物学名为Ampelopsis grossede。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省区,生长在海拔400~1300米的山坡、林中、河滩等阴湿环境和肥沃的土壤中,是一种具有独特保健功效和饮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江口县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为该地区显齿蛇葡萄的野生抚育提供理论支撑,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显齿蛇葡萄中的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江口县不同地区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含量差别明显,而杨梅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以德旺乡、坝盘乡、太平乡梵净山村、怒溪乡地楼村、双江镇艾门坳村、桃映乡任家店村二氢杨梅素含量较高,建议将这些地区作为优质藤茶原料基地。  相似文献   

5.
藤茶饮用药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显齿蛇葡萄即藤茶的营养成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民间饮用药用价值,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雁梅  于华忠  刘同方  王亭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94-10295,10305
对显齿蛇葡萄的植物学特征、研究现状、果实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述,并重点对其果实植物油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显齿蛇葡萄果实的开发利用价值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显齿蛇葡萄叶中二氢杨梅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二氢杨梅素含量作为比较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对二氢杨梅素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显齿蛇葡萄叶中二氢杨梅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65℃+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10+超声提取时间45min,此条件下显齿蛇葡萄叶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为25.12%;与正交试验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的提取率(25.16%)接近。  相似文献   

8.
李清  罗永坚  葛蓉  刘军 《广东农业科学》2022,49(11):162-169
【目的】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是葡萄科(Vitaceae)蛇葡萄属(Ampelopsis) 中的一种藤本植物,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分析显齿蛇葡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为其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物种保护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方法】从 NCBI 在线数据库下载完整的显齿蛇葡萄 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进行蛋白编码序列筛选,再利用 CodonW 软件计算各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ENC)、同义 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及密码子 3 个位置的 GC 含量,最后利用 R 软件计算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并绘图。【结 果】从显齿蛇葡萄叶绿体基因组中共筛选出 59 条蛋白编码序列。总的 GC 平均含量和密码子第 3 位碱基的 GC 平均含量分别为 37.98% 和 29.45%,ENC 值介于 37.39~57.12 之间,表明显齿蛇葡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具 有较弱的偏好性。ENC-plot、PR2-plot 及中性绘图分析表明,影响显齿蛇葡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 的最主要因素为自然选择。此外,还鉴定出 13 个最优密码子,分别为 UUU、CUA、AUA、UCA、CCA、ACA、 GCA、CAU、GAU、UGA、AGA、GGA 和 GGG。【结论】研究结果为显齿蛇葡萄系统发育及叶绿体基因组密码 子进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显齿蛇葡萄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建立快速、高效的显齿蛇葡萄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显齿蛇葡萄带芽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灭菌方法、培养基和激素组合对显齿蛇葡萄离体快繁的影响。[结果]外植体采用75%乙醇浸泡20s+0.1%HgCl2处理8min+吐温-801~2滴灭菌效果较好;腋芽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B5+1.0mg/LBA+0.05mg/LNAA;增殖培养以MS/B5+1.5mg/L+0.05mg/LNAA为宜;生根以1/2MS+0.50mg/LIBA的培养基效果好。[结论]建立了一个显齿蛇葡萄离体快繁的高频率发生体系,为其愈伤再生体系、遗传转化及无性系变异筛选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显齿蛇葡萄的幼嫩茎叶经加工后即为一种价值很高的食药同源饮品——藤茶。近年来,由于显齿蛇葡萄的特殊价值而倍受重视并得到大力开发,发展为规模化的基地栽培生产。在栽培过程中,发现部分基地病害严重。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异地栽培试验,对该病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栽培基地的显齿蛇葡萄病害为生理性病害,主要原因为土壤积水引起的根部腐烂最后导致地上害部分表现出发病症状,严重时全株死亡,并结合显齿蛇葡萄栽培基地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硒对藤茶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亚硒酸钠质量浓度0,25,50,100,150,200 mg/L的水溶液对藤茶进行叶面喷施,考察喷施硒后不同采摘时间藤茶中硒、黄酮、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喷施100~200 mg/L硒溶液15~25 d后,藤茶硒含量明显增加;喷施50~200 mg/L硒溶液15~25 d后,藤茶中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明显提高,藤茶硒含量及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均在喷施150 mg/L硒溶液20 d后采摘的叶片中达到最大值。【结论】叶面喷硒可以改善藤茶品质,提高其营养保健价值,最适施硒质量浓度为150 mg/L,采摘时间为喷硒后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研究湖南地区黄精属5种植物的叶表面显微特征。方法 采用剥撕法分别撕取叶上下表皮,用水合氯醛透化法制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植株成熟叶片中气孔的几项指标:气孔密度、气孔大小、气孔指数、气孔形态、气孔分布特点等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不同种植株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异同。结果 5种黄精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表皮细胞的大小、垂周壁的样式、气孔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 这5种植物的叶表面显微特征可作为湖南地区黄精属植物种间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川西高原是我国冬虫夏草的重要产区,但其生态气候适宜区一直不是十分明确.综合分析国内特别是川西高原冬虫夏草的调查研究成果,结合产区实际,初步确定以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坡度等为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冬虫夏草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广泛分布于川西高原的北部高原和南部横断山区的山体山原中上部的草甸和草甸灌丛中,但分布区破碎分散,呈带状、片状或块状.北部高原区相对成片,南部横断山区多以河流和宽谷为界,孤立分散.以雅砻江——鲜水河北延至壤塘县东为界,西部多适宜区,东部以次适宜区为主.以州为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甘孜州、阿坝州以次适宜区为主.经对比验证,区划结果比较真实、准确,直观地反映了川西高原冬虫夏草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可以为虫草资源调查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合理综合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孙思邈基于海外来方以及多年积累的行医用药经验,将治疗常见病证之单方、验方,以每病一方的形式,编成七言歌诀,题名《海上方》,并刻碑于磬玉山(今陕西铜川药王山),以惠及有病求医、索方的百姓。明·秦王朱守中重刻此碑,并作序。后有人依据清代周中孚撰《郑堂读书记》之说,认为《海上方》是宋·钱竽撰写的方剂书。为此,本文就孙思邈撰《海上方》进行考述,以辨正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实地调查凤阳县勾儿茶属植物资源.[方法]实地采样、文献研究、调查走访,对安徽省凤阳县勾几荼属(Berchemia)植物进行实地调查,鉴定其来源种质,并厘清勾儿茶属植物在该地区的资源分布状况.[结果]凤阳县勾儿茶属植物来源于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unda(Wall.)Brongn.)和牯岭勾儿茶(Berchemia kulingensis Schneid),两者均集中分布于殷涧镇、刘府镇丘陵落叶林林缘及荒山次生灌丛环境,散见于大庙镇、总铺镇和红心镇等低丘的疏林及次生低矮灌丛中;目前凤阳县域对勾儿茶属的利用仅局限于嫩叶制作茶饮(商品名“藤茶”)的开发,且集中在殷涧镇宋集一处,早春清明前后采嫩叶制茶.凤阳县勾儿茶属植物有2种来源,由于生态分布接近,花果期前采摘嫩叶,植物形态较为接近,所以当地不加区分开发利用,且全部依赖野生资源;多花勾儿茶对生态环境有一定要求,仅分布在落叶阔叶林中及林缘等特定生境,易受人为干扰;凤阳县勾儿茶属植物资源商品化开发力度小,利用度低,并受制于野生资源分布.[结论]该研究为地区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及其更新影响因子,为巴山冷杉林的天然更新趋向判定及近自然化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以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及乔木径级结构、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为指标,分析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并通过林下木本植物更新层的密度分析不同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乔木层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重要值为193.96%,为建群种,亚优势种为牛皮桦(Betula albosinensis var.septentrionalis),二者的径级结构中0~≤5 cm个体缺乏。林下更新层中乔木树种有7种,仅占总种数的17.9%,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的重要值最高,达到90.78%;林下的更新方式以灌木萌生为主,该森林群落乔木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当海拔从2 300 m上升到2 726 m时,林下幼苗密度逐渐增加,随着海拔继续升高,幼苗密度却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幼树密度随着海拔的上升一直呈下降趋势。当林分密度从460增加到880 株/hm2时,林下自然更新的幼苗密度达到57 000 株/hm2,其后随林分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在林分密度最小(460 株/hm2)时达到36 500 株/hm2,随后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当坡向从阳坡SE15°转至半阳坡SE84°时,林下幼苗密度呈现增加趋势,继续转向阴坡NE32°的过程中,则呈现递减趋势;林下幼树密度在由阳坡转向阴坡的过程中逐渐减少。【结论】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乔木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林下箭竹的过度生长对乔木树种的拓殖有严重抑制作用;海拔、林分密度、坡向等是该林分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野外定点法、最小样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3种野豌豆属植物的植物学特性、生态环境、群落数量特征及资源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救荒野豌豆、山野豌豆和三齿萼野豌豆的植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和群落数量特征具有一定差异,3种野豌豆在青海省的资源总储量分别为0.46×10~6、0.23×10~6、0.27×10~6 kg,表明3种野豌豆属植物的资源总量在青海省并不高,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引种驯化,实现人工繁育和增加资源储量,这既可保护青海省甚至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也可对其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陕西菜田烟粉虱和白粉虱的数量结构,为粉虱风险评估和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定点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关中、陕南和陕北不同生态区、不同季节、不同蔬菜作物以及不同菜田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种群分布和组成进行研究,并结合mtDNA-CO1标记基因实现对陕西菜田烟粉虱的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分布和种群组成因地区、季节、作物种植模式不同而异。其中烟粉虱均呈现优势分布,并占到种群数量的67.2%~100%。采用标记基因技术、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研究,明确了陕西菜田烟粉虱生物型为Q型烟粉虱。  相似文献   

19.
乌冈栎群落垂直结构与重要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落垂直结构和物种重要值是群落的重要特征,是认识群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种的动态及群落的演替趋势。通过对不同地区乌冈栎群落的垂直结构与重要值的分析,结果如下:(1)乌冈栎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但草本层与层间结构都十分简单;群落垂直高度普遍较低,大致在4~7 m,群落郁闭度在0.6~0.75,乔木层盖度在80%左右,林层稀疏,并有林窗存在;灌木层垂直结构各地情况不尽一致,高度在1~2 m,整体而言其物种组成及垂直高度结构复杂性要大于乔木层。(2)各物种重要值结果表明,乌冈栎占有较高的重要值比例,是乔木层的绝对优势树种,其余重要值较大的物种大多属于亚热带山地森林常见树种如檵木、青冈、刺柏、乌饭树、满山红等;乔木层重要值比例较为集中在前10的树种,体现出群落优势种较为明显的局面;灌木层重要值比较分散,大多数灌木的重要值比例不高,这说明了该层物种多样性高的特点;乌冈栎的幼树幼苗在多数群落内均较少,导致其重要值较低,不利于乔木层的补充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