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二联灭活疫苗免疫与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体细胞数、乳成分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在接种该二联灭活菌苗后,检测其免疫后120d内隐性乳房炎阳性率、牛奶中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首次免疫后第30天,二联灭活菌苗免疫组体细胞数、乳脂含量和乳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首次免疫后第60天,二联灭活菌苗免疫组同对照组相比,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显著下降(P 0.05);首次免疫后第90天,免疫组乳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该二联灭活疫苗免疫可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有效降低牛乳中体细胞数,显著提高乳蛋白含量、乳脂率、乳糖含量,对牛乳质量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杨凌莱夫尔公司生产的“乳炎宁”搽剂,对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治疗试验。将年龄、胎次、分娩时间、日产奶量接近的14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另选7头年龄、胎次、分娩时间与以上两组接近的健康牛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外敷用药,每日两次,对照组和健康组不用药,其它饲养管理条件相同。一周后,进行BMT检测隐性乳房炎情况,并采混合乳测定体细胞数和乳成分。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显著下降6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药物对隐性乳房炎的有效率为79.8%,表明“乳炎宁”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采集西安市某奶牛场618头荷斯坦奶牛完整记录的各月DHI报告中体细胞数据和兽医记录,统计分析乳房炎发病率、临床乳房炎及其患病时期对奶牛305d奶量的影响。同时另采集108头奶牛有完整记录的150个泌乳期的1 368条DHI记录,对比分析不同体细胞水平对奶牛胎次奶量、日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年发病率为50.5%,临床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37%,头次阳性率为8.25%。临床乳房炎极显著降低奶牛305d奶量(P0.01),而在泌乳盛期患病的牛305d奶量降低可达32.5%。隐性乳房炎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患病程度加重而加重,平均体细胞数20万/mL胎次奶量就会显著减少(P0.05),而体细胞数50万/mL,胎次奶量极显著降低(P0.01)。奶牛泌乳盛期患隐性乳房炎比泌乳中后期患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和乳蛋白率的影响更大,患病程度重的奶牛相对于健康牛日平均奶量显著降低(P0.05),乳蛋白率显著增高(P0.05),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程度与乳清中结合珠蛋白(HP)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6头健康奶牛和18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为试验动物,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HP 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HP含量。结果发现,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HP含量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乳清中HP含量变化与隐性乳房炎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损伤程度和乳汁体细胞数与乳清中HP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场的常发病之一,我国发病率大约为73.19%,此病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质量都会产生明显影响,可使产奶量下降10%~15%,并且会造成乳质量下降。有学者提出生鲜牛乳中体细胞与奶牛乳房炎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本文主要分析DHI(奶牛群体改良)技术中体细胞数与奶牛乳房炎的相关性,希望对奶牛养殖场(户)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乳清中淀粉样蛋白A与奶牛隐性乳房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程度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与乳清中淀粉样蛋白A(SAA)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8头健康奶牛和24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为试验动物,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Elisa SAA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SA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SAA含量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结果表明,乳清中SAA含量变化与隐性乳房炎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损伤程度和乳汁体细胞数增加与乳清中SAA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复方中草药对奶牛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饲喂复方中草药对牛乳理化指标、体细胞数、细菌总数的影响。试验选择规模化养殖场,于不同季节、不同泌乳牛群中进行,试验组奶牛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组方,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试验组饲喂10 d后,乳中蛋白质、非脂乳固体、相对密度、干物质、冰点理化指标均有增加趋势,体细胞数、菌落总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1或P0.05);对照组试验前后理化指标、体细胞数、菌落总数变化均不显著(P0.05)。可见,该中草药复方可有效减少牛乳体细胞数、菌落总数,具有奶牛乳房保健、改善乳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消乳灵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新城  褚景生  赵兴华  刘永超  邱凤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46-11147,112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消乳灵"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8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试验组(20头)和对照组(8头)。选用清热燥湿中药黄柏、大黄和公英经乙醇提取后加入冰片制成涂搽剂"消乳灵",局部涂搽乳房治疗奶牛乳房炎,试验期为2周。[结果]涂搽"消乳灵"2周后乳房炎治愈率达89.47%,泌乳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乳汁中体细胞数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血浆中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结论]消乳灵对奶牛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牛乳中体细胞数对产奶量和乳汁成分的影响,采集西安草滩奶牛三场2004年处于泌乳盛期(2~4胎)的荷斯坦牛的奶样,测定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率、日产奶量、胎次、泌乳阶段,共测341个样本。运用直线相关与回归方法,确定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与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率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体细胞数与产奶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14,P0.01),与乳脂率无显著相关关系(r=-0.045,P0.05),与乳蛋白率无显著相关关系(r=0.035,P0.05)。说明体细胞数越高,奶量损失越大,当体细胞数超过110万/mL时,奶量损失达24.6%。因此,要充分利用奶牛牛群改良项目(dairy herd i m-provement,DHI)报表,加强对体细胞数的监控,及时预防和发现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减小经济损失,提高牛群的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乳房炎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对牛乳品质的影响,在四川省洪雅市一大型奶牛场里,将7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6个月内所采的334个乳样,按乳汁体细胞数分成4组,分析各组间乳成分的变化趋势.以乳汁体细胞数超过每毫升50×104个作为判定隐性乳房炎的标准,结果显示,随着乳汁体细胞数的升高,特别是体细胞数超过每毫升50×104个时,乳蛋白比率、Na+和Cl-含量及乳过氧化物酶活性随体细胞数的升高都显著增加(P<0.05);乳脂、乳糖和干物质比率及K+、Mg2+、Ca2+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P含量在乳汁体细胞数每毫升超过100×104个时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取某奶牛场患有隐形乳房炎的泌乳奶牛100头,随机分成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各半。每头牛每天添加200g的微生物添加剂治疗,10d后再用CMT检测,评价该微生物添加剂对隐形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喂饲5d该微生物添加剂后,奶牛日均产奶量增加约2kg,喂饲10d后,平均乳体细胞数显著降低了65.6%,相对乳区总好转率为56.3%,表明本试验所用微生物添加剂可应用于奶牛隐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3头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29.33%,乳区阳性率为33.60%。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91.67%,引起隐性乳房炎发生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检出率的37.88%和16.67%。同时对发病率与乳区、年龄、胎次及日均产奶量等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下的牛群发病率极显著高于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上的牛群(P<0.01)。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程度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与乳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6头健康奶牛和18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Elisa CRP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CRP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CRP含量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极显著。结果表明,乳清中CRP含量变化与隐性乳房炎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损伤程度与乳汁体细胞数增加和乳清中CRP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研制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并对其进行临床应用效果试验。采用SCC法和CMT法对空白对照组、4%次氯酸钠组、0.5%洗必泰组、1%碘伏组和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组5组进行牛乳中体细胞数测定,对施药后乳汁中主要成分(包括乳蛋白、乳脂、乳糖、乳汁比重)和泌乳量的变化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降低体细胞数效果最为明显,且营养物质均高于其他治疗组;90 d时各组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25.00%、48.00%、65.52%、63.33%、86.67%;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效果显示:对照组、洗必泰药浴组和乳头药浴涂膜剂药浴组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69.49%、32.20%和8.47%,乳头药浴涂膜剂药浴组预防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表明在奶牛生产中使用乳头药浴涂膜剂防治奶牛乳房炎,可显著降低其发病率,显著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实时检测奶牛牛乳中的乳酶活性,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2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采集乳汁测定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SCC)和5种乳酶活性,研究乳酶活性在健康和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的变化规律及与SCC的相关性。【结果】以乳汁体细胞数50×104mL-1作为判定乳房炎的标准,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N-乙酰基-1-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乳酸脱氢酶(LDH)、乳过氧化物酶(LP)、碱性磷酸酶(AL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乳酶活性与SCC(lgSCC)呈正相关,其中NAG活性与SCC(lgSCC)的相关性系数R2=0.98,NAG与LDH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2=0.9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对LDH、NAG、LP、ALP和MPO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乳酶NAG和LDH可联合应用作为早期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瘤胃保护胆碱(Rumen-protected choline,RPC)和丙二醇(Propyleneglycol,PG)对围产期高产奶牛产奶量和健康状况的影响,选取44头健康的荷斯坦高产奶牛,按胎次、预产期、上一胎次产奶量等基本一致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头,饲喂相同基础日粮,所有牛从产前7d~产后7d每天晨饲时灌服500mL/头的PG,且试验组牛群从产前14d~产后28d每天晨饲时灌服20g/头的RPC,试验期为产前14d~产后28d。结果显示:1)RPC和PG配合使用对围产期高产奶牛DHI校正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2)RPC和PG配合使用对牛奶中体细胞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减少了17.98%,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RPC和PG配合使用对奶牛的疾病状况无影响,两组牛群间酮病、乳房炎、真胃移位、肠炎等疾病均无显著差异(P0.05);4)RPC和PG配合使用对血浆中甘油三脂(TG)和β-羟丁酸(BHBA)含量在产犊当天、产后7d和产后14d这3个时间点的影响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与单独补充PG相比,RPC和PG配合使用对围产期高产奶牛的产奶量和健康状况均无明显的改善作用,因而从经济效益考虑不建议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TAK免疫增强剂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临床症状及应用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试验检出试验用奶牛。将确诊的泌乳期临床乳房炎奶牛 10头设为 A组 ,干奶期临床乳房炎奶牛 8头设为 B组 ,泌乳期隐性乳房炎奶牛 18头设为 C组 ,C组中另设肌肉注射组 (肌注组 6头 )、乳房注射组 (乳注组 6头 )及对照组 (6头 )。用 TAK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试验 ,A,B组的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 ,每次每头 10 m L / d;C组肌注组给药方法同 A,B组 ,乳注组在每个患病奶牛乳区注射 ,剂量为每乳每区 10 m L / d。临床乳房炎治愈效果以患病奶牛临床症状消失作为主要指标 ,隐性乳房炎奶牛采用称量法测定每头奶牛不同时期的日均泌乳量 ,并用 BMT诊断液检测治疗效果。治疗试验结果表明 ,TAK免疫增强剂对临床乳房炎特别是泌乳期临床乳房炎奶牛治愈率达 80 % ,对干奶期奶牛治愈率为 37.5 % ,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也有较好的疗效 ,尤其可使肌注组奶牛产奶量明显增加 ,且肌注组和乳注组乳头阳性率分别比治疗前下降了 2 1.6 %和16 .7%。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铁蛋白基因启动子区PCR-RFLP分析与乳房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CMT方法检测奶牛的乳房炎发病情况.筛选 90头分别设为对照组(健康奶牛)、隐性乳房炎组 (试验组Ⅰ )和临床乳房炎组(试验组Ⅱ),每组 30头.检测每头奶牛的NAGase活性,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技术,检测乳铁蛋白(L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RFLP多态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别的奶牛之间NAGase活性差异显著 (P<0. 01),且Lf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RFLP多态性,说明该多态性与乳房炎存在一定关系,可能是奶牛乳房炎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奶牛场随机选取分娩当天年龄、体况和胎次相近的试验奶牛45头,分为试验组(Ⅰ和Ⅱ)和对照组(C),每组15头。试验Ⅰ组分娩后灌服500 m L丙二醇,Ⅱ组分娩后灌服300 m L丙二醇,时间在产后0、1和2 d,每天灌服一次,对照组不灌服。结果显示:灌服丙二醇后13 d,试验组奶牛血浆中BHBA含量极显著降低;灌服8 d后,GLU含量显著升高,NEFA、AST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酮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奶牛输精次数、初配天数及配种天数奶显著地减少(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相比,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20.
薛梅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4):207-210
选择山东省潍坊市某奶牛场临近干乳期的80头奶牛,选取受试药物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和对照药物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干乳期)进行奶牛干乳期乳房炎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试验奶牛乳区感染率为37.50%(120/320),优势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以单纯感染为主。Ⅰ(高剂量)、Ⅱ(中剂量)、Ⅲ(低剂量)试验组和对照组乳区细菌学治愈率分别为89.74%、87.23%、73.53%和85.29%,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新感染乳区数分别只有1、2、4、2个。综合判定,每个乳区注入250 mg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能够较好防治干乳期乳房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