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我国中部崛起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贡献出发,探究了现阶段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落后的原因。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对中部地区经济的联动作用。提出了实现我国中部崛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扩展高新技术总量,开发具有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构建一个边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体系。  相似文献   

2.
刘爱军  刘宣东  李祥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69-11670
水稻是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存在新品种推广规模不大、品种抗性差、产业拉动性不强等问题。分析了江苏生产水稻的生态适宜性和区域优势,提出了水稻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南阳地区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水稻发展潜力巨大。笔者从南阳优质稻米发展现状,提出适合南阳地区区域特色的稻米产业经济发展战略,以推进南阳优质稻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五点一线"和"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制定,确立了营口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通过对营口地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适合营口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走集群化发展之路,进而就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理论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实现湖北经济“中部崛起”的战略上,联系湖北的省情,提出了建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二元”经济结构,因地制宜,确定农业经济型、工业经济型区域,合理分工;确立两江沿岸、两踟沿线、省际交界沿边的“二沿”发展格局,发挥其龙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个省经济发展;突出发展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资源产业、轻纺服装产业四大产业支柱企业集团;注重发挥湖北工农业基础优势、人才优势、对外开放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等五大优势,达到实干兴邦,实现“中部崛起”之目标。  相似文献   

6.
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籼米为特色的优质水稻生产从2000年规模生产以来,红河州优质水稻生产发展走过了第15个年头,2014年全州优质水稻已达3.3万hm2。在更加强调"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的今天,如何把红河州优质籼米产业开发中的品种优势、生产优势、云南省领先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确保粮食安全,简要分析红河州水稻生产发展概况,优势稻产业开发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优质稻生产推广的主要技术,提出红河州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战略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结合陕南区域经济发展及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阐述了陕南地区中药材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优势,提出了适合本区域的中药材发展战略及应对策略.着重分析了陕南地区中药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政策规划、经济发展和产业趋势提出了陕南地区中药材发展的合理规划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重点介绍了南阳地区水稻生产的自然优势、水稻产业进程、水稻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南阳地区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杂交水稻产业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是进一步扩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杂交水稻生产效益、确保杂交水稻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概述了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基本内涵和中国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中国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杂交水稻产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我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这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良好机遇。现阶段是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全面了解是发挥政策优势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能反映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确定和解释影响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成分因素,以对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指出政策推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异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芜湖市湾沚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是安徽省传统的优质稻米产区。为了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近年来湾沚区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再生稻产业,有效增加了粮食产量,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全区乃至全省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北稻米产业链环节众多且人为分割明显,依靠供应链整合,或照搬国外粮食供应链发展模式等传统研究思路很难推动稻米产业链转型升级。本研究以三江平原水稻产业发展为例,针对稻米产业链上游生产成本高、风险大,产业链中游加工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下游销售过度竞争、品牌管理混乱等问题,在深度理论分析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之上,设计出了稻米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同经济主体主导的上游基地建设、中游加工流通和下游渠道拓展的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模式,并通过新旧模式对比,验证了以成本节约和收益增加等形式实现价值再分配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从营造行业环境、调优组织结构、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东北稻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一般范式。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商业化育种的特点及发达国家种业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提出国家应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新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及交易平台、种子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加速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结合水稻育种实践及湖北省水稻生产实际,提出水稻品种选育目标应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选育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中稻和直播早晚稻、再生稻、高档优质稻、中粳或单季晚粳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江西省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江西省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了解江西省水稻生产、区域分布及种植收益情况,分析其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4年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2位;2004~2014年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划为双季稻种植区和单、双稻混作区两大类型、10个主区,其中,赣北丘陵平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最大(32.77%);江西省稻谷总产值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波动,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单产较低;缺少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品种;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延伸产品少、品牌效应不强;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提升水稻品种竞争力,提升水稻生产要素竞争力,提升政策竞争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江西省稻米区域品牌,以促进江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地区的地理条件适宜水稻生长,近年来其水稻产业稳步发展,为进一步促进该地区水稻生产,通过对牡丹江地区的水稻品种、种植面积、产量、加工状况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调研,进一步明确了牡丹江地区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牡丹江市水稻产业更好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快粳稻发展,进一步做强湖北省水稻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家水稻产业发展趋势和湖北省水稻产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湖北省粳稻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根据湖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提出了湖北省发展粳稻的目标、重点种植区域及促进粳稻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于缓解粮食生产节本上涨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水稻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性服务在生产环节发展上差异明显,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服务、机械服务等产中环节服务发展水平要高于农资供应、加工销售等产前和产后环节;水稻种植农户平均成本效率为0.73,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水稻生产的实际成本相对于前沿成本存在较大偏离,这种偏离主要是由成本无效率导致的;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服务、机械服务和加工销售服务等水稻生产性服务对于提高成本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具有显著作用,但农资供应服务作用并不显著;户主受教育水平和水稻种植经验对提高成本效率也具有显著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整体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产中环节和产后环节对成本效率的提升作用,以及加强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育等提高我国水稻生产成本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协调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提供参考,利用199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区位熵研究农业经济水平与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农业(农林牧渔业)集聚程度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小农业(粮食产业,包括小麦、稻谷、大豆和玉米)各产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差异;地理区域上,东、中、西部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集聚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的水稻生产经历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0.
曹鹏  张建设  蔡鑫 《农学学报》2021,11(3):84-88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湖北粮食安全、建成农业强省、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总结了湖北水稻产业主要进展,指出了现有水稻品种不能有效满足生产需求、现有生产技术不能有效满足机艺融合需求、现有稻米品类不能有效满足消费需求、现有大米品牌不能有效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等问题。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五调五化”的基本发展思路,总结出积极推动“四个升级”、重点打造“四个特区”、突出强化“四个支撑”等措施来全力推进湖北水稻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