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粮食产量周期波动测定及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粮食生产存在周期波动是一种客观事实.笔者利用谱分析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进行了测定.然后建立了预警模型,在给出现实解释的基础上,对中国近期的粮食产量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段小红 《甘肃农业》2002,(12):28-29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粮食供求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这一根本性转变给粮食的生产、销售和储备带来了广泛影响,使粮食预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粮食生产警情是指粮食生产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极度不正常的情况.粮食生产阶段性的波动是粮食生产警情的综合表现,确定粮食生产警情是做好粮食生产预警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WTO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为例,对粮食生产短期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筛选粮食生产预警指标体系和构建粮食生产短期波动监测的模拟状态空间预警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实例检验,结果表明系统反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的成因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稳定粮食生产价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提出了稳定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将波动理论应用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波动周期等指标来研究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并将粮食产量的波动周期与国家粮食政策和自然灾害结合起来,定性分析了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利用国际市场的贸易机制、保持粮食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健全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粮食生产波动短期监测预警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西省为例,对粮食生产短期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筛选粮食生产预警指标体系和构建粮食生产短期波动监测的模拟状态窨预警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实例检验,结果表明系统反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中国粮食生产的波动规律,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国粮食生产系统中各个相关因素,进一步确立影响中国粮食总产的主要因素,为政府科学地指导中国粮食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粮食生产要素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方面,确立了中国粮食生产系统景气指标体系,结合中国粮食生产的波动规律,利用合成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系统景气指标的变化特征,进一步确立了影响中国粮食总产的主要因素,为政府科学地指导中国粮食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粮食生产要素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方面 ,确立了中国粮食生产系统景气指标体系 ,结合中国粮食生产的波动规律 ,利用合成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系统景气指标的变化特征 ,进一步确立了影响中国粮食总产的主要因素 ,为政府科学地指导中国粮食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粮食要素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方面,确立了中国粮食生产系统景气指标体系,结合中国粮食生产的波动规律,利用扩散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系统景气指标的变化特征,进一步确立了影响中国粮食总产的主要因素,为政府科学地指导中国粮食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现状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历来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为了从根本上保障粮食供给,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确保和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深入分析了目前中国包括粮食补贴政策、粮食价格政策、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农业保险政策、土地政策和税费改革等在内的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及其实施效果,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对比研究,提出完善中国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的建议: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改进粮食最低收购价及粮食存储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强化粮食产销区的利益协调和优化粮食市场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民粮食生产投入与粮价波动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民种粮积极性调动和粮食市场调控,利用Granger因果分析试图揭示我国农民粮食生产投入与粮价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农户粮食生产投入不是引起粮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粮价变动是引起农户粮食生产投入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4.
粮食仍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粮食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基本自给的粮食战略时刻不能松懈,更不能动摇。文章认为,科学发展粮食生产,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投入,尤其科技政策的促进、财政政策的扶持、产业政策的引导及金融政策、贸易政策的鼓励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张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70-10673
基于农户供给行为理论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了主产区早籼稻、混合麦2个主要粮食品种的粮农供给反应模型,以检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供给是否能够发挥价格导向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每年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对粮食主产区农户的粮食供给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近年国家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对有效保护粮农利益、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保证重点粮食品种的市场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时东  陈印军  方琳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704-5706,5719
为了研究我国粮食生产的优势区域分布,以我国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全国分县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得到不同县域的SAd、EAI及AAI,然后采用ArcGIS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对3种比较优势指数进行空间插值,确定我国粮食生产的优势区域。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优势区域主要包括东北、黄淮海、江淮、湘赣、内蒙古中部、陕西中部、四川中东部及新疆西部8个地区,其中东北、黄淮海以及江淮是最具优势的地区,虽然总播面积仅占全国的50.59%,但粮食总产却占到63.88%。  相似文献   

17.
CIMMYT小麦在中国春麦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CIMMYT小麦在中国的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春麦区的育种水平。【方法】10份CIMMYT代表性品种和15份中国春麦主栽品种于2001和2002年种植在中国春麦区的9个试点和CIMMYT的4种不同处理环境,分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CIMMYT品种穗数和穗粒数多,千粒重中等,具有广泛适应性,比中国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优势;黑龙江光敏感品种植株高、抽穗和成熟晚、穗数中等、穗粒数少、千粒重和产量低;中国其它品种株高中等、抽穗和成熟早、穗数少、穗粒数中等、千粒重高、产量中等。CIMMYT品种引种到中国后,株高降低,抽穗和成熟提早,并略减产;黑龙江光敏感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加,抽穗和成熟推迟,千粒重降低,并显著减产;中国其它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加、抽穗和成熟略推迟、千粒重变化较小,并略减产。【结论】CIMMYT品种可在云南、青海和新疆直接推广种植;内蒙古、甘肃和宁夏为其次适宜地区,可以直接推广应用,但主要用作杂交亲本;在黑龙江以作杂交亲本为宜。为提高引种效率,并考虑到性状的重复力大小,在CIMMYT为中国选种时应重点选择籽粒较大的材料。为云南所选材料可略矮、适当晚熟,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所选材料可略高、较早熟,青海所选材料可较高、熟期相当,黑龙江应主要选择高纬度材料、植株偏高且晚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