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 1 953~ 1 997年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 ,在分离陕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的基础上 ,总结了粮食生产波动规律和时序分布特征 ,分析了粮食生产波动的成因机制 ,并对迈向 2 1世纪陕西省粮食生产形势作了相应的预期。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为例,对粮食生产短期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筛选粮食生产预警指标体系和构建粮食生产短期波动监测的模拟状态空间预警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实例检验,结果表明系统反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旅游活动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人类活动。科学评估青藏高原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发展状况,既能够丰富旅游目的地评价范畴,又可以助力青藏高原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文中建构了青藏高原情境下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并运用基于熵值的层次分析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实现合理赋权、问题诊断与类型识别。主要结论如下:1)虽然青藏高原有着西宁城区、拉萨城区等较优质旅游目的地,但各县域评价值总体仍较低且差异较大,呈现“东北边缘向西南高地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各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在五大维度上表现迥异,参差不齐。3)各县域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障碍因素不尽相同,但旅游可达性和旅游接待能力是制约青藏高原地区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4)青藏高原各县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现状可分为四种类型:优质型旅游目的地、资源突出型目的地、辅助体系突出型目的地和待开发型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认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化肥施用的时空分布差异及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加强化肥施用风险管控,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县级2002—2014年化肥施用量及耕地面积年鉴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运用化肥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水源地化肥投入的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和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4年水源地化肥施用明显过量且逐年增加,净增长214.44 kg·hm~(-2),年平均增长率为3.03%。水源地化肥施用强度是发达国家化肥施用安全标准上线的2.74倍,是全国化肥施用强度平均值的1.50倍,是我国生态县建设化肥施用负荷标准的2.47倍,且区域间存在差异。水源地整体化肥施用的风险指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从2002年的0.67增至2014年的0.74,增幅为10.45%。多数地区化肥施用风险程度处于中等风险水平,其中西峡县、城固县、汉滨区和邓州市处于严重风险状态,宁陕县、神农架林区和紫阳县处于安全状态。水源地氮肥施用整体处于中等风险状态,磷肥施用风险整体处于低风险和尚安全状态。研究区化肥施用负荷过高是由体制、政策、技术、观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种植模式、施肥技术及管理方式是其直接原因,而农业体制和政策是其内在原因。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化肥施用进行"控量增效"管理,如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民环保意识和农技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技术,普及推广配方施肥及测土施肥等。  相似文献   
5.
应用遥感数据反演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林型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一定差异;所建立的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模型以三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秸秆生物质发电区域适宜度分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发电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适宜度评价是决定其合理布局的关键.在综合分析秸秆发电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从耕地资源潜力、秸秆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状况和产业发展成本四个层面共选取了耕地资源总量、耕地资源量波动水平、秸秆资源总量、秸秆产量波动水平、用电量、用电量增长率、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GDP等8个指标建立了中国秸秆发电区域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秸秆发电适宜度存在较大差异,综合适宜度较高的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黑龙江、吉林等我国中部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综合适宜度较低的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区和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西北农牧区;其余区域秸秆生物质发电的适宜程度一般.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的时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53~1997年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分离陕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的基础上,总结了粮食生产波动规律和时序分布特征,分析了粮食生产波动的成因机制,并对迈向21世纪陕西省粮食生产形势作了相应的预期。  相似文献   
8.
应用遥感数据反演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林型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一定差异;所建立的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模型以三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参与式调查的方式,从旅游者现实行为表现与心理行为意向的双重视角,以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行为偏好为研究目的,构建统计计量模型(吸引力与持续力指数)来分析旅游者消费偏好和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者平均花费2个小时45分钟完成两个核心景区的游览活动。两景区中吸引力最强的景点分别是蒙古包、龙女出浴、瞭望塔等。结合访谈调查发现,旅游者对景点的心理行为意向偏好程度与其行为表现吸引程度量化指标大致相符。因此,研究认为旅游吸引力指数与持续力指数可以作为衡量景点开发是否成功的较为简易的评价指标。此外,对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景点研究结果发现,除景点自身特征外,景点与旅游者的交流互动也是影响其旅游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对旅游吸引力与旅游者地域特征、年龄以及旅游方式三因子变异系数分析发现,年龄差异与旅游吸引力间差异显著。因此,对于未来景区(点)开发,强化与旅游者互动参与以及产品开发的多元化,从综合角度来评估景区(点)的开发是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文中基于行为地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借助问卷调查和定量模型的方法,对影响乡村旅游地区农民可再生能源使用意愿的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自身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乡村旅游农户可再生能源使用意愿决策模型。模型表明:乡村旅游农户可再生能源选择意愿的产生过程分为3个阶段:外部环境认知阶段、可再生能源使用价值判断阶段和使用意愿形成阶段。在外部环境认知阶段,"游客饮食、住宿的舒适度"、"游客的使用偏好"、"游客对饮食、住宿条件的高要求"、"能源使用是否快捷、维护简单"对乡村旅游农户使用可再生能源意愿影响显著;在可再生能源使用价值判断阶段,乡村旅游农户的"性别"、"年龄"、"是否经营农家乐"、"家庭年人均收入"因素对乡村旅游农户使用可再生能源意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