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麦/油-稻轮作体系麦/油减量施氮与水稻氮肥运筹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于2017—2018年开展麦-稻轮作和油-稻轮作的田间试验,在麦/油季设置常规施氮(小麦,N 150 kg·hm-2;油菜,N 180 kg·hm-2)、减量施氮(小麦,N 120 kg·hm-2;油菜,N 150 kg·hm-2)2个处理,在水稻季N 150 kg·hm-2用量基础上设置3个运筹M1~M3,基肥、分蘖肥、穗肥的用量比分别为2∶2∶6、3∶3∶4和4∶4∶2。结果表明:在麦-稻轮作体系下,小麦季减量施氮小麦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P<0.05)降低15.36%、14.21%和17.14%,小麦氮肥偏生产力显著(P<0.05)增加5.79%。小麦季常规施肥处理下,M3运筹的水稻产量最高,而减量施氮处理下,M2运筹的水稻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在油-稻轮作体系下,油菜季减量施氮显著(P<0.05)降低了油菜的产量和地上部氮素吸收量,降幅分别为14.28%和16.76%。无论油菜季减氮与否,M3运筹的水稻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的施肥技术,以扬麦23为材料,设置2个施氮水平(210、270 kg/hm2)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和5:1:4),研究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群体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越冬期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较适播麦下降;开花期剑叶叶绿素含量高于适播,剑叶净光合速率低于适播.晚播较适期播种减产显著,减产幅度为7.29%~15.72%.晚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剑叶叶绿素含量表现增加;氮肥后移,低施氮量下各时期及高施氮量下花后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均提高;花后14 d各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明显,施氮量减少、氮肥后移,均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增加施氮量能提高穗数、穗粒数;施氮量对千粒质量影响无明显的趋势.相同施氮量下,增加基肥有利于提高成穗数;提高追肥比例有利于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27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最高,晚播减产幅度最大.210 kg/hm2施氮量、5:1:4运筹适播产量较高,晚播产量最高.综合考虑,采用施氮量210 kg/hm2、氮肥运筹为5:1:4的施肥模式在适播、晚播条件下均能使扬麦23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里下河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研究里下河地区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结合生产实际,从品种的选用、播种技术及播量的调节、肥水运筹以及生化制剂的施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稻茬晚播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分析稻套麦应用的必要性,总结了零共生期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播种、覆盖稻草、沟系配套、适时化控、科学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淮麦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超晚播小麦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运筹基肥:返青肥:倒3叶肥:旗叶肥比例分别为4:2:3:1和5:1:3:1时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配置最佳,产量最高,为7 172和7 142 kg·hm-2,其次为4.5:2:2.5:1和5.5:1:2.5:1,产量分别为6 945和6 768 kg·hm-2。苏北地区晚播稻茬麦的最佳肥料运筹为4:2:3:1和5:1:3:1。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直播稻百亩连片分期套播小麦示范,探索里下河地区晚茬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开展对稻套麦晚播短共生稻草切碎覆盖还田氮磷钾肥料运筹试验,研究表明,在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基础上,采用基肥占30%、苗肥占20%、拔节孕穗肥占50%肥料运筹方式为最佳施肥方案,效果好,既增产又增收,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直播稻百亩连片分期套播小麦示范,开展对稻套麦晚播短共生稻草切碎覆盖还田氮磷钾肥料运筹试验,探索里下河地区晚茬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基础上,采用基肥占30%、苗肥占20%、拔节孕穗肥占50%的肥料运筹方式为最佳施肥方案,效果好,既增产又增收,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底肥施用量对肥力较低的滨海黏质脱盐土条件下的稻茬麦产量构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苏北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之一的淮麦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稻茬麦底肥用量对小麦茎蘖动态、产量结构、花后旗叶SPAD值动态变化、旗叶面积及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较高磷肥投入对小麦茎蘖动态变化、产量结构、花后旗叶SPAD值、叶面积、氮肥利用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以尿素150 kg/hm~2+磷酸二胺300 kg/hm~2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结论]在肥力较低的滨海黏质土壤条件下,应该重视氮、磷肥平衡施用,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能。  相似文献   

9.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10.
通过稻茬麦单轴种肥一体机匀播、双轴种肥一体机匀播、单轴种肥一体机条播(机械下种)、双轴种肥一体机条播(机械下种)、双轴种肥一体机条播(电子下种)、人工撒播+手扶拖拉机浅旋盖籽(CK)、稻套麦7中播种方式的集中试验示范,对不同播种方式的基本苗数、播种深度、整齐度、作业效率、茎蘖动态、播种成本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的播种方式为双轴种肥一体机匀播和双轴种肥一体机条播(电子下种),以期为稻茬晚播小麦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麦33为试验材料,通过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使出苗率分别增加4.78、3.64百分点,使基本苗数分别增加9.31%、4.59%;至拔节期,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处理使小麦带蘖数分别增加2.17个、2.13个,使小麦单穗粒数分别增加3.12、2.55粒,使穗数分别增加39.6万株/hm~2,使千粒质量分别增加2.23、0.84 g,从而使小麦产量分别增加6.50%、5.76%。说明,通过使用合理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晚播稻套麦的生长发育,改善小麦穗粒结构和产量性状,增加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超高茬麦套稻高效生产机理及其技术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超高茬麦套稻是一种新型的稻作方式,具有轻简栽培,节本增效和秸秆还田等突出优势,超高茬麦套稻实现高效生产的关键在于产量的稳定,其机理依据稻作群体质量栽培理论,超高茬麦套稻实现高效生产,必须抓好播后立苗,杂草防除和肥水运筹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产量、667 m2单位面积内基本苗、最高茎蘖、667 m2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由回归分析得出,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大小为667 m2单位面积内基本苗>667 m2单位面积内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最高茎蘖>株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供试的品种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安农1206、TQ1203、山农10-2、中泛7039、国新麦5号、圣麦2号、涡麦06011、益科麦3号、嘉宝1号、皖麦52、安农1106、潘农6号、丰絮5号、皖宿0603、乐麦W102070、濉1216、安农大wh2012-6、徽研77;第Ⅱ类群为园田5号、sv-8、天润3167、太麦002、潘农5号、丰麦20、泛麦5063、阜06329、谷神麦8号、中涡14、皖科102644、安1227;第Ⅲ类群为龙科1211;第Ⅳ类群为西农2000、淮师1108、未来0501、紫09122、远丰558-4。本研究结果为高产小麦的选育和杂交组配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淮安市晚播稻茬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了淮安市稻茬麦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出现的特征特性变化,提出了以确定目标产量和品种、精耕细播与增加播量、科学施肥、田间管理为核心的淮安市晚播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稻茬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稻茬晚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产量潜力,研究总结了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以及筛选适宜的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合理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此来应对其生育阶段的不利因素,从而使稻茬晚播小麦稳产甚至增产,为豫南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探索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科学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大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返青期、拔节期一次追肥和在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叶龄余数1.5期2次追肥4种追肥方式对稻茬晚播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间和次数主要影响小麦的成穗数和粒重,在返青期+拔节期2次追肥的方式小麦群体结构合理,成穗率高,产量结构协调,单产最高达8083.5 kg/hm~2。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信阳小麦生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生态条件、田间管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种麦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了信阳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特点,提出了浅犁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技术、粳稻套播小麦技术、稻茬免(少)耕机条播技术、稻板茬免(少)耕机械均匀撒播技术和晚播独秆栽培技术五项主推技术,解决了信阳稻茬小麦产量低、品质差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缓释肥、常规施肥、水稻配方肥3种肥料类型以及不同氮素水平的缓释肥对水稻嘉58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条件下,不同氮肥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缓释肥>配方肥> 常规施肥;不同氮素水平的缓释肥,水稻产量表现为 667 m2施21 kg>15 kg>18 kg;相同氮素水平水稻产量表现为一基三追优于一基一追;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种植效益以缓释肥一基一追效益最高,667 m2可达199.9元。  相似文献   

19.
淮北地区稻茬麦播种时常遇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土壤黏重。筛选出适合当地稻茬晚播小麦的播种方式对于获取小麦高产至关重要。本文对单轴种肥一体机匀播、双轴种肥一体机匀播、单轴种肥一体机条播(机械动力驱动下种,简称机械下种,下种管为普通平口圆管)、双轴种肥一体机条播(机械动力驱动下种,简称机械下种,下种管为普通平口圆管)、双轴种肥一体机条播(电力驱动下种,简称电子下种,下种管为改进后的斜口剖面圆管)、人工撒播+手扶拖拉机浅旋盖籽、稻套麦7种播种方式的基本苗数、播种深度、整齐度、作业效率、茎蘖动态、播种成本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适合宿迁地区稻茬晚播麦的播种方式为双轴种肥一体机匀播和双轴种肥一体机条播(电子下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产效益的影响,于2016—2018年度在湖北省随县农作物试验示范展示基地进行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机械条播用种量较小,小麦出苗率较高,生育进程较快,抗逆性较强;播种量与出苗率和抗逆性成负相关,与各时期茎蘖总数成正相关,与生育期不相关;免耕机械条播更适合鄂北地区稻茬麦生产,与160 kg/hm~2的播量为最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