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规程规定了小麦防倒高产栽培技术的目标、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控制、化控及收获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该文阐述了宿迁地区冬季麦田杂草群落的特征,并提出树立农业生态和农业生产系统的观念,将注意力集中于控制杂草种子及多年生繁殖器官的繁殖、生存及萌发,发展防与治相配套,标本兼治的杂草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对玉米加工利用的不断深化,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受到了普遍关注.该文分析了粮饲兼用型玉米的价值,提出了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粳9108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优等特点。文章介绍了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实现宁粳4号高产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5.
以25个常规粳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品种(系)为试材,开展钵苗机插综合生产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钵盘育苗秧苗素质杂交籼稻类好于杂交粳稻类,杂交粳稻类好于常规粳稻类;最终成穗数以常规粳稻类最高,杂交籼稻类其次,杂交粳稻类最低,分蘖成穗率以杂交粳稻类最高,常规粳稻类次之,杂交籼稻类最低;经济产量以杂交粳稻类平均产量最高,分别较常规粳稻类和杂交籼稻类平均增产8.43%和9.00%,常规粳稻类和杂交籼稻类平均产量差异较小,常规粳稻类较杂交籼稻类平均增产0.53%,从产量结构来看,钵苗机插更有利于大穗型水稻品种产量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是中后期的主要病害,通过对碧叶以及目前市场上较新的杀菌剂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使用试验,比较几种药剂的效果和应用技术。结果表明:50%嘧酯·噻唑锌225~375g·ai/hm2、32.5%苯甲·嘧菌酯195g·ai/hm2,分蘖期、破口前2次使用,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好,可达80%以上。32.5%苯甲·嘧菌酯195g·ai/hm2、30%戊唑·噻唑锌315g·ai/hm2、30%苯甲·丙环唑67.5g·ai/hm2、75%肟酯·戊唑醇112.5g·ai/hm2,破口前使用对稻曲病病穗防效65%、病粒率防效75%以上。50%嘧酯·噻唑锌225g·ai/hm2破口前、齐穗期2次用药比仅在破口前用药1次,对稻曲病防效可提高70%以上;50%嘧酯·噻唑锌、32.5%苯甲·嘧菌酯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好;32.5%苯甲·嘧菌酯、30%戊唑·噻唑锌、30%苯甲·丙环唑、75%肟酯·戊唑醇等对稻曲病病穗防效好;破口前、齐穗期2次用药比仅在破口前用药1次,可明显提高对稻曲病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探索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科学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大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返青期、拔节期一次追肥和在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叶龄余数1.5期2次追肥4种追肥方式对稻茬晚播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间和次数主要影响小麦的成穗数和粒重,在返青期+拔节期2次追肥的方式小麦群体结构合理,成穗率高,产量结构协调,单产最高达8083.5 kg/hm~2。  相似文献   
8.
该文阐述了苏北地区沼气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沼气推广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麦草机械还田机插稻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秸机械还田机插水稻栽培技术将多项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整体对接,具有多种优点,但在生产中因操作不当,技术应用不到位,也会发生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试验示范,总结了麦秸机械还田机插水稻栽培过程中常发生的诸如漂秧、僵苗死苗、后期倒伏等问题的多方面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中熟中粳水稻品种华粳6号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优、抗性好等特点。通过种植实践,提出适期播种育壮秧、扩行稀植控制基本苗、测土配方精确施肥、精确湿润水分管理、精确控制病虫害等关键技术环节,从而实现华粳6号高产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