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鳖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胞外产物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福建光泽,宁德和福州的表现不同症状的病鳖进行细菌分离,所得菌株经形态观察及生化反应鉴定均为有运动力的气单胞菌,其中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对气单胞菌进行了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其液体培养物用(NH4)2SO4沉淀得到胞外产物,测得其对兔血有溶解性,对小白鼠有致死性,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胞外产物的差异具有菌株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虹鳟源枯草芽孢杆菌益生菌候选株RT-BS07胞外蛋白分泌能力,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发酵产物抑菌特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以不同培养条件下RT-BS07株产胞外蛋白浓度为指标,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不同发酵条件下胞外蛋白对嗜水气单胞菌等5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条件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初始pH值为7.0,盐度3%的LB培养基,33℃下振荡培养36 h,空气浴摇床转速150 r/min为菌株最佳蛋白分泌的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菌株胞外蛋白浓度可达(22.91±0.91)mg/mL,显著高于常规培养下的(12.74±0.26)mg/mL(盐度1%、初始pH值7.0,摇床转速120 r/min、28℃下培养24 h)。该胞外蛋白对鲁氏耶尔森菌、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水产常见条件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面积分别为(13.87±1.03)mm2、(11.78±0.46)mm2、(7.93±0.21)mm2。【结论】枯草芽孢杆菌RT-BS07株可分泌具有较强抑菌性能的胞外...  相似文献   

3.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胞外产物(胞外多糖、蛋白酶、果胶酸酯裂解酶、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的部分特性以及不同菌株离体产生各胞外产物能力与致病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病菌在离体条件下分泌的各胞外产物总量和单位产量随培养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至一定的阶段后趋于稳定.不同培养基下各胞外产物的产生有所变化,但对各菌株之间单位产量的差异影响不大.病菌产生的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和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最适pH值分别为9.0、6.0、8.0、4.0、8.0.其蛋白酶活性与致病力呈显著正相关,果胶酸酯裂解酶与致病力呈正相关.病菌除去胞外产物后,降低了在水稻叶片上的吸咐和增殖能力.强致病力菌株胞外产物对离体稻叶的伤害能力要强于弱致病力菌株.  相似文献   

4.
7株鳗鲡致病性气单胞菌毒力基因胞外产物及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致病性气单胞菌的致病力与其胞外产物和毒力因子之间的关系,联合利用PCR、SDS-PAGE、平板扩散及分子进化等方法对7株鳗源气单胞菌的胞外毒力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该7株致病菌所含有的胞外毒力基因(hly、aer、ast、act、alt、ahpA、epr和exu)在种类和数量上差异显著,其中hly可能是鳗源气单胞菌重要的致病因子;不同致病菌的胞外蛋白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存在差异,其中分子质量约为50.7ku的蛋白,其分泌量高且在鳗源气单胞致病菌中较保守;该7株致病菌胞外产物均具有溶血、酪蛋白酶和卵磷脂酶活性,胞外产物活性与毒力基因的分布一致;胞外毒素基因hly和ahpA具有较高的属间保守性,而exu则具有较好的种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红雁池鱼场利用电场冷却电机回流水饲养非洲鲫鱼。1982~1983年分3批从北京小唐山温泉鱼场引进非洲鲫鱼,进场不久即大批死亡,死亡率由18.37%到几乎全群覆灭,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经采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并对菌株作药敏试验,同时将病鱼组织磨碎,匀浆后进行差速离心和梯度离心沉淀,点样用磷钨酸和醋酸氧铀分别染色作电镜观察。其结果为;电镜检查未发现病毒,细菌学检查分离出8株细菌。分离出的细菌以气单胞菌属菌为主(8株菌中、气单胞属菌占6株),因此定名为气单胞菌感染复合症(AeromonadMixedInfective Complex)。分离上述菌株对小白鼠有较强致病力,鉴于国外文献报道气单胞菌属偶能引起人传染性胃肠炎,故本病可能为人鱼共患病,特此报道.警惕注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提取、浓缩狐源豚鼠气单胞菌M12的胞外产物,并测定其蛋白含量、主要成分、对Vero细胞的毒性;通过肌肉注射和肠攀试验,探究其对家兔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该菌浓缩的胞外产物浓度为0.67 g/mL,具有酯酶、蛋白酶、淀粉酶、明胶酶和脲酶活性;可致Vero细胞发生变圆、脱落等病变,且具有肠毒性;豚鼠气单胞菌M12对温度和pH较敏感,最适酶活性温度37℃,最适pH7.0;SDS-PAGE图谱发现36ku、42ku、68ku 3条蛋白条带;用浓缩豚鼠气单胞菌M12的胞外产物注射家兔腿部发现,肌肉组织溶解;回肠注射后肠道内容物含量显著增多。综上所述,豚鼠气单胞菌M12具有多种毒力因子,与该菌的致病性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4种主要胞外毒力因子(气溶素、溶血素、胞外蛋白酶和细胞毒性肠毒)设计合成4对引物,对2008—2009年广东、江西两省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检测,评价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毒力强弱。60株临床分离株中,具有4种毒力基因(aer+hly A+epa+act+)的菌株占58.33%(35/60),是主要毒力基因型;其他25株的毒力基因有不同数量缺失。不同基因型的代表菌株对剑尾鱼攻击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之间表现出协同作用,aer+hly A+epa+act+型的毒力最强,对剑尾鱼的致死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虹鳟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致病机理,利用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患皮肤溃疡病的虹鳟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1株优势菌株RBWF-1,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RBWF-1对虹鳟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5.5×10~6CFU/m L;通过对菌株RBWF-1 16S r D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Blast对比,发现其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masoucida菌株NBRC 13748及无色亚种A.salmonicida subsp.achromogens菌株NCIMB 1110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一致性均为99.6%;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BWF-1与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杀日本鲑亚种、无色亚种和史氏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mithia聚为一支;为进一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RBWF-1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经对比,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吻合度最高,因而判断该分离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同时,对分离菌株的气溶素、溶血素、封闭带毒素、DNA酶、丝氨酸蛋白酶、磷脂酶、S层蛋白7个毒力相关基因进行了PCR检测,检测结果均呈阳性;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菌株RBWF-1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淀粉酶、脂酶、DNA酶和溶血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虹鳟养殖过程中杀鲑气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分类鉴定和疫苗研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嗜水气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研究概况李焕荣,陆承平(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北京102206)(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嗜水气单胞菌等气单胞菌是鱼类[33]、冷血动物及包括人在内的温血动物的重要病原菌[5,12,13].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  相似文献   

10.
谭凤霞  陈和东  叶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40-17341,17349
[目的]研究戊二醛对气单胞菌的杀菌效果,为戊二醛在水产养殖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气单胞菌属标准株ATCC7966和分离自养殖环境及患病鱼的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通过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结果]戊二醛在低浓度时能抑制气单胞菌的生长增殖,高浓度杀灭细菌,其对7株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7.8 mg/L,其最小杀菌浓度为62.5 mg/L(ATCC7966、Aero-monas sp.T3、Aeromonas sp.T5、Aeromonas sp.T6)和125mg/L(Aeromonas sp.T1、Aeromonas sp.T2、Aeromonas sp.T4)。[结论]为戊二醛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绍兴市售酸奶中分离并鉴定乳酸菌,研究乳酸菌分离株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利用MRS培养基迎过稀释法分离酸奶样品中的乳酸菌并进行菌落计数,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染色和生化反应鉴定,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5种绍兴市售酸奶样品中共分离出31株菌,生化反应鉴定为嗜酸乳杆菌(6株)、保加利亚乳杆菌(7株)、嗜热链球菌(11株)和双歧杆菌(7株);活菌计数结果显示,4份样品(26.7%)中乳酸菌计数低于国家标准,11份样品(73.3%)中活菌计数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31株乳酸菌对4种抗生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且90.3%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能耐受2~3种抗生素。[结论]绍兴市售酸奶中乳酸菌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对酸奶产品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安全评价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18+ETEC分离株的鉴定、菌毛蛋白的提取及菌毛蛋白生物活性的初步验证。[方法]分别以分离株A20、D20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采用热抽提法分别提取F18标准株和分离株A20、D20的菌毛蛋白,并分别制备弗氏佐剂苗,免疫产蛋鸡,采用间接ELISA法定期检测母鸡的IgY和血清抗体效价。[结果]采用TSB培养基,37℃摇床培养24 h,分离株和标准株菌毛均获得了良好的表达。分离株A20、D20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鉴定均为F18+ETEC。F18ab分离株和标准株的菌毛对产蛋鸡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卵黄中IgY效价最高可达1∶25 600,血清中抗体效价高于卵黄中IgY效价,最高可达1∶51 200。[结论]分离株A20、D20均为F18+ETEC,且对产蛋鸡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从河南省长葛、荥阳等地采集的病鸡(临床疑似感染ILTV)喉气管组织中分离得到两株病毒,暂命名为ILTV-CG和ILTV-XY.经人工接种易感鸡,ILTV-CG组于接种后第四天、ILTV-XY组于接种后第三天部分鸡只死亡,并可致死部分鸡胚,绒毛尿囊膜增厚且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白色痘斑;两株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六边形、二十面体对称、有囊膜、具空心颗粒的病毒粒子;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ILTV TK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以两病毒株及参考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均扩增出完全一致的特异带,扩增产物用EcoR Ⅰ酶切后的酶切图谱也完全一致.试验结果表明两分离株均为ILTV.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及番茄晚疫病菌的核糖体DNA-ITS区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取3个不侵染马铃薯的番茄晚疫病菌菌株和3个不侵染番茄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以及2个可交叉侵染马铃薯和番茄的菌株,提取DNA全基因组后, 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扩增,得到约850 bp左右的扩增产物并进行测序,比较同源性,结果显示这些菌株的全基因组DNA序列与Genebank上登录的3个序列AF228084,AF228083,AY269995.1的同源性均为100%。3个番茄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大小为98.22%,3个马铃薯菌株之间的为99.52%,较番茄菌株的同源性高。不可交叉的两类菌株间的同源性为98.28%,可交叉侵染的番茄菌株和马铃薯菌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9.17%,比不可交叉侵染的菌株间的同源性高,说明相似的序列使得生物学特性也很相似,反之,同源性有差异的,在生物特性上也表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To identify Cenococcum geophilum Fr., estimate their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udy the effects on their genetic variation, 27 Chinese C. geophilum isolates from 6 host plant species and 5 French C. geophilum isolates were analyzed using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methods. The universal primers ITS1/ITS4 were used in PCR-RFLP to amplify the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tested C. geophilum isolates. The amplified products were digested with EcoR Ⅰ, Hinf Ⅰ, and Mbo Ⅰ, and the digested fragments of PCR produc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A random primer (5′-CGCACCGCAC-3′) was employed in RAPD to amplify the genomic DNA of C. geophilum, and 19 detectable and reliable DNA bands of 300-2000 bp size were observ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position, and strength of the DNA bands in agarose gel, the genetic distance and the genetic similarity among C. geophilum isolat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opGen Ver. 1.31 dendrogram analysis software. A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genetic distance by the Neighbor-Joining/UPGMA in PHYLIP.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C. geophilum isolates from the same or different hosts. The effects of geographical factors or host plant species on C. geophilum genetic variation are not obvious.  相似文献   

16.
应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猪源肠球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病猪分离的11株疑似肠球菌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16SrRNA基因片段,经克隆后测序,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相关肠球菌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绘制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株临床分离株鉴定为粪肠球菌(E.faecalis),7株为屎肠球菌(E.faecium)。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猪肠球菌在河南省的存在,为临床诊断及分子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松萝地衣体共生菌[方法]在确定松萝地衣体共生菌分离最佳步骤的基础上,采用2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分离物3种不同培养基的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经5%次氯酸钠浸泡90 s对松萝地衣体表面消毒后,采用PDA培养基分离出的松萝地衣体分离物多样性比MEA培养基分离出的好;分离得到的6株分离物均对供试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同成分的发酵培养基对同一株菌的发酵产物活性有一定影响。[结论]分离得到的松萝地衣体分离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从松萝地衣体分离物中寻找杀菌活性物质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秦云  徐国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23-5026
[目的]研究从传统乳制品中分离鉴定出乳酸菌,并对其发酵性能进行简单筛选。[方法]以10份传统自制酸乳食品为样品,对发酵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产酸性研究。[结果]样品中共分离出55株乳酸菌,经凝乳试验筛选出27株凝乳效果较好的乳酸菌,鉴定为有乳杆菌属13株、乳球菌属2株和肠球菌属8株。将凝乳最快的2只杆菌SC1、SC4和1只球菌EB1以及按1∶1复配的SC1+EB1和SC4+EB1 5个样品发酵复原乳,分别测定了这5种发酵剂在37和42℃下发酵2~9 h产酸的速率。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种37℃下产酸速率都大于42℃下的;且相比单个菌种,复配后的菌种发酵的酸乳产酸速率在37和42℃下都属于中速,但最终酸度最适合饮用,口感最佳。[结论]研究可为以后挑选出优良的野生菌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云南马铃薯A病毒(PVA)分布及其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2007年至2011年分别从云南滇西北、滇东北、滇中及滇南马铃薯种植区采集381份马铃薯样品,进行马铃薯A病毒D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PVA阳性样品共43份,其中滇西北22份,滇中17份,滇东北4份,滇南未检出。对带有PVA的部分样品进行电镜负染色观察,电镜下观察到长约750 nm、直径约15 nm的线状粒子。根据已报道的PVA外壳蛋白基因(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带毒样品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807 bp目的片段,克隆测序并对其推导的外壳蛋白(CP)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分子变异。结果表明,云南不同地区PVA分离物与GenBank中登录的部分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3%~100%,依据不同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云南PVA分离物与中国福建分离物(AF483279)亲缘关系较近,形成一个进化簇。PVA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分子变异分析表明,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变异位点主要分布在氨基酸序列的N端。  相似文献   

20.
芜菁花叶病毒两分离物的CP基因及HC-Pro基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芜菁花叶病毒杭州分离物(HZWT)和昆明分离物(YNQC)在7种寄主上的致病性相似.利用IC-RT-PCR对两分离物的CP和HC-Pro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CP基因序列长度均为864个核苷酸,编码288个氨基酸;HC-Pro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374个核苷酸,编码458个氨基酸.两分离物的CP和HC-Pro基因的核苷酸同源率分别为99.3%和94.5%,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100%和98.7%.HZWT和YNQC的CP基因与已报道的TuMV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89.2%~99.3%,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88.5%~99.7%;HC-Pro基因与TuMV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分别为80.6%~97.0%,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95.0%~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