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民心态特征与三峡库区后期扶持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让被迁的三峡移民能安下心来发展致富,关系到国家三峡移民总体战略的成败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在回顾三峡库区前期移民政策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通过调查研究,从三峡移民对政策的态度、基层政府和干部的信任度、切身利益、移居地的归属感方面,分析了三峡移民现阶段的心理特征.提出了以整体发展促进差异化需求的满足,建立移民政策的动态监测体系,构建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三峡库区的后期扶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口迁移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行为方式和观念的转变,作为行为载体的人能否适应这种转变是人口迁移成败的关键。通过对三峡部分移民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的分析,讨论了非自愿性迁移带给移民行为方式和观念的影响与变迁。通过对移民迁后生活条件的满意度、对搬迁后收入与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这些移民的生活状态和适应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移民的心理适应就是移民对于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移民的心理适应不仅与其自身有关,还关系到整个移民工作的成败与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北闸移民村入户调查,从移民主体的角度,在生产条件、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等三个方面对移民心理适应的状况进行考察,形成结论是:移民在经济活动方面契合度高,生活方式方面契合度持平,社会交往方面契合度偏低。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在江西安置区已生活了7-11年,通过对比三峡移民在外迁磨合期前后的经济与生产经营、社会与公共生活、政治与文化生活和三峡移民社会治安状况来考察江西三峡移民的社会融入程度,我们发现三峡移民在江西的整体生存发展状况已趋稳定,但在生产生活资料、资金扶持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让三峡移民"逐步能致富",是促进三峡移民真正转变成江西居民、在江西长期安居乐业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获取生态移民对新村和新活动空间的心理感知数据,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移民新村村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研究结果显示:生态移民对移民新村和新的活动空间较满意;学历、距农业产业园区距离、安置区坡度、距灌渠距离等因素对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人均耕地面积、供水供电情况、年龄、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满意度存在较强影响。建议生态移民安置后续工作重视生态移民青少年学历教育,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完善农田灌溉设施,关注45岁以上生态移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库农村移民属非自愿移民,不仅要承受巨大经济损失,还要被动离开家园,迁入陌生地。水库农村移民的社区认同与适应不仅关系到移民在迁入地的生存与发展,还会对迁入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产生影响。新丰江与三峡水库移民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安置模式的两类水库农村移民,通过对比分析两类移民群体在迁入地的发展历程,认为住房、土地、安置环境、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及迁入地村干部、村民认同等多重因素,是水库农村移民社区认同与适应的主要外部影响因子,而且这些多重因子并非孤立影响而是相互关联的合力影响。研究不同类型的水库农村移民发展历史,归纳影响水库农村移民社区认同与适应的多重关联因子,可为当今水库农村移民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移民工程改变了村民原有的活动空间。评价生态移民对新活动空间的满意度,探究生态移民活动空间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生态移民工程的后续工作很有意义。以宁夏青铜峡市同富村、同乐村两个生态移民新村村民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空间数据和入户调查数据建库,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生态移民对新活动空间的满意度特征以及个人与家庭因素对满意度影响的主导因子,进而分析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活动空间满意度与移民年数相关性最强,随移民年数增加,村民对活动空间的满意度总体趋势呈上升势态,但明显表现为高—低—高的倒置抛物线特征,可以把生态移民适应新活动空间的过程划分为"哺乳期"、"断奶期"、"自立期"。最后,提出了提升生态移民活动空间满意度的思路,探讨了生态移民工程后续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邓凤英 《吉林农业》2014,(12):15-16
"前三峡"的关键是移民,"后三峡"的关键是移民致富,致富的关键是"授之以渔"。各级政府和部门从一开始就把大力开展移民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纳入移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本文主要对巴东移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当前库区移民培训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九寨沟为研究案例地,在借鉴国内外社会融合测度指标并经案例区预调研检验基础上构建调查量表,通过半结构访谈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对九寨沟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融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查.研究发现:九寨沟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融合可归纳为四个维度: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其中社会融入和文化融入程度较高,心理融入和经济融入程度比较低;旅游劳工移民社会融合的阻碍因素包括移民与本地居民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生活环境恶化、竞争加剧、经营环境无序、医疗教育条件较差以及休闲方式单一等;积极因素包括景区经济稳步发展、经营前景良好、社会环境改善、长期的生活互助和情感交流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24-127
了解和分析移民搬迁后收入水平的恢复与提高情况,可反映后期扶持实施的效果,为后期扶持的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以婺源县水库移民为研究对象,分析移民收入变化情况,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移民收入恢复与提高的影响素进行分析,发现政策性因素、家庭生产因素和家庭教育水平因素对移民收入的提高具有较大影响。据此,从移民培训、现代农业、扶持效率、基础设施、移民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加快移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背景下,移民在异域生存发展进程中的差异化现象逐渐显现,移民后期扶持安置工作也必须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从人口分布、经济水平、基本生活保障、信访问题等4个方面,分析近10年来移民的基本现状,对新常态背景下三峡移民的发展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发现移民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向当地居民靠拢,"移二代"所占份额逐步加大,产业结构趋向二、三产业发展,贫富差距日益明显,信访矛盾逐步向部分人群集中。从均衡发展考量,提出了强化移民参政议政能力、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实行移民互帮互助、建立移民动态管理系统等移民后期扶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探究移民的生计适应性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湖南省凤凰县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移民生计适应性的影响,探究人力资本对移民生计适应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凤凰县移民的健康状态较好,但受教育程度不高,部分家庭抚养负担较重,移民整体人力资本不强。从生计适应性的角度看,移民的社会适应程度较高,心理适应程度偏低,生计适应性不强。人力资本对移民的生计适应性有正向影响,信贷支持在人力资本改善生计适应性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生计策略多样性在人力资本改善信贷支持关系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持续巩固,提升移民的生计适应性,提出要完善安置区的治理机制,加快补齐医疗和教育短板,推进就业保障设施建设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移民所面临的社会适应困境就是问题之一。本文将阐述靖安安置点移民面临的经济、生活和心理3方面的转变,来分析移民面临的社会适应困境,并为增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28-131
利用江西宜春261个样本数据,采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回归方法对影响大中型水库移民种植业收入的因素进行探究。最终OLS回归结果显示,对移民种植业收入存在较大影响的因素分别是实际耕地面积、生产消费支出、劳动力投入数量;进一步的分位回归结果显示,生产消费支出、劳动力投入数量、移民直补资金三个因素仅对种植业收入较低移民的种植业收入存在较大正向影响,实际耕地面积对移民种植业收入始终存在正向影响,但对种植业收入差异移民,影响程度亦存在差异。因此,对种植业收入较低的移民,应增加直补资金;对种植业收入较高的移民,应鼓励增加实际耕地面积,实行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三峡库区大规模的移民外迁已经结束,实现了三峡工程移民目标"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第一步。在后三峡时期,如何实现其有效市民化问题就被提上议事日程。三峡移民作为农民城市化中的特殊群体,多数在被动市民化的状态下进行的城市化转变,由相对落后的库区农村,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进入相对陌生的城市,并必须完成市民化生活的巨大跨度,他们与主动市民化的农民相比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以了解后三峡时期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尤其是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期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吴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325-12329
通过选择S旗3个不同类型的草原移民点研究生态移民政策对移民的影响,分析了移民在新的环境下的生计方式选择及其适应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移民降低风险的策略,即移民但不禁牧、进入二三产业、重返牧业等。最后指出,国家与牧民是站在不同立场看待生态移民项目的,国家看重的是生态,牧民看重的则是生活。实现生态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推行以整村移民搬迁,是为达到扶助贫困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安置移民后的后续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搬迁后对农户收入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移民心理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都匀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移民作为被试,旨在探讨都匀市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适应状况。采用《中国农民心理和谐问卷》,结果显示:1)都匀市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各因子及量表总分均分均在4分以上,说明被试心理很和谐,社会适应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地扶贫搬迁移民幸福感、心里和谐程度也越强烈;2)汉族自我状态得分要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在社会环境因子,人际氛围因子,生活环境因子上与汉族与少数民族无统计学上差异;已婚人群在自我状态和量表总得分要显著高于未婚人群;3)社会环境、人际氛围、生活环境、自我状态因子间均呈中度正向相关,各因子得分有同时增高的趋势。4)从众的心理在移民中普遍存在;总之,和睦邻里关系,干群关系,和谐社会氛围,良好居住环境,便利的交通,完备的基础设施,解决就业等,会让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心理和谐度和幸福感提高。  相似文献   

19.
水库移民的社会适应程度决定移民能否在迁入地"住得稳",而了解水库移民的社会适应现状有助于解决移民问题,帮助移民更好地在迁入地"扎根"。通过对迁入地居民的调查,从身份认同、人际关系、文化适应与社会排斥等方面间接地反映水库移民在迁入地的适应状况,认为水库移民的社会适应程度相对较高、移民与居民之间仍存在利益冲突、部分迁入地居民对移民仍持排斥态度。望能更好地解决迁入地居民与水库移民两类群体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以射阳县风灾移民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住房安置政策、住房条件、居住环境3个方面对风灾移民的住房安置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中安置移民的住房安置满意度远高于分散安置移民,主要是由于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受住房安置政策的影响,不同安置点移民的住房安置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寻求提高灾害移民住房安置满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