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文献研究法与调查法,选择湖北省应城市义和镇进行实地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与村民、村干部进行交流访谈的方式采集数据资料,通过研究义和镇颇具代表性的商业群体的人口迁移历程,分析考察他们的迁移动机,并了解他们生活状态的转变,为国家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黄河源头区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两个不同类型移民社区的生态移民户调查样本,借鉴可持续生计核心思想和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安置方式生态移民搬迁后生计结构及生活方式变化的差异,发现异地远迁至经济发达区的曲麻莱驻格尔木社区移民能更好的适应搬迁后的生计生活;探讨两种安置方式下移民在生计模式变迁及社会适应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为应通过完善移民补偿制度、成立三江源移民生态补偿基金委员会、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健全基础配套设施、明确异地远迁型移民隶属行政管辖关系、增加对移民精神生活的关注力度等措施全面提高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实现生态移民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3.
移民的心理适应就是移民对于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移民的心理适应不仅与其自身有关,还关系到整个移民工作的成败与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北闸移民村入户调查,从移民主体的角度,在生产条件、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等三个方面对移民心理适应的状况进行考察,形成结论是:移民在经济活动方面契合度高,生活方式方面契合度持平,社会交往方面契合度偏低。  相似文献   

4.
吴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325-12329
通过选择S旗3个不同类型的草原移民点研究生态移民政策对移民的影响,分析了移民在新的环境下的生计方式选择及其适应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移民降低风险的策略,即移民但不禁牧、进入二三产业、重返牧业等。最后指出,国家与牧民是站在不同立场看待生态移民项目的,国家看重的是生态,牧民看重的则是生活。实现生态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144-145
新户籍制度是农业人口迁移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农业人口迁移意愿仍受多重因素影响。结合河南省实地调查可知,农业人口迁移意愿并不强烈,这可主要归结于其对城镇生活质量缺乏信心以及对农村土地处置心存疑虑。据此,下一步仍需通过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健全农村土地退出机制、加块农业迁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建设等方式来助推农业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移民接受新技术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生态移民是因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产生影响,同时考虑到三江源地区生态战略安全而进行的人口空间转移活动。通过对玉树州曲麻莱县30家移民户的走访调查,发现移民户接受新技术的行为受到心理素质和资金状况、政府部门政策、宣传教育形式、提供技术的有用性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顺利转变,必须提高牧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决策水平、政府的指导水平,并且为移民户选择技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王洁  黄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51-22453,22460
后靠移民参与库区旅游开发有利于移民安置与致富发展,有利于库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后靠移民在参与库区旅游业时面临的观念、旅游业基础、参与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提出了促进水库后靠移民参与旅游业的对策:科学的观念革新和示范推广是前提,高效的库区旅游开发质量是基础,良好的移民参与能力和参与层次是关键,完善的配套政策与扶持是保证。  相似文献   

8.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战略途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独特性使搬迁后的发展更具复杂性。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搬迁后,扶贫移民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冲击,转变陷入困境,稳定发展面临种种瓶颈。需多措并举,从盘活原村落承包地、加强安置区治理、实施产业带动就业等方面重塑生产、生活方式,解决扶贫移民后继稳定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9.
不同民族文化类型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与古代社会的移民模式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决定了古代社会移民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移民模式。在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移民历史时,关于移民的缘起、过程与数量被学者们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但是生活方式与移民模式之间的关系则少有论及。中国古代生活方式,带有明显的食尽一山则移一山的特点,类似于荷花覆盖池塘现象,与欧洲生活方式老虎式圈套地显著不同,中国古代的移民行为主要为内调式,与西欧外部扩张式存在明显区别,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的作用之故。这也就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国相对紧张的人地关系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移民所面临的社会适应困境就是问题之一。本文将阐述靖安安置点移民面临的经济、生活和心理3方面的转变,来分析移民面临的社会适应困境,并为增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以及农业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农业正在向着现代农业快速转变,农民保守陈旧的思维观念、行为习惯也需要发生转变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分析、了解农民行为特征,通过正确的方式和途径来引导农民改变习惯,提升品位,以使农业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梳理和分析了当代农民的传统行为习惯及其特征,并提出适应现代生产、生活的新型农民行为习惯良性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2.
考察和分析当今时代支撑大学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思想观念,以及形成和确立这些思想观念的社会环境,不难发现大学生思想观念已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其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反映了民族心理的一大进步,尽管观念多元有观念紊乱相伴。教育者应同大学生一起完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倪建林 《甘肃农业》2014,(15):34-35
宁夏是回族集中的地区,在近年的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中,党委、政府对移民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视,为了实现移民能够“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经过对搬迁移民在思想观念、文化地域差异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回族的风俗习惯以及迁入地的生产情况,提出了通过加强培训领导、转变培训方式、增加培训内容等措施,以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移民长期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陕南秦巴山区的恶劣环境已不适宜长期居住形成了大量的"生态移民",这些移民从山区搬出至山外,经济、生活方式的变化,造成了诸多问题的产生。该文通过分析"生态移民"存在的教育问题、生产方式不适应、国家保障性措施及政策不健全等问题,试图通过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加大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副业的发展、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给政府提供建设性意见,增加"生态移民"的收入,使"生态移民"长久获得经济来源,从而更好的稳定"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移民安置规划对移民安置方式多元化的实施,把移民拥有的安居环境、自然资源、生态要素全面激活。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发展移民产业经济和繁荣乡村文化建设,实现水库移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规划目标。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三峡库区大规模的移民外迁已经结束,实现了三峡工程移民目标"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第一步。在后三峡时期,如何实现其有效市民化问题就被提上议事日程。三峡移民作为农民城市化中的特殊群体,多数在被动市民化的状态下进行的城市化转变,由相对落后的库区农村,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进入相对陌生的城市,并必须完成市民化生活的巨大跨度,他们与主动市民化的农民相比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以了解后三峡时期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尤其是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期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育意愿和意愿生育数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不同。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生育政策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的基础上从理想生育数、理想生育性别、生育动机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民生育意愿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理想子女数趋向于二孩,性别偏好开始弱化,生育观念趋于理性化发展。农民的生育动机逐渐将个人家庭幸福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生育意愿与实际具体的生育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从传统生育观向现代价值观的转变,从落后、保守向文明、开放化方向转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精神风貌也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8.
孙劲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94-194,197
阐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寒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的必要性。认为一方面高寒山区气候恶劣、物产贫乏不适宜人类生存;另一方面当地居民落后的生产方式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破坏,故应以移民方式予以解决。在开展移民工作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移民们的教育,提高其素质,以使其能尽快适应移民后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由义务本位观向权利本位观转变的过程中,农民在民主政治生活领域、经济生活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均出现了一些非理性行为。应通过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和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引导农民行为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20.
胡宝柱  苏雨艳  郭刘超  王玲  李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89-16890,16913
笔者分析研究了水库移民中弱势群体生活、生产现状以及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弱势群体具体帮扶的措施与建议,通过完善水库移民中弱势群体保障体制及需求表达机制、提供专门技能培训、建立村级互助网、发展慈善事业等后扶措施,提高移民特别是其中弱势群体的综合素质和基本生产技能,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