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自法 《北京农业》2011,(29):53-54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专家、神舟天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庞欣博士近日对媒体说,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无关,前者为自源基因,基因变化属于基因修饰范围,而后者则需要通过外源基因转入。中国"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当天在北京开坛,庞欣接受媒体采访时作上述表示。她提醒说,虽然较传统育种方式而言,航天工程育种能在相对  相似文献   

2.
航天工程育种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为选育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新方法,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意义深远。2008年6月,山东省宁阳县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中科院(宁阳)航天工程育种基地,引进、推广航天育种新品种,利用航天工程育种技术改良当地农作物品种,推动了当地蔬菜和蔬菜制种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11,(29):52-53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近日建议,要把航天工程育种纳入载人航天及空间站计划,协调利用好中国空间搭载试验机会,为空间诱变机理和航天工程育种研究提供一个长期的科学试验平台。中国"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当天在北京开坛,戚发轫做主题报告时作上述表示。他说,在  相似文献   

4.
柯豹 《北京农业》2012,(22):49-50
<正>太空育种成效显著"神九飞船我们搭载了玉米、辣椒、茄子、番茄、刀豆等作物种子,这些种子随神九返回舱一起回来。"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负责人、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文生说。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育种,又称航天工程育种研究日益成熟,已利用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先后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多种作物上培育出进入省级以上区域试验的优异  相似文献   

5.
佟屏亚 《北京农业》2012,(32):31-33
正随着神州9号载人飞船太空遨游归来,"航天育种"再次成为媒体宣传的热点,这让笔者不得不追踪觅迹,查一查航天育种的来龙去脉。何谓"航天育种"据航天育种工程首席专家解释:航天育种又叫航天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因素,诱发农作物的遗传性发生变异,即利用空间环境的宇宙粒子、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技》2006,(10X):85-85
9月9日15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据悉,“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装载的9类2000余份育种材料,可望创造出200多个育种新材料,培育出10多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优异新品种,经繁育推广后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科技》2014,(3):44-44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与中国航天集团下属的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深圳市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建设中国航天工程育种(三明)示范推广基地。据悉,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计划建设中国东南部航天工程育种科研基地、技术平台,以及针对经航天诱变的各生物物种科普、选育、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从育种技术路线的设计、新杂种的获得与选择、非整倍体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转育等方面总结了作者从事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的方法与经验;介绍了陇东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在种质创新及细胞遗传学研究、近缘种属有益基因的导入、冬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小麦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的主要成果。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技术是常规育种技术的补充、提高和创新。实践证明 ,生物技术只有与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 ,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优势 ,加快育种进程 ,提高育种水平。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系和工程原理生产生物制品和创造新物种的综合科学技术 ,也称生物工程。它主要包括 4个领域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与作物育种有关的领域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本文介绍几种在玉米育种上已经应用并取得可喜进展、简便实用的生物技术操作方法 ,以及它们近期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 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识别基因的一种技术 ,常…  相似文献   

10.
马济民  阳淑 《现代农业》2013,(12):17-17
航天育种、转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新科技已经应用于花卉生产,文章主要介绍花卉航天育种、转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的概念、内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航天育种——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新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介绍了中国航天育种在农业上应用的现状及取得的成就。简述了航天育种的机理,从辐射遗传学、辐射剂量和基因安全等方面说明了航天育种的生物安全性。阐述了航天育种的特点,并对航天育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2011,(29):52
<正>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綦成元司长在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的致辞中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编制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将生物育种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航天工程育种是其中重  相似文献   

13.
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而成的新兴育种技术。该文系统的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详细阐述了航天育种技术在中国蔬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与此同时,提出航天育种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有待加强的方面。综上所述,肯定了随着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及其与其它技术相结合手段的不断成熟,航天育种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航天育种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育种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也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育种技术。本文从航天育种的原理出发,综述了航天育种的特点、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航天育种在现代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广东省最早开展作(植)物航天育种研究的单位.2007年10月,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植物航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下设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室、花卉航天育种研究室、蔬菜及经济作物航天育种研究室和航天诱变机理研究室。  相似文献   

16.
朱丽  赵雪 《北京农业》2011,(32):15-16
<正>从1987年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植物材料至今,我国已经积累了20余年航天工程育种科研及产业化的实践经验和成果。2006年,发射了世界迄今为止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实践  相似文献   

17.
航天育种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创并占据一定优势地位的新兴农作物育种技术,是加快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促进我国农作物育种技术进步、提升我国粮食综合丰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国办发〔2009〕55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国家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人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航天育种利用空间环境资源,通过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结合,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是我国在农业育种领域获得的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实施航天育种工程,为我国农业科学家探索农作物的空间诱变育种机理、全面选育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平台,必将有力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卫星返回地面屙,农业部将组织有关科研单位,抓紧开展机理研究与育种试验等科研工作,争取早日将航天诱变取得的新材料转化为育种科研成果,3—5年后航天育种成效将得到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业》2010,(6):53-54
中国航天育种技术5月初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5个航天育种新品种,通过了甘肃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目前,中国航天育种新品种达到60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枣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单株选育、实生选种、杂交育种、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育种、航天育种等技术在枣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了枣树育种的方向,为今后枣树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