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坡位火力楠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测定,研究了不同坡位火力楠人工林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差异。研究表明:(1)不同坡位火力楠人工林不同层次持水量表现为土壤层>林冠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林分总持水量主要集中在土壤层,0-60 cm土层持水量占林分总持水量的98%以上;(2)下坡位火力楠人工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生物量最大,其次为中坡位,上坡位则最低;(3)下坡位火力楠人工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最大持水量最大,上坡位最低;(4)下坡位火力楠人工林综合水源涵养能力最大,其次为中坡位和上坡位。  相似文献   

2.
对10年生马尾松-苦槠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和水源涵养能力在上坡位略低于马尾松纯林,而在中下坡位高于马尾松纯林;两种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均为土壤层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两种林分类型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主要场所,其饱和持水量占林分总持水量的比例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3.
苏孙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10-6110,6113
[目的]为了研究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方法]通过对马尾松林下套种细柄阿丁枫形成的混交复层异龄林与马尾松纯林的地上部分和土壤层持水能力的比较,研究了混交异龄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林冠层持水量混交林与纯林相当;林下植被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3.00t/hm2,纯林为25.74t/hm2;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1.22t/hm2,纯林为24.20t/hm2;土壤0~40cm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724.2t/hm2,纯林为1591.6t/hm2。林分总持水量混交林为1799.2t/hm2,纯林为1691.3t/hm2。[结论]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复层异龄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明显高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4.
木荷杉木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测定,对木荷、杉木混交林和纯林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杉木混交林地上部持水量、土壤层持水量、林分总持水量均比纯林大,均表现为木荷×杉木(6∶4)>木荷×杉木(4∶6)>木荷纯林>杉木纯林;各林分不同层次持水量为土壤层>林冠层>枯落物层>林下植被层,林分总持水量主要集中在土壤层,0~100 cm土层持水量占林分总持水量的99%以上,不同林分土壤层持水量差异主要在0~40 cm,60~100 cm土壤层持水量差异较小。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大于纯林。  相似文献   

5.
坡向、坡位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东坡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持水能力均大于西坡;同一坡向不同坡位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及凋落物层持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层持水量占林分最大持水总量的比例最大,同一坡向不同坡位土壤层持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同一坡位不同坡向土壤层持水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沿海丘陵巨尾桉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不同密度巨尾桉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各层次持水能力及其林地土壤水能力和渗透性能为分析基础,来评价各林 源养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巨尾桉人工林其水源涵养能力存在显差异,其中以密度为1325株/hm^2的人工林为最佳,林分总持水量最大,为170.11t/hm^2,林冠持水量和林地持水量也最大,分别为14.37t/hm^2和155.74t/hm^2。  相似文献   

7.
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水源涵养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为筛选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构建与管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的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刺槐人工林4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进行测定,采用熵权法(EWM)对各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种林分类型植被层的持水能力依次为:油松人工林(17.79 t/hm2) > 侧柏人工林(13.55 t/hm2) > 刺槐人工林(12.81 t/hm2) > 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6.71 t/hm2)。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的主要持水层为乔木层;刺槐人工林中乔灌草的持水量相近;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中主要持水层为草本层。(2)4种林分类型中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分别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23.02 t/hm2) > 侧柏人工林(13.00 t/hm2) > 刺槐人工林(10.36 t/hm2) > 油松人工林(2.81 t/hm2)。(3)4种林地土壤最大蓄水能力分别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地(3 182.43 t/hm2) > 油松人工林地(3 176.67 t/hm2) > 侧柏人工林地(2 995.3 t/hm2) > 刺槐人工林地(2 803.5 t/hm2)。其中除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地与油松人工林地持水能力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林地持水能力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4)4种典型林分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的综合排序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 > 侧柏人工林 > 油松人工林 > 刺槐人工林,影响水源涵养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林下草本层与枯落物。结论从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晋西黄土区应采用仿拟自然植被技术、封山育林等加强次生植被的建设与管护,营造林下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丰富的植物群落,以达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杉木混交类型幼龄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不同杉木混交类型幼龄林林分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以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的研究分析表明:在各杉木混交模式中以杉木×米老排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地上部分总持水量和林地土壤贮水量都大,总持水量为2918.12t/hm2,具有较大的初渗值(24.20mm/min)和终渗值(10.49mm/min)。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高峰林场林业示范基地内,选择代表性的3种人工林类型,每种类型各选择3种林龄段,每种林龄按不同立地(上坡、中坡、下坡)各设置3个样地,分别对其林地枯枝落叶层及土壤层进行调查取样测定,探讨其水源涵养功能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3种人工林类型枯枝落叶现存量平均值为8.47 t/hm2,平均最大蓄水量为24.44 t/hm2,是自身干重的2.9倍;同一树种枯枝落叶现存量及其蓄水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显著递增.(2)研究区3种人工林类型土壤(0~1 m土层)容重为0.92~1.41 g/cm3,总孔隙度为42.83%~66.31%,平均最大蓄水量、毛管蓄水量和最小蓄水量依次为4 318.30、3 702.59和3 465.98 m3/hm2;同一树种的土壤蓄水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显著递增.(3)研究区3种人工林类型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最大蓄水量显示出灰木莲林(4 670.57 m3/hm2)>厚荚相思林(4 167.62 m3/hm2)>尾巨桉林(4 116.72 m3/hm2);3种林分平均最大蓄水量为4 318.30 m3/hm2,折合人民币为5 181.96元/hm2,其水源涵养的经济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人工复层林碳储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研究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比例人工林的碳素含量、碳储量以及空间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各器官、草本层、灌木层、枯落物层的碳素含量分别介于433.6~491.5 g/kg,412.9~437.3 g/kg,430.6~437.3 g/kg,458.6~465.3 g/kg.在相同混交比例下,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土壤层在不同处理下碳储量无明显变化.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 1时,林分密度为1 050株/hm2和1 320株/hm2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55.247 t/hm2,67.396 t/hm2;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2: 1时,林分密度810株/hm2和1 170株/hm2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69.106 t/hm2,83.446 t/hm2;当林分密度同为1 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 1.6比例混交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76.356 t/hm2,95.502 t/hm2.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尾叶桉纯林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碳储量均比混交林高.在6个林分更新处理中,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 1.6时,混交林的成层性最明显,林分总碳储量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固碳能力较佳的一种混交比例.  相似文献   

11.
对贵州省赤水市丹霞地区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的持水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树种林冠层的持水量与植被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枯落物持水量与自身的累积量同样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枯枝落叶层越厚,土壤的储水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2.
胡永颜 《安徽农学通报》2013,(11):88-90,122
水源涵养能力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该文分析了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及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层最大持水量表现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凋落物层最大持水量、0~60cm土层总蓄水量以及林分总持水量均表现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整体上优于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两种林分类型。  相似文献   

13.
木荷人工混交林涵养水源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对木荷×马尾松、木荷×黄山松及其纯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其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不同林分的持水量排序为:木荷×黄山松混交林>木荷×马尾松混交林>黄山松纯林>马尾松纯林.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木荷混交林较其纯林具有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4.
福建柏不同混交模式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国有南靖林场对7种混交模式的福建柏混交林进行水源涵养能力的观测,分析比较不同混交模式地上部分与土壤持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林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与其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福建柏×火炬松混交林最大,为42.49 t/hm2;土壤层持水量均占林分总持水量的96%以上,福建柏×火炬松混交林最高;各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凋落物层活地被物层,土壤层是森林水源涵养的主要场所;通过对福建柏混交林林分涵养水源的综合评价可知,采用福建柏×火炬松混交模式建立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最大。  相似文献   

15.
杉木毛竹混交林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对杉木毛竹混交林各经营模式林分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以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经营模式中以杉木密度为2400株/hm2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地上部分总持水量和林地土壤贮水量都大,具有较大的初渗值(79.55mm/min)和稳渗值(27.39mm/min)。  相似文献   

16.
桉树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不同林分类型各层次的持水能力及林地土壤持水能力为依据,评价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存在差异,其中地上部分持水能力以次生林最佳,为30.6t·hm-2;林分最大持水量和林分持水量以马尾松林最佳,分别为2166.5和2290.9t·hm-2,尾巨桉林均居中等水平,说明尾巨桉林与乡土树种林的持水能力都比较强。据此可以推测,随尾巨桉林龄的增加,其地上部分的持水能力会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7.
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人工复层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于2006年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群落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净生产力水平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1时,林分密度为1 050和1 32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28.556和47.853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9.51和15.95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100和42.182 t/hm2,占总生物量的77.39%和88.15%;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2∶1时,林分密度810和1 17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49.482和76.556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6.49和25.51 t/(hm2·a),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4.340和72.733 t/hm2,占总生物量的89.60%和95.01%;当林分密度同为1 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84.586和106.904 t/hm2,平均净生产力为28.20和35.63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73.942和101.480 t/hm2,占总生物量的87.42%和94.93%,混交林群落生物量比纯林群落生物量高出26.38%。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尾叶桉纯林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均比混交林高。在6个林分更新处理中,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的混交比例为1∶1.6时,混交林的成层性最明显,林分总生物量、净生产力水平也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较佳的一种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8.
黄作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129-131,145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闽南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木荷混交林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木荷林分郁闭度、蓄积量,林冠层持水量、枯枝落叶层持水量、土壤层持水量,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通气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土壤结构体破坏率,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速效K和pH值等指标均优于马尾松纯林。可提高林分生产力,增强涵养水源功能,提升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闽南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一些较适宜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木麻黄轮作或混交树种,研究了福建省长乐市滨海沙地厚荚相思等5个树种的土壤剖面变化及土壤的表聚性特征。结果表明:各树种对林地土壤水分影响不明显;在0~20 cm的土壤层,pH值高低依次为巨尾桉、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卷荚相思、木麻黄,与木麻黄林地相比,经t检验,卷荚相思等4个树种的土壤pH值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相思类树种林分的土壤养分都大于巨尾桉和木麻黄林下的土壤养分;巨尾桉的全氮量表聚性系数和卷荚相思的全磷表聚性系数分别只有0.26和0.29,不具有表聚性特征,而其它树种各养分都具有表聚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封山育林后森林植被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研究了凤冈县封山育林区封育后林冠截留量、枯枝落叶层持水率以及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的林冠截留量均呈增加的趋势,马尾松林从1.06t/hm2增加到4.39t/hm2,增幅较大;枯枝落叶层持水率,马尾松林的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增幅分别为57.1%和36.62%,白栎林增幅分别为75.63%和35.17%;土壤物理性质表现为容重变小,总孔隙度、毛管持水率和最大持水率增加,土壤的自然含水率也增加,林地土壤持水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