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一锋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8):101-102
研究了花岗岩和砂页岩赤红壤2种自然土壤中五氯酚(PCP)的还原转化过程,以及添加乳酸和蒽醌-2,6-磺酸钠(AQDS)对五氯酚还原转化速率的影响.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描述了五氯酚在土壤中的还原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在空白处理(T1)条件下,花岗岩和砂页岩赤红壤中五氯酚的还原转化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083 d-1和0.0061 d-1;添加乳酸(T2)处理能提高五氯酚的还原转化速率,其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06 d-1和0.0113 d-1;同时添加乳酸和AQDS,五氯酚在土壤中速率常数提高至0.0336 d-1和0.0160 d-1.  相似文献   

2.
杨树品系在五氯酚污染土壤上的生长适宜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用于五氯酚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备选植物材料,采用土培试验,设置5个不同浓度的五氯酚污染处理,通过观测植株地茎、株高和生物量等3个指标对8个不同的供试杨树品系进行了生长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LA08-N26生物量最大,株高受土壤中五氯酚浓度的影响最小;LA02-N26和2A07N33生物量小于LA08-N26,其株高及地茎受到的影响较小.这3个杨树品系均在五氯酚污染土壤上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作为修复五氯酚污染土壤的备选植物材料.其余供试品系因观测指标易受污染浓度影响,初步判断不适合在五氯酚污染的土壤上生长.  相似文献   

3.
杨雪  陈素兰  穆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40-10642
五氯酚曾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主要是作为一种高效的杀菌剂、木材防腐剂和甘蔗、稻田等的除草剂.特别是在我国,水体和土壤的五氯酚污染现象较严重.同时,因其对生物体的广谱毒性和诱突变性,也被认为是环境中的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该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对于五氯酚污染的土壤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近年来五氯酚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温度、PH值、接种菌量以及不同的底物初始质量浓度对微生物厌氧降解五氯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接种驯化了二个月的厌氧污泥作为菌源,就上述几种不同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种降解五氯酚的最适温度为32℃,较佳的PH范围为6.8-7.2;当五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80mg/L时,接种量1.2mL为饱和菌量;同时五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80mg/L时,降解速率不再增加,并且污泥降解五氯酚的速率符合Micha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为缓解其自毒化感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K326"为研究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旋耕20 cm(RT20)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旋耕20 cm(RT20)、翻耕30 cm(DT30)、深松30 cm(ST30)和深松40 cm(ST40)下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探讨各酚酸类物质的积累特征及其影响.[结果]不同耕作方式下共检出6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和酚酸总量在DT30处理下含量较低,较RT20分别低13.77%、68.87%、25.81%、19.83%、20.54%、27.09%,且香草酸达到显著差异(P<0.05);除肉桂酸外各酚酸类物质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ST40下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和酚酸总量较ST30分别低16.41%、8.39%、17.85%、18.57%、35.68%、26.18%;同在30 cm耕作土层中,除肉桂酸外各酚酸含量均表现为DT30相似文献   

6.
将被五氯酚污染的淡水养殖区底质装入无洞花盆,分别设空白组、水葱组、黄菖蒲组、芦苇组。定期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各盆上中下底质和3种植物中的五氯酚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淡水养殖区底质中的五氯酚均有降解作用。底质中五氯酚起始含量为17.90μg/kg,种植后30 d,空白组五氯酚含量为原来的30%以下。水葱组、黄菖蒲组、芦苇组底质中的五氯酚含量几乎全部降解。在种植30 d后,水葱、黄菖蒲、芦苇3种植物体内五氯酚含量分别比其本身起始含量增加了16.20、10.88、8.41μg/kg。由此可以推断:水葱、黄菖蒲、芦苇分别吸收了底质中的五氯酚90.50%、60.78%、46.98%,水葱黄菖蒲芦苇。水葱、黄菖蒲、芦苇3种水生植物易移栽成活,对淡水养殖区底质耐污染能力强,降解五氯酚效果好,对于被五氯酚污染的淡水养殖区底质修复是可行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五氯酚及其钠盐(PCP)作为一种防腐剂、杀虫剂和除莠剂,可通过食物链进入水产、家畜、家禽等体内,残留于肉、乳、蛋等动物性食品中,被人们食用后可引起头昏、头痛、出汗、呕吐等急性中毒症状。该文概述了五氯酚酸钠的危害、畜禽产品中五氯酚酸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对畜禽产品五氯酚酸钠残留监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五氯酚对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处理浓度下,五氯酚对细菌表现为刺激作用,其质量浓度为500mg·kg-1(T2)的处理对细菌的刺激作用更为直接和迅速,处理后10d,细菌数量比对照土壤(T1)增加43%;五氯酚对土壤真菌表现为抑制作用,处理后2d,500,1000(T3),1500mg·kg-1(T4)的处理对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1%,90%,95%,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降低;T2的放线菌数量在处理后10d达到最低,抑制率为79%.T2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处理后10d,达到测定时间内的最高值,增加了58%;磷酸酶对五氯酚比较敏感,在处理后2d均测不到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恢复;五氯酚对脲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T3在处理后10d酶活性为0;T3,T4的蛋白酶活性受五氯酚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处理后2d即测不到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沉积物中的三氯酚和五氯酚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沉积物中三氯酚和五氯酚经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1+1)提取,Florisil柱净化,并用气相色谱法(带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方法检出限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分别为0.011,0.006μg/kg,精密度分别为4.85%和4.38%,加标回收率为91.2%~98.6%,均符合国家标准方法的要求。对永济市涑水河表层沉积物样品的测定发现,表层沉积物中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8,22.8μg/kg,中位数分别为6.32,18.1μg/kg,变化范围分别为0~73.2,5.74~56.4μg/kg。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五氯酚的测定及其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索了土壤中五氯酚的测定方法。在藏红T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 ,用蒸馏法直接提取土壤中的五氯酚进行测定 ,效果较好 ,克服了常用的超声提取及萃取方法测定结果不稳定的弊端。当土壤中五氯酚浓度为 5 0~ 1 0 0mg/kg时 ,采用上述方法测定回收率为 85 .5 0 %~95 .38% ,灵敏度为 0 .0 1mg/kg。此外在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对灭菌土壤中五氯酚的降解试验中 ,应用上述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土壤中五氯酚的测定。当土壤中五氯酚污染水平为 5 0~2 0 0mg/kg时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五氯酚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农杆菌侵染和原生质体直接转化法把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到马铃薯加工品种大西洋中,获得了13株转化后代,经过PCR分析和Southernblot分析,在5株后代中扩增出900bp目标带,说明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四倍体基因组中。RT-PCR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的3株叶片中有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而且抗病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该基因在叶片中有较强的表达强度,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比对照提高了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时期提取玉米秸秆腐解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中酚酸类物质及其含量,并测定检测到的不同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土传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茵丝生长的影响率.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腐解液中共检测到5种酚酸类物质.不同时期提取的腐解液中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在同期腐解液中邻苯二甲酸和苯甲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种酚酸:5种酚酸类物质对3种病原茵的茵丝生长及对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和平脐蠕孢茵(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的孢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高而作用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3.
缺锰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的影响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春10号、津强1号小麦为材料,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供锰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锰条件下,津强1号的株高、根冠比、穗重、干物质量等指标所受影响均比辽春10号大,而且光合产物糖和氨基酸的形成以及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受阻程度也比辽春10号重。  相似文献   

14.
浅论酚酸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一些地区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连作障碍的原因是复杂而综合的,它的发生不仅同土壤传染性病害和土壤理化性状劣变有关,也同根系分泌物和残茬分解物等引起的自毒作用有关。植物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已被鉴定出对植物产生自毒作用,并对根际微生物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了酚酸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酚酸类物质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今后在酚酸类物质及根际微生态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研究酚酸物质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为防治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并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枯草芽胞杆菌TR21喷叶对广粉1号和粉杂1号粉蕉根系酚酸分泌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处理不同时间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第13天的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组成,以及甲醇溶解物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广粉1号TR21处理后4d和6d根系酚酸分泌量高于对照,处理后8、9、11、13d低于对照;TR21处理粉杂1号根系酚酸分泌量始终高于对照。广粉1号对照根系处理后13d分泌物中检测到阿魏酸、反式肉桂酸、芥子酸、对香豆酸、水杨酸和邻苯二甲酸,TR21处理仅检测到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粉杂1号对照和TR21处理后13d的根系分泌物只检测到阿魏酸。不同处理的甲醇溶解酚酸显著抑制香蕉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小型分生孢子萌发,粉杂1号的抑制效果比广粉1号明显,TR21处理的粉杂1号抑制效果最显著。甲醇溶解酚酸对4号生理小种的分生孢子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R21喷叶可以改变粉蕉根系酚酸的分泌,但在抗感品种中引起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seve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in vitro adventitious bud regeneration and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F. vesc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 vesca seeds germina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while seeds were cultured in water, 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was the lowest while seeds were cultured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hormone; the germination rates that seeds cultured on two and three layers filter pap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seeds cultured on four and five layers filter paper. In vitro adventitious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was affected by different explants type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existed between petioles and leaves. When using the same type explants, in vitro adventitious buds regeneration rate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buds per explant between Ruegen(RE) and Yellow Wonder(YW)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 to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YW. Using seedling leaves of RE and YW as materials, an efficient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this system, the concentration of bacteria was OD_(600)=0.5, the explants were immersed in bacteria broth for 9 min, the co-cultured time was 2 days, and had no pre-cultured time. The percentage of explants with resistant buds of RE and YW was compared. The putative transformed plants were confirmed by PCR.  相似文献   

17.
麦秸不同部位生物降解速率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外源添加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研究其对麦秸不同部位腐解速率的影响,模拟常温、淹水条件,进行为期27 d的腐解试验,测定麦秸叶片、叶鞘、穗轴、茎以及根在腐解过程中的干物质损失率、纤维素酶活力、放线菌数量、纤维组分及结晶度、总酚酸理化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娄彻氏链霉菌能在淹水环境下成为优势菌株;麦秸不同部位腐解速率为:叶片 >叶鞘 >穗轴 >根 >茎;干物质损失率与纤维素酶活、纤维素酶活与总酚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物质损失率与总酚酸呈显著正相关(P<0.01);麦秸不同部位中穗轴、茎和根的腐解速率比较慢,且穗轴、茎和根占整株麦秸的比重比较大,根据这一结论,将有机物料腐熟剂接种到麦秸的茎和穗轴部位,可加快麦秸的腐解速率,为秸秆的资源利用及接种装置在收割机上固定位置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酚酸在土壤—杉木苗间运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种标准酚酸,即龙胆酸(gentisic)、香草酸(vanillic)、丁香酸(syringic)和香豆酸(coumaric),每种酚酸沿6种浓度(0,50,100,200,400,600mg/kg),分别对盆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幼苗土壤进行处理,待中毒症状出现后,分别测定盆栽土壤的pH值、土壤中酚酸的含量及杉木苗地上、地下部分植物体中酚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酚酸处理对盆栽土壤pH值、土壤中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而对杉木苗体内酚酸含量的影响显著,且杉木苗体内酚酸的含量与处理浓度间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即地上部分酚酸含量随酚酸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部分酚酸含量随酚酸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植物基因工程为果树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果树重要性状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果树转基因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包括从对外源基因功能的全面认识、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转化、以及转基因植株的鉴定与性状观测等多个重要环节。应该说,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实验步骤都需严格把握。迄今,鉴于已经有大量果树再生体系成功建立的报道,笔者在总结实际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的报道,有针对性地对果树基因转化技术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与性状分析进行简要介绍,为果树基因转化技术的选用,以及进行高效转基因植株的鉴定与性状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