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水面蒸发量很大,水面蒸发能力受很多自然因素影响,如空气湿度、气温、风速等.从水分运动的动力学特性出发,在控制和限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对相湿度与蒸发量之间的关系做出分析.结果表明,蒸发量与相对湿度成明显负相关,并探讨以提高近地面空气湿度的办法,降低蒸发能力.  相似文献   

2.
赵建彪 《北京农业》2012,(3):188-189
温度、湿度、风速以及日照时间等对日蒸发量都有影响,利用视觉直观的散点图和定量化的相关系数对嵩山站与蒸发有关的这4个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得出对于嵩山站湿度和日照对蒸发量影响最大,温度次之,而风速无影响。其中只有湿度与蒸发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细小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防火期(128d)的观测资料,对细小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细小可燃物含水率变化与降水、前期降水、空气湿度、前期空气湿度及当日蒸发量有直接的密切关系;细小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与其本身的基础含水率有关,在含水率小于60%、大于75%的2个区段内有明显分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依据计算分析所建立的6种线性、非线性预测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可燃物含水率随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可为预报火险级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4—9月,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量;利用ETgage模拟蒸散仪监测林地局部蒸散量,对比分析长沙丘陵地区土壤蒸发量的时空变化,探讨土壤蒸发随气象因素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土壤蒸发总量约为192.15 mm,日均为1.05 mm;不同空间位置上,阳面、绝对阴面、相对阴面的土壤蒸发量依次减少,平均值分别为1.14、0.98和0.94 mm/d;空气温度、地温、风速、太阳辐射强度、空气相对湿度对前期(4—5月)土壤蒸发量的影响依次减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地温、风速对中期(6—7月)土壤蒸发量的影响依次减小,地温、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对后期(8—9月)土壤蒸发量的影响依次减小;前期土壤蒸发量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较小,中期、后期土壤蒸发量与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蒸发前缘主要发生于0~5 cm土层;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局部蒸散量约为2.12 mm/d,局部油茶树蒸腾量约为1.11 mm/d,ETgage所测局部蒸散量与微型蒸渗仪测得的蒸发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用热量平衡法测定的土壤蒸发及同时测定的降水量、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含盐量等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蒸发量的年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土壤处于常湿状态;月蒸发量的大小主要由太阳辐射、空气湿度等条件决定;该地虽属湿润气候,但夏季干燥度的月变化甚大;土壤含盐量的日变化及铅直分布均取决于土壤蒸发量;降水可使土壤含盐量下降,但降水过大会使含盐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灌溉系统对灌溉水量计算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田灌溉系统。综合考虑土壤的湿度与温度、空气的湿度与温度、风速、光照时间等环境因素,此外也考虑雨水、土壤中根区域的水量、作物蒸发量以及通过毛细上升到达作物根部的地下水量等自然补水因素,并利用自然环境的历史数据,进一步提高灌溉水量的预测精度。物联网使用高能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使网络的生命期最大化。真实的农田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可有效地降低农田灌溉的用水量,并且在传感器网络的周期与灌溉水量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陆华标  林伟  陈彦  陈洪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04-17506,17539
[目的]分析1985~2010年南京市蒸发量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85~2010年南京市E601B型蒸发器蒸发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距平分析等方法,对近26年南京市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985~2010年南京市年、季蒸发量均存在上升趋势,其中春季蒸发量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夏季和秋季,冬季蒸发量上升的趋势最不明显,年蒸发量的变化主要是由春夏季蒸发量的变化引起的;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有气温、地面温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相对湿度、气压、降水等,通过对影响因子与蒸发关系的相关分析表明,蒸发量与气温、平均风速、地面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气压呈负相关;其中与相对湿度、气温、气压和地面温度的相关性较好,与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相关性较小;蒸发是各种气象要素综合作用的效应,且蒸发量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水资源评价和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1.1 湿度。湿度是花菇形成的主要因子。包括4个方面: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菌棒(筒)含水量偏干(含水45%~50%),但能维持原基形成菇蕾生长;菇棚场地较干燥,地面蒸发量小;此条件能维持15~30天。  相似文献   

9.
蒸发量的大小受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影响,空气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风速越大,则蒸发量越大;反之,空气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大,风速越小,则蒸发量越小。  相似文献   

10.
两种杨树防护林减少土壤蒸发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热平衡法对河套灌区林龄相同、林带布设方式相同的两种杨树防护林林网内外的土壤日蒸发量进行平行观测,探讨两种防护林减少土壤蒸发的差异性。结论为:小美旱杨防护林在减少林网内空气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减小近地表风速等方面均优于同龄的新疆杨防护林,使小美旱杨防护林减少土壤蒸发作用优于新疆杨防护林。  相似文献   

11.
气象因子对太湖地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太湖地区气象因子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厘定影响农田土壤水分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野外试验研究平台的旱作物生长季监测数据(逐日气象资料和土壤水分资料),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决策系数。【结果】(1)供试实验基地农田土壤水分与日降水量、日蒸发量、日照时长、平均风速及日最大空气湿度等因子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8、-0.566、-0.454、-0.331及0.371),但与日最高气温不显著相关;(2)通径分析表明,气象因子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直接影响大小顺序为:日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日蒸发量>日平均空气湿度>日最低气温>日最小空气湿度>日最高气温>日最大空气湿度>日平均气温,但计算的决策系数表明,日降水量对土壤水分的综合决定能力最大;(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旱田土壤水分的气象因子多元回归模型:Y=10.174+0.386X4+1.095X7-0.509X8-0.766X9-0.345X10(R2=0.912,P<0.01),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气象因子对太湖地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其中降雨量的影响最为主要。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可以用来预估气象因子变化下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变化,但还需要更长时期监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樱花褐斑穿孔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樱花叶片孔洞数,研究空气湿度对樱花褐斑穿孔病的影响。[结果]当气温为20~30℃时,湿度是决定樱花褐斑穿孔病发病程度的主要因素,发病程度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空气湿度与樱花褐斑穿孔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蒸发量的大小受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影响,空气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风速越大,则蒸发量越大;反之,空气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大,风速越小,则蒸发量越小。  相似文献   

14.
环境条件对黄土丘陵区旱坡地枣树水分蒸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石楼木枣为试材,采用LI-1600稳定气孔计测试方法,对空气温度、光照和空气湿度与枣树叶片蒸发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西黄土丘陵区,枣树叶片蒸腾量与空气温湿度和光照具有显著相关性。由此建立起的回归方程为:y^-=-0.746x1 0.008x2(其中a=-0.746,b1=0.076,b2=0.008)。空气相对湿度与叶片蒸腾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524-0.041x(其中a=3.524,b=-0.041)。  相似文献   

15.
自从自动气象站,开始使用蒸发传感器进行E601 B型蒸发量观测,发现蒸发量数据存在一些误差。通过对时蒸发量资料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在降水、湿度、风、程序软件、仪器精度等方面。并就存在的问题对时蒸发量的数据处理进行了探讨。1数据分析1.1降水影响随机抽取了2005年的3天有降水的天气,把时降水量与时蒸发量数据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6.
茶树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茶叶主产区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每年夏秋期间,晴日多,气温高,空气湿度低,蒸发量大,常有伏旱和秋旱发生,给茶树生长以及茶叶产量和品质带来较大影响,严重时甚至使茶树受害致死,旱害已经成为茶叶生产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满红 《福建农业》2012,(9):10-10
一.蒸腾作用 影响双孢蘑菇蒸腾作用的因素及其原理有如下几点:①蒸腾作用受到表面积比、表面保护结构、细胞的保水力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蒸腾作用的物理过程是水分蒸发,而蒸发是在表面进行的。因此,双孢蘑菇的表面比越大,蒸腾作用越强。开伞蘑菇比未开伞前其表面积比大。②温度是影响蒸腾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大;温度越低,蒸腾作用越小。③空气湿度与蒸腾作用有密切关系。鲜蘑菇贮藏时,影响其蒸腾速度的重要因素是空气湿度饱和差,饱和差越大,蒸腾速度越大。因此,在双孢蘑菇贮藏时可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用降低湿度的饱和差来降低蒸腾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温室水分调控是指对温室内的环境水分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衡量与评价环境水分情况的指标是空气相对湿度。1温室内空气湿度的调控温室空气相对湿度通常比较高,特别是在寒冷冬季不通风的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90%以上,黄昏至早上可达到100%,而达到饱和情况。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与泥土湿度、温室设施和蔼象有关。泥土湿度大,则温室空气湿度大;密闭性好的温室空气相对湿度大,密闭性差的温室空气湿度小;低矮空间小的温室空气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江汉平原为湖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孕穗至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是限制该地区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重要气候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在空气温度逐年升高的同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也在相应增加。论文旨在研究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的产量效应,以期为提高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系统分析江汉平原近30年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气候室等设施于小麦孕穗期进行高空气湿度处理(处理时间为10 d),并以外界空气湿度处理为对照,于处理第5天、处理第10天、恢复后第5天、恢复后第15 天等时期取样,分析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叶片衰老进程、根系活力、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1)1983-2013年江汉平原空气相对湿度呈不规则波动,2-5年为一个周期,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达78%以上年份有12个;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平均分别为77.4%和79.1%;表明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高空气湿度天气频繁出现。(2)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均降低,其中高空气湿度处理第5天差异不显著,第10天差异达显著水平;恢复正常空气湿度后,高空气湿度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幅度缩小,但仍低于对照水平。(3)空气湿度升高对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与SPAD一致,即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旗叶光合速率下降,撤除高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后,旗叶光合速率与对照间差异减小。(4)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分析旗叶及倒三叶丙二醛含量及根系活力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叶片膜质过氧化加速、根系活力降低,撤除高空气湿度处理后,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及根系活力与对照间差异幅度均减小,但仍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表明高空气湿度对叶片衰老及根系活力的副效应是不可逆转的。(5)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降低5.5%,籽粒产量降低10.0%,其中籽粒产量降低归因于穗粒数和穗粒重的降低,分析表明穗粒数较对照降低6.0%,穗粒重较对照降低4.2%。【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导致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下降、膜质过氧化加速、根系活力降低,最终生物产量(含株高)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其中籽粒产量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穗粒数的降低,其次为穗粒重。  相似文献   

20.
<正>温室水分调控是指对温室内的环境水分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衡量与评价环境水分情况的指标是空气相对湿度。1.温室内空气湿度的调控温室空气相对湿度通常比较高,特别是在寒冷冬季不通风的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90%以上,黄昏至早上可达到100%,而达到饱和情况。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与泥土湿度、温室设施和蔼象有关。泥土湿度大,则温室空气湿度大;密闭性好的温室空气相对湿度大,密闭性差的温室空气湿度小;低矮空间小的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