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沙蒿油的提取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从沙蒿子中提取沙蒿油,出油率为15%,亚油酸质量分数为77%~78%,VF质量比为2779.1mg/kg.因此,沙蒿是生产天然维生素E理想的无污染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沙蒿籽油,找出适合的天然抗氧化剂,用碘量法研究了生姜、花生壳、茶叶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对沙蒿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5%生姜提取物、5%花生壳提取物、7%茶叶提取物对沙蒿籽油均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7%茶叶提取物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沙蒿胶特性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沙蒿胶简单提取工艺及其作为一种植物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运用试验。由于沙蒿胶提取工艺十分简单,仅作简单介绍。研究侧重于沙蒿胶的特性研究,主要研究沙蒿胶复水性能、粘性、高保水性及乳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沙蒿胶具有良好的复水性能;温度越低,沙蒿胶粘度越高。浓度越高,沙蒿胶粘度越高。pH值越高,沙蒿胶粘度越低。转速越高,沙蒿胶粘度越低,即沙蒿胶具有高粘性;对面包具有保鲜作用,使面条质量提高,具有保水性;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对沙漠绿洲边缘流动沙丘上分布的沙蒿和油蒿光合速率进行了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测试.结果表明:沙蒿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第一峰值出现在9:00为19.096 μmol·m-2·s-1,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5:00为14.646 μmol·m-2·s-1;油蒿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00为23.03 μmol·m-2·s-1.沙蒿Pn平均高峰值在6月份为11.9848 μmol·m-2·s-1,油蒿Pn高峰值出现在7月份为11.394 μmol·m-2·s-1.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沙蒿和油蒿的平均WUE分别为0.8367和0.4405.相关分析表明,沙蒿Pn与其影响因子I、Cs、 Gs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i、Rs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油蒿Pn与I、RH、Gs、Cs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并得出了沙蒿与油蒿I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油蒿幼苗的生长和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个种源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草原荒漠过渡带的油蒿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水分处理,研究不同种源油蒿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模式,以及比较不同种源油蒿的形态可塑性指数。结果表明:3个种源地油蒿的相对生长率、根冠比和比叶面积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模式相似,表现为随着干旱程度加剧,油蒿的相对生长率和比叶面积呈减小的趋势,根冠比呈增大的趋势;而3个种源地油蒿表型可塑性指数无显著差异,而平均形态可塑性指数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库布齐沙漠油蒿的平均形态可塑性指数大于毛乌素沙地油蒿。综上所述,不同种源地油蒿的形态特征在干旱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可塑性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沙蒿籽絮凝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Al3+可以显著地提高沙蒿籽水提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当沙蒿籽水提液的用量为0.5 mL、Al3+浓度为0.01 mmol/ L、pH为3~6及25 ℃时,沙蒿籽水提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絮凝率高达96. 3 %以上.其絮凝效果优于AlCl3和PAM.  相似文献   

7.
对油蒿上3种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主要以幼虫蛀食油蒿的根茎部,而沙蒿圆吉丁和沙蒿大粒象除以幼虫危害根茎部以外,还以成虫取食油蒿叶片作为营养补充。3种害虫的幼虫在油蒿上的分布位置完全不同,沙蒿木蠹蛾和沙蒿圆吉丁在整株油蒿上均有分布,初孵幼虫首先取食茎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于同年入冬前转移至根部危害;而沙蒿大粒象则主要分布在根部,初孵幼虫从韧皮部到木质部,逐渐向下危害。  相似文献   

8.
封育对沙地油蒿群落生物量及其土壤水分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毛乌素沙地东北部的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封育和未封育区的油蒿群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封育增加了群落的盖度,封育区群落盖度较未封育区提高了26%;封育区与未封育区油蒿群落生物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封育可以明显提高油蒿群落的生物量,但却降低了油蒿个体的生物量;土壤水分方差分析表明,封育区与未封育区土壤水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沙蒿钻蛀性害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蒿是内蒙古西部荒漠草原的重要植物.近年来由于害虫为害,沙蒿死亡严重.危害沙蒿的害虫中以钻蛀为害的种类较多且为害较重,是导致沙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2009年5月的实地调查,对沙蒿大粒象、沙蒿木蠢蛾、沙蒿圆吉丁虫的幼虫形态、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对沙蒿的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进一步对沙蒿吉丁虫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旨在了解荒漠典型生境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选取宁夏盐池县地区3类典型荒漠灌木林,于2008年8月至9月对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均为沙蒿灌木林甘草沙蒿灌木林沙柳灌木林;不同类型灌木林节肢动物类群之间有显著差异。以膜翅目昆虫为优势种群,占总数的75.91%,鞘翅目(5.43%)、革翅目(4.35%)、双翅目(3.01%)、同翅目(2.68%)、蜘蛛目(2.68%)和半翅目(2.17%)为常见种群,其余各目共占总数的3.76%。3种类型灌木林内节肢动物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沙蒿灌木林、沙柳灌木林主要聚集在土壤的下层,而甘草沙蒿灌木林具明显的表聚性。因此,固定沙地(沙蒿灌木林代表)的土壤环境优于沙质草甸(甘草沙蒿灌木林代表)优于半固定沙地(沙柳灌木林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