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玉米穗腐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西南尤为严重。西南地区的玉米多种植在多雨寡照的丘陵山区,玉米穗期的高温高湿造成穗腐病普遍发生。国家玉米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李晓团队近几年在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地玉米产区调查发现,穗腐病在西南地区普遍发生,一般品种发病率5%~10%,感病品种发病率高达50%,重病田发病率高达73%。很多种病原菌侵染都可引起穗腐病的发生,西南主要由轮枝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等病菌侵染引起。2014年  相似文献   

2.
2018年对黑龙江垦区玉米茎基腐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5个管理局15个农场的76块玉米种植田,玉米植株1340株。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玉米茎基腐病在黑龙江垦区为中等发生,平均病株率21.6%;将采集的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分离,表明该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孢菌,其次为木贼镰孢菌和轮枝镰孢菌。  相似文献   

3.
玉米镰刀菌性穗腐及其抗病性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999年连续对四川6个不同玉米生态区玉米穗腐病进行调查,发病率分别为75%和26 8%。年度波动明显。在发病果穗中镰刀菌性穗病最重要,占57 6%,而其中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穗腐和禾谷镰刀菌穗腐(F.graminearum)分别为41 7%和15 9%。除此之外,木霉(Trichodermaspp.)和离蠕孢菌(Bipolarissp.)引起的穗病占据相当比例,分别占病果穗的21 1%和8 8%。用不同方法接种串珠镰刀菌用于抗性测定的结果表明,注射法能较好地诱发病害,接种量容易控制,适宜用作玉米镰刀菌性穗腐抗性测定。用注射法对10个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玉米进行抗性测定,结果没有发现免疫材料,但对两种镰刀菌性穗腐的抗病性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病原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西省晋城市和太谷县的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采集的玉米穗腐病病样中共分离到53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其中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的分离频率为46.7%,属优势种群。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轮枝镰孢菌与禾谷镰孢菌为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且两者复合侵染对玉米造成的为害最严重。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该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镰孢菌对玉米茎腐病、鞘腐病和穗腐病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土壤接菌、穿刺接菌和孢子悬浮液接菌的方法。【结果】证明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可引起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可引起穗腐病、鞘腐病,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则通过复合侵染引起病害。【结论】将各类镰孢菌分别接种不同生育期的玉米植株,观察株高、病斑大小、玉米发育程度和籽粒的形成情况,研究各镰孢菌菌株对玉米植株的影响程度,分析各菌株的致病力,最佳侵染时期及茎腐、鞘腐、穗腐之间的侵染关系,证明玉米茎腐、鞘腐、穗腐之间病原菌侵染部位没有特异性,不同时期侵染引起的茎腐、鞘腐及穗腐发病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郑单958玉米在不同区域病虫害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对郑单958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玉米螟的发生率,其次是茎腐病的发病率,然后依次是弯孢菌病、穗腐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和灰斑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安徽凤阳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凤阳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在凤阳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与纯化,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56株病原菌分别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p.),其分离频率分别为44.64%、21.42%、14.29%、14.29%和5.36%。禾谷镰孢菌Fg21菌丝生长温度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7.0;尖孢镰孢菌Fa09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0;串珠镰孢菌Fv03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10.0;碳源对镰孢菌菌株营养生长影响相对稳定,而氮源对其营养生长影响的变幅较大。[结论]试验结果为玉米穗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玉米穗腐病的田间大规模抗性鉴定提供简便、易行、准确的人工接种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人工接种拟轮枝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对不同接种方法的致病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别人工接种拟轮枝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后,采用玉米孢子液和绿豆孢子液接种玉米的接菌方法,穗腐病发病效果优于其他接菌方法(单牙签、双牙签、带菌玉米粒和伤口-带菌玉米粒)的发病效果.另外,该次鉴定的10份供试玉米自交系中,承351、丹598和吉V203同时对拟轮枝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引起的玉米穗腐病表现为抗病,而PHTD5、吉V023和KX对两种病原菌引起的玉米穗腐病表现为感病.以期为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工作和抗性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相互关系及发病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其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抱菌均可交互侵染引起这两种病害,并且能从植株的外侧和内部由基部向穗部传染,初步证实引起穗腐病的镰孢菌是来自茎腐病的镰孢菌。穗、茎腐病的发病条件试验结果显示,玉米茎腐病与玉米品种的抗性、生育期、种植密度、地势、降水和施肥等的关系极为密切,而玉米穗腐病与玉米品种的抗性、土壤类型、种植形式和螟害的关系密切。通过施用钾肥和防治玉米螟可有效地减轻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玉米镰刀菌型茎腐、穗腐、苗期根腐病的相互关系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玉米镰刀菌型茎腐、穗腐、苗期根腐病的相互关系玉米镰刀菌型茎腐病是在气候温度没有达到适宜玉米生长条件的情况下,玉米茎腐病发病率会增高,玉米的加重施肥也会增加发病率,在发病初期会呈现出白色,然后变成粉红色的霉状。在平均温度达到30摄氏度附近,湿度达到70%以上,开始出现发病状况。玉米穗腐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的后期,玉米穗腐病不仅会导致果穗发生腐烂,还会让玉米发生减产,带菌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在全国都有发生,江西近年发生较重,吉泰盆地尤烈,但鲜有报道。通过采集病样,并进行疑似病原菌的分离、形态学与分子鉴定和科赫法则验证等,明确江西水稻穗腐病病原菌种类和优势种。结果表明,厚垣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细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香茅弯孢菌(Curvularia cymbopogonis)和稻黑孢(Nigrospora oryzae)为病原菌。24~28℃为最适温度;镰刀菌在pH7长势良好,而其他3种最适pH为7~9。葡萄糖和淀粉为最适碳源,硝酸钾为最适氮源。采用不同方式接种后,注射发病率比喷雾高(孕穗期:29.46%17.89%)。与孕穗期接种(喷雾:17.89%)相比,抽穗期接种(喷雾:20.35%)的发病率更高。致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厚垣镰刀菌、香茅弯孢菌、细交链格孢和稻黑孢。对不同穗腐病发生地区的病样进行鉴定,所有地区均可检出厚垣镰刀菌和香茅弯孢菌;细交链格孢菌在井冈山市、万安县、余江县和修水县4市县检出;而稻黑孢仅在万安县和修水县检出,它是新的致病源,这对世界范围内稻穗腐病的病原认识是一个有益和新的补充;今后应该加强对稻黑孢的监控和研究。综上,厚垣镰刀菌和香茅弯孢菌是江西水稻穗腐病主要病原菌,细交链格孢菌和稻黑孢的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吉林省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镰孢种群分布及杀菌剂对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为针对性地开展玉米镰孢穗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0年采自吉林省36个市(县)的149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利用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特异性引物检测其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对部分禾谷镰孢复合种进行致病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抑制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33株镰孢菌,隶属4个镰孢复合种,含9种镰孢菌,包括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布氏镰孢(F.boothii)、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亚洲镰孢(F.asiaticum)、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藤仓镰孢(F.fujikuroi)、木贼镰孢(F.equiseti)和亚黏团镰孢(F.subglutinans),分离频率依次为33.05%、26.18%、25.32%、12.45%、0....  相似文献   

13.
玉米穗腐、粒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玉米果穗或籽粒霉烂的总称。玉米穗腐、粒腐病为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端孢菌等近20种霉菌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14.
利用禾谷镰孢菌特异性引物Fg16F/R,对分离自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籽粒病原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 arium gramine arum clade)的45株菌株作SCAR类型测定,并通过基因序列测定解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玉米穗腐病籽粒中携带的病原禾谷镰孢菌复合种存在两种SCAR类型:即类型1(F.gramine arum)和类型5(F.as iaticum),分别占供试菌株的80%和20%,并以F.gramine arum为优势致病种类。  相似文献   

15.
禾谷镰孢菌穗腐病是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探究基因组选择在禾谷镰孢菌穗腐病抗性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有助于选育抗病品种。以玉米自交系DH4866和T877组配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玉米禾谷镰孢菌穗腐病抗性进行基因组选择研究,分析数据模型、群体大小、标记密度、显著位点和遗传效应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种数据模型中,gBLUP模型对玉米禾谷镰孢菌穗腐病抗性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预测准确性随着训练群体样本大小的增加而提高,当训练群体占群体总数80%时,预测准确性达到最高。当标记数量达到500时,即可获得相对较高的预测准确性。相对于随机效应模型,将显著位点作为固定效应没有显著提高预测准确性。相对于仅考虑加性效应,当在模型中考虑加加上位性效应时,预测准确性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禾谷镰孢菌穗腐病抗性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东北地区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种类及拟轮枝镰孢菌的多样性,于2015~2016年在东北4个省30个区县进行玉米穗腐病样品的采集,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镰孢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并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0株拟轮枝镰孢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22株镰孢菌分离物中鉴定出包括禾谷镰孢菌、层出镰孢菌、亚粘团镰孢菌和拟轮枝镰孢菌共4个种,其分离频率分别为4.92%、7.38%、10.66%和77.05%。从区域分布来看,拟轮枝镰孢菌的分布最广,在所有采样县区均有分布。在30个县区采集的玉米穗腐病样品中,有7个县区分离到亚粘团镰孢菌,有5个县区分离到层出镰孢菌,有2个县区分离到禾谷镰孢菌,分别占采集县区样本的23.33%、16.67%和6.67%,说明拟轮枝镰孢菌是东北地区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致病菌。ISSR-PCR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45条清晰条带,其中27条为多态性条带,不同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的条带数不同,引物842扩增的条带最多,引物873扩增的条带最少,多态性条带的比例分别是66.7%和5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5~1.00,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97时,供试菌株被全部分开。拟轮枝镰孢菌ISSR类群的划分与其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穗粒腐病是目前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的一种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该病不仅降低玉米产量,而且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玉米穗粒腐病在我国主要以轮枝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这两种优势菌复合侵染为主,单纯对一种病原菌开展遗传研究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本研究对利用同时高抗轮枝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来源于热带、亚热带的优异抗病材料CM121和CM132为亲本和共同的感病亲本N6组配的两个F2∶3群体,对这两种病原菌引起的玉米穗粒腐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和抗性QTL定位研究作了进一步分析。旨在分别阐明玉米对轮枝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的抗性遗传规律及QTL定位的基础上,同时发现二者之间的抗性遗传共性和兼抗的QTLs位点的可行性,以期为抗玉米穗粒病育种提供理论支持和分子功能标记,并且为进一步的主效抗病QTLs位点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日趋严重,全省平均发病率在10%~40%之间,重病年份1998年高达75%.分离鉴定出7个属的病原真菌,它们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ruiliforme)、木霉菌(Trichoderma sp.)、离蠕孢菌(Bipolaris sp.)、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丝核菌(Rhizoctonia sp.)、青霉菌(Penicillum sp.)、黄曲霉(Aspergillus flaus)、黑曲霉(A.niger)和毛霉菌(Mucor sp.);其中串珠镰刀菌是优势病原菌,分离频率高达39.1%.分别采用牙签法、注射法和花丝喷雾法时玉米果穗人工接种串珠镰刀菌,结果以注射法的发病率适中且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品种对镰刀菌穗腐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摘要:黑龙江省是玉米的主产区,玉米的穗腐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是选育抗病品种,本试验对国内外不同自交系30份材料,进行穗腐病抗性的鉴定,接种方法是用籽粒接种法,针对玉米穗腐病病原菌-轮枝镰孢菌抗性进行评价,结果是1个品系材料表现为高抗病,3个品系材料表现为感病,11个品系材料表现为中感病,15个品系材料表现为抗病。试验结果表明该30份材料中有50%的材料表现抗病,该试验结果不仅为育种工作提供了种质资源,也为加快育种进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南地区玉米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10-2011年,从我国西南地区16个市(县)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标样190份,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得到393个菌株,将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共鉴定出15个种属,其中以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频率最高为40.20%,为优势菌株;其次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分离频率为15.01%。选用优势菌株拟轮枝镰孢菌采用花丝注射法、籽粒注射法、花丝喷雾法3种方法进行了穗腐病接种方法筛选,结果表明,籽粒注射法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发病,发病程度适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接种方法。采用此方法对西南主要推广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品种间对拟轮枝镰孢菌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无高抗品种,表现好的品种有正大619,正大818,迪卡007,农乐988,正红505和神珠7号等6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