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山旱地玉米全膜覆盖一膜两年用栽培是玉米生产中一项“节水、抗旱、增产、增效、节支”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据试验、示范,平均单产469.1kg,较对照增产94.0kg(半膜覆盖)。全生产期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每667m^2节水50~60m^3,可有效接纳降水,使降水生产率提高23.0%,同时,生育期缩短15d。“一膜两年用”栽培,每667m^2节支110-140元,还可避免因刨根茬带走根际周围的土壤速效养分,根茬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玉米抗旱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旱地玉米生产中,适期抗旱播种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措施.旱作玉米播种时的适宜墒情一般应为表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00~120 g/kg,如果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在90 g/kg以下,且播后没有降水,就很难保全苗.当地表干土层超过7~10 cm时就必须采取抗旱播种技术.现将玉米抗旱播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旱地地膜玉米集流增墒覆盖法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干旱地区气候和土壤特点及常规覆盖栽培的缺点,在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和试验提出了6种旱地地膜玉米集流增墒覆盖法,对集流膜上水分、增加膜下根际土壤含水量、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均有明显效果。一般较常规覆盖法降水利用率提高2~3 倍,产量增加61% ~244%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春季降水稀少,土壤干旱,气温偏低,高粱、玉米下种后断垄缺苗问题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渭县采用薄膜近地面覆盖,通过3a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经济可靠的玉米、高粱抗旱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旱地玉米免耕覆盖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免耕整秸秆半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效果。在一年一作春播玉米区,免耕覆盖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延长了上层水分向深层分布的时间,玉米秋收后至结冻期间100~200cm土壤水分比不覆盖提高1~1.6个百分点;但结冻期间,土壤水分蒸发基本停止,0~100cm土层水分差异不大;免耕覆盖明显抑制了春季返浆期的土壤蒸发,0~20cm土层比常规耕作土壤水分含量高1~1.7个百分点;玉米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是,封垄前覆盖与不覆盖间土壤水分差异较大,封垄后差异变小;一般情况下,随深度增加,保水效果减小。免耕本身不具保水作用;在覆盖条件下,耕翻与否对保水作用不大,不论是耕翻还是免耕都必须结合秸秆覆盖;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土壤第一蒸发阶段持续时间增长,土壤蓄保水量增加;秸秆覆盖一方面具有保水效果,另一方面,降水通过秸秆时又要消耗一定量的水分;免耕覆盖改变了地表状况,有利于雨水的入渗,使得更多的水分下移到剖面深层,为植物利用水分提供了机会;持续干旱情况下,秸秆覆盖土壤水分蒸发量与裸露土壤几乎一样多。  相似文献   

6.
采取小区试验同大区开发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年二作制,探讨冬小麦—夏玉米现行轮作体系下麦秸立茬覆盖一玉米免耕播种—化控—苗期深松节水雨养模式。该耕作模式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3.4个百分点,节省抗旱用水50 %左右,多蓄积自然降水 100~150 mm,犁底层及其以下层次的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孔隙度相应增加、氧化还原电位相应提高,水稳性团粒结构明显增加,盐碱土地区具有明显的促进脱盐的作用,夏玉米一般提前成熟7d左右,增产幅度一般为10%~30%。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旱地玉米采用免耕覆盖技术后,全生育期0~20cm土壤温度降低3.15~2.34℃;玉米孕穗期延长4~6天;覆盖秸秆造成的“低温效应”对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和形成高产结构是有利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选择抗旱品种、及时探墒播种、实施秸杆覆盖是旱作区夏玉米增产关键措施。通过试验选择抗旱品种浚单20,麦收后及时贴茬重楼探墒播种,麦秸杆覆盖于玉米田宽行内,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蓄水保墒,加上平衡施肥,可使旱作区玉米产量最高可达9000k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10.
旱作农业区不同田间集雨措施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别对冬小麦和夏玉米进行了不同田间集雨措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起垄可使垄背土壤变得疏松,孔隙度增大,有利于土壤通气透水,增加土壤水库容。这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并可以减少地表径流使表土土壤结构体免遭破坏。因土壤贮水能力增加、地形对降水的再分配、土壤水的运移及蒸发强度的不同,使更多水分可以被作物利用。秸秆覆盖也可以缓冲雨滴的冲击力而减弱对土壤结构体的破坏,并且可以减少土壤水的蒸发损失。冬小麦生育期由于降水较少且强度不大,田间地形对降水的再分配效果不明显;而在没有覆盖措施的情况下因加快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会降低冬小麦降水利用率。垄沟种植对夏玉米有明显的增产效应,而覆盖的效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垄作覆盖下小麦、玉米产量、土壤碳素转化及水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旱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垄作覆盖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内防渗精确水分池内,设置垄作覆盖、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对照)3个处理,结果表明,(1)垄作覆盖下作物增产显著,小麦较对照增产11.05%,玉米增产32.4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36 kg/(mm.hm2),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2kg/(mm.hm2)。(2)垄作覆盖提高了0~200cm土壤含水量,为小麦、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3)垄作覆盖下0~5cm、5~10cm土层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小麦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9.7mg/kg、27.5mg/kg,玉米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2.1%、61.2%。(4)垄作覆盖下微生物量碳含量:小麦田0~5、5~10、10~20cm土层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0.7mg/kg、158.6mg/kg和132.2mg/kg;耕层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较对照高94.1%;玉米田0~5cm、5~10cm土层分别较对照高167.2mg/kg、78.2mg/kg,10~20cm与对照比差异不明显。垄作覆盖技术既可提高0~200cm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又可显著提高0~5cm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利于小麦、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旱地玉米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墒节水效果,且取材方便、省工省事。耕层土壤含水量随着覆盖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不同秸秆覆盖量土壤含水量比较,前期差异大,后期差异小。持续干旱情况下半耕覆盖保墒效果比地膜覆盖要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耕作覆盖对旱作土壤团粒结构、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6年进行连续3个作物生长季定位试验,通过设置3种耕作方式(深松、免耕、翻耕)和3种覆盖措施(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不覆盖),研究耕作结合覆盖对土壤团聚体数量、土壤蓄水量及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可显著增加0—4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深松覆盖秸秆处理0—2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欠水年(2016)和相对欠水年(2014)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14.2%、16.9%,而免耕覆盖秸秆处理在平水年(2015)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8.5%;20—4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欠水年以深松覆盖秸秆、相对欠水年深松覆盖地膜和平水年免耕覆盖秸秆处理最高,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18.2%、21.5%、18.7%。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对0—200 cm土层蓄水量影响显著,深松覆盖秸秆处理休闲期土壤蓄水量分别在相对欠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29.6%、9.3%、11.4%;其关键生育时期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在欠水年和相对欠水年较翻耕不覆盖显著增加21.9%、28.9%,而免耕覆盖秸秆处理在平水年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增加17.1%。在相对欠水年,耕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而覆盖措施及耕作与覆盖交互作用对其有显著影响,以免耕覆盖秸秆处理最佳,分别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51.8%和50.5%;在平水年和欠水年,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其二者交互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极显著影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深松覆盖秸秆处理效果最佳,平均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56.9%和44.8%。【结论】耕作结合覆盖措施可改善耕层土壤团粒结构,显著增强休闲期和生育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从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平水年和欠水年采用深松结合秸秆覆盖、相对欠水年采用免耕结合秸秆覆盖模式可实现宁南旱作马铃薯增产。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水温动态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华北高产农区连年旋耕导致耕层变浅、耕层生产能力下降的问题,在河北吴桥地区设置了6种耕作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水热状况与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蓄水量的影响较大.耕作初期,深旋松耕处理土壤易于跑墒,随着时间推移,深旋松耕处理表现出利于降水入渗、储蓄更多水分的优势,并且越是干旱的时段,表现越突出,在抽雄吐丝期深旋松耕处理土壤蓄水量均极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其中深旋松耕50 cm处理的0~5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增加37.67和26.41 mm,提高了60.57%和35.96%.土壤耕作结合地膜覆盖可以防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其中深旋松耕30 cm+地膜处理的0~30和0~5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深旋松耕30 cm增加18.18和24.67 mm,提高35.26%和24.64%.2)单纯耕作方法对春玉米土壤温度没有太大影响.深旋松耕结合地膜覆盖会在春玉米封垄之前气温较低时有较好的保温效应,从而延长生育期5d左右,延长了灌浆时间,利于提高产量.3)耕作方式的不同对土壤水温状况有影响,并进而影响春玉米物候期、群体LAI、干物质积累和灌浆速率以及产量的形成.所有耕作处理中,深旋松耕处理的春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深松耕作和旋耕耕作,其中深旋松耕50 cm+地膜处理产量最高达12 698.93 kg/hm2,与长期旋耕耕作相比增产27.45%.总体来看最适宜本地区的耕作处理是深旋松耕结合地膜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15.
免耕覆盖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玉米拔节以前其生长点一直处在地表以下,免耕覆盖后玉米生长早期5cm土壤温度比常规耕作低4℃左右,抑制了前期玉米的生长速度和叶分化速度,使各生育时期相应推迟;免耕覆盖玉米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土壤温度决定期和土壤水分决定期;春季多雨、夏旱年份,免耕覆盖玉米最大生长速度明显大于常规耕作;在春夏连旱年份,免耕覆盖玉米旺盛生长期比常规耕作显著延长;随覆盖量增加,玉米最大生长速度增大;免耕覆盖造成的前期土壤温度回升慢,形成玉米弱苗,这样一个低温一弱苗组合有利于增强作物一土壤系统的抗旱性。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覆盖后玉米根系拔节以前长度短、于重低,拔节后逐渐超过对照,但根系分布以浅层为主。中后期充足的土壤水分配合浅层庞大的根系,使免耕覆盖玉米根系伤流明显多于常规耕作;免耕覆盖土壤水分充足,使玉米中后期绿叶片多,植株体内含水量高,穗粒数提高17.7%,千粒重高10.1%。  相似文献   

16.
免耕秸秆覆盖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方法,研究免耕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均呈增加趋势,0%、30%、60%、100%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垄作处理,平均增幅0.99%-3.77%,其中以100%秸秆覆盖处理保水效果最佳;秸秆覆盖后,免耕大豆在前期表层土壤水分富集现象显著,不同秸秆覆盖处理5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播种至出苗期分别较常规垄作处理增加4.81%-9.43%。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腐解物为覆盖材料,研究了不同厚度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以显著降低表层的土壤容重,具有保水作用,如玉米秸秆覆盖120 d时,覆盖3 cm的效果最佳;覆盖180 d后,均可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覆盖6 cm处理的杂草抑制率达100%;覆盖还能减缓土壤温度变化的幅度。因此,玉米秸秆园林覆盖可省水、省肥、省工,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园林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秸秆覆盖还田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秸秆覆盖还田的重要性,并为石家庄地区推广小麦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0月~2013年6月(2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以不秸秆覆盖还田为对照(CK),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左右,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 500 kg/hm^2左右)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以及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处理的玉米和小麦农田2 m土体储水量均〉其CK,其中,玉米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2.16%~13.62%,小麦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0.95%~4.50%;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其CK,其中,玉米增产9.39%,小麦增产11.70%。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9.
秸秆覆盖对旱作麦田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覆盖对旱作麦田水分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播种后立即覆盖秸秆有明显的保墒、蓄水作用,秸秆覆盖后苗期、拔节期、收获后土壤0~40 cm耕层的水分含量分别比露地提高1.6~13.3、7.8~32.8、4.1~8.6 g/kg;折合产量比露地增产12.47%~29.63%,以覆盖秸秆6 000 kg/hm2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折合产量2 459.04 kg/hm2,比对照增产29.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