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河北省课题实施一年多来,课题组在注重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同时,强化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探索有效的技术推广机制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实现了项目区粮食产量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对进一步增强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性发展,带动河北省粮食生产的恢复性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河北项目区注重培育项目示范区的新型农业主体,使项目的创新成果扎实落地。对河北项目区培育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培育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对策与建议,旨为培育带动新型农业主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河北省项目区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创新管理方法,以及强化专业人才队伍等一系列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强产学研合作 全力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是科技创新成果之源。为推进其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产学研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加速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课题研发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课题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对进一步促进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2004年,在经历了全国粮食连续5年减产,国际国内粮食供需矛盾加剧,粮食安全形势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粮食局等4部委联合紧急启动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并一直延续至今。河北省从2004年以来,一直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区,"十五"项目获国家专项经费支持1100万元,"十一五"期间1350万元,"十二五"三期项目共2835万元。河北省政府领导对粮丰工程项目非常重视,主管科教的副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黑龙江省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研究项目,在玉米、水稻"一田三区"总示范面积4207.4115万亩,共增产粮食175.966万吨,增产效益43.46亿元,为黑龙江省粮食丰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黑龙江项目区以全面提升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针对制约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产不稳、总产不高等主要阻碍因素,开展玉米、水稻的高产攻  相似文献   

7.
徽县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抓好科技措施落实,全面提升粮食质量;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培植科技示范点,全面推动农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实施科技增粮项目,切实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6个方面介绍了徽县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要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历年来河北粮食生产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49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均呈显著相关;科技创新水平在粮食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提出了河北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项战略措施:即推动粮食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科学利用和严格保护农业资源;增强集约运作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新疆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和《新冬18号、新春6号等小麦优良品种推广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两项目秉承依靠科技寻求小麦生产持续与稳定发展的思路,以综合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为手段、以提高小麦生产效益为宗旨,保障新疆粮食安全、持续供给。项目实施三年来,通过小麦良种选育和推广以及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以土地产出率(单产)的提高带动种植规模的适度扩张。三年来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 200余万亩,推动了项目区小麦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2006年项目区小麦单产由2003年的355.28公斤/亩提高到377.63公斤/亩,种植面积由552.19万亩扩大到661.50万亩。2006年项目区达到和超过亩产400公斤的面积为573.71万亩,完成了项目设计目标和任务。通过科技推动型的小麦增产行动,在保持适度面积增长的同时,加强了技术进步的作用。3年来项目区实现了53.65万吨的增量,占新疆小麦64.64万吨总增量的83%,推动新疆小麦总产量由2003年的335.67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400.31万吨,达到了政府小麦年产400万吨的目标,有力保障了新疆粮食的安全供给。项目实施与运作中始终坚持外延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相结合的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转变小麦生产增长方式,推动了农业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先进技术和科技理念的传播不但在小麦产业得以直接应用,同时也在相关产业得以辐射,带动了我区农村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我区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地方工作     
国家农业转化资金支持化解三峡岩原鲤规模化繁养难题,湖北科技特派员成新农村建设生力军,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区夏玉米增收,北京市科技支撑京郊农村安全饮水及污水处理工作,安徽省“十一五”良种优质化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相似文献   

11.
科技管理创新是实施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在组织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在注重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同时,强化组织管理机制的创新。其中实行“试区-专家”双向选择就是课题管理机制的一项创新尝试,对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示范县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升课题完成质量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重点领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梅申  岳增良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9):145-148,151
以实现河北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重点领域进行研究,构建了适应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六大科技支撑体系",实施了以农业高新技术重点带动,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十大技术提升战略".提出了实现河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笑颖  史峥  杨莹光  赵慧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20-5921,5924
首先,以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为依托,介绍了河北省粮食丰产工程课题和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模式的内涵,构建了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模式,指出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模式包括辐射中心、一级辐射点和二级辐射点3级体系。其次,探讨了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模式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具体表现在:成立各示范县(市)领导小组,实行部领导包片责任制;建立专家顾问指导组,成立课题核心专家组;成立课题技术专家组;成立辐射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和技术人员矩阵式责任制;建立以"试区-专家双向选择"为核心内容的"开放、流动、竞争和协作"的运行机制。最后,提出建立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进行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等完善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模式的对策,以期通过此研究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的传播,提高农业技术贡献率,为探索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龙江的的发展,黑龙江的农业生产接近现代化农业标准,农业装备水平也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优质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上升。如何发展好有机产业,将是振兴龙江的必经之路。现对黑龙江有机食品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黑龙江有机食品现有销售渠道,提出对有机食品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四川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详细介绍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支撑四川粮食安全取得的成效,系统分析了四川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新形势下加快推动四川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成渝现代种业产业创新中心、实施粮食科技高效转化工程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支撑四川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哲  刘妍  王印华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75-77,96
从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流通、科技投入及产业组织的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数量分析和调研,在发现其优势的同时,也从中分析了制约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因素,以期促进河北蔬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复杂的世界粮食安全环境下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必须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从农村发展现状来看,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了农村“空心化”的现象,农业生产主体呈现女性化、高龄化,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西、辽宁、贵州、河北4省的9个村庄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空心化”的农村正面临着耕地被抛荒、土地流转不畅、农业科技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粮食安全无疑是一种威胁。为解决农村“空心化”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河北省畜牧业研究成就,分析了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障碍,提出了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