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清代晋商的对俄茶叶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晋商的对俄茶叶贸易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张正明,张梅梅清代对外茶叶贸易,有海陆两路,其中陆路对外贸易,主要是晋商的对俄贸易。由于这一贸易一段时期以茶叶贸易为大宗,而被人们称为“茶叶商路”。可谓继“丝绸之路”之后以清代晋商为主体开辟的又一条陆上国际贸易之...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区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处,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较为独特,很早就是茶叶种植的地区。明清时期,武陵山区各府州县志中,均对当时的茶叶种植情况有所记载,是我们今天了解明清时期武陵山区植茶的基本资料,从资料中也可以看到其植茶范围广、发展并不落后,但总体规模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杨力 《农业考古》2001,(2):40-41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 ,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传说中尧、舜、禹三代均在山西南部建都 ,故有“中华民族摇篮”之称。晋南洪洞作为明代山西向外移民的集散地 ,声名远播 ,“问我祖先何处来 ,山西洪洞大槐树”成为世界华人认祖归宗的重要依据。山西不产茶 ,但山西商人善经营茶业 ,曾创造过灿烂的茶商文化 ,“诚信礼义”曾随着山西茶商的活动 ,传播至欧亚大陆。明清时期 ,雄踞于全国商界的晋商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贩 ,也是当时国际贸易中的一大商团。他们不仅资本雄厚、活动区域广、活跃时间长 ,而且经营项目之多令人惊叹 !在晋商经营的众多的项…  相似文献   

4.
晋商是指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从事商业活动的山西人。在明清时期,一代又一代晋商,以过来人的胆略和超人的智慧,将中华文化的和谐理念、诚信经营融入到商业实践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他们将晋商精神(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贯穿到自己诚信理念、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达到了天衣无缝、珠璧联合的最高境界,成为我们今天经商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5.
山西商人或称晋商是商界的巨头,名扬四海。其中的晋省茶商之表现也是很突出的。尤其是在晚清时期的国内国际茶叶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庞大的茶叶运销工程中,承担了很大份额的工作量,于我国茶叶交易市场的维系、发展和国外茶叶市场的开拓方面进行了许多的重要活动,在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当时茶叶区域日益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茶叶贸易得到发展,茶文化事项也丰富多采。与宋同时存在的辽金疆域,对茶文化向各地区、各层面扩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略论唐代顾渚贡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唐代顾渚贡茶浙江省湖州博物馆闵泉唐代是我国茶叶发展的重要时期,又是贡茶滥觞之时。凡当时有名的茶叶产区,几乎无例外地要向朝廷进贡茶叶。湖州长兴顾渚山所产的紫笋茶,是当时具有影响的贡茶之一,被视作“御用珍品”。在中国众多的名茶中,顾清紫笋茶为何能博得...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文化在经历了唐代初兴、宋代发展、明清鼎盛这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之后,才有了今天茶文化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总体而言,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蓬勃发展、逐步进入鼎盛的时期,直到清代晚期之后才盛极而衰。在这一时期,国家的茶业经济相当繁荣,茶叶产区进一步扩大,尤其  相似文献   

9.
正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西寨村,因汉文帝之母薄姬葬于此而开始兴盛,慢慢成为远近知名的商业重镇。至今仍保存着闯王阁、蓝河七孔桥等明清古建筑,一砖一瓦都蕴含着历史故事。明末清初时期,晋商开辟了一条从武夷山到俄罗斯恰克图长5000余千米的茶叶贸易路线,这就是历史上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万里古茶道",此古茶道从西寨村经过,过黄河向北而去。喝茶,是西寨村村民每天必不可少的休闲。一个村有近20家茶馆,被誉为"中原茶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在唐朝时期"中国茶"东渡日韩;明清时期,流传到中亚;到17世纪,茶叶已经成为英伦贵族间的饮食习惯。当下,茶叶早已成为大宗出口的商品。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广大"茶友"需求来讲,茶叶的需求标准朝着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性的方向发展。同样国际上对茶叶卫生质量的要求也愈加严格,这对我国的茶树培植和茶叶生产是个艰巨的挑战。茶叶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用茶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早在唐代以前,中国生产的茶叶便通过陆路及海运的方式远销各地。首先到达了日本和韩国,然后传到印度和中亚地区。在明清时期,又传到了阿拉伯半岛。在17世纪初期,中国茶叶又远销至欧洲各国,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绅士都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中国的茶与丝绸及瓷器一样,成为中国在全世界的代名词。随着历史的演进,繁盛的中国茶业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衰退。当时,中国茶  相似文献   

12.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22,(5):231-236
南京茶文化历史悠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风习在南京兴起,以茶代酒、以茶待客、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以茶为祭、以茶为赐等礼仪不断出现,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渐趋重要。唐宋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兴盛繁荣时期,唐代中期,以栖霞山为中心,南京地区出现了早期的茶园、茶馆、山茶种植。明清时期,南京城市茶馆遍布大街小巷,茶叶种植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茶叶焙制技术主要在团茶的生产方面。进入明代以来,茶叶的焙制加工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生产叶茶和芽茶。在这一时期,我国团茶、饼茶进一步边茶化,末茶渐渐衰微,叶茶和芽茶成为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茶类;散茶尤其是炒青绿茶得到迅速发展;绿茶和其他茶类一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得到了协调发展。推动了茶叶生产的进步。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几种主要茶叶的焙制加工技术,包括炒青绿茶的焙制、蒸青绿茶的焙制、以及青茶、红茶和花茶的加工焙制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有着二百六十余年历史的清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兴起,以及对外贸易的扩大,茶业和茶政空前发展,茶叶产区进一步扩大,茶叶制造技术不断革新,茶叶名品进一步增多,传统意义上的六大茶类都开始形成并逐步得到确立,开创了我国传统茶叶发展的新时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饮茶进入千家万户,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之一,中华茶文化在日益平民化的历史进程中跃上了一个新的境界。但是,由于受当时学术风气和社会观念的共同影响,清代茶学著作并未获得应有的…  相似文献   

15.
明清晋商财东留给现代人商业经营方面许多管理人用人的启示。本文探究了晋商财东用人方面的两项制度:选人标准和用人方法。选人时遵循"子弟俊秀"的标准,用人时讲信用且奖惩分明。进而阐述这两项制度产生的原因、制度的运用和产生的影响。晋商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完善的财东用人制度上的。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是继两宋之后中国古代茶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品饮风习的变化,茶叶种植在宋元时期的基础上迅速向宜茶的南方各地普及,导致前代所没有的名茶新品的大量涌现。这一切,既为明清时期以清饮雅赏为主要特征的茶文化风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又可为当今各个茶叶产区充分发掘古代丰富的历史名茶资源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五彩缤纷的时代,以其丰富多彩的瓷器品种和独具匠心的装饰技艺,为瓷器艺术的发展增添了异彩。这个时期的彩绘瓷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阐述了明清时期彩绘瓷茶具及瓷茶具装饰图案在内容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识。并从表现方式、装饰技法、美学特征上论述了明清时期彩绘瓷茶具的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清代皖南平原圩田发展的背景 皖南平原在宋代属江南东路,当时的太平州、宁国府等地是大力发展圩田的地区,是江东圩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清时期安徽沿江圩田的发展,尤其是安徽沿江江北圩田的发展,学界多有论述。如水利史专著《中国农田水利史》认为明清时期安徽沿江地区的圩田发展进入极盛时期,其表中所列举的修筑大圩的例子均在江北;《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住)认为明清时期安徽沿江圩田扩展的主要区域在江北;此外还有一些文章对安徽沿江圩田有所论述。这些论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但对皖南平原圩田发展的情况着墨不多。实际上,皖南圩田的大发展虽然是在宋代,但明清时期仍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茶树的种植     
一、茶叶的发展史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秦汉以前,巴蜀是我国茶叶的摇篮。饮茶在秦朝统一后传播开来。到了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明清以后。茶区基本稳定,到现在为止,喝茶养生已流传了几千年。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农书。本文的目的是简要分析到底这一时期出现了多少农书,以及这些农书对当时的中国农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