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农科院利用核不育杂交技术与棉花抗病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出优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并以丰产抗病品系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成功培育出双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杂交种川杂棉26号。该品种F1杂交种优势强,但F2及以后世代将分离出不育株。在各类试验中均表现出抗黄萎病及枯萎病、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技术可控性强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农科院利用核不育杂交技术与棉花抗病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出优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并以丰产抗病品系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成功培育出双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杂交种川杂棉26号。该品种F1杂交种优势强,但F2及以后世代将分离出不育株,在各类试验中均表现出抗黄萎病及枯萎病、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3.
辽棉15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1984年从辽1038品系中选择特早熟多铃变异株,经人工病圃多年定向培育而成的特早熟、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经病圃鉴定,枯萎病指数051%,黄萎病指数745%,黄萎病的抗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敦煌市棉花生产中存在突出问题是棉花枯,黄萎病蔓延快,发病重和蚜虫危害加重及干旱的影响,通过抗性育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抗枯萎病新品种棉2号和抗旱,抗蚜虫新品系69108,引种成功了耐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6,并从引进品种(系)中筛选出了抗旱性强,叶螨发生轻的品种陇棉1号和抗黄萎病品种辽棉15;提出敦煌市今后开展了性育出的目标是早熟,优质,抗枯,黄萎病,抗旱,抗蚜虫。  相似文献   

5.
棉花抗黄萎病多菌系新抗源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川737和川2802是新培育的抗源种质。采用棉黄萎病和枯萎病不同菌系,在人工接菌病圃或病床鉴定抗病性,按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组合,研究抗性遗传。结果表明,两个抗源种质对我国三大生理型11个不同棉黄萎病菌系抗性均好,又抗强致病力的3个棉黄萎病菌系,高抗棉枯萎病。抗性稳定,遗传传递力强,配合效应高,易于转育,是我国抗棉黄萎病多菌系新抗源种质。  相似文献   

6.
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strodia Antifargal Protein,GAFP)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彩色棉品种新彩棉1号和新彩棉3号,转化后代经卡那霉素初筛、分子检测、农艺性状选择,培育出16个转基因新品系,对其在人工病圃进行田间黄、枯萎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转基因品系中LBS007、ZB5020等5个品系既抗黄萎病又抗枯萎病,为兼抗类型;其余11个品系均为抗黄萎病耐枯萎病类型.  相似文献   

7.
川杂棉26号是以自育的抗病虫核不育两用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160作父本配制的F1代杂交组合。2008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黄萎病、抗枯萎病、产量高、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在长江流域棉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棉花HB红花近等基因系的苗病、枯萎病与黄萎病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回交转育获得的7个遗传背景的HB红花近等基因系以及这7个遗传背景下的39个近等基因姊妹系,在枯萎病与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条件下进行了苗病、枯萎病与黄萎病的抗性评价。结果表明,HB红花基因转入陆地棉品种后,不仅对棉花苗病、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未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棉花的整体抗病水平。比较而言,对提高苗病抗性的效果较为显著,其次是对黄萎病抗性,对枯萎病的抗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病圃鉴定和毒素鉴定,分别对35个具有陆地棉遗传背景的野生棉种质渐渗系和抗、感病对照进行抗黄萎病性鉴定。病圃鉴定结果表明,苏6005、苏6073高抗黄萎病,苏6025、苏6093抗黄萎病,而文5、苏6016、苏6022、苏6026、苏6035、苏6038等22个品种(系)达到耐病标准,鄂荆1号、苏6001、苏6007、苏6023、苏6042、苏6061等11个品种(系)感黄萎病。毒素浸根试验证实,24、48h致萎度不能真实反映供试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而毒素浸根72h后,供试品种(系)对黄萎病毒素伤害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苗期毒素鉴定的72h致萎度,能够准确预测供试品种(系)成株期在病圃鉴定中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棉花对黄萎病抗性的毒素鉴定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可行的抗病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棉花抗虫核不育系GA18的杂优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不育两系法,利用优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5与转基因抗虫品系杂交,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A18.GA18高抗红铃虫和棉铃虫,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品质优,生长势强,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各项指标全面超过GA5.不同核不育两用系杂交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GA18作母本配制的组合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中6个组合通过四川审定、一年或两年国家区试或省区试.  相似文献   

12.
1984年从人工病圃中选择自然变异株,经过多年连续定向筛选,于1993年育成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辽宁省内外试验示范结果证明,该品种早熟性好,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比目前推广短季棉品种增产10%~20%,纤维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泛。  相似文献   

13.
 经多个菌系三年规范化鉴定结果,肯定新棉花品种川碚2号(B013—2)抗棉枯萎病性能好,耐黄萎病,对肾形线虫和枯萎病复合病害有耐病性,铃病亦较轻,是一个多抗性好的良种.  相似文献   

14.
棉属野生种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的抗病、抗虫基因,很多存在于棉属野生种中.为了探索不同种(Species)的抗病性.以向陆地棉转育,我们从1986~1991年系统地进行了棉属野生种枯、黄萎病抗性鉴定.枯萎病在致病力强的南京型和启东型混合菌种人工病圃进行;黄萎病在落叶型菌种人工病圃进行,现将初步鉴定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棉花新种质HA-910为泗棉二号种植群体中筛选得到的自然变异株,采用田间病圃筛选鉴定、光合特性检测、纺织品质鉴定三者相结合对其抗枯、黄萎病及丰产的能力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棉花新种质HA-910在枯、黄萎病抗性和相关光合指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中棉12号,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6.
四川棉花抗枯、黄萎病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2000年对四川省培育的棉花新品种进行了抗枯、黄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90份参加抗枯萎病性鉴定的品种中,抗病、耐病和感病所占比例分别为78.6 %,16.2%和5.2%;281份参加抗黄萎病性鉴定的品种中,抗病、耐病和感病所占比例分别为25.3%,34.5%和40.2%.通过抗性鉴定,推荐的双抗病新品种川棉239和川棉243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获国家品种审定,抗病新品种川棉45,川杂8号、川杂9号、川杂11号和川优1号获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苏棉15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苏棉15号(原名盐1186),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选用冀合328×泗棉2号作母本,57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筛选鉴定,选择抗性较好的单株进入杂种圃、选种圃、株行圃,又通过多年连续单株选择于1991年得到株行1186,后...  相似文献   

18.
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进展及其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抗枯、黄萎病种质资源材料、棉花新品种(系)、不同熟性品种和品种地区差异、抗虫棉及育种上的抗病鉴定工作研究进展。在抗病鉴定方法上,棉苗期可用人工病圃法、营养钵法、病菌毒素法,棉成株期宜用人工病圃法。  相似文献   

19.
新疆陆地棉品种抗枯、黄萎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供试的20个新疆陆地棉品种在苗期、花蕾期、吐絮期和剖杆检查进行抗枯、黄萎病的鉴定。结果显示,在抗枯萎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对枯萎病免疫及高抗品种,其中抗病品种有1个,耐病品种有2个,感病品种有11个,特别高感的品种有6个;在非落叶型病圃抗黄萎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对黄萎病免疫材料,高抗品种有1个,抗病品种3个,耐病品种7个,特别高感的品种有9个;而在落叶型病圃鉴定中,也没有发现对黄萎病免疫和抗病的品种,其中耐病品种有2个,感病品种有8个,高感品种10个。  相似文献   

20.
川棉30是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从高产、优质杂交棉品种川杂3号中,通过系统选择优良单株,经多年多代自交纯合,并始终不断排除从川杂3号中分裂出的不育基因(即拔除不育植株),以丰产、优质、抗病的可育单株为母本,用抗棉花枯萎病品种中3474作父本杂交,综合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该品种1991~1992年通过四川省区试,1993年通过四川棉区生产试验,表现抗枯萎病性强,耐黄萎病,丰产,优质,具有高衣分,1995年4月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为川棉30,并推荐为四川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