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优良玉米要交种川单13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玉米川单13号小区产量与播种期(、种植密度和KCl施用量(X3)的数学模型y=6770.8695-184.0830X1+278.5230X2+118.8810X3+8.6250X1X2-397.5000X1X3+246.3750X2X3-92.2440X1^2+191.8530X2^2=101.0565X3^2。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是在7500kg/  相似文献   

2.
高油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沈光斌  刘正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19-220,229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的产量与播种密度(X1)、施氮肥量(X2)和施磷钾肥量(X3)的关系,并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的产量随X1、X2、X3的增大而增加,同时获得产量在5250kg/hm2以上的综合优化模式:X1=61845~69795株/hm2;X2=501.15~527.70kg/hm2;X3=(125.70+125.70)~(177.00+177.00)kg/hm2。  相似文献   

3.
晋甘薯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4~1997年,对晋甘薯3号的施肥量、密度、扦插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晋甘薯3号的最佳施肥量为N1131~1386kg/hm2,P2O511625~12855kg/hm2,K2O3681~4359kg/hm2;合适的密度为52500株/hm2,适宜的扦插期为4月25日左右。执行这套方案,甘薯产量可达450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盐碱湿地井灌水稻配方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季军 《吉林农业科学》1999,24(3):26-30,F003
本文通过对盐碱湿地井灌水稻氮、磷、钾三要素配方施肥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三要素与水稻产量的数学模型:y=7362.848+586.472x1+495.954x2+209.739x3+102.826x1x2+91.931x2x3-298.448x21-264.262x22-241.885x23计算出模型最优解为:施纯氮235.45kg/h,施磷(P2O5)85.82kg/hm2,施钾(K2O)63.58kg/h,并得到了最佳效益施肥量为:施纯氮为207.85kg/h,施磷为(P2O5)78.12kg/h,施钾(K2O)为59.60kg/h,最佳施肥配方比例为3.5∶1.3∶1。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高寒地区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和分蘖数明显增加,稻株折损重与施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氮、磷、钾不同配比下的水稻生产最优模型为:Y=719.1905+57.514X1+34.1465X2+28.9068X3-16.7X1X2+17.25X1X3-31.8574X21-14.2139X22+6.8235X23,最佳经济效益肥料施用量为:N177.8kg/hm2,P2O563.7kg/hm2,K2O118.8kg/hm2,最优配比为2.8∶1∶1.9。  相似文献   

6.
川中丘区川单15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中丘区川单15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在直播条件下产量60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播种期4月6日~17日、种植密度61~66株/m2,氮化肥用量250~300kg/hm2。  相似文献   

7.
地膜穴播春小麦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的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对临夏州地膜穴播小麦施肥和播种密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川塬地地膜穴播小麦施N1125~1500kg/hm2、磷肥(P2O5)900~1200kg/hm2、播种量为2273kg/hm2(即12粒/穴)时,可获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高产高效的合理群体结构为基本苗达到4000~5000千苗/hm2,成穗数达到4500千穗/hm2左右,穗粒数在40粒以上,千粒质量在39g以上。  相似文献   

8.
氮钾肥对小麦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7年在豫西褐土区进行了氮钾肥不同用量试验,探讨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吸肥规律和施肥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吸收养分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吸收养分的高峰期是拔节期至抽穗期,一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分别为215.4,69.4和218.0kg·hm-2,三者之比为3.10∶1∶3.14.氮钾肥的产量模型为:Y=3598.6950+16.6057X1+13.5449X2-0.0371X21-0.0548X22+0.0069X1X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N214.8kg·hm-2,K2O126.5kg·hm-2,氮钾比为1.69∶1,平均增产11.8%.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品种类型玉米夏播制种的氮磷钾肥料三要素进行优化量比探讨。结果表明:玉米夏播制种的增产效应,中早熟型是:磷> 氮> 钾;中晚熟型是:氮> 磷> 钾。获得掖单2号制种产量高于5 625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187.5~222.0kg/hm 2;磷(P2O5)142.5~163.5kg/hm 2,钾(K2O)148.5~175.5kg/hm2;N∶P2O5∶K2O= 1∶0.75∶0.79。掖单13号制种产量高于3 600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231.0~262.5kg/hm 2,磷(P2O5)130.5~154.5kg/hm2,钾(K2O)120.0~148.5kg/hm2,N∶P2O5∶K2O= 1∶0.58∶0.54。  相似文献   

10.
采用播期(x1)、密度(x2)、氮肥(x3)、磷肥(x4)、钾肥(x5)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建立小麦8539高产栽培优化模型y=356.64-30.31x1+14.23x2+34.08x3+7.56x4-18.07x1x2-13.51x1x3-18.98x1x4-8.62x4x5+10.00x52。因子水平选优,当x1取-2、x2取2、x3取2、x4取2、x5取-2时,获得产量12085.8kg/hm2,比各因子取0水平时,净增6747.0kg/hm2,增产125.92%,比四川小麦历史最高产量7575.0kg/hm2,增产83.38%。这是目前粮食作物高产模式栽培中罕见的增产效益。经大田验证,模型信度均达0.95以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模型的建立,对小麦8539的高产栽培和四川小麦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影响油菜高产的栽培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找出能通过充分发挥单株优势,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同时节省劳力、节约成本,适合大面积种植的栽培方式。[方法]对油菜品种"HRS-1"的播期、密度、施肥(N)做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播种期(X1)、密度(X2)和施肥(X3)对小区产量(Y)的数学模型为:Y=1443.45-578.25X1+642.87X2+174.94X3-588.42X1X2-195.47X1X3+106.41X2X3+556.36X12+99.61X22+302.36X32。3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播期>施肥。两因素互作效应分析表明:早播油菜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晚播油菜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早播油菜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晚播油菜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8月29至9月2日期间播种,密度为26130-31230株/hm2,施肥(纯N)为283.8-348.5kg/hm2时,平均产量可达3750kg/hm2。[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油菜产量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玉米新品种铜玉一号不同密度、肥料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铜玉一号玉米新品种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等主要栽培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Y=8.173-0.084X1+0.444X2+0.015X3-0.115X1X2-0.073X1X3-0.268X2X3-0.301X21-0.124X22+0.084X23;确立了铜玉一号高产栽培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种植密度为3 300株/667 m2,施氮量为30 kg/667 m2,施KC l量为15 kg/667 m2。在这一组合措施下,可获得10 160 kg/hm2的最高产量。各因素对铜玉一号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插秧规格(密度)施钾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新品种西南112小麦获得高产的种植密度、氮、磷肥施用量及配比,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分析种植密度、N、P_2O_5对西南112杂交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高产数学模型,以制定高产栽培措施。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产量影响依次为施氮量种植密度施磷量;获得产量3 900kg/hm~2的综合技术措施为种植密度203.04~226.41万苗/hm~2,施氮量76.45~96.61kg/hm~2,施磷量50.22~69.78kg/hm~2。  相似文献   

14.
浚单20玉米杂交制种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浚单20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浚单20杂交组合制种母本的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适宜密度为7.5万~8.25万株/hm2,平均产量达8257.05 kg/hm2。在甘肃省张掖市应从4月15日开始尽量早播,不能晚于4月25日。在实际生产中因地制宜调整好播种密度,在低水肥条件下以7.5万株/hm2为宜;在高水肥条件下以8.25万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孙伟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594-2595,2597
[目的]探讨高蛋白夏大豆涡豆5号的适宜播期密度组合。[方法]以涡豆5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涡豆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涡豆5号产量减小;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植密度对其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对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在6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2.55×105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 173.7 kg/hm2。[结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涡豆5号应尽量早播,适宜播期为6月5~12日,最佳种植密度为2.25×105~2.55×105株/hm2。若迟播,应适应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6.
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水资源短缺以及当前黄淮麦区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结合生产调查,研究分析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同步改善的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中,宜选用氮-高效型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适宜播期应由9月25日左右推迟到10月2—9日,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种植密度300万株/hm2,冬性品种适当早播,种植密度375万株/hm2;化肥施用量为氮225.0kg/hm2、磷(P2O5)135.0kg/hm2、钾(K2O)103.59~130.20kg/hm2、硫酸锌20.39~25.04kg/hm2和硫酸锰19.26~24.34kg/hm2,氮肥70%基施+30%拔节期追施;确保底墒充足,冬前限量灌水(450m3/hm2),拔节期增量灌水(900m3/hm2);使用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保障小麦产量不下降、品质不降低。建立了以选用品种,调整播期、播量,重施底氮、平衡施肥,确保底墒充足、冬前限量灌水、拔节期增量灌水和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核心内容的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抗逆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甜豌豆越冬露地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荣浩  宋德宝  马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61-5863
[目的]提高甜脆3号的种植效益,加速其推广。[方法]以甜脆3号为材料,通过播期、种植密度、基肥用量、追肥种类等试验,研究上海地区甜豌豆露地越冬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甜脆3号的鲜荚产量呈先上升后急剧下降趋势。当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基肥用量为有机肥6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时,甜脆3号的鲜荚产量达15 181.50 kg/hm2。在花荚期增施钾肥可以明显减少落花落荚,增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豆荚的商品性。使用防虫网可有效减轻蚜虫和夜蛾类虫害的危害。[结论]上海地区甜豌豆的最佳播期是11月上中旬,适宜种植密度为15万~18万株/hm2,基肥用量以有机肥6 0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为宜,追肥以氮、钾肥配施为佳。  相似文献   

18.
淮北地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淮北地区不同生态点和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正交设计和多年多点稳定性评价相结合,研究了安徽省淮北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结果表明,稳产性较高的处理有:品种为‘烟农19’和‘皖麦52’,施氮量240 kg/hm2,基追比例5:5~4:6,密度120~180万苗/hm2,促控措施以中耕划锄和美洲星叶面肥为主;‘周麦22’则以施氮量300 kg/hm2,基追比例5:5,密度180万苗/hm2的稳产性较高。早播和晚播条件对产量有减产效应,以10月15日播种较为适宜。早播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该选择冬性、半冬性品种,适当减低密度,返青期以镇压和化控为主。晚播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应该选择半冬偏春性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增加施肥量,生长后期喷施叶面肥增强籽粒灌浆强度,有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该品种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等主要栽培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二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Y=10 008.063 63+63.496 87X1+245.347 70X2-684.531 61X12-116.406 59X22+35.375 37X1X2。通过寻优,确立了晋单63号最佳种植密度为78 108.2株/hm2,施氮量为300.0 kg/hm2,在该组合措施下,可获得10 137 kg/hm2的较高产量,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并分析了各因素对晋单63号产量的影响,发现种植密度的影响大于施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