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1987和2000年TM影像数据,借助GIS软件对石家庄西部山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耕地被大量占用,草地面积大范围减少,水域面积萎缩,土地利用程度总体上处于调整期,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十分明显。最后,提出了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遥感调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利用光谱响应特征阈值算法、有监和无监分类方法,结合人工目视解译进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信息提取的技术过程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次、多种信息提取方法进行山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调查具有速度快、技术操作简单、可识别类型多的特点;对林地和水域的分类识别精度可达85%以上,但对山区农村居民地的面积难以准确提取,必须借助人工解译方法,并参考其他辅助资料才能获取.  相似文献   

3.
<正>1第二轮土地调查的背景土地调查是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做好各项土地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土地调查是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及其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和全国土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的分类面积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4.
明清广州府土地利用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其驱动力包括多个方面。相对寒冷的气候降低了耕地利用效率,并促进林地的开发。人口增长压力之下,聚落的数量和规模有所扩大,山区的耕地和沙田得到开发,提高了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推动广州城外街区扩张,并促进耕地由稻田向桑基鱼塘转变,经济作物面积扩大。技术因素为土地利用提供保障,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民族关系冲突使城镇和农业用地经历了由破坏至巩固和发展的过程,民族交往影响山区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山区的土地开发。  相似文献   

5.
利用遥感调查土地利用面积3 655.957km2,对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遥感调查数据与传统调查结果的比对,提出了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土地面积量算工作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取得土地数量资料的关键步骤 本文根据在对廊坊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提出利用新的方法对四边形宗地面积进行量算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边疆山区固有的土地生态环境很脆弱,可耕地数量有限,且耕地质量较差。以云南省为例,选取10个指标,应用“极限条件法”与“综合分析法,进行了西南边疆山区省份的耕地适宜性评价,并分析了耕地质量的特点和区域差异性。可为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体系构建、山区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决策与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近年来四川省盆周山区土地利用状况和演变特征,以雅安市荥经县为例,基于两期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技术及土地利用分析的相关指标,分析1990-2015年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荥经县以林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并未改变,且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以严道镇为主向周边乡镇扩张;耕地因建设用地占用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明显减少;土地利用程度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天津市土地的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利用1999-2008年天津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天津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的耕地、园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面积大量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林地面积大量增加,牧草地面积基本没有变化;人口变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是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在SPSS数理统计软件和Gis制图软件的技术支持下,测算云南省16个州(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综合得分,并分析其结果。结合云南省各地区自身发展特点,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为云南省各州(市)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政策与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惠州市1999、2009年TM遥感影像图,在平原区、山区分别选取58、30个样本村庄,并以村庄为中心点,利用格局分析法探究村庄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分布;通过剖析农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总结模式,分析两个时期格局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1999、2009年惠州市平原区村庄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分布均有4种模式,山区有3种模式;平原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在绝大部分村庄的景观格局中,它们或为基质,或为优势斑块,而山区的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平原地区的格局模式以及变化主要受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区的格局模式及其变化主要受海拔、坡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无论山区和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模式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比国内外山地城镇的研究现状,在对海东区进行实地调研、相关规程研读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坡度、高程、地质灾害等12项与当地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进行了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敏感度低和敏感度一般的区域作为宜建设区域。以海东区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海东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布局优化,对海东区宜建设区域进行选择,在宜建设区域内选择5个区块进行山地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3.
周超  张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47-3849
根据重庆市黔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相关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招远、新泰、陵县共3个典型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为主要对象,结合2010年山东省开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成果更新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研究山东省东部半岛、中部山区、西部平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地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沿海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中部山区开发区其次,西部平原的开发区得分则略低。主要原因是地质特点不同,土地供应利用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不同导致用地效益出现差距。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土地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小流域土地资源状况及其具有独立性、系统性的特点和其土地利用规划要求,运用土地资源评价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ARC/INFO作支撑软件),详细论述了小流域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步骤,以探讨适合于中国南方山区小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大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土地流转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开展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一大趋势,但是山区与平原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它的不合理流转会带来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加大。本研究通过对山区传统村落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发现在山区传统村落土地流转数量少、难度大,农户流转意识不强,无法进行大规模化的土地利用等问题。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包括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农户自身观念以及传统文化等等。建议合理利用好传统文化对传统村落土地有效利用的积极影响,土地流转要因地制宜,加强引导和保障农户权益并且重视传统文化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山区传统村落土地才能更好地有效利用和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地整治的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潜力测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地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和科学地测算耕地质量潜力对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服务于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并通过准确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确定提升方案,测算了重庆市綦江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区现状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648.02~1 659.33,整治后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761.81~1 783.04,耕地质量平均可提高0.79个利用等;2)得到的现状耕地利用等指数与折算为基准作物的实际产量的相关性(R~2=0.895 0)大于农用地分等成果(R~2=0.797 4);3)高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丘陵地带,整治重点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低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陡坡中山地带和有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丘陵区,整治重点为防止水土流失与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提供的潜力测算方法适应了差别化土地整治需求,保证了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潜力实现的可行性,可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提供参考.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因子有所差异,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应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喀斯特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科学布局提供决策论据,采取实地调查法和人均用地指标法等,以贵州省金沙县为实例,对喀斯特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金沙县城镇用地需求缺口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325.34hm2和305.53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达3 292.05hm2和3 306.73hm2,实现数量上的挂钩可行。2)通过对需求预测及结合规划指标的研究,确定城关、西洛、岩孔、安底等乡镇为重点需求区域。3)对26个乡镇按挂钩潜力面积的多少划分高、中、低3个等级,确定西洛、岩孔、城关等乡镇为重点供给区域。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喀斯特山区特点对喀斯特山区挂钩规划项目区布局的确定、挂钩模式的选择、实施管理等相关内容提出了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耕地细碎化和撂荒现象是当前农村土地面临的重大难题,贫困山区农地流转不畅及撂荒现象的改善对农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山西省和顺县275 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和家庭生计禀赋对当前农地流转行为、未来流转意愿及农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户生计趋向非农化的现状下,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仅占18.2%,未来愿意参与流转的农户占58.5%,当前有38.9%的农户存在农地撂荒现象。(2)贫困山区农地的当前转出行为和当前转入行为分别受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固定劳动力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人均健康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积、土地肥沃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未来流转意愿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和承包地面积的增多是造成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完善贫困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并加强对村集体的帮扶力度,以期改善农地细碎化及撂荒现象。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岩出露造成的成土慢、土层薄、土被不连续、土壤贫瘠等,使土地资源存在本质的脆弱性;在人类胁迫下,土地资源极易蜕变,如土地资源损毁、土地退化、土壤污染等,存在特殊的脆弱性。土地资源脆弱性使得土地资源易产生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因此,开展岩溶石山地区土地资源脆弱性研究。对岩溶石山地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岩溶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形成演化与治理、岩溶生态环境整治与重建均有着重要科学意义与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