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检测了东江流域3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含量水平,并初步分析了上述两种污染物在东江流域的分布规律。东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PFOA和PFOS含量范围分别为0.01~1.25 ng·g-1 dw和0.01~2.93 ng·g-1 dw。东江流域沉积物受PFCs污染程度不同,顺序依次为东江上游<东江中下游 < 东江河口区。研究显示:PFOS的相对百分含量范围是62.0%~77.9%,高于PFOA的相对百分含量;PFOS和PFO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东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PFOS和PFOA可能具有相似来源。与世界其他地区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含量水平相比,东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人类日常生活用品中。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易于生物累积,且可能导致肝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以及干扰内分泌等特性。如今,天然环境中化学抗性PFASs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这些人为污染物在天然和处理水域、人类和动物生物体中的存在都构成了巨大的环境挑战。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对PFASs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研究高效去除水体中PFASs的实用性技术成为了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PFAS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去除方法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人类日常生活用品中。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易于生物累积,且可能导致肝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以及干扰内分泌等特性。如今,天然环境中化学抗性PFASs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这些人为污染物在天然和处理水域、人类和动物生物体中的存在都构成了巨大的环境挑战。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对PFASs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研究高效去除水体中PFASs的实用性技术成为了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PFAS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去除方法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测定植物样品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可行性。[方法]建立了一种SPE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UPLC/MS/MS方法测定植物(绿萝)根、茎和叶中PFOS和PFOA残留量,并优化了质谱条件和前处理方式,保留时间分别为2.26和2.17 min。[结果]采用碳酸钠(Na2CO3)、四丁基硫酸氢铵(TBAHS)、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提取试剂,HLB小柱净化后PFOS在绿萝根、茎、叶中的加标回收率为46.53%~77.35%,变异系数为5.63%~18.52%;PFOA在绿萝根、茎、叶中的加标回收率为59.01%~100.46%,变异系数为2.85%~30.06%,检出限分别为26.90×10-4和3.09×10-4ng,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结论]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测定植物样品中PFOS和PFOA满足化合物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
全氟辛烷磺酸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辛烷璜酸(PFOS)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也是目前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文章对PFOS在环境中(水体、沉积物)、动物体内及人群中的污染情况和暴露水平进行综述,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对PFOS毒作用敏感指标及毒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与研究,研究和改进实验手段和检验设备,加大全国各地PFOS污染状况和健康影响调查、研究PFOS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在各环境介质中(主要是空气—水—土—底泥)的迁移、积累和转化,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关于时空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探索PFOS的修复治理技术,使PFOS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全氟辛烷璜酸(PFOS)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也是目前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文章对PFOS在环境中(水体、沉积物)、动物体内及人群中的污染情况和暴露水平进行综述,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对PFOS毒作用敏感指标及毒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与研究,研究和改进实验手段和检验设备,加大全国各地PFOS污染状况和健康影响调查、研究PFOS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在各环境介质中(主要是空气—水—土—底泥)的迁移、积累和转化,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关于时空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探索PFOS的修复治理技术,使PFOS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对天津市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池塘水体、两种常见鱼体(鲤鱼和鲶鱼)和两种蔬菜(大白菜和萝卜)的不同组织以及两种蔬菜根际土中的全氟辛烷羧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调查,并计算了生物富集(迁移)系数,分析比较了陆生植物与水生生物的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在池塘水体中,PFOA的浓度为22.0± 1.3 ng· L-1(n=3),PFOS为8.4±0.6 ng·L-1(n=3).在鱼体中,PFOA的检出浓度均低于PFOS,说明PFOA具有较低的生物富集能力;PFOS在鲤鱼和鲶鱼中的最高浓度均出现在肝脏中,分别为17.8、21.7 ng·kg-1(湿重,WT),组织分布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肝脏>肾脏>肉(腮).在两种蔬菜中,PFOA和PFOS最高浓度均出现在大白菜的地下部分(菜根),浓度分别为0.84、0.42 μg·kg-1(WT).鱼体对目标化合物的富集系数为1.7~2588,远高于蔬菜的富集(迁移)系数,0.01~0.59;水溶性较大的PFOA在蔬菜中转移系数大于PFOS,在鱼体中的富集系数却小于PFOS.对该地区的两种蔬菜和两种鱼的风险暴露进行了初步评价,鲤鱼对人体每日可贡献2.6 ng PFOA和104 ng PFOS;而鲶鱼的贡献量分别为1.7ng和39 ng.大白菜和萝卜对人体中PFOA的贡献量要高于上述两种鱼类,分别为18.4 ng和4.1 ng,对于PFOS的贡献量分别为13.4 ng和11.5 ng.通过与欧盟食品安全局对PFOA和PFOS暴露风险评价的日可最高摄入量对比,发现本研究中该地区的两种蔬菜和两种常见鱼类的暴露风险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分析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全氟化合物(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PFCs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以全氟丁酸(PFBA)、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等6种PFCs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设置一维土柱实验模拟PFCs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采用Hydrus-1D模型建立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数值模型,对PFCs在土柱中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模型模拟值与实验实测值吻合得较好。采用单因素局部扰动分析方法,分别对HYDRUS-1D模型中入渗水量、土壤容重、纵向弥散度和PFCs在土壤介质中的吸附系数等参数进行扰动,并与参数原值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敏感系数,结果表明入渗水量、土壤容重和吸附系数是影响PFCs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萃取(SPE)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的方法分析海南省农田地下水中包含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等16种主要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的含量及分布状况,结合SPSS统计学方法,分析农田地下水中PFAAs的潜在污染源。结果表明,在海南部分区域农田地下水环境中存在PFAAs污染,污染物以全氟丙酸(PFPr A)、全氟丁酸(PFBA)、全氟庚酸(PFHp A)和PFOA为主,PFAAs总量为0.85~49.62 ng·L~(-1)。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出现在陵水市和三亚市,两市均位于以发展热带农业为主的琼南丘陵台地地区。研究发现海南农田地下水中PFAAs污染来源中大气沉降比重较大,并且在农田地下水中首次检测出超短链PFPr A,并且是海南农田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备受学界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可长距离迁移、易生物蓄积等特点,已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本文综述了PFAS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吸附、迁移等环境行为与影响因素,以及由食物链蓄积所产生的毒害效应,并指出了目前针对土壤-作物系统中PFASs研究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系统评估PFASs的环境行为与归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是环境中存在的最典型的全氟化合物之一,能在高等动物体内蓄积,成为备受关注的持久性有机物。采用自然土壤培养法,通过28d亚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PFOA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SOD、CAT、GST三种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及DNA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FOA胁迫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不同浓度的PFOA对蚯蚓体腔细胞尾长、尾部DNA含量和尾距均有明显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尾矩和慧尾长度这两个指标对PFOA的胁迫最为敏感。PFOA胁迫也能引致蚯蚓抗氧化特异性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CAT、GST和SOD三种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相似,在浓度为1mg/kg时蚯蚓SOD基因表达水平被诱导上调,浓度为5mg/kg和10mg/kgSOD表达量呈现剧烈下调的趋势,GST基因在10 mg/kg浓度组有明显下调,CAT基因表达在5 mg/kg 浓度组基因表达水平最低,SOD基因的表达对PFOA的胁迫较为敏感。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和三种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监测PFOA 对土壤生物蚯蚓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成为蛋白质化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氨基酸是一种两性化合物,随溶液的pH值不同,可能出现三种状态:带正电荷,带负电荷,净电荷为零。根据氨基酸的这三种不同状态,采用5种方法计算氨基酸的等电点。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受自然、人文因素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LUCC在动态信息获取、过程模拟和驱动机制探讨、区域和全球模型建立、LUCC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针对当前国内外LUCC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今后LUCC研究应加强构建综合的LUCC理论体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融合以及完善LUCC模型功能等。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了解亚麻仁饼(粕)在国内外畜禽饲料中的研究现状以及今后亚麻仁饼(粕)及其他亚麻副产品在畜禽饲料中的有效利用,对我国亚麻分型及产地、亚麻仁饼(粕)的饲料成分、营养价值、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在国内外反刍动物、猪和家禽饲料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亚麻仁饼(粕)是营养丰富的畜禽蛋白饲料原料,其粗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相对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仁粕较低,适合与其他含赖氨酸高的蛋白质饲料混合搭配饲喂;但因氢氰酸毒性限制了其饲料中用量,猪日粮中最高适宜用量8%~10%,反刍动物日粮中可增加至20%,家禽饲料中的适宜饲喂量还有待继续研究。亚麻仁饼(粕)毒性的降低及与其他饼粕的搭配比例是今后其作为畜禽饲料研究的重点;另外,亚麻仁饼(粕)含有丰富的亚麻酸C18∶3,可针对性地提高动物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牦牛矿物质营养研究一直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在对牦牛部分组织及畜产品、牦牛生存地牧草和土壤中矿物质含量测定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对近20a来牦牛矿物质营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和分析。受牦牛性别、年龄以及组织类型、所测矿物质元素种类、不同区域生态类型和草场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测定的矿物质元素水平间缺乏可比性。同时,牦牛矿物质营养研究缺乏系统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研究成果在牦牛生产中的实际指导作用。由此提出,应建立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类型、草场状况和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组织以及不同季节的牦牛矿物质营养标准。  相似文献   

16.
17.
建立了水中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rooctane sulfonate, PFOS)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方法。用0.22μm PP滤膜过滤水样,Poly-Sery HLB固相萃取柱对200 mL水样进行富集处理,以质量分数为10%的甲醇水溶液淋洗HLB柱以去除表面杂质,随后抽真空,再用4 mL纯甲醇溶液洗脱HLB柱。取洗脱液上机检测,以质量分数为0.1%的甲酸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采用ACQΜITYΜPLC BEH C;色谱柱对洗脱液进行分离,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碎片离子m/z=80,内标法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PFOS在0.01~50μg/L范围内线性较好,相关系数r>0.99,方法检出限为0.25μg/L。方法加标回收实验添加浓度0.2、2.0和20μg/L,PFOS加标回收率为82.1%~104.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4%~5.64%。采集湖泊及养殖虾塘进出口水样进行测定,其PFOS含量均低于检出限,其中,湖水加标回收率为84.75%~112.2%,RSD<5.62%,养殖塘水样加标回收率为81.7%~118.6%,RSD<7.51%,实验所建方法可方便准确地检测水中PFOS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