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的基本生态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的基本生态原理,即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恢复生态学原理、节约资源的原理,同时探讨了这些原理在绿地生态系统规划中的应用.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就是恢复绿地之间被人类活动中止或破坏的相互联系,以绿地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调整原有的绿地格局,引入新的景观组分,改善其服务功能,提高其基本生产力和稳定性,将人类活动对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良性循环,因此绿地生态系统规划是沟通人与自然的途径和手段,是生态学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理论延伸与原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湖泊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剧,我国湖泊水体污染及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逐渐加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日益遭受破坏。从流域尺度、社会生态系统层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流域脆弱性的驱动机制,对于源头治理湖泊流域水体污染和环境退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滇池为例,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暴露度-敏感性-恢复力"模型,构建湖泊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框架,探寻湖泊流域脆弱性特征及驱动机制,为流域的系统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是昆明市的脆弱性中心和策源地,脆弱性趋势在加剧和蔓延;脆弱性特征区域差异显著,脆弱性程度趋于均衡。社会因素尤其是人类活动是脆弱性主要的驱动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滇池流域脆弱性形成的最大贡献者。脆弱性跨尺度作用明显,脆弱程度受外界影响大;系统自组织程度低,环境治理效率不佳。最后文章提出了滇池流域脆弱性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既受到生态学发展的带动,又受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需求的推动,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方面有: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态系统,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方法及应用,土地利用规划,建立生态旅游区景观设计,能值理论及其应用,生态学研究方法与热点问题及宏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概述以鱼控藻技术的研究历程,介绍该项生物治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要点,指出以鱼控藻技术对治理滇池水质污染具有良好的效果,综合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态农业景观也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必须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来科学的规划农业景观,合理的规划农业用地,在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同时,维护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于农业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荒溪系统是流域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单元.该文基于欧洲近20a来关于近自然治理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阿尔卑斯山区国家的应用情况.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传统荒溪治理工程对荒溪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的规划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学原理、系统论思想,以农业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因子与内涵。结合农业图书馆信息生态的特点,构建信息生态系统模型,并应用该模型来指导农业图书馆的生态化发展。文章将信息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农业图书馆的建设中,以期为农业图书馆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丰富信息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荒溪系统是流域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析单元,该文基于欧洲近20a来关于自然治理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阿尔卑山区国家的应用情况,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传统荒溪治理工程对荒溪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的规划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阜新县土地退化的成因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以阜新县退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研究了阜新县土地退化的原因、机制以及恢复重建的途径、对策,并提出了阜新县土地退化系统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食物链的加环与解链是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应用的突破,人类利用生态学食物链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加入一些新的营养级,从而达到增加系统产品的输出,防治病虫草及有害动物的方法。同时随着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有时需要切断向人类自身转化的食物链环节。  相似文献   

11.
针对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的植被现状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着因地制宜、整体优化的生态修复原则,在充分满足湖泊的自然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特征等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双退区植被退化原因和类型,集成了规划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江西省都昌县开展了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在鄱阳湖双退区,保证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维护湿地合理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模式及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重建方案,为今后鄱阳湖双退区乃至鄱阳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洱海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加剧,致使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遭到破坏,尤其是洱海流域内最敏感和脆弱的湖滨带区域,生态破坏更为严重。为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现状,本文在洱海湖滨带的生态现状调查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湖滨带生态修复和重建的相关技术。结果表明:湖滨带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促淤造地、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湖滨带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过渡带结构。健康的、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湖泊生态系统是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滇池内湖滨带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体沉积物是重金属元素的重要载体,其含量高低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采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滇池内湖滨带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Ni、Fe、Mn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滇池内湖滨带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内湖滨带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与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比,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是Cd、Cu、Zn超标,重金属污染强度总体上是草海>外海。不同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Cd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两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几种污染重金属与胶体矿物元素Fe、Mn间的相关性不大,说明在所调查沉积物中,Fe/Mn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共沉淀或吸附Pb、Cd、Cu、Zn、Cr、Ni元素量较少。由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可知,滇池内湖滨带表层沉积物已具极强生态危害,各重金属对滇池内湖滨带生态风险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Pb>Ni>Zn≈Cr。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沟渠生态功能退化,导致区域生态质量不断恶化。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廊道理论和尺度格局原理,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滇池流域农业沟渠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和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高级别沟渠多数为混凝土或砖石衬砌结构,其缓冲带植被覆盖度低,沟渠断面宽度与植被带宽度比值较小;通过网络结构分析,发现滇池流域农业沟渠网络结构相似,连通度和环度较低,滇池东南岸和南岸研究区沟渠分维数大,沟渠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5.
滇池流域农业沟渠系统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沟渠生态功能退化,导致区域生态质量不断恶化。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廊道理论和尺度格局原理,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滇池流域农业沟渠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和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高级别沟渠多数为混凝土或砖石衬砌结构,其缓冲带植被覆盖度低,沟渠断面宽度与植被带宽度比值较小;通过网络结构分析,发现滇池流域农业沟渠网络结构相似,连通度和环度较低,滇池东南岸和南岸研究区沟渠分维数大,沟渠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6.
黎海林  张洪  金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93-5495,5498
[目的]研究昆明市城市化进程及其对滇池水环境的影响。[方法]以昆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复合指标评价体系对1998~2008年昆明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另外,通过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数学模型计算滇池的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并引入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建立城市化水平与滇池水环境质量的耦合模型。[结果]1998~2008年昆明城市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表现为前期城市化水平较低,增长速度缓慢,2002年以前低于0.30,后期增长快速,2008年达0.75;滇池草海和外海的水质污染综合指数表明,草海和外海均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其中草海的污染程度较高;通过环境库兹尼茨倒U曲线模型看出,昆明城市化水平与滇池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基本呈现倒U型,城市化水平为50%左右时出现拐点,目前昆明城市化与滇池水环境的相互作用仍处于拮抗阶段。[结论]该研究为城市化进程与水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祥云  彭君  和智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76-4577,4580
主要综述了滇池的污染现状,并阐述了以往治理滇池污染的方法。通过对滇池的底泥用生物试剂进行改性,并把经过改性后的粘土投入滇池处理蓝藻和污染物,达到了除藻和除氮、磷污染物的双重效果。改性原位粘土方法对滇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滇池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是污染治理的基本条件。基于农村面源污染普查数据,分析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系统分析,提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系统控制方案。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为西山区>官渡区>晋宁县>呈贡县>盘龙区>五华区>嵩明县,湖滨平原区>山地丘陵区;采用ArcGIS9.2软件,分析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和城市污水处理厂、集镇污水处理站纳污处理范围的空间关系,提出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空间布局与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滇池北岸蓝藻富集区浮游藻类的多样性及主要污染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滇池北岸蓝藻富集区的浮游藻类群落构成、叶绿素a、总氮、总磷浓度开展了逐月监测,分析浮游藻类多样性及水污染因子的时空变化.[结果]2007~2011年,滇池北岸蓝藻富集区浮游藻类属的多样性呈略微上升趋势,近岸区域属的多样性低于远岸区域;叶绿素a、总氮、总磷浓度近岸区域呈降低趋势,远岸区域呈略微升高趋势;叶绿素a、总氮、总磷浓度近岸区域高于远岸区域.[结论]该研究为滇池蓝藻水华控制及各项治理工作的成效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沉积物-水体界面氮磷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沉积物-水体界面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沉积物和水体的氮磷浓度、比例、形态特征及其与藻类生长的关系,系统概述了沉积物-水体界面氮磷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滇池该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