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和PAGE电泳技术分别对安徽不同地区的46个辣椒疫霉进行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分析,从蛋白质和酶学水平上分析辣椒疫霉的生理生化特征。可溶性蛋白电泳表明,每个辣椒疫霉分离出了25~37条谱带,平均31.5条。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共有24条,多态性比率达64.9%,可溶性蛋白图谱与地理来源相关,但与致病力不相关。酯酶同工酶PAGE电泳显示辣椒疫霉菌株各有1~8条条带,Rf值为0.05~1.00,不同辣椒疫霉菌株间某些同工酶谱带数和同一迁移率谱带的颜色和宽度差异显著,其中弱致病力菌株的条带数为1~3条,说明菌株的致病力差异可在酯酶同工酶水平上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木霉菌的野生菌株T21及其4株REMI转化子T31、T34、T47、T55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转化子之间、转化子与野生菌株之间的谱带均有差异。野生菌株T21及转化子T31、T34、T47、T55的蛋白谱带为22,21,19,17,24条;酯酶谱带为6,8,4,5,3条。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给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确定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的相关性,对25个分离菌的致病力、可溶性蛋白电泳及由RAPD得到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基于菌体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及其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蛋白质谱带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RAPD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最高的达99%,最低的却只有47%,反映出该病原菌存在许多不同的遗传位点,蕴藏着很强的遗传变异潜能;此外,菌株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与其可溶性蛋白分析反映的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出该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是有遗传背景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0个产地的栀子种子进行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测定和谱带分析,用Ntsys 2.10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种源的亲缘关系。结果发现,20个产地的栀子种子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栀子物种的共同特征谱带,但酶带数量与活性强度有差异,酯酶同工酶共出现9个谱带类型,Rf值范围0.64~0.90,其中Rf值0.67、0.71、0.73为3条特征谱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出现5个谱带类型,Rf值范围0.70~0.77,其中Rf值0.70为特征谱带;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能大致反映不同种源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不同产地的栀子遗传相似度在0.50~1.00之间。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图谱带能有效地鉴定出种子真实性,并能大致区分栀子种子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球壳孢目真菌同工酶电泳研究——Ⅰ.分类学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球壳孢目5属10种17个菌株进行了菌体可溶性蛋白、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不同培养时间样品的电泳图谱显示菌体培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球壳孢目真菌以培养5-10d为宜;不同种的菌株的图谱差异显,而种内不同菌株间的谱带一致性较高,表明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电泳图谱对球壳孢目真菌种级水平的分类具有重要作用,尤以酯酶同工酶酶谱为好。  相似文献   

6.
较系统地比较了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和光照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和菌核颜色、菌核数量和菌核在培养皿的分布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在Czapek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的菌核最多,在Richard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WA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极少或无;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而小麦纹病菌枯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5~30℃,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3种纹枯病菌菌株对供试碳源中的可溶性淀粉、蔗糖和葡萄糖能很好地利用,但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对甘露醇的利用能力最差,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乳糖的利用能力最差;硝酸钾、亚硝酸钠、硫酸铵、脲和L-亮氨酸5种氮源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菌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pH 4~10时均可生长和形成菌核,pH 6时生长最快、形成菌核较多。试验结果还表明,光照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对菌核数量和颜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来至水稻和马唐寄主的23个致病性不同的稻瘟菌菌株的可溶性蛋白、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的图谱。结果表明,二类寄主菌株的可溶蛋白和酯酶图谱有明显不同,而酸性磷酸酯酶图谱的差异,不显著。同一寄主内的菌株,彼此在电泳图型上非常相似,只是在少数带的染色强弱上有一定差异.但未发现这些话带的变比同病菌致病性直接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阐明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了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3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菌丝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井冈霉素在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0、500 μg/mL时,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3种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当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20 μg/mL和100 μg/mL时,与空白对照相比,Cx或PG的活性下降程度分别达到显著水平.在各供试浓度下,PMG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未达显著水平.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每个处理的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均可分辨出20条谱带,较为清晰的谱带有16条.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处理之间的病菌菌丝可溶蛋白谱带数目和迁移率均相同,但谱带颜色的深浅和谱带的粗细有差异,表明蛋白种类一致,只是含量不同.在蛋白分子质量为90 u 处,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的谱带明显增强;在分子质量为16~35 u之间有6条谱带,当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的谱带明显减弱.这说明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对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有一定的影响;在质量浓度为20 μg/mL和100 μg/mL时,对病菌菌丝可溶性蛋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棉花枯萎病菌同工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棉花枯萎病菌的3、8和7号3个生理小种的标准菌株和新疆所采31个供试菌株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谱、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各生理小种间的谱带存在明显差异,过氧化物同工酶出现的谱带数较少,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谱带数较多,同为7号小种的不同菌株间其谱带虽表现出多型性,但其谱带一致性较高.据此可以看出,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对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以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分析为好.  相似文献   

10.
静电处理对月见草种子萌发期酶谱谱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压静电场对月见草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同工酶,可溶性蛋白(SP)的谱带颜色,谱带数目均有一定影响,当迁移率Rf=0.70处,可使过氧化物同工酶谱颜色加深,在迁移率Rf=0.28,0.45,0.65,0.75处,可使酯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在适宜剂量范围内比对照组增加了1-2条谱带。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几种主要禾谷类作物丝核菌的鉴定及交互侵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细胞核快速染色鉴定及与日本生越明博士的标准丝核菌株配合测定,分离自河南省小麦,玉米,水稻,谷子和高染等作物纹枯病斑上的丝核菌株分属于双核丝核菌和多核丝核菌2大类,以多核丝核菌为主。其中小麦丝核菌株为双核丝核菌的AG-B(0)融合群,玉米和水稻丝核菌株均为多核丝核菌的AG-1-IA融合群,谷子和高梁丝核菌株分别为多核丝核菌的AG-1-IC融合群和AG-5融合群。大田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  相似文献   

12.
对从水稻纹枯病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的176株细菌进行抑菌率比较,并对其进行鉴定,以期为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SR32菌株抑菌带为16.4 mm,抑菌率为73.6%,根据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安徽省7个县(市)的32株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在5个鉴别寄主上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各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中大多数为中等致病力。对这些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DNA多态率达98.2%,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2~0.84之间,表明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分化较大,群体结构多样性较丰富。在相似系数为0.653时,所有菌株可聚合为4类,聚合类型与菌株的地理来源相一致,菌株的致病力与RAPD聚类分析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小麦纹枯病又名小麦尖眼点病,是小麦上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引起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有性态为禾谷角担菌[Ceratobasidium graminearum(Bourd.)Rogers.],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均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该病原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夏和越冬,成为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有机肥亦可传播该病。小麦播种萌发时,幼苗地下部分的幼根、幼芽即可被病原菌侵染和危害。  相似文献   

15.
从黑龙江省27个县市采集分离到77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经显微镜观察全部为多核菌株。利用载玻片定位融合法,将分离纯化得到的77个菌株分别与AG1-1A、AG1-1C、AG3、AG5、AG-6和AG-8等6个标准菌株作对峙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主要菌丝融合群为AG1-1A、AG1-1C和AG-5,出现频率分别是80.51%、12.99%、2.60%。营养亲合群判别结果表明,77个待测菌株分为23个营养亲和群,其中有11个亲和群由单个菌株独立组成,出现频率为47.83%。遗传变异分析中,当遗传距离为0.6667时,从不同菌丝融合群中选取的15个代表菌株可划分为5个类群,与菌丝融合群判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1984~1986年从田间采集的具有典型纹枯病症状的水稻、玉米、大豆、花生、小麦和立(木占)症状的棉苗等作物上分离的12个丝核菌菌株,从病菌无性时期的形态、细胞核、培养性状、菌丝亲和力、交互接种等诸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符合Darmeter等1965年所叙述的R.solani的形态特征,且幼龄菌丝中细胞是多核的,应视为同种,但不同寄主上的菌株在培养性状、菌丝亲和力、交互接种的感病情况仍存在一定差异,可视为不同类群,根据试验结果,初步提出了湖南上述作物水旱轮作换茬的种类布局,为栽培措施防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罗霄凤  康晓慧  彭玉娇  张娜  张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99-1400,1402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致病力。[方法]对从四川地区6个水稻主栽点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样进行分离,将分离所得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记录其培养性状,并对分离得到的23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不同菌株间的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23个菌株中只有1个菌株生长速率属于中等菌株(40 mm≤Φ≤60 mm),其余都为慢型菌株(Φ〈40 mm),无生长速率快的菌株(Φ〉60 mm)。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差异,23个菌株中只有1个为强致病力菌株,其余为中等致病力菌株、无弱致病力菌株。[结论]该研究明确了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病菌基本生物学特征,为该地区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小麦纹枯病菌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四川41个县(市)的小麦纹枯病标样中获得112个丝核菌株。其中,双核丝核菌130个,占98.48%,均属 Rhizoctonia cerealis,即 AG-D 群;多核丝核菌2个,占1.52%,分属 Rhizoctonia solani AG-1群和 AG-2-1群。除双核与多核间有显著差别外,双核丝核菌 AG-D 群的7个菌株间的培养性状在一些方面亦有较大差异。这说明群内尚有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植物病原真菌对链霉菌702的敏感性变化。[方法]以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为供试菌,在不同氮(N)、磷(P)、钾(K)水平和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3种植物病原真菌对链霉菌702的敏感性变化。[结果]随着N水平的提高,纹枯病菌菌落直径生长速度减缓,气生菌丝增加,而赤霉病菌与赤星病菌的菌丝生长变化不明显。随N含量的增加,702对3种病菌的抑制率逐渐下降,随着P含量的增加,702对供试菌的抑制率显著增加,随着K含量的增加,702对供试菌的抑制率变化差异不大。当培养温度分别在30、25、25℃时,链霉菌702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链霉菌702有效合理地应用及更好的防治植物病原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和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Kühn)是水稻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仅次于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由于缺乏理想的抗源、有效的鉴定方法,致使水稻纹枯病抗性遗传研究相对滞后。就水稻纹枯病抗性有效鉴定方法、抗源筛选、种质创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