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课外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多方面:利用电视节目,鼓励学生参加发明活动,开发生活、生产中的课程资源和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
影响安徽农村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入分析了影响安徽农村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建议,为安徽省农村中学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的体育课程资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桐城文化有着丰富的资源,如桐城文学、民间文艺、文物胜迹、桐城名士、黄梅戏、桐城教育、民俗文化、土特产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让桐城文化进入课堂教学,编写校本教材,开展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等,初见成效;且具有"示范效应",既影响到本校的学生(未来的人民教师),又促进了本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为中小学、其他师范院校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甘肃农业大学原有"树木学"课程资源存在的资源匮乏、形式单一和缺乏系统性等主要问题,对长期在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积累的与"树木学"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其中可服务于"树木学"课程教学的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根据所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的特点和呈现形式,将其归纳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和人力资源5大类。通过教学实践证实,新开发的课程资源为"树木学"课程教学提供了完善的教学文件、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放的教学空间、无限的教学资源和有利的师资保障。所开发出的课程资源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7,(9)
<正>与城市相比,农村虽然有其办学条件和资源上的短缺,但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天然的资源。农村学校更贴近自然,农村孩子可以与大自然零距离地接触,这种体验是城市孩子无法体会到的。作为农村教师,应该学会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因材施教。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实践体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  相似文献   

6.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作为农村教师更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环境资源,弥补农村教育的不足,努力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挖掘、开发和有效利用乡土体育资源,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校体育活动。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就开发、利用乡土体育资源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开发英语课外课程资源的途径有:充分利用各种课外读物,补充课内学习;利用学英语类电视节目,实现多元化学习;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跨越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比较淡薄,课程主要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主,校本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处于空缺。为弘扬农村当地传统文化,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出一些对策,包括完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建设、提升农村小学师资水平、丰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支持渠道、着力开发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程资源匮乏且教材编写脱离农村实际。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大都使用和城市学校一样的教材,这固然体现了国家课程在教材编写上的统一性和公平性。但农村学校学生很多人又必然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走向社会,要从事农业生产或进人乡镇企业等。而农村的地方教材的编写和开发却没有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民俗体育课程资源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问题,并以福建省为例实践考量,认为,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有利于体育课数量从“固态存量”向“动态增量”、体育课风格从“一元一体”向“二元合体”、体育课教学内容体系生态从“遵循模块”向“兼溯原态”方向发展的理论意义;课程资源开发需遵循统筹兼顾与主次分明、新老结合与检释同步、难易有序与循序渐进、内外融合与隐显并重的基本原则;课程资源开发要把握好形式结构和文化功能的核心要素;课程资源的开发顺序可按从内缘性资源向外缘性资源、直接性资源向间接性资源、初级性资源向高级性资源的过渡方式;福建具有娱乐游戏、健步体能、竞速体能、角力体能、操舞表演、杂耍表演六类民俗体育课程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施瓦布的实践课程思想提倡对教师赋予课程开发的权利,校本课程开发更是将教师的课程开发权利推向了高峰。然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权利的赋予和提升也产生了一些隐忧。如赋予权利“多”与“少”的冲突;教师本职工作和课程开发责任之间的冲突;权利与评价之间的冲突等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学校要担当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角色;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借鉴国外实践方法,积累课程开发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课程资源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情",无疑是值得研究的。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学情资源呢?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1依据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教学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叙述了网络课程的定义和开发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设计、开发、评价、发布和维护,并详细介绍了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孙玉玲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328-328,334
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扩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水平。探讨了农职生物课程资源二次开发及其利用的途径,并分析了在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时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个性完善;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化;有利于加强社会与学校的联系等。因此,学校应积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物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评价问题逐渐成为课程实验深入的瓶颈。而学习性评价有利于弥补传统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和评价表评价)先天的不足,通过构建学习性评价体系可实现对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虚拟仿真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仿真技术是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利用其开发和整合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能极其显著地提高本科教学的实施效果。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分别从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深入论述虚拟仿真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19.
明确了课程实践与教学实习是杂草学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农业生产实践性学习活动,认为其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自身和社会的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强调实施杂草学课程实践与教学实习要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农业实践活动提高农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德育课程资源为德育实施提供了直接素材和来源,也是德育课程及其实施的坚定基础和重要保障.目前,教师作为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在实践中出现了忽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或者教师开发德育课程资源的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必须注意提高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敏感性,增加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体验性,关注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适应性,挖掘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差异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