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兖州推进“一村一品”打造农业品牌的发展势头 二、兖州发展“一村一品”,打造农业品牌的实例分析 三、加快推进“一村一品”,打造农业品牌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六五"以来,兖州一直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1990年以前,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科技网络不健全,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粮食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小麦生产水平在350 kg/667 m2、玉米在400 k/667m2左右徘徊不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加强了对粮食生产的指导,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在兖州得到推广应用,全市粮食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1991年,建成了江北第二个"吨粮县"由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特别是科技推广体系健全,近年来一些大型粮食科技项目纷纷落户兖州,有力地推动兖州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兖州是传统农业强县,小麦玉米栽培技术、产量品质等一直处在全国前列。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兖州紧跟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展现出新的发展特点。文章通过总结当前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发展方向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兖州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兖州建设新农村信息化的优势,阐述了该市在农村信息化平台搭建及整合资源推进新农村信息化方面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5.
“六五”以来,山东省兖州市一直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1990年以前,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科技网络不健全,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粮食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小麦生产水平在350kg/亩、玉米在400kg/亩左右徘徊不前。其后,由于加强了对粮食生产的指导,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在兖州得到推广应用,全市粮食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特别是科技推广体系健全,近年来一些大型粮食科技项目纷纷落户兖州,有力地推动兖州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园区在我国发展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由于各地发展情况不同,截至目前其发展没有固定模式可寻,理论框架尚不健全,配套技术体系尚未建立,创新管理模式还不完善,加之农业本身的比较弱势和农业高新技术的高风险性,导致我国部分园区在建设中出现偏差,综合效益难以体现,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考察调研多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从农业科技园区概念、发展意义入手,结合山东济宁(兖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兖州园区)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兖州园区管理运营、空间布局内、产业发展等建设模式进行优化,聚焦解决兖州园区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整合资源、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技术推广等八条对策措施,旨在为我园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明代茶具文物为切入视角,将绘有茶饮场景的明代画作及明代茶具文物相互对照印证,为研究明代“瀹饮法”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见证。明代茶具审美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品味和情趣,反映了当时的美学取向与时代意义,对后世亦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兖州市麦套花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提出了针对性技术措施及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鹏飞 《农业考古》2013,(1):142-146
明代开国之初,今天津地区的军事屯田即大规模展开,洪武、建文、永乐时期,今天津地区先后设立、迁置了一定数量的军事卫所,这些卫所均承担着军事屯田的任务.明代前期,国力强盛,军政也能有效运转,这一时期天津地区的军事屯田获得了较好发展.进入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明代国力的下降,军政体制的各种弊端愈演愈烈,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种种因素导致天津的军事屯田逐步废坏.深入研究明代天津军事屯田的地亩数量、屯田科则、军士境遇、发展演变等,对研究明代的农业史和军事史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阐述兖州市土壤肥力基本状况,分析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中面临的问题,介绍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指标系统的评价,提出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以提高当地土壤可持续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清朝第一部刑律《大清律》及其附例 ,直承《唐律》《宋刑统》与《明律》,应为同一体系。《大清律》以及为适应清朝政治需要而增附的条例 ,都可以证明 :清朝刑法源于礼制并维护礼制。礼制仍然是决讼办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词学视野中的“明词”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明词总体性否定的判评,二是对明词衰亡的多元分析探讨,三是对词亡于明的消解与纠偏之论。其中,在第二个维面,人们主要从词曲相混、自度曲律、委靡软俗、意格不高等方面对明词之弊予以论说;在第三个维面,况周颐、赵尊岳从较为辩证的角度论说明词不足与值得肯定之处,显示出超越于时代的卓越识见。传统词学对“明词”的批评,从一个独特视点展开与深化了对古典词史演变发展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谭黎明  徐秀文  夏宇旭  赵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557-15558,15560
宋元明清时期是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逐步走向中华民族的统一时期。其边疆与中原通过贸易的方式相互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乃至科学技术的进步,畜牧技术、兽医技术和渔业技术都有很大提高。羊、马、牛、猪、鸡、鸭、鹅都有许多优良品种涌现,并有许多史书记载了家畜禽的饲养管理方式、渔业捕捞与贩运的方式与规模。这些珍贵的农业资源遗产,对于今天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晚明拟话本小说《型世言》以“树型今世”为编著目的,在题材选择、情境冲突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与同时期拟话本小说相比,其恪守礼教摒弃世俗人欲,重振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小说采用叙事 议论的叙事模式,情节平铺直叙,固然朴实,却缺乏艺术性。作者注重小说的教化功能,忽视其娱乐功能,所以造成《型世言》的艺术价值与同时期拟话本小说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粟谷是明代华北平原最为重要的秋粮作物,不仅广为种植,而且品种多样。伴随着明代华北平原小麦、高粱种植区域的扩大,粟谷在粮食种植结构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其核心和主体地位并未动摇。《天工开物》所言北方"烝民粒食,小麦居半,而黍、稷、稻、粱仅居半"之语,当是大体估测,而非实数,但却造成一种北方粟作地位无足轻重的错觉。事实上,"麦不熟小歉,谷不熟则大饥"仍然是明代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基本写照。  相似文献   

16.
明代“里老”制是朱明王朝加强对基层社会控制的产物,它的施行对乡村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即以《明史》、《明实录》、明人文集、地方志等材料为论证基础,从“里老”制的职能、概念等多方面对其名称进行甄别,厘清制度上的“里老”与制度外的“里老”。  相似文献   

17.
李贽的《孙子参同》既是一部关于历代军事思想的总结的书籍 ,又是李贽个人军事理念的创造和发挥。该书丰富了明代军事思想 ,同时在军事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论述朱明王朝西南东北全方位的外交态势 ,分析洪武帝奠定、永乐及其后诸帝继承的明朝外交政策及其思想原则 ,探讨明朝外交事业的要点 (也是特点 ) :一是重视德治外交 ,二是讲究外交方面的大国之礼。  相似文献   

19.
福建历来为产茶大省,明清以来其茶产业发展对台湾有重要影响。闽台茶产业的互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世界茶产业界举足轻重,对其学术价值则尚待挖掘。明清以来闽台茶业演进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著名茶商,其经营思想和业绩,对当前我国茶业发展仍具借鉴意义。该文对台湾和大陆关于明清以来闽台茶业发展史的文献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综述,以此为基础,从以茶为缘、以商为本、以技为重、以史为鉴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明朝前期是其边防政策建立和逐步完善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阐述了永乐期间中原与西域诸城邦的贡赐、互市。既展示了这种特殊贸易在其双边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又突现其对中原北边防御政策的重要作用与影响,此外还涉及到明朝整体边防策略的内缩。事实上,西域之失,使中原的边防政策更加被动,从而加速了明代中央政权的覆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