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  邵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7-7960
综合考察了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从分析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入手,分别介绍了9个城市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引入基尼系数,从定量的角度探究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村落的空间形态,指出其表现出显著地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的测量,指出其交通连接度属于中等水平,各主要乡村旅游城镇均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的模式,即"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以协同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在分析成都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优化成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提出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赵亮  李洪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19-7220,7223
选取辽宁省149处乡村休闲型旅游地为样本,利用地理数学方法从空间分布聚集度、空间分布均衡性、空间连接度和空间通达度等方面,分析乡村休闲型旅游地的旅游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形态,且分布的均匀度很低,表现出较强的近邻正效应;交通网络连通性很高,基本形成了较为稠密的旅游交通网络;通达性最好的节点主要集中于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南地区,而通达性较差的节点则主要集中于辽宁西部城市群和辽宁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金华市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桑广书  胡嘉贝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1009-1012,1016
在总结了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金华市农家乐旅游资源点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R、优越度指数、规模度指数、网络密度、网络通达度、网络连结度6个指标对2010年金华市市本级175处星级农家乐资源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金华市175处星级农家乐的空间结构概况,为农家乐空间结构优化和金华市环城游憩带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对金华市乡村旅游其他业态的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与"双循环"背景下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和扩大内需的重要路径之一,而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空间网络的构建,对其分析可为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环巢湖十二个乡镇的旅游空间互动模型网络中心性分析显示,环巢湖乡村旅游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三河镇构成较为突出的一极,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旅游进一步发展潜力大;旅游特征向量中心性值未出现较大变化,说明核心节点的辐射作用不足;旅游网络系统尚未健全,中心节点数量偏少,密度较低,有效连接性差。建议从空间结构上对环巢湖乡村旅游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本研究以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POI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利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以及核密度估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测识别。结果表明,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三大特性,即景区依赖性、集聚性和向心性,以“一片区,两个增长极”的空间集聚格局为主,总体特征表现为北部密度高、南部密度低。各类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于蓟州区西部与北部,以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吸引物形成集聚格局,并通过极化效应推动乡村旅游资源在集聚区内进一步增加;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蓟州区中部与西部,呈现出以增长极为主的空间集聚格局。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格局是基于自然本底因素形成,并受到社会经济和客源吸引潜力因素的共同驱动,影响因素按解释能力从高到低分别为海拔高度(0.81)、A级旅游景区数量(0.68)、旅游发展政策(0.55)、旅游收入(0.53)。自然本底奠定了空间集聚的资源基础,A级旅游景区作为空间集聚的核心增长极,旅游发展政策引导强化了其地域根植性,而经济社会因素又影响着空间集聚的市场规模。双因子的交互效应比单因子的影响力高,产生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两种效应。研究表明,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集聚、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受自然本底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及客源吸引潜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构建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对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中心地体系、交通网络布局结构等方面对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主城乡村旅游中心地位、构建"巴渝乡村旅游成长三角"、培育乡村旅游发展轴线、打造3大特色乡村旅游区和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等5条整合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集中度及均衡度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35个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以下简称示范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泰森多边形和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示范点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分布集中度和均衡度;采用缓冲区分析、近邻分析、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广西乡村休闲旅游影响因素。【结果】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整体上呈显著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但集中化程度不高。各市域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11个地级市示范点呈集聚分布,其他呈均匀分布。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三级·四区·多中心布局特点;玉林为一级中心,属高值密度区;桂林、南宁、北海和百色东南为二级中心,属中—高值密度区;防城港、河池东、贵港东北和钦州东北为三级中心,属中值密度区;梧州、柳州、贺州和崇左集聚中心不明显,属低值密度区。各因素对示范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地形水系、陆路交通及客源市场等因素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强相关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人口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相对较小,是次级影响因素。【建议】加强交通网络构建,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有效提升交通可达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优化空间规划与布局,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区域联动集聚发展。深度开发广西乡村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及气候等景观资源,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内涵特色,构建区域差异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对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选取了鄂西74个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均衡程度、分布密度等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鄂西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在整体上呈现空间集聚性分布特征;②密度分布表现为鄂西北、鄂西南和江汉平原三大空间分布热点区域;③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和政策、景区等人文因素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促进鄂西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玉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947-3951
从共生及其相关理论的角度出发,探析了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并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乡村旅游产业共生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共生视角上,分析了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为促进全国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及其规划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产生的社会现象,重庆旅游是传统旅游的发展与现代文明的需求和象征。阐述了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条件,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以及生态旅游的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深化。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必由之路,是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低碳开发具有必要性。明确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相关概念,坚持低碳经济理念,福建省建宁县乡村低碳旅游开发为例,对乡村低碳旅游项目、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活动进行开发和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城市森林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忠博  李江风  黄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81-2382
探讨了城市森林旅游的开发背景,分析了在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开发策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智慧旅游发展环境为乡村旅游信息化跳跃式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服务、管理和基础条件。从旅游信息化发展历程着手,挖掘出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内在关系。综合福建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并针对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慧旅游助推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体验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从乡村体验旅游角度,分析了陕西关中地区乡村体验旅游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关中地区乡村体验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对我国乡村旅游地品牌化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区域乡村旅游竞争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乡村旅游地品牌化的理论内涵,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地品牌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探讨了乡村旅游地品牌化突围的基本路径。【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品牌化经营的意识不足、顶层设计缺失、发展思路不清、发展能力不高等是目前我国众多乡村旅游地品牌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认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定位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以传播为要务,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管理为关键”是乡村旅游地实现品牌化突围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旅游开发中引入CIS的必要性以及战略性,基于武汉花卉旅游市场与发展现状,构建和制定了武汉花卉旅游CIS系统及战略步骤。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理论嫁接于武汉花卉旅游的规划开发,以此来解决目前武汉花卉旅游形象定位特点不突出、可识别性不强的问题。花卉旅游引入CIS是理性思维的结果,目标在于建立一系列让外界了解武汉花卉旅游的机制,为地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提升桂林旅游竞争力的新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桂林旅游现状和国内国际客源市场竞争环境,指出传统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无法保持和提升桂林旅游的竞争力,必须要有新的思维,并提出了5点思路: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启动桂林新区建设,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瞄准中、高端市场及旅游概念营销.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3年《安徽统计年鉴》和2012年安徽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对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优势度、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相对值、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增长速度等进行测定,运用SPSS19.0相关性分析法和空间错位分析法实证分析安徽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空间错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呈弱负相关;旅游资源优势度等级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级存在空间错位的现象。为此,必须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保障旅游经济稳定发展;把握空间错位规律,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葛蔓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84-9685,9714
分析了民宿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传统旅游中民宿的大致类型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民宿的发展空间及可利用的特色.最后总结了发展民宿必须考虑的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